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0 08:41:4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泊船、数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挂图、投影片或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学前谈话

  1、板书课题:泊船瓜洲

  王安石

  同学们,一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感到特别亲切,诗人王安石也是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

  2、哪个同学愿意起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3、你背过哪些王安石写的诗,并说说你的体会。

  4、下面我们来看这首《泊船瓜洲》。

  二、理解题目。(出示全诗)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出示挂图,指名找出瓜洲所在地。)

  (2)泊船瓜洲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可多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注意以下多音字的读音:

  数重:读chóng,不读zhòng(重量)。

  还:读huán,不读hái(还好)。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合作学习

  (1)先自己对照注释默读,思考,再小组互相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小组合作画一幅简图,图上要标有京口、瓜洲、钟山。

  2、讨论、交流。

  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出示标有京口、瓜洲、钟山地名的.简图,并说全诗意思。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的意思。

  3、评议

  你觉得哪一小组完成的质量最高。

  4、教师演示

  同学们,我在备课的时候也在电脑里画了一幅简图,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五、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出示挂图)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诗人驾船来到了江边,望着对岸,想到了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现在你就是画中哪位诗人,此时此景,你在想些什么呢?

  六、指导朗读。

  (1)、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好它读之前先欣赏两遍配乐朗诵。第一遍,要求大家注意听;第二遍,我们边听边跟着录音轻声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我为你加上音乐(多请几个人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读出感情,读后评价。)

  (4)试着背诵《泊船瓜洲》。

  七、启发学生推敲词句。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修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我们一起来想一下,作者可能用过什么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八、拓展练习。

  课前我曾布置我们同学搜集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谁愿意起来背给大家听的。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泊船瓜洲》,再看看诗中的每个字怎么写,准备默写这首诗。

  2.预习《游子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本科生词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

  继续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平和心态以及从大自然得到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生字词语

  驯xùn(驯服、顺从)瞥piē(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

  蹒跚pánshān槭qì(落叶小乔木)

  触chù,不读chǔ瑰guī,不读guì

  词语: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本文是形容小鸟。

  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玲珑娇小:细致,娇嫩小巧。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热身赛:正式比赛前进行的训练、比赛。

  二、交流作家:

  冰心:除了《小资料》介绍的外,需要补充的是:冰心女士早年的小说多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代表作有《斯人独憔悴》等。《寄小读者》是她散文最高水平的体现。诗集有《春水》和《繁星》。

  班马: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三、阅读理解

  1、《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

  2、略读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小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3、学习重点段:

  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作者怎样表现了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边读边画。

  小组交流:

  写马:温驯地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侧转那狭长而又善良的脸来看我,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

  它虽然不说话,它必每日地怀念我。

  写狗:它看我吓怔了,才住了吠,得了胜利似的,垂尾下山而去。

  它竟摇尾走了过来。

  它总算助了我不少的胆子。

  写猫:它并不抓人,仰卧在草地上,用前面两只小爪,拨弄着玫瑰花叶,自惊自跳,充满了活泼的欢悦。

  从上述所举的例子中能看出,冰心笔下的各种动物有情有意,充满人性和灵性,个个都可爱极了。

  这些动物为什么这么可爱,作者为什么能从它们身上获得无限的乐趣?是因为冰心始终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它们,与它们深交,而不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让动物给自己服务,逗自己开心。这样平等、关爱、尊重、欣赏的情感就是一种博爱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文品读

  冰心这种博爱思想是因为接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和印度的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个人教养的必然结果,也是她早期作品中所表现的最高理想和一贯的主题。

  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作者的所见所思呢?同位练读。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文重点写的是小鸟,共用五段文字。作者先写各种鸟,如青鸟、知更雀,说它们是快乐的象征,然后写鸟的.形态,鸟鸣,最后进一步详写了鸟的家庭,小鸟破壳,大鸟哺育它们的情景。这部分文字写得亲切、生动、感人,是文字的精华,同学们应该反复品味,从中获取养料。

  仔细阅读些小鸟的部分,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学生阅读体会。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本文详写了小鸟,略写了小虫,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文章开头选写了大马、小狗、小猫三种动物,从描写对象的数量看,已经从面上铺开了,然后收笔,集中一点,详写小鸟的各个方面,把文章内容、抒发的情感推向高潮,推向顶峰,最后收笔写小虫们,点到为止。如果再详写小虫,显得拖踏、臃肿、做作,读起来会索然无味.

