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4-01 07:59:1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运用二等分知识,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1.蜡光纸:圆形、正方形、心形、花边形、泡沫正方形,木棒一支。

  2.花生米、红豆仁、红枣、黄豆仁。

  3.故事挂图二张,塑料蓝若干个,小盘若干个,录音带。

  (三)活动过程1.初步接触二等分通过故事导入课题,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一天哥儿俩拾到一个香喷的面包,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点,正在闹着,狐狸大婶来了,不安好心地帮熊哥俩把面包分成了两块,哥儿俩一看,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狐狸大婶说:"你们别急,这块大一点的,我咬它一口?哥儿俩一看,那块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又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就这样,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点点面包,还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呢。

  教师提问:小朋友,假如你们碰到哥儿俩,你们愿意帮忙吗?假如老师给你们一个圆形面包,小朋友们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面包?老师提供圆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幼儿操作。

  讨论: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样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大的呢?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加以证明。

  2.用不同方法等分几种图形教师说:"圆形面包小朋友们都会分了,如果熊哥俩拾到的是心形面包、正方形面包、花边形的面包,小朋友们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教师提供各种图形,幼儿操作,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鼓励幼儿探素图形的各种分法。

  3.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集体交流,请幼儿讲述各种图形的分法,老师说:"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正方形面包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是一样大的?还有谁用不一样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用同样方法让幼儿说心形、花边形的分法。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把这些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个部分,这就是二等分"。

  (2)师生共同探讨,深入探素正方形的`其他分法。

  教师出示正方形泡沫,操作给幼儿看,教师用小棒在上面任意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不对角分,也不以边中心对折,是否也能分得二等分,根据操作情况加以验证,让幼儿进一步明白。

  (3)引导幼儿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教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把圆形、正方形、心形、花边形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请小朋友看看已分出来的一米和原来的图形比(出示图形)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一份是原图形的多少?(一半)4.解决新问题。

  教师问:"1块面包,1块点心,小熊哥俩分着吃,每人只吃一半,如果有2块点心,2块面包,小熊哥俩分着吃,每人吃到多少?如果有4个苹果,哥儿俩各吃几个"?

  分实物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帮助熊哥俩分面包、分点心,熊妈妈心里可高兴了,熊妈妈现在准备煮八宝粥给小朋友吃,可是熊妈妈说八宝粥的配料要先分成二份才能煮,小朋友,下面我们再来帮助熊妈妈分配料好吗?"(好)那我们先看一下配料里都有些什么,有红枣4颗、花生米2粒、红豆仁2粒、黄豆仁2粒,下面请小朋友们两个人一组把篮子里的配料分在两个盘子里,分的时候要注意两份一样多。

  教师提供配料,幼儿讨论操作,分好后教师集体提问:"小朋友,你们盘子里红枣多少颗?花生米有几粒?红豆仁有几粒?黄豆仁有几粒?好,小朋友真聪明,都分对了!

  5.结束部分:

  教师:好了,聪明的小朋友们已经帮助熊哥俩把不同形状的面包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教会了熊哥俩二等分的知识,熊哥俩为了谢谢大家,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到外面去做游戏。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并发现夹子玩偶制作的奥秘,尝试用夹子自制玩偶。

  2、能抓住动物特征绘画侧面头像,在夹子开口处正确黏贴嘴部。

  3、体会自制玩偶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青蛙、巨嘴鸟、老虎、鳄鱼,演示文稿一份。

  2、 材料准备:人手一份夹子、绘画纸、记号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毛梗等辅助材料。

  3、经验准备:阅读过绘本《大嘴巴青蛙》。

  活动过程:

  (一) 回顾绘本故事

  1、 都听过《大嘴巴青蛙》的故事吧!故事有哪些动物呀?

  2、 今天敏敏老师把故事里的动物都带来了,你还记得大嘴巴青蛙喜欢吃什么吗?打开看看!

  3、 故事里的其它动物爱吃什么呢?请它张开嘴巴看看!

  4、 敏敏老师还会用玩偶来表演这个故事呢,想看看嘛?(教师表演故事片段)

  (二) 探索制作奥秘

  1、 你觉得这些玩偶怎么样?有趣在哪里?为什么这些大嘴巴都能张开藏食物呢?

