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吹泡泡是幼儿平时十分喜欢的游戏,将“泡泡”这一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科学活动内容,满足了中班幼儿对身边事物和现象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清水、砂糖、盐、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材料,引导幼儿通过猜想、比较、记录等方式进行探索,发现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是一样的;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满足幼儿对泡泡的好奇心,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吹泡泡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探索用多种材料配制泡泡水,能大胆猜想、实验,会简单记录。
2.能与同伴相互商讨,发现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是一样的。
3.体验制作泡泡水、玩吹泡泡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瓶子,清水、砂糖、盐、肥皂、洗衣粉、洗洁精。
2.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记录表、各种形状的记录贴,抹布。
3.“幼儿学习材料”——《快乐总动员》。
活动建议:
一、出示神秘彩色瓶,引导幼儿猜想。
提问:猜一猜瓶子里是什么?哪个瓶子里的材料能吹出泡泡?
二、请幼儿自己尝试,探索用多种材料配制泡泡水。
鼓励幼儿试一试、配一配、吹一吹,看哪些材料能配出泡泡水,记录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三、出示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请幼儿猜想并尝试记录。
提问:这些吹泡泡器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吹泡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引导幼儿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四、请幼儿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知道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1.教师导语:现在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吹泡泡器试一试,看看三角形的吹泡
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正方形的吹泡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圆形的吹泡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2.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帮助记录。小结: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带着自己配制的泡泡水和吹泡泡器到操场上玩吹泡泡的游戏。
2.请家长指导幼儿阅读《快乐总动员》第 28 页,尝试在家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探究将材料混合是否可以制作出泡泡水。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第五个》情节的基础上学习序数,积累数量逐增逐减的经验;
2、能够迁移故事里的经验到生活中,并且养成爱护玩具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学习序数,能够正确表达;
活动难点:
积累数的逐增逐减经验。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小朋友都喜欢玩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
2、看看,老师这里有什么玩具?(出示受伤的玩具:企鹅、鸭子、小熊、青蛙、木偶)
二、看故事答题
1、这些玩具都坐在椅子上,这些玩具怎么了?
小结:这些玩具都生病了,坐在椅子上。
2、第一张椅子上坐的.是什么玩具?第二张椅子上是谁?……青蛙坐在第几张椅子上,第五张椅子上是谁?
3、今天,这些玩具都生病了,它们坐在椅子上干什么呢?
小结:玩具都生病了,它们看病的,先挂号,排队。
4、企鹅说:"我先进去。"企鹅是第几个进去的?屋外还有几个玩具在椅子上等待?
谁要从门里出来了?有什么变化?
5、依次提问"接下来轮到谁进去了,为什么?"有几个玩具进去过了?""屋外还有几个?"
三、爱惜玩具
1、为什么受伤的玩具出来后都好了?
2、原来是玩具医生修好的,我们小朋友平时要怎样对我们的玩具朋友呢?
四、进一步提升经验
1、你们还记得玩具进去的顺序吗?
2、(出示另一张图片,门在右边)我们再看看这张图片,应该谁第一个进去看病?为什么?
3、我们这里门在哪里?我们也从门的方向开始数,你是第几个?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名称:我爱妈妈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宝宝对妈妈的爱。
2、尝试用手指沿着一个中心点画小花。
活动准备:
教学大书《猫咪洗澡》、图画书每人一本、班级中宝宝和妈妈的合照若干张、图画纸、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宝宝和妈妈的'照片,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
2、出示教学大书,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教师念儿歌,幼儿边听边欣赏画面。
——说说谁和谁手牵手?上哪里?
——那里有什么?山上的小花有几朵?
