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

时间:2024-04-09 16:57:2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1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与有关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认识分析法思路的特点,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食堂原有350千克大米,第一天吃了100千克,第二天吃了13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1)学生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3)订正时,学生讨论: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变式练习

  1、第97页第4题

  (1)学生齐读

  (2)学生列式解答

  (3)思考:第(2)小题中第二天看的与第一天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4)集体订正时,同桌互相交流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这3道题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1)同学们要栽54棵树、已经栽了37棵,还剩多少棵没栽?

  (2)同学们要栽54棵树,第一天栽了18棵,第二天栽19棵,还剩多少棵?

  (3)同学们要栽54棵树,已经栽了2天,每天栽18棵,还剩多少棵?

  ⒈学生独立读题,并列式解答

  ⒉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⒊比较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第97页第5题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讨论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第98页第6题

  (1)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列式解答

  (3)分别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计算时有什么区别?

  三、作业:

  第98页(7)、(8)。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2

  教学内容:第86、87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连续比较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初步掌握用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学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头提问题:

  (1)面粉28千克,大米比面粉少5千克,?

  (2)班级图书柜里有科技书2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

  学生根据题的问题,口答算式。

  2、教学准备题

  (1)学生读题

  (2)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应用题?

  (3)先要提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柏树多少棵?

  (4)第一个问题怎样求?第二个问题呢?

  3、引入新课

  如果去掉刚才提的问题,你会解答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①学生读题

  ②说说有哪些条件和问题?

  ③根据条件画线段图。

  15棵

  松树

  6课

  柏树

  8棵

  杨树

  ④求杨树有多少棵?就是求线段图上的`哪一段?你会算吗?

  ⑤学生尝试解答

  ⑥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5+6=21求的是什么?

  21+8=29求的是什么?

  ⑦同桌互相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⑧小结:这里的三个条件是连续比多少的,解答问题时,可以根据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结果和第3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

  2、教学“想一想”

  (1)把第一个条件改为

  ①柏树比松树少6棵

  ②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比一比

  讨论:

  (1)这三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这三道题为什么都要先算柏树的棵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

  (1)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

  (2)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十九第1题

  ⑴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

  ⑵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作业:

  练习十九2、3、4、5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都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吗?这节可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妈妈问: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你从中知道那些信息?买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

  (2)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那么,你们想一想,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化除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最后根据问题写上问号。

  (3)谈话: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做在草稿本上。

  (4)交流:你是怎么列式的?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有不同的算法吗?(不要求一题多解)

  2、教学试一试。

  (1)如果把问题改成”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2)问:问题改了,线段图要改吗?怎样改?

  (3)学生解答。做完后交流。

  3、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1-3题。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

  教学后记: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4

  教学内容:第95、96页例4,“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答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并会解答。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

  (1)一本书140页,看完80页

  (2)商店运赖100箱苹果,卖掉120箱,

  (3)一段布长15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个水瓶,

  还剩多少个

  2、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根据一个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补上缺少的条件。

  3、出示

  商店有48台电冰箱,卖出35台,还剩多少台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求的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老师把第2个条件改为:第一天卖出15台,第二天卖出20台。

  1、提问:你会计算吗

  2、学生读题,并找出条件和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

  4、反馈时,学生讨论: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5、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7、同桌互相说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比较,思考: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9、课堂小结:

  第1种方法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根据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第2种方法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根据问题找到缺少的条件,确定必须先求什么。以后在解题时,既可以用第一种方法,也可以用第2种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96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

  (2)学生画线段图

  (3)学生列式解答

  (4)说一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97页第3题:比一比,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相同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第97页第1、2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04-03

三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练习04-09

《计算工具的认识》数学教案04-06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04-08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数学教案01-17

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解应用题04-03

《解决问题(两步加减)》说课稿06-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数学教案01-17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04-08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1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与有关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认识分析法思路的特点,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食堂原有350千克大米,第一天吃了100千克,第二天吃了13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1)学生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3)订正时,学生讨论: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变式练习

  1、第97页第4题

  (1)学生齐读

  (2)学生列式解答

  (3)思考:第(2)小题中第二天看的与第一天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4)集体订正时,同桌互相交流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这3道题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1)同学们要栽54棵树、已经栽了37棵,还剩多少棵没栽?

  (2)同学们要栽54棵树,第一天栽了18棵,第二天栽19棵,还剩多少棵?

  (3)同学们要栽54棵树,已经栽了2天,每天栽18棵,还剩多少棵?

  ⒈学生独立读题,并列式解答

  ⒉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⒊比较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第97页第5题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讨论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第98页第6题

  (1)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列式解答

  (3)分别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计算时有什么区别?

  三、作业:

  第98页(7)、(8)。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2

  教学内容:第86、87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连续比较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初步掌握用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学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头提问题:

  (1)面粉28千克,大米比面粉少5千克,?

  (2)班级图书柜里有科技书2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

  学生根据题的问题,口答算式。

  2、教学准备题

  (1)学生读题

  (2)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应用题?

  (3)先要提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柏树多少棵?

  (4)第一个问题怎样求?第二个问题呢?

  3、引入新课

  如果去掉刚才提的问题,你会解答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①学生读题

  ②说说有哪些条件和问题?

  ③根据条件画线段图。

  15棵

  松树

  6课

  柏树

  8棵

  杨树

  ④求杨树有多少棵?就是求线段图上的`哪一段?你会算吗?

  ⑤学生尝试解答

  ⑥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5+6=21求的是什么?

  21+8=29求的是什么?

  ⑦同桌互相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⑧小结:这里的三个条件是连续比多少的,解答问题时,可以根据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结果和第3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

  2、教学“想一想”

  (1)把第一个条件改为

  ①柏树比松树少6棵

  ②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比一比

  讨论:

  (1)这三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这三道题为什么都要先算柏树的棵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

  (1)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

  (2)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十九第1题

  ⑴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

  ⑵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作业:

  练习十九2、3、4、5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都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吗?这节可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妈妈问: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你从中知道那些信息?买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

  (2)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那么,你们想一想,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化除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最后根据问题写上问号。

  (3)谈话: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做在草稿本上。

  (4)交流:你是怎么列式的?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有不同的算法吗?(不要求一题多解)

  2、教学试一试。

  (1)如果把问题改成”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2)问:问题改了,线段图要改吗?怎样改?

  (3)学生解答。做完后交流。

  3、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1-3题。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

  教学后记: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4

  教学内容:第95、96页例4,“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答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并会解答。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

  (1)一本书140页,看完80页

  (2)商店运赖100箱苹果,卖掉120箱,

  (3)一段布长15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个水瓶,

  还剩多少个

  2、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根据一个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补上缺少的条件。

  3、出示

  商店有48台电冰箱,卖出35台,还剩多少台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求的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老师把第2个条件改为:第一天卖出15台,第二天卖出20台。

  1、提问:你会计算吗

  2、学生读题,并找出条件和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

  4、反馈时,学生讨论: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5、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7、同桌互相说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比较,思考: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9、课堂小结:

  第1种方法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根据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第2种方法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根据问题找到缺少的条件,确定必须先求什么。以后在解题时,既可以用第一种方法,也可以用第2种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96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

  (2)学生画线段图

  (3)学生列式解答

  (4)说一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97页第3题:比一比,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相同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第97页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