  2、 教师小结:动物头像的后面都有一个夹子,夹子一张一合就像大嘴巴一样,该怎么做呢?

  3、 现在请你仔细研究一下,看谁能发现它的.制作方法!如果有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请大家来帮帮忙。

  4、 根据幼儿的回答提出重点和难点:头像大小、侧面特征、嘴部剪贴、食物安装。

  (三) 尝试分工制作

  1、 你们都会做了吗?每组5个小朋友一起分工制作故事里的玩偶,做好了自己搭建小舞台表演故事,开始行动吧!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有困难的孩子及时的帮助。

  (四) 融入场景展示

  1、 合作尝试边操作夹子玩偶,边表演绘本故事。请一组幼儿来介绍玩偶,并且演一演。

  2、 小朋友你们用夹子玩偶表演有趣吧,那我们把它带到教室里再一起表演吧!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教室里用夹子玩偶表演故事。

大班教案 篇3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红棉布黄丝绸蓝聚脂面料绿人造丝紫羊毛

  预测实验结果 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

  1、“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帮小红选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种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强的呢?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如图所示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4、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

  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

  四、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为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

  2、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倾听力

  2.学习动物的叫声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动物的声音

  2.课件-声音:小狗,小鸟,青蛙。

  3.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活动过程:

  一、课件-声音

  播放动物声音:小狗,小鸟,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听一听是谁在唱歌?

  你们想去森林里玩吗?

  我们一起去找小动物玩好吗?

  二、学小动物的叫声

  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ppt课件:动物的叫声

  1.你听到是谁的声音呢?

  那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吧(鸭子)

  它是怎么叫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叫声吧。

  可以让幼儿集体学鸭子的叫声

  .公鸡

  .小猪

  .黄牛

  依次学习以上几种动物的`叫声。

  三、游戏

  1.播放动物声音

  小朋友你听到动物的叫声后,你就跟着学一学这种动物的叫声,再学一学它的动作,好吗?

  山羊

  青蛙

  老虎

  大象等

  2.看动作,学叫声

  小朋友,老师来学小动物的动作,你看出是什么动物后,就学一学它的叫声,看谁叫的最好听。

  教师模仿几种动物的动作,幼儿学动物叫声。

  四、延伸活动

  播放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小朋友还喜欢哪些动物呀?我们一起看一个动物的动画片吧!

大班教案 篇5

  你见过这样的墙吗?——紫砂邮票墙:40多幅彩色手绘邮票设计手稿,主题全是紫砂壶,壶形稀奇古怪,勾画稚趣可鞠;——“梁祝化蝶”墙:40多张儿童版的“梁祝蝶”跃然与墙上,化蝶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满是纯真的表情,就像幼儿园里亲密无间的同伴。

  你见过这样的玩具吗?——竹制品玩具区:竹子做的竹马、竹梯、竹推车、竹拉力器、竹球。陶工作区:陶瓶、陶缸、陶杯、陶壶、陶娃……

  这些都是蓓蕾幼儿园小朋友用作品装扮出来的教室墙壁,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老师一起制作的玩具、饰品。这是蓓蕾幼儿园孩子们感受家乡美、表达家乡爱、传承家乡文化的一个记录,也是幼儿园以家乡文化为主题活动课程的一个缩影。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同时《纲要》有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根据《纲要》,结合本地区特色,我们在幼儿园环境与课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也了一些经验。

  一、环境是课程的准备:

  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宜兴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教育资源,享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的美称,这也为生成《可爱的家乡》课程了丰富的环境资源。记得大班郊游宿夜到茗岭山区,孩子们进了竹海公园,看见一支支破土而出的笋、一根根耸入云天的毛竹,发出阵阵赞叹:“老师,竹子小时侯是笋吗?”“笋是毛毛的,竹子怎么是光光的?”“竹子能做什么?”,回来后他们到处查找资料寻求答案,用语言记录下自己郊游的感想,用画笔画出宜兴美丽的景色。中班的孩子看见老师带来的紫砂泥,非常好奇:“老师,这是什么?”当他们知道紫砂泥能做茶壶,并且宜兴的`茶壶远近闻名是,迫不及待地缠着爸爸妈妈到上拉有关的资料,做成图片、邮票带到幼儿园来,还一个劲地往墙上贴:“这是提梁壶,这是方圆壶,”说的头头是道。我们还带孩子到户外上课,参观茶场、制陶厂、竹制品加工厂、陶瓷陈列馆,在孩子们的观察、提问、寻找、收集、发现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生成了以家乡的陶、洞、竹、茶为主题内容的生活课程。

