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02 18:45:4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

  (课件:美丽的郊外)

  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能。

  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课件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 ?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反馈强化

  (课件出示石榴树)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课件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当堂巩固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想。

  师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就是为了用6、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的计算问题。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且用大括号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这部分教材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去观察画面、理解画面的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设计意图: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 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 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

  3+4= 1+6= 7-3= 4+2= 1+5=

  7-5= 5+2= 6-2= 6-3= 7-1=

  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

  5生交流,师板书:4+2=6(个)。

  (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为了保护环境,老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

  (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老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5)小组讨论。

  (6)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7)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叔叔还有东西送给大家,是什么呢?请看这儿。

  1、师出示、粘贴石榴、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师出示、粘贴蝴蝶、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自己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想)那还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拍起小手掌,摇起小脑袋,一同出发吧!

  2、播放《一同去郊游》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师出示美丽的大池塘图。

  3、让学生打开课本第51页,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4、拓展延伸。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困难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暂时找不到身边数学信息的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师讲述:小朋友真聪明,这次郊游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善于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现在,我们回家吧!下课。

【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3-2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7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26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8篇03-30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数学教案01-17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7

二年上册数学教案03-01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02-10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03-15

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

  (课件:美丽的郊外)

  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能。

  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课件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 ?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反馈强化

  (课件出示石榴树)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课件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当堂巩固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想。

  师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就是为了用6、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的计算问题。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且用大括号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这部分教材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去观察画面、理解画面的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设计意图: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 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 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

  3+4= 1+6= 7-3= 4+2= 1+5=

  7-5= 5+2= 6-2= 6-3= 7-1=

  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

  5生交流,师板书:4+2=6(个)。

  (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为了保护环境,老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

  (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老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5)小组讨论。

  (6)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7)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叔叔还有东西送给大家,是什么呢?请看这儿。

  1、师出示、粘贴石榴、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师出示、粘贴蝴蝶、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自己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想)那还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拍起小手掌,摇起小脑袋,一同出发吧!

  2、播放《一同去郊游》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师出示美丽的大池塘图。

  3、让学生打开课本第51页,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4、拓展延伸。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困难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暂时找不到身边数学信息的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师讲述:小朋友真聪明,这次郊游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善于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现在,我们回家吧!下课。

【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3-2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7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26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8篇03-30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数学教案01-17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7

二年上册数学教案03-01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02-10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