  三、全课总结

  这篇小文的语言细腻、柔和、含蓄而又清丽,通篇“满蕴着温柔”,充分显示了女性作家的特点,这也是冰心作品的语言特点。爱——对动物的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四、作业:对比阅读冰心的其他散文,了解写作特点。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目标

  1、了解“说”的 特点。

  2、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准备: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②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学生吟诵诗句……)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题解

  1、简介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说本文写作背景。

  3、“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

  三、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2、扫清生字词

  yífán yū zhuó lián xiè yìyīxiǎn

  颐 蕃 淤泥 濯 清涟 亵玩隐逸 噫 鲜

  3、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

  重点讲解两个重要的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倒装句,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译为“爱菊” 。“莲之爱”、 “牡丹之爱”与此相同。

  5、指名朗读

  四、 探究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

  2、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中赋予莲的哪些品质? 你能读出来吗?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映衬的作用。

  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来正衬莲花,用“牡丹”来反衬莲花。

  (三)把握主旨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对照板书,齐背课文。

  五、总结:

  谈谈学完了课文后的一点收获?

  六、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七、作业

  1、加强背诵,认真默写。

  2、完成《爱莲说》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写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写出玩具的特点,体现自己的喜爱之情。

  2、小组互动,先说后写,激发兴趣。

  3、正确使用方格纸,知道常见标点的占格规则。

  教学重点:

  写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写出玩具的特点,体现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幅图。图上有什么?

  玩具。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你最喜欢的玩具。

  二、一起读要求

  1、齐读课本要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再写下来。

  2、要求:

  (1)写自己喜爱的'玩具。

  (2)写出玩具的特点。

  (3)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三、互动交流

  1、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快来说一说。

  展示变形金刚、毛绒玩具、旋风陀螺等,说一说这些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从颜色、材质、形状等来说。

  2、这些玩具有什么好玩之处?请你说一说。

  展示毽子、积木、魔方等玩具。说一说有趣之处,可以从游戏规则、成果、创意、比赛等方面来说。

  四、大家来选材

  小组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玩具,说一说它的奇妙之处吧!

  选好你最喜欢的玩具准备。

  五、大家来构思

  1、写什么?

  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它什么样子,哪里好玩?

  2、要表现喜爱之情。抓住玩具的特点,写出玩的过程或者经历,表现己对这个玩具的喜爱。

  六、大家来

  出示方格纸样例。讲解使用规则:

  1、第一行的中间写题目。

  2、每段的开头空两格。

  3、逗号、句号这样的标点符号占一格。

  七、佳作大家读

  1、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作品,看谁写得最有趣,最能体现自己对玩具的喜爱之情。

  2、小组成员读完之后才可以,中间不要插嘴。

  八、展示台

  小组评选优秀作品张贴到班级学习园地或者班级圈。

语文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同能力目标)

  学习设想:课文是作者多自己童年往事的追忆,有无穷的孩童生活趣味,针对这一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细,有整体到局部,从故事内容、主题到写作手法、语言特色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生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从而达到情感升华。

  教学用具:电视机、多媒体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课件展示童年情景

  2、 引入课文,板书课题

  3、 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4、 作者简介(课件)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

  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

  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

  (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

  (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

  (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三、重难点探究

  (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

  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 明确

  (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 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这里将自己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爱。

  (二)幽默生动的语言

  1、本文语调诙谐,真切地写出了童年心情,充满童趣,请从文中找出来。

  2、结合课本38页练习分析。

  四、思路拓展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他今后有何影响?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五、布置作业

  1、配套练习

  2、小作文 《童年往事》

  六、板书设计

  一、玩耍的乐趣

  二、自豪的往事

  三、可爱的玩伴

  四、四季的感受

  【教学总结】

  记叙怎样做到生动,特别是在叙事时怎样做到生动,这是我们时常思考的问题。我们时常说,一个好故事让有的人一讲,就变得了无趣味,没有生动可言,这大约是不会叙事的缘故。

  我们先来读一读舒婷《童年絮味》中的第一段:

  “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布娃娃,她的塑胶面具很快就损坏剥落,剩下一个光秃秃扁平的布脑袋。我只好用铅笔、纲笔、彩笔为它整容,随心所欲描绘鬈曲的睫毛、整齐的刘海、鲜红的樱桃小口。我怀中的宠物因此面目常新。我还搜遍外婆的针线箧,寻出碎布头,做小帽子做超短裙,甚到做了一件游泳衣。我的妹妹羡慕极了,她也有一个极不成形的小布娃,为央救我也给打扮打扮,主动勤奋地给我的洋娃娃洗澡。结果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真正成了一个湿漉漉的细糠,吊在晾衣绳上晃荡。那几天妹妹畏畏缩缩小老鼠一样,我脸上自然是雷霆万钧。”