  二、环境是课程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是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历程。”孩子们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兴趣,发现了问题,老师马上适当引导,生成相关学习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一次,孩子们散步时,看见幼儿园有一面墙壁没有装饰,马上就问老师:“其它墙壁都有图画,为什么这面墙没有图画?”“那怎么办呢?”“我们也来画一幅图画吧!”于是老师就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在绘画颜料中掺和陶粉、用刷子、拖把、滚筒、擦窗器等作画,激发了孩子的兴趣,画出心中家乡的美丽。又如,在区域活动时,老师无意间听到孩子在看善卷洞照片是说:“我是宜兴人,我爱善卷洞。”老师马上问:“善卷洞里怎么样?”“善卷洞里真奇怪,冬天暖烘烘,夏天凉爽爽。”“善卷洞里还有什么?”“有蜜蜂在采蜜,有蝴蝶在跳舞,”老师迅速记录小孩子刚刚说的关于善卷洞的小诗并激发孩子们寻找自己喜欢的乐曲配上小诗,创编了一首首好听的歌:“我是宜兴人,我爱,”同时,还让孩子参观不同的景色,创编不同的歌词,想大家展示宜兴丰富的物产、美丽的风情。渐渐地,孩子们的心田里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在表达心中美好愿望过程中又是环境变得丰富、充实,本土文化就这样与生活、艺术、社会、自然、健康等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我们的教育就要这样相辅相成、互为发展。

  三、环境又是课程的记录:

  众所周知,区域活动的记录是反映孩子学习情况的最明显的方法。而怎样让环境能真正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作用,怎样来体现呢?经过一年半的尝试,我们强调:“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每一面墙饰某一个栏目,都是一个有序的整体。由孩子们用绘画和语言(儿童口头表述,家长或老师的记录)表达的所见、所闻、所想组合而成。墙饰是反映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是儿童学习过程和经验的,起到强化和概括、提升的作用。而某一主题下的栏目之间,也构成了一个有序的整体。如小班主题活动“香香的茶叶”,由三个栏目组成:茶场茶叶多、茶叶的颜色、茶叶的味道,由这三个栏目分支开来,产生多个小栏目即一个个活动内容。这一系列的墙饰是伴随着设法让小班幼儿知道茶叶的种类、名称、味道及对家乡劳动人民的热爱这一教育活动而完成的。教育活动过程从参观茶场——认识颜色、种类——品尝味道——体验情感。每一个栏目孩子们都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记录他们在探索活动中的体验、认识、信息和发现。如为茶叶穿新衣(涂色)、采茶舞、我到茶场去(记录)、茶的味道(统计)、香香的茶叶蛋(品尝),“环境即课程”“生活即课程”我们还将努力为幼儿创设更多的条件,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让幼儿在周围生活中的到更和谐的发展。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笑”的社会价值,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通过想象“谁的笑脸”,拓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对脸部特征的感受。

  3、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和各种材料表现“笑脸”,体验用多种材料进行个性化表现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

  幼儿有使用双面胶、和橡皮泥等制作的经验;

  教师收集有关笑脸的漫画图片资料,制作范例。

  2、物质材料准备:

  幼儿自由选择准备制作笑脸的立体物材料;

  师生共同收集橡皮泥、毛线材料;

  教师准备制作材料工具:彩色纸、彩色即时贴、棉花、纽扣、葱、卷心菜、

  双面胶、剪刀、操作篓等;

  教师设置展示台,准备笑脸贴和照相机。

  活动过程

  1、幼儿讨论:客人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时是什么表情?你喜欢老师的哪一张脸?为什么?教师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大胆交流。

  2、师生交流:一张笑脸,可以是谁的笑脸?引导幼儿说出人的笑脸、植物得笑脸、动物的笑脸等,拓展幼儿的表现空间。

  3、感受脸部特征:不同的笑脸,笑得一样吗?会怎样笑?谁来表演一下?大家注意观察这位小朋友笑的时候脸部的变化。

  4、艺术家在表现笑脸时,有时会这样表现。(出示图片资料)让幼儿领会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段的强烈的视觉效果,引导孩子运用。