——请幼儿在图画书上手指点着汉字逐字跟念儿歌。
3、边念儿歌边用小手点画小花。
——教师示范点画小花,讲解小花的点画方法:小花的花瓣围成一个圈。
——鼓励幼儿边念边点画小花。
幼儿作品用来装饰活动室环境。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说出不同动物叫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象声词:叽、呷、咩、噜。
2、指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叽、呷、咩、噜”四个汉字相同之处,知道它们都是从嘴里发出的叫声,都与“口”有关。
3、通过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幼儿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叽、呷、咩、噜”汉字卡片各一张。
2、小鸡、小鸭、小羊、小猪的图各一张。
3、大图:农场。
4、幼儿会唱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出示农场图片及小动物图片,并提问:在农场里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是怎样叫的?要求幼儿能完整地回答问题。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
1、逐一出示汉字卡片,并放在相应的小动物嘴边,让幼儿结合图片,想象并认读动物叫声的汉字。
2、出示汉字卡片“叽、呷、咩、噜”,带领幼儿认读汉字。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叽、呷、咩、噜”四个汉字的结构,启发幼儿找一找这四个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它们都有“口”再组织幼儿开展动物图片和汉字卡片进行配对的`游戏活动。
三、采用对话的形式。
帮助幼儿巩固对动物叫声的练习。可以问:小鸡小鸡在哪里?幼儿边做鸡嘴动作,边回答:叽叽叽叽,在这里。教师问:小鸭小鸭,在哪里?幼儿边用手做鸭嘴动作,边回答:呷呷呷,在这里。
四、通过对话活动和音乐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练习动物叫声提高幼儿对阅读象声字的兴趣。
【活动反思】
我知道认识汉字是小学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学前阶段,我们需要的是让幼儿学习和习得一些前识字的经验,使他们乐意观察汉字,所以我在这节活动课中加入了了解简单的汉字认读规律。我自己认为这个活动目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在我这节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我逐一出示汉字卡片,并放在相应的小动物嘴边,让幼儿结合图片,想象并认读动物叫声的汉字,我采用了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的方法,让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练习动物叫声,提高幼儿对阅读象声字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所氛中阅读本次活动的内容,从而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活动效果。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围绕故事的情节积极思维,主动发问。
2、用较完整的语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活动准备】
小鸡、小鳄鱼各一只,故事图片一套,不同的结尾图片若干,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介绍提要。
将故事提要向幼儿作介绍,同时演示小鳄鱼和小鸡。(介绍故事提要,主要让幼儿了解故事大致内容,突出关键)
这是一条小鳄鱼当当,它和一只小鸡交上了朋友。鳄鱼们听说后都说当当是个大傻瓜。当当的爸爸告诉它:鸡肉是最有营养的.美食。妈妈也劝当当和小鸡见面时就吃了它补补身体。当当和小鸡又在一起了。可是不管小鸡跟它说什么,当当就是不说话,因为它担心自己一张嘴就会把小鸡吃掉。最后小鸡生气地啄了当当一下,不愿和它玩了。
二、设疑解答。
(通过设疑,引发幼儿思考的内心需求,并能围绕问题展开多向思维,同时为欣赏理解作品作铺垫。)
教师设疑,请你们想一想:
1、为什么鳄鱼们都说当当是个大傻瓜?
2、小鸡啄了当当,当当会怎么做呢?
请幼儿围绕问题,参与解答。(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作出不同解答。)
三、看图思考
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想象结果(尽情发挥幼儿想象力,提供充分想象的机会。)
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结尾的小图片,边看图片边自由讨论、讲述故事的结尾。
四、完整欣赏
(通过视听结合欣赏,对故事情节内容有完整的印象,感知主要角色“小鳄鱼”的特殊性,产生积极的情感。)
幼儿欣赏故事,听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一遍。(配合图片和实物投影仪)
五、多向交流
(启发幼儿积极设疑和参与讨论,既有利于激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教师也可及时反馈幼儿理解的程度,便于分层指导。)
1、引导幼儿发问,积极参与讨论。
师:有什么听不懂的或感兴趣的地方可以问、可以讲。
2、教师设疑。
当当为什么不说话?它到底是不是一个没礼貌的家伙?
六、延伸活动
(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听听讲讲、看看讲讲、画画讲讲。)
1、绘画情节:
将自己感兴趣的情节画下来,并可制成不同结尾的画册,布置于语言区中讲述。
2、意愿听讲:
将故事录音录好后置于语言区中供幼儿听讲。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山东快板说唱唱艺术特点,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
2、感受快板独特的节奏韵律,学习快板的表演方法,并能说快板、打快板、演快板。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 快板用具若干,响铃、响板、双响鼓各一。
2、 山东快板《武松打虎》的录象资料、《夸家乡》影像资料,活动前熟悉武松打虎的故事。
活动重难点:
学习快板的表演方法,并能说快板、打快板、演快板。
活动过程
一、 观察快板,说一说它的作用,并尝试表演。
教师:“小朋友,你看山东快板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你们知道快板是用什么做成的么?”
(一)给幼儿发快板,观察快板,“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快板,小朋友观察一下“
1、用什么做的?有几片竹板?什么样子?
2、在什么地方见过快板?用来做什么?
3、尝试用快板打出好听的声音。
4、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5、教师讲解打快板的要领,集体模仿。
二、欣赏山东快板《武松打虎》,感知山东快板的说唱艺术。
1、“你听过武松打虎的故事吗?那你看过用快板表演的武松打虎的故事吗?今天老师为你带来一段不一样的武松打虎的故事先用老师拍手打节奏幼儿说的方式说“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老师用快板打节奏,幼儿一起表演。
2、学习基本节奏后,尝试用快板打一下
三、学习儿歌《夸夸我的家乡好》
(1) 说说家乡有那些美丽的风光和特产,欣赏儿歌《夸夸我的家乡好》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家乡有好多美丽的地方,你知道是那里么?”
教师:“咱们说一首儿歌,名字叫《夸夸我的家乡好》。听完儿歌小朋友就知道了。”
(2) 教师完整的朗诵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含义。
(3) 幼儿朗诵诗歌,教师用竹板进行伴奏。
2、教师打竹板幼儿有节奏地说儿歌《夸夸我的家乡好》。
3、教师示范表演快板《夸夸我的家乡好》,要求幼儿观察老师表演时的动作、手势和表情等。
四、学习快板的使用方法
(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竹板,了解竹板的名称、制作材料和外型特征。
(2) 请幼儿尝试使用快板,探索怎样才能打出清脆悦耳的音响效果。
(3) 教师敲鼓,幼儿打快板,,要求幼儿大快板的节奏、速度和教师的.鼓声保持一致,丛冢感受快板的基本韵律。
五、常识快板表演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表演山东快板《夸夸我的家乡好》好不好呀?”
