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

四年级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

时间:2024-04-10 15:27:5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

四年级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1

  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4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四年级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2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的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两辆不同的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哪辆汽车跑得快些?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如何解决哪辆汽车跑得快些?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

  程、时间和速度。

  引出:速度 =路程÷时间

  三、看一看

  教科书P79页的看一看,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1小题,

  2、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2小题。

  3、完成 P80页的第一小题。(在书上完成)

  板书设计: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4千米/时

  人每小时大约走4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四年级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八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了解“速度”的内涵。

  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③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课件一套,学生练习纸一份,奖励小笑脸。

  教学设计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

  生:......

  生:我和爸爸、妈妈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玩。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师: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生:......

  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看书,畅言其发现。

  ⑴学生从书中发现“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特快列车的速度。

  ⑵学生发现和知道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学生发现速度有简便的写法。

  2、猜速度

  ⑴学生猜速度,让其他学生评价是否合理。

  ⑵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知识来判断同学猜得是否合理,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⑶教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3、解决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问题。

  ⑴解决课本第54页例3。

  ①出示第54页例3,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学生板书演示,并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还提出别的列式方法。

  ⑵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讨论: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

  从学生的'发现中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③板书课题。

  ④知识升华:同样的行程问题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

  三、质疑,释疑。

  ⑴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54页的内容,敢于质疑。

  ⑵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同学的问题。

  从学生的质疑和释疑中,得出: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⑶利用这两道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勇闯冒险岛,答对的同学给自己奖励一个笑脸,看谁的笑脸多!

  第一关:小小法官。

  ⑴“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⑵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⑶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⑷小强5分钟跑了600米,小强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600×5=3000(米)

  答:小强平均每分钟跑3000米。()

  第二关:练习八第8题。

  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

  ⑴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⑵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第三关:拓展题:

  爸爸骑摩托车带小倩到粤晖园玩,摩托车速度是500米/分,从家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小倩家到粤晖园有多远?

  四、学生分享收获总结评价

  在这节课里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吧,谁想同学们分享一下?在这节课谁表现得好,你想表扬谁?你自己呢?老师呢?今天哪个组表现得最好?

  板书(附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4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相关文章: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04-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1》数学教案01-17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间星期09-18

加速度说课稿01-06

加速度的教学反思02-25

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教学反思04-21

物理速度说课稿(通用5篇)04-30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时间04-03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间》含反思04-05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说课稿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