  5、看,有时艺术家们也会这么表现。(出示立体范例欣赏)这张笑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猜猜这张笑脸是怎么做成的?既然卫生纸筒可以做成笑脸,那么哪些东西可以做成笑脸?引导幼儿得出制作笑脸的基本步骤,明白原来大家带来的立体物都可以用来表现笑脸。

  6、幼儿运用材料将自己的立体物制作装扮成不同的.笑脸娃娃。

  A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要求幼儿按自己的想法独立创作,最好做得和别人不一样。

  B对个别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参与他们合作完成。

  7、待部分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教师用照相机照下来,让孩子将自己的作品送到展示台上,组织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肯定孩子所做的努力。

  8、今天,老师看到小朋友用灵巧的双手和智慧表现的笑脸,特别高兴。老师该怎样表现自己高兴的心情呢?当我们高兴的时候,我们要笑,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要笑,桌子也很想笑,可是它脸上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把剩下的材料装到篓子丽,让他们也笑一笑吧。

  活动延伸

  1、请家长或其他班上的小朋友前来观看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2、在美工角提供更多的制作材料,供幼儿继续开展活动。

  活动反思

  “一张笑脸”是一个与幼儿生活很贴近的教材内容,整个活动的设计主要以感受笑——说笑——想象——做笑脸来贯穿。在活动设计时首先要解决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幼儿的情感受到真正的冲击,能让幼儿由感而发,由感而想,由感而做?这就需要营造一种氛围,一种能让幼儿愉悦,能让幼儿笑的氛围。遵循《纲要》中指出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我想到让幼儿在活动时看喜欢看的动画,既使他们在生活化的环境中自由地感受,也为后面的说和操作做了情绪和经验的准备。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3-27

【精选】大班教案07-22

[经典]大班教案07-20

大班的教案01-10

(精选)大班教案07-30

[精选]大班教案07-30

大班教案(经典)07-30

大班教案12-24

大班教案12-24

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运用二等分知识,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1.蜡光纸:圆形、正方形、心形、花边形、泡沫正方形,木棒一支。

  2.花生米、红豆仁、红枣、黄豆仁。

  3.故事挂图二张,塑料蓝若干个,小盘若干个,录音带。

  (三)活动过程1.初步接触二等分通过故事导入课题,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一天哥儿俩拾到一个香喷的面包,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点,正在闹着,狐狸大婶来了,不安好心地帮熊哥俩把面包分成了两块,哥儿俩一看,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狐狸大婶说:"你们别急,这块大一点的,我咬它一口?哥儿俩一看,那块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又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就这样,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点点面包,还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呢。

  教师提问:小朋友,假如你们碰到哥儿俩,你们愿意帮忙吗?假如老师给你们一个圆形面包,小朋友们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面包?老师提供圆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幼儿操作。

  讨论: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样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大的呢?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加以证明。

  2.用不同方法等分几种图形教师说:"圆形面包小朋友们都会分了,如果熊哥俩拾到的是心形面包、正方形面包、花边形的面包,小朋友们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教师提供各种图形,幼儿操作,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鼓励幼儿探素图形的各种分法。

  3.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集体交流,请幼儿讲述各种图形的分法,老师说:"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正方形面包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是一样大的?还有谁用不一样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用同样方法让幼儿说心形、花边形的分法。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把这些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个部分,这就是二等分"。

  (2)师生共同探讨,深入探素正方形的`其他分法。

  教师出示正方形泡沫,操作给幼儿看,教师用小棒在上面任意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不对角分,也不以边中心对折,是否也能分得二等分,根据操作情况加以验证,让幼儿进一步明白。

  (3)引导幼儿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教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把圆形、正方形、心形、花边形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请小朋友看看已分出来的一米和原来的图形比(出示图形)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一份是原图形的多少?(一半)4.解决新问题。

  教师问:"1块面包,1块点心,小熊哥俩分着吃,每人只吃一半,如果有2块点心,2块面包,小熊哥俩分着吃,每人吃到多少?如果有4个苹果,哥儿俩各吃几个"?