  这里是回忆性地叙述儿时为玩具——布娃娃“整容”的事儿。作者为了使简单的叙述摇曳多姿,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首先是从自己的视角去叙述如何地给布娃娃打扮,然后是从妹妹的视角写妹妹求她为自己的的洋娃娃进行整容,而“主动勤奋地给我的洋娃娃洗澡。结果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真正成了一个湿漉漉的细糠”。写同样的事,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写,就让故事丰满起来。所以,我们叙述同样一个事情的时候,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写,那远比只从一个角度叙述丰富得多。由此看来,叙述角度选择是让故事丰满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或是技法。

  为给布娃娃“整容”是很多小姑娘所做的事儿,在这“整容”的过程里,多半反映出小姑娘的玩皮与天真,爱好与情趣,似乎也从中看出小姑娘的审美观来。一个简单的.很差劲的布娃娃,如果小姑娘对它很鄙视,这当然也是一种情感态度,也是真实的态度。如果仅是这样去写,就没有什么趣味可言。本来,对简单的差劲的布娃娃的鄙视,是一种常态的情感。然而,作者却对它表现出具大的兴趣与偏好,没有嫌弃它,反而是十分地爱惜它,而且还认真地为它整容。这样写来,就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我倒要看看你是如何为这布娃娃整容的。我们叙事时叙什么,从哪个方面叙述它,这是一个选材的问题。我们常说选材要新,或是从不新的材中创出新来,读了这一段文字是或许有某些启示的。

  要做到叙述的有味,有可读性,当然是要靠语言了。叙述的语言是要具体生动形象的。这一段文字的语言就很有特色。“我”为布娃娃“整容”,这是相当严肃的事情,可是“我”做起来却是“随心所欲”;既是“整容”,那就是为它修饰容貌,把布娃娃打扮得相当好看,可是“随心所欲”地把它打扮得“面目常新”,只能说布娃娃的美是符合儿时的审美趣味了。本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在自己的专注态度中却是“随心所欲”地做着,一个“损坏剥落”的布娃娃,却如此随意地打扮得“面目常新”,读起来不人不让人觉得有味。这味从哪里来呢?来自于作者的语言使用。一般地看来,这几个词很有“用词不当”之嫌,但是就是在这用词不当中使二者形成极度的反差。本是这样做事是很随意的,却用很庄重的语言,就形成了荒谬,而这种荒谬里便隐藏着诙谐的趣味。对于这一点,我们从妹妹“主动勤奋”地给洋娃洗澡,却把它变成了“一袋湿漉漉的细糠”也可以看出来。

  使描绘语言有味,生动、具体、形象是必不可少的。你看,“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洋娃娃——变成了“一袋湿漉漉的细糠,吊在晾衣绳上晃荡”,这多形象呀。而“主动勤奋”地把事做坏后的妹妹几天都“畏畏缩缩”跟小老鼠一样,“我”又是“雷霆万钧”的样子,这又多形象呀。看来,要使描绘的语有味,非在生动、具体、形象方面下功夫不可,而这种功夫重又在语言的使用上。用反差强烈的词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知道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家乡的枣树多、枣花香、枣的颜色美和收枣的情趣的。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关于红枣的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到红枣你想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跟随作者到枣的家乡去看一看。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写了家乡红枣的特点,枣树的生长情况,收枣时人们的心情,夸赞了家乡的红枣,寄托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3。每个自然段具体写了什么?

  (1)枣的特点:皮薄、肉厚、色红、味甜。

  (2)枣树多。

  (3)枣花香。

  (4)结枣多,颜色美。

  (5)收枣的热闹情景。

  (6)卖枣的情景。

  4。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与整段有什么关系?其他自然段也有中心句,画出来。

  三、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1。写作方法:总——分

  2。枣的'生长过程:

  春天开花——七月枣熟——八月收枣——晒干卖出

  四、提问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摘抄课文中喜欢的词语句子。

  朗读课文。

  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

  反馈:效果良好,充分感受到了植物的美和作者的心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园地教案04-11

语文教案(经典)08-26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精选】08-10

【经典】语文教案08-10

[精选]语文教案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09

(精选)语文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