(1) 教师示范表演,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模仿教师的站资、手势和表情。
(2) 幼儿集体模仿。
六、讲评结束
教师:“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表演山东快板好不好?”
七、延伸活动
为了体现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我们还可以组织一系列延伸活动。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投放足够的快板,供幼儿练习。让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自主的表演和使用。
八、活动评价
活动前,幼儿已经通过部分活动了解了快板,并听过《武松打虎》的故事,在做好经验储备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活动中,通过听声音辨乐器的方法,调动了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并通过对快板观察并尝试使用的过程让孩子对快板充满兴趣,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视频的观看掌握打快板的方法和节奏,并将快板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儿歌联系起来,让幼儿一边打快板一边说儿歌,使幼儿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孩子们对这种快板的说唱形式很感兴趣,并能积极地使用和表演。
区域活动
《说快板》
小朋友们来说块板
夸夸我的家乡好
打竹板,走向前,
小朋友们笑开颜。
上台不把别的表,
只夸咱得家乡好。
济南的泉水清又甜,
菏泽的牡丹十里香,
泰山的美名传四方,
潍坊的风筝最美丽。
高速公路宽又广,
蓝蓝的大海捕鱼忙。
欢迎你到山东来,
美酒香茶任你尝。
活动反思:
快板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很有趣但不常见的东西,所以孩子们对这种活动非常感兴趣。导入部分中孩子们对打竹板说儿歌的形式感到很新颖,直接用山东快板的形式来组织孩子,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对快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观看完录象后,我通过简单的提问孩子们便说出了山东快书的表演特点,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倾听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表演山东快书使用的是山东方言,很有趣,孩子们在学说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说唱艺术特点。
对中班的孩子来说,能协调一致地打竹板是有难度的。《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规定“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所以在学习竹板的使用方法时让孩子自由尝试,并互相模仿。幼儿很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所以在孩子掌握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再对打竹板的技巧进行了正确示范和指导,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又让孩子掌握了正确的打竹板的方法。
在活动中教师有一段简短的快板示范,根据我们本地的特色,我做了适当的调整。如果学习新的儿歌并用快板的形式表现出来,会利用比较长的时间。而在这次活动中,让孩子学会打竹板是重点和难点,练习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我启发幼儿回忆已经学过的儿歌,鼓励幼儿打着竹板把这些儿歌用说快板的形式表现出来,孩子们很感兴趣。在表演快板时加入合适的动作,需要孩子们左右手的配合,这对孩子们来说有难度,但有一部分孩子还是做到了,效果不错!
我觉得在这节活动中,情感、知识、能力等目标完成地比较好,但我给孩子提供的快板都是我们自制的,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孩子在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打竹板是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的,所以在以后的表演区域活动中,我将给孩子投放足够的快板,给孩子们提供充分的练习和表演的机会,以巩固孩子们打竹板的技能。
中班教案 篇7
目标:
1.学习用图形组合的方法画人。
2.掌握蜡笔涂色的方法,均匀地涂色。
准备:
蜡笔、 记号笔、 纸、 幼儿用书《长大的我》、范例
过程:
1.引出主题展开讨论:
引出话题,共同讨论
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帮助他们进行归纳。
2.出示范例再次讨论:
引导幼儿发现人体外的每一圈颜色都代表人在不断的长大。
3.演示理解作画要点:
教师画人的.头、身体,请幼儿添画出人的手与腿。
用图形取代线条画人体的手与腿。
4.幼儿作画:
提示幼儿在勾轮廓的时候要抓住自己的外形特点。
想象卫生间画上漂亮的服饰。
用不同的颜色表现自己在不断的长大。
5.引导讲评:
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猜猜每一幅画画的是谁。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体验活动的乐趣。
2、丰富幼儿安全保护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使幼儿懂得危险物品容易给人带来危害,学会简单的自救方法。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生活物品若干(包括有危险因素的物品,如:打火机、插座、电线、风扇、热水器、小刀等)
活动重点与难点:
活动重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简单的自救方法。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了解哪些物品容易给人带来危害,学会简单的自救方法。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了解这些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请幼儿结伴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有危险?为什么?教师指导幼儿结合经验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3、幼儿分组操作活动:从图片中找出有危险的物品,向本组小朋友介绍自己图片的内容,并说出如果乱动这些物品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4、请幼儿分组讨论:如果发生意外,应采取自救自护的方法,了解学习意外事故的自救方法。
(1)发生火灾时迅速撤离现场并大声呼救,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弯腰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2)烫伤时可先用冷水冲一会儿,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盖在上面不动,再请成人帮助去医院治疗。
(3)误服药物及时告诉大人。
(4)小刀划破了皮肤,应请成人正确包扎。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讨论:还有哪些地方不安全?我们应该怎样做等。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12-18
中班教案12-13
中班教案12-13
中班教案12-13
中班教案12-22
中班教案12-22
中班教案12-22
中班教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