  分实物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帮助熊哥俩分面包、分点心,熊妈妈心里可高兴了,熊妈妈现在准备煮八宝粥给小朋友吃,可是熊妈妈说八宝粥的配料要先分成二份才能煮,小朋友,下面我们再来帮助熊妈妈分配料好吗?"(好)那我们先看一下配料里都有些什么,有红枣4颗、花生米2粒、红豆仁2粒、黄豆仁2粒,下面请小朋友们两个人一组把篮子里的配料分在两个盘子里,分的时候要注意两份一样多。

  教师提供配料,幼儿讨论操作,分好后教师集体提问:"小朋友,你们盘子里红枣多少颗?花生米有几粒?红豆仁有几粒?黄豆仁有几粒?好,小朋友真聪明,都分对了!

  5.结束部分:

  教师:好了,聪明的小朋友们已经帮助熊哥俩把不同形状的面包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教会了熊哥俩二等分的知识,熊哥俩为了谢谢大家,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到外面去做游戏。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并发现夹子玩偶制作的奥秘,尝试用夹子自制玩偶。

  2、能抓住动物特征绘画侧面头像,在夹子开口处正确黏贴嘴部。

  3、体会自制玩偶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青蛙、巨嘴鸟、老虎、鳄鱼,演示文稿一份。

  2、 材料准备:人手一份夹子、绘画纸、记号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毛梗等辅助材料。

  3、经验准备:阅读过绘本《大嘴巴青蛙》。

  活动过程:

  (一) 回顾绘本故事

  1、 都听过《大嘴巴青蛙》的故事吧!故事有哪些动物呀?

  2、 今天敏敏老师把故事里的动物都带来了,你还记得大嘴巴青蛙喜欢吃什么吗?打开看看!

  3、 故事里的其它动物爱吃什么呢?请它张开嘴巴看看!

  4、 敏敏老师还会用玩偶来表演这个故事呢,想看看嘛?(教师表演故事片段)

  (二) 探索制作奥秘

  1、 你觉得这些玩偶怎么样?有趣在哪里?为什么这些大嘴巴都能张开藏食物呢?

  2、 教师小结:动物头像的后面都有一个夹子,夹子一张一合就像大嘴巴一样,该怎么做呢?

  3、 现在请你仔细研究一下,看谁能发现它的.制作方法!如果有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请大家来帮帮忙。

  4、 根据幼儿的回答提出重点和难点:头像大小、侧面特征、嘴部剪贴、食物安装。

  (三) 尝试分工制作

  1、 你们都会做了吗?每组5个小朋友一起分工制作故事里的玩偶,做好了自己搭建小舞台表演故事,开始行动吧!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有困难的孩子及时的帮助。

  (四) 融入场景展示

  1、 合作尝试边操作夹子玩偶,边表演绘本故事。请一组幼儿来介绍玩偶,并且演一演。

  2、 小朋友你们用夹子玩偶表演有趣吧,那我们把它带到教室里再一起表演吧!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教室里用夹子玩偶表演故事。

大班教案 篇3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红棉布黄丝绸蓝聚脂面料绿人造丝紫羊毛

  预测实验结果 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

  1、“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帮小红选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种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强的呢?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如图所示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4、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

  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

  四、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为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

  2、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倾听力

  2.学习动物的叫声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动物的声音

  2.课件-声音:小狗,小鸟,青蛙。

  3.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活动过程:

  一、课件-声音

  播放动物声音:小狗,小鸟,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听一听是谁在唱歌?

  你们想去森林里玩吗?

  我们一起去找小动物玩好吗?

  二、学小动物的叫声

  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ppt课件:动物的叫声

  1.你听到是谁的声音呢?

  那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吧(鸭子)

  它是怎么叫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叫声吧。

  可以让幼儿集体学鸭子的叫声

  .公鸡

  .小猪

  .黄牛

  依次学习以上几种动物的`叫声。

  三、游戏

  1.播放动物声音

  小朋友你听到动物的叫声后,你就跟着学一学这种动物的叫声,再学一学它的动作,好吗?

