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奇怪的圣诞包裹》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奇怪的圣诞包裹》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奇怪的圣诞包裹》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位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叙述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和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教学准备:《七子之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教师激情导入(一曲《七子之歌》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走进《奇怪的圣诞包裹》一文,感受一位华侨老人的拳拳爱国心。)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讲的是家明一家人给在异国他乡的叔公选择圣诞礼物的故事。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流利
学生汇报交流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指名汇报,教师小结,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
学生再读课文,写提纲笔记。
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为什么说圣诞包裹“奇怪”?从奇怪的圣诞包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讨论
感情朗读文中能体现叔公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叔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拓展
朗读《乡愁》一诗,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爱。
板书设计
《奇怪的圣诞包裹》教案2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位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叙述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同学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和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教学准备::《七子之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同学学习活动
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教师激情导入(一曲《七子之歌》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走进《奇怪的圣诞包裹》一文,感受一位华侨老人的拳拳爱国心。)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讲的是家明一家人给在异国他乡的叔公选择圣诞礼物的故事。
同学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流利
同学汇报交流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指名汇报,教师小结,引导同学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
同学再读课文,写提纲笔记。
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为什么说圣诞包裹“奇怪”?从奇怪的圣诞包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自读课文,讨论
感情朗读文中能体现叔公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叔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拓展
朗读《乡愁》一诗,引导同学品读,体会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爱。
板书设计
《奇怪的圣诞包裹》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叙述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圣诞节吗?每年的圣诞节你是否会收到圣诞老人送给你的新年礼物呢?你最喜欢的圣诞礼物是什么?
有一位久居他乡的老爷爷,他最喜欢的圣诞礼物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交流,研讨、理解:
1、教师:同学们,请用学过的方法快速阅读本文,读准字音,并思考几个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或不明白的问题,等会儿在班上提出来。(5分钟)
2、课堂上学生提问,全班讨论回答。(教师可适当对学生提问的方向加以引导)
3、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
教师引语:同学们对本文的字词理解方面有什么困难的地方或者是你认为的重点词可提出来?
可能出现的被提问的字词有:执拗 仓皇 络绎不绝 瘫痪 蹂躏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引导学生练习给课文分段,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
(1-2):写给叔公寄圣诞礼物成了家明一家头痛的事。
(3-7):回忆了叔公眷恋祖国的两件事。一件是教家明说北京话,一件是站在落马洲山头向北眺望祖国。
(8-15):写全家人反复讨论不能决定给叔公寄什么礼物,最后决定要写信问问叔公。
(16-25):写爸爸妈妈按叔公回信的要求,给叔公寄去了一袋故乡的泥土、一点花种子。
(26-28):写收到叔公的回信,说是这几年来最合他心意的圣诞礼物。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1、男女生分段朗读课文。
2、小组内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圣诞包裹“奇怪”呢?从奇怪的包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指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奇怪的圣诞包裹》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位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课文的叙述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和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三、教学准备:余光中《乡愁》、马思聪《思乡曲》《我的中国心》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 联系生活:(板:的圣诞包裹)孩子们,圣诞节快到了,如果让你选择,你想要一份什么样的圣诞礼物?
2、你们可真会选礼物,而有人却选择了一份奇怪的圣诞包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播放《思乡曲》)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旋律,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奇怪的圣诞包裹》,(板:奇怪)去解开他神秘的面纱。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交流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圣诞包裹是奇怪的?
2、 小组合作交流: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圣诞包裹之所以奇怪,是因为包裹中是一袋故乡的泥土和一些菊花种子。(板:泥土、菊花种子)
4、师:难怪家明和妹妹会哈哈大笑,圣诞节叔公什么都不要,就要泥土,还千里迢迢寄到美国去,泥土能值几个钱呀?孩子们,请问这泥土值钱吗?
5、交流“泥土”的意义:
A、在旁人的眼里,这泥土或许不值钱,可文章却说:这泥土能用金钱来衡量吗?(出示句子)这句话什么意思?请你把它改为陈述句。
B、在谁的眼里泥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是无价的?是啊,在叔公眼里这泥土比什么都珍贵,请画出文中叔公珍爱泥土的句子读一读。
C、指读句子,体会感情。孩子们,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你从这句话中能感受到的是一颗怎样的心呢?(板书:浓浓的思乡情)
D、指导朗读:“虽然外面是火树银花……还有那浓郁芬芳的乡土情!”
E、是啊,故乡的土地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的泥土是游子行禳里的珍藏,无数的游子道出了共同的心声。请看――
F、出示幻灯,拓展阅读。
G、导读上句。正是对家乡故土爱得深沉,叔公在来信中说:
6、继续交流。读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叔公来信要家乡泥土的情愫了,而叔公要泥土干什么?(种中国菊花)美国的花种也很多,他为什么偏要种中国菊花呢?请找出文中写菊花的句子读一读,细细品位。
A、学生读画句子。“我得小心栽种……那傲霜枝的中国菊花呀!”
B、你喜欢菊花吗?为什么?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菊花的品格。再看看人们是怎么评价菊花的.。(幻灯出示菊花资料)一起读读。
D、正是菊花有着"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品格,所以受到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的青睐。(出示咏菊句)
E、而叔公对菊花更是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菊花的品格吸引了他,更重要的是,中国菊花是的象征。
F、请再读读这句话,此时此刻,你又感受到了一颗怎样的心?
G、指导朗读上句。
H、配乐朗读叔公的信。是的,对一个思乡情深的海外华侨来说,泥土是他的根,菊花是他的梦,让我们再一次深情朗读叔公的信,去感悟他那份浓浓的乡情,去触摸他那颗拳拳的爱国心吧。
三、联系阅读,深切感悟
还有人说,一件事一片情。课文还有哪些事情也体现了叔公的这份思乡情结?
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体会。
A、教家明说北京话。
B、站在落马洲山头北望祖国。
3、这两件事是通过家明的回忆来叙述的,这种写作方法叫插叙。
4、教师讲述舅舅故事。
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结,不仅仅是叔公心头永远的痛,也是所有海外游子的抹不掉,挥不去,刻骨铭心的烙印。许多游子为此魂牵梦绕,创作了许多的诗词歌赋来表达心声。台湾的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的一首。
四、拓展阅读,体会感情
1、播放《乡愁》,欣赏阅读,体会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2、而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所有游子的心声,让我们在张明敏的歌声中根据叔公的信,想象第二年,叔公一家将会是怎样过圣诞的?叔公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
【《奇怪的圣诞包裹》教案】相关文章:
奇怪的桥教案01-11
奇怪的桥大班教案11-24
小班教案奇怪的汽车10-16
奇怪的桥教案及反思03-21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02-10
大班语言奇怪的桥教案03-24
小班语言奇怪的汽车教案03-14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03-01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优秀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