
- 相关推荐
小学树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树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树的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读诗歌,掌握其主要内容;体味诗歌的内涵以及外国诗歌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教师对创作背景稍加介绍,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疏通文意,最后通过讨论,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让学生朗读作品,体味诗歌意境和语言风格以及诗人的感情。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与诗人情感达到共鸣,体会作品深意。
教学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西方诗歌的特点加以介绍,突破东西方诗歌的理解隔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对作者的生平及作品背景应有足够的了解。2、查阅资料,了解东西方诗歌的异同点。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字词,标记疑难处。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日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早在170多年前的美国记者、诗人乔治珀金斯莫里斯,他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中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句话,就被现在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为宣传环保的口号而广泛运用,最初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9世纪20年代,作者就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但他最著名的还是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这首诗。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此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保护主义成为政治的运动之前,把它作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掌握诗的内容。
2、听朗读录音,注意节奏,领会诗的思想感情。
3、全班齐声读,理解诗人情感的过程。
四、赏析诗歌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想一想,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明确:因为诗人与老橡树有深厚的感情。
2、请找出诗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与这棵老橡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学生回答。
3、本节诗写的是什么?
明确:写出了“樵夫,别砍那棵树”及其原因。可看出“我”和“那棵树”的关系密切。
4、第一节在全首诗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入题。
5、第二节写了哪些原因呢?
明确: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贡献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牢”——扎根牢;
“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已成材。
6、此时,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动情地责问。
7、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节。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又起了什么变化?为何?
明确:苦苦地恳求;因为那有诗人美好的童年,有诗人美好的回忆。
8、小结:诗人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樵夫别砍那棵树,由此诗人对老橡树的感情可见一斑。
9、朗读第四节。这节诗写的是什么?
明确:这一节,诗人先是对老橡树诉说衷情,表明自己对老橡树的深厚感情,然后转向樵夫,这时诗人的态度有所变化。随着感情的加强,语气也由最初的平和劝说,到后来的真诚恳求,再转为最后的严厉警告:“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五、深入探究
1、老橡树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明确:老橡树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纯真童年的向往、对往事的追忆……
2、作为一首抒情诗,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并板书:
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根树枝也别碰) ――平和劝说
樵夫,别砍了(让那棵老橡树留着)――真诚恳求
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严厉警告
作者对老橡树感情逐渐深入,对樵夫态度就愈加强硬。
3、作者对樵夫的态度越来越强硬,那是因为作者对老橡树的感情越来越深,那么,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橡树怀着怎样的感情吗?
明确:喜爱,依恋,赞美。
4、诗歌中作者仅仅是表达对橡树的感情吗?你能否把主题想得更深远,更广阔吗?
明确:对自然的珍视,对往事的追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等。主题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六、作业
小学树的教案2
学习目标
1、掌握“遮蔽、心弦、拯救、参天、嬉戏”等词语。
2、培养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学习重点
培养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学习过程
备注
布置预习
1、字词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zhēbì()zhěngqiù()xīxì()xīnxían()
(2)解词:参天无所事事
2、自由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预习展评
从“字词积累”中选用两个以上的词语,并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遮蔽、心弦、拯救、参天、嬉戏”等词语。
2、培养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三、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说诗人为什么会对这棵老橡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四、精讲点拨
预设问题:老橡树有怎么样的象征意义?
五、当堂达标
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5分)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竞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选文有改动)
1、(2分)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2、(4分)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3、(3分)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4、(3分)文章第⑤段画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
5、(3分)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
小学树的教案3
一、教学目标(三维):
1、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这首诗,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并在实际生活中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感情。
难点:探讨诗歌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土地沙漠化、沙尘暴肆虐、洪水泛滥、水资源减少等等。而与时同时,无知的人们仍然肆意砍伐。同学们,你们想对那些肆意砍伐的人们说什么话?
(学生自由回答,围绕“环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学生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掌握诗的内容。
(三)听朗读录音,注意节奏,领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第一节。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想一想,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因为诗人与老橡树有深厚的感情。
2、请找出诗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与这棵老橡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学生回答。
3、本节诗写的是什么?
写出了“樵夫,别砍那棵树”及其原因。可看出“我”和“那棵树”的关系密切。
4、第一节在全首诗起了什么作用?
开篇入题。
(五)品读第二节。
1、第二节写了哪些原因呢?
“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贡献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牢”——扎根牢;
“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已成材。
2、此时,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是怎样的?
动情地责问。
(六)品读第三节。
1、指名学生朗读。
2、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又起了什么变化?为何苦苦地恳求?
因为那有诗人美好的童年,有诗人美好的回忆。
3、小结:诗人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樵夫别砍那棵树,由此诗人对老橡树的感情可见一斑。
(七)品读第四节。
这节诗写的是什么?
这节,诗人先是对老橡树诉说衷情,表明自己对老橡树的深厚感情,然后转向樵夫,这时诗人的态度有所变化。随着感情的加强,语气也由最初的平和劝说,到后来的真诚恳求,再转为最后的严厉警告:“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八)探讨诗的主题。
形式:分小组讨论
(九)作业:
根据你的理解,自由地把诗歌有感情地读几遍,并且背诵下来。
小学树的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这棵老橡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感情强烈的诗句。
二、重、难点:
1、重点:老橡树的象征意义。
2、难点:品味诗句。
三、课时划分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遮蔽(zhēb)参天(cān)心弦(xin)拯救(zhěng)
2、解释下列词语:
遮蔽:掩藏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心弦:指受感动而起共鸣之心。
拯救:救。
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3、教学程序
把教学过程分成五个栏目
1)写作背景简介
2)配乐朗诵
通过配乐朗诵、自由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等方式,品味强烈的思想感情。
3)学海泛舟
学生讨论品味诗句,体会感情
1、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根树枝也别碰!
义正辞严地喝斥“樵夫,别砍那棵树!”不许你碰他一根树枝,“我”以那棵树的保护者自居,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它,毁灭它。
2、原谅我愚蠢的泪水,让那棵老橡树留着!
作者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让那棵老橡树留下。“我”可以不顾自尊流泪乞求,可以看出对老橡树的深厚感情。男儿有泪不累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在别人看来“愚蠢”的眼泪,对诗人来说那是发自的真实感受。
3、老朋友,我的心弦紧绕着你,就像你的树皮一样与你连在一起!
称老橡树为“老朋友”,时刻牵挂着老朋友的安危。这里用了一个非常生动贴切比喻,“就像你的树皮与你连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4、当我还能伸手拯救它时,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表示了只要“我”还在,就要誓死保卫那棵树,与它共存亡的决心。
1、说说诗人为什么会对这棵老橡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因为这棵树给我留下太多的美好回忆。它是我祖先亲手种下,现已长成参天大树,孩提的我常在它的树荫下玩乐、嬉戏,在这里妈妈吻过我,爸爸抚摸过我。一切美好的回忆都与它有关,所以我对这棵老橡树有着深厚的感情。
2、这首诗表达作者的什么愿望?
诗作者希望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珍视。
实话实说
我为绿化做什么?(由学生即兴演讲)
书海拾贝
1、由学生小结本节课自己学习心得(回顾本课中接触掌握了哪些新知识,有何收获)
2、根据课文内容,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按行为、品质、心理等类型加以归类积累,并要求同学选取课后练习中五个词语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短文。
【小学树的教案】相关文章:
《树》教案03-31
《去年的树》教案01-31
《给予树》教案03-01
《春天的树》教案02-26
《那树》教案02-26
小班教案树03-14
《家庭树》教案12-31
秋天的树教案03-30
《树之歌》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