  山羊

  青蛙

  老虎

  大象等

  2.看动作,学叫声

  小朋友,老师来学小动物的动作,你看出是什么动物后,就学一学它的叫声,看谁叫的最好听。

  教师模仿几种动物的动作,幼儿学动物叫声。

  四、延伸活动

  播放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小朋友还喜欢哪些动物呀?我们一起看一个动物的动画片吧!

大班教案 篇5

  你见过这样的墙吗?——紫砂邮票墙:40多幅彩色手绘邮票设计手稿,主题全是紫砂壶,壶形稀奇古怪,勾画稚趣可鞠;——“梁祝化蝶”墙:40多张儿童版的“梁祝蝶”跃然与墙上,化蝶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满是纯真的表情,就像幼儿园里亲密无间的同伴。

  你见过这样的玩具吗?——竹制品玩具区:竹子做的竹马、竹梯、竹推车、竹拉力器、竹球。陶工作区:陶瓶、陶缸、陶杯、陶壶、陶娃……

  这些都是蓓蕾幼儿园小朋友用作品装扮出来的教室墙壁,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老师一起制作的玩具、饰品。这是蓓蕾幼儿园孩子们感受家乡美、表达家乡爱、传承家乡文化的一个记录,也是幼儿园以家乡文化为主题活动课程的一个缩影。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同时《纲要》有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根据《纲要》,结合本地区特色,我们在幼儿园环境与课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也了一些经验。

  一、环境是课程的准备:

  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宜兴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教育资源,享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的美称,这也为生成《可爱的家乡》课程了丰富的环境资源。记得大班郊游宿夜到茗岭山区,孩子们进了竹海公园,看见一支支破土而出的笋、一根根耸入云天的毛竹,发出阵阵赞叹:“老师,竹子小时侯是笋吗?”“笋是毛毛的,竹子怎么是光光的?”“竹子能做什么?”,回来后他们到处查找资料寻求答案,用语言记录下自己郊游的感想,用画笔画出宜兴美丽的景色。中班的孩子看见老师带来的紫砂泥,非常好奇:“老师,这是什么?”当他们知道紫砂泥能做茶壶,并且宜兴的`茶壶远近闻名是,迫不及待地缠着爸爸妈妈到上拉有关的资料,做成图片、邮票带到幼儿园来,还一个劲地往墙上贴:“这是提梁壶,这是方圆壶,”说的头头是道。我们还带孩子到户外上课,参观茶场、制陶厂、竹制品加工厂、陶瓷陈列馆,在孩子们的观察、提问、寻找、收集、发现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生成了以家乡的陶、洞、竹、茶为主题内容的生活课程。

  二、环境是课程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是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历程。”孩子们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兴趣,发现了问题,老师马上适当引导,生成相关学习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一次,孩子们散步时,看见幼儿园有一面墙壁没有装饰,马上就问老师:“其它墙壁都有图画,为什么这面墙没有图画?”“那怎么办呢?”“我们也来画一幅图画吧!”于是老师就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在绘画颜料中掺和陶粉、用刷子、拖把、滚筒、擦窗器等作画,激发了孩子的兴趣,画出心中家乡的美丽。又如,在区域活动时,老师无意间听到孩子在看善卷洞照片是说:“我是宜兴人,我爱善卷洞。”老师马上问:“善卷洞里怎么样?”“善卷洞里真奇怪,冬天暖烘烘,夏天凉爽爽。”“善卷洞里还有什么?”“有蜜蜂在采蜜,有蝴蝶在跳舞,”老师迅速记录小孩子刚刚说的关于善卷洞的小诗并激发孩子们寻找自己喜欢的乐曲配上小诗,创编了一首首好听的歌:“我是宜兴人,我爱,”同时,还让孩子参观不同的景色,创编不同的歌词,想大家展示宜兴丰富的物产、美丽的风情。渐渐地,孩子们的心田里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在表达心中美好愿望过程中又是环境变得丰富、充实,本土文化就这样与生活、艺术、社会、自然、健康等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我们的教育就要这样相辅相成、互为发展。

  三、环境又是课程的记录:

  众所周知,区域活动的记录是反映孩子学习情况的最明显的方法。而怎样让环境能真正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作用,怎样来体现呢?经过一年半的尝试,我们强调:“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每一面墙饰某一个栏目,都是一个有序的整体。由孩子们用绘画和语言(儿童口头表述,家长或老师的记录)表达的所见、所闻、所想组合而成。墙饰是反映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是儿童学习过程和经验的,起到强化和概括、提升的作用。而某一主题下的栏目之间,也构成了一个有序的整体。如小班主题活动“香香的茶叶”,由三个栏目组成:茶场茶叶多、茶叶的颜色、茶叶的味道,由这三个栏目分支开来,产生多个小栏目即一个个活动内容。这一系列的墙饰是伴随着设法让小班幼儿知道茶叶的种类、名称、味道及对家乡劳动人民的热爱这一教育活动而完成的。教育活动过程从参观茶场——认识颜色、种类——品尝味道——体验情感。每一个栏目孩子们都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记录他们在探索活动中的体验、认识、信息和发现。如为茶叶穿新衣(涂色)、采茶舞、我到茶场去(记录)、茶的味道(统计)、香香的茶叶蛋(品尝),“环境即课程”“生活即课程”我们还将努力为幼儿创设更多的条件,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让幼儿在周围生活中的到更和谐的发展。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笑”的社会价值,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通过想象“谁的笑脸”,拓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对脸部特征的感受。

  3、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和各种材料表现“笑脸”,体验用多种材料进行个性化表现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

  幼儿有使用双面胶、和橡皮泥等制作的经验;

  教师收集有关笑脸的漫画图片资料,制作范例。

  2、物质材料准备:

  幼儿自由选择准备制作笑脸的立体物材料;

  师生共同收集橡皮泥、毛线材料;

  教师准备制作材料工具:彩色纸、彩色即时贴、棉花、纽扣、葱、卷心菜、

  双面胶、剪刀、操作篓等;

  教师设置展示台,准备笑脸贴和照相机。

  活动过程

  1、幼儿讨论:客人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时是什么表情?你喜欢老师的哪一张脸?为什么?教师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大胆交流。

  2、师生交流:一张笑脸,可以是谁的笑脸?引导幼儿说出人的笑脸、植物得笑脸、动物的笑脸等,拓展幼儿的表现空间。

  3、感受脸部特征:不同的笑脸,笑得一样吗?会怎样笑?谁来表演一下?大家注意观察这位小朋友笑的时候脸部的变化。

  4、艺术家在表现笑脸时,有时会这样表现。(出示图片资料)让幼儿领会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段的强烈的视觉效果,引导孩子运用。

  5、看,有时艺术家们也会这么表现。(出示立体范例欣赏)这张笑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猜猜这张笑脸是怎么做成的?既然卫生纸筒可以做成笑脸,那么哪些东西可以做成笑脸?引导幼儿得出制作笑脸的基本步骤,明白原来大家带来的立体物都可以用来表现笑脸。

  6、幼儿运用材料将自己的立体物制作装扮成不同的.笑脸娃娃。

  A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要求幼儿按自己的想法独立创作,最好做得和别人不一样。

  B对个别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参与他们合作完成。

  7、待部分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教师用照相机照下来,让孩子将自己的作品送到展示台上,组织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肯定孩子所做的努力。

  8、今天,老师看到小朋友用灵巧的双手和智慧表现的笑脸,特别高兴。老师该怎样表现自己高兴的心情呢?当我们高兴的时候,我们要笑,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要笑,桌子也很想笑,可是它脸上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把剩下的材料装到篓子丽,让他们也笑一笑吧。

  活动延伸

  1、请家长或其他班上的小朋友前来观看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2、在美工角提供更多的制作材料,供幼儿继续开展活动。

  活动反思

  “一张笑脸”是一个与幼儿生活很贴近的教材内容,整个活动的设计主要以感受笑——说笑——想象——做笑脸来贯穿。在活动设计时首先要解决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幼儿的情感受到真正的冲击,能让幼儿由感而发,由感而想,由感而做?这就需要营造一种氛围,一种能让幼儿愉悦,能让幼儿笑的氛围。遵循《纲要》中指出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我想到让幼儿在活动时看喜欢看的动画,既使他们在生活化的环境中自由地感受,也为后面的说和操作做了情绪和经验的准备。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3-27

【精选】大班教案07-22

[经典]大班教案07-20

大班的教案01-10

(精选)大班教案07-30

[精选]大班教案07-30

大班教案(经典)07-30

大班教案12-24

大班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