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识写生字词。
2.了解居里夫人并读懂文中所写的居里夫人关心、敬爱老师的几件事。
3.让学生懂得尊敬老师、爱戴老师是一种美德。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并读懂居里夫人关心、敬爱老师的几件事,激发学生学习居里夫人尊敬老师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用居里夫人的事业上的成就与她敬师爱师的事相对比,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居里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写生字词。
2.了解居里夫人并读懂文中所写的居里夫人关心、敬爱老师的几件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居里夫人并读懂居里夫人关心、敬爱老师的几件事。
教学难点: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居里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女士,她是一位波兰科学家,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她就是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她的文章《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猜一猜,文中可能写些什么内容?
二、新授课
(1)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也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还可以问老师。
(2)指名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提问:本文写了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之间哪几件事?
要点:一、居里夫人将自己的象牙项链送给老师做旅费回乡。二、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后,居里夫人写信邀请老师到家中做客。三、在盛大的典礼上,居里夫人穿过人群,把老师接到主席台上。
三、悟中心
由这几件事,你读出了什么?(居里夫人尊师敬师的美好品质)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
9、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
欧俄控届副署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所写的居里夫人关心、敬爱老师的几件事
2.让学生懂得尊敬老师、爱戴老师是一种美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居里夫人关心、敬爱老师的几件事,激发学生学习居里夫人尊敬老师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用居里夫人的事业上的成就与她敬师爱师的事相对比,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居里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复习
回顾一下,这篇文章表现了居里夫人什么样的品质?是通过哪几件事来写的?
三、新授课
1.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文章哪里写出了居里夫人对老师怀着真挚的情感?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相关语句,在书边做简单的批注。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意见。
3.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要点:
(1)下了课,玛妮雅走进欧班老师的房间,从脖子上解下一串象牙项链,默默地放在老师的手里,然后用法语说了句为了第厄普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一个幼小的孩子能为老师着想,能体会到老师的难处,能把自己的心爱之物送给老师做旅费,可见对老师的情感多么真挚。
(2)欧班老师简直不敢收下,以为是邮局弄错了。一位全世界都在传颂的伟大科学家,怎么会给一个又老又穷、默默无闻的教师写信呢?直到邮差肯定没有错,她才用颤抖的手拆开了信封。
这一段用一个反问句写出了居里夫人虽已成名却不忘恩师。
(3)居里夫人在典礼中对老师表示敬意,足见她们的真挚感情。
(4)幸福的泪水挂满了老人的双颊,她的学生对她还是那么热爱,那么尊敬!
这一段表面是在写欧班老师,实则写居里夫人,通过老师的表情和心理,赞扬了这位伟人的崇高品质。
4.指导朗读。
抓住让人感动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读。
5.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6.布置作业。
搜集名人尊师敬师的故事,下节课开个故事会。
四、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设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小池塘》是国标本语文实验教材第二册课文第三课。是一写景状物的散文。描写了小池塘如同明亮的眼睛,映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给人以生动形象的美感享受。全文由于比喻的切当运用,所以全文情意盎然,使人读来顿生美感、历久难忘,为学生的语言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想象丰富、求知欲强的特性。我准备创设一个轻松、多元的学习情境,以读、画、演、悟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实现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口”、“女”、“鱼”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过程、方法:创设情境,通过读、画、演等活动,进行充分的感悟,让学生喜欢阅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池塘的美丽,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初步诱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背诵过程中感受小池塘所映出的美丽世界。感知语言的韵律美,体验阅读的兴趣,并获得语言的迁移。
四、教学流程:
(一)、设境质疑、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画有小池塘的春景图)老师描述,引入新课。
2、板书小池塘,指题(与小池塘打个招呼)。
3、针对课题,学生质疑。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受到内部心理驱使的。直观的画面、求知的愿望唤起了学生对课文的向往,在不知不觉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二)、范读课文,感知积累。
1、课件展示课文及配乐范读。
2、学生紧接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在这里动态的画面、清晰的旋律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学生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一种美的熏陶。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感知了语言文字,为语言积累做好铺垫。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从而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能力。)
(三)、创境细读,理解积累。
第一段,采用多种方法,体验感悟。
1、第一句以演促读,以读促演。
(1)、出示第一句,指准、读通。
(2)、老师当小池塘,学生当春风姐姐,表演春风 怎样唤醒小池塘。
(3)、指导朗读。
(我们知道低年级的教材中很多是把周围的动物、植物等拟人化,让学生仿效、表演、体会春风的温柔,既调动了语言积累,又在演与读的促进中积累了语言。)
2、第二句我注意了联系生活,从而加深体会。
(1)、出示第二句,指名读。
(2)、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哪些东西会一闪一闪的。
(3)、指导朗读。
(因为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所以“一闪一闪”让学生联系生活,不仅很好的理解了语言,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小池塘的美丽。)
3、第三句运用图画来增加领悟。
(1)、指导看图。出示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
(2)、学生自读。
(3)、老师运用课件引导学生说出长长的睫毛。
(4)、学生练读。
(这里通过课件突破了“长长的睫毛”这一难点,让学生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领悟。)
第二段,运用即兴作画,帮助积累。
1、先让学生自由读。
2、再根据文字转化为画面。
(儿童时代是幻想的时代,加上低年级的孩子对绘画怀有浓厚的兴趣,所以通过绘画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既增加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又丰富了语言文字的外延。)
3、然后学生展示图画,师生共同评议。
4、最后反复诵读。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第三段,找寻关键词,加深记忆。
在这里,我让学生找出优美的词,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一段。在脑中重现小池塘的美丽画面。
(四)、内化语言,读中迁移。
1、我给学生配上音乐来朗读,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加对语言的感受。
2、然后通过在情境中诵读,使学生熟读成诵。
(背诵是语言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同时还可以积淀语感经验。这里设计的在情境中熟读成诵,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语言的同化和改造,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3、最后出示练习:仿照文中的句子,用“ 倒映在水里,像 ”练习说话。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进行了语言训练。)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 篇3
一、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等。
二、故事背景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三、理解词义
1、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2、滑稽:形容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3、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4、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5、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6、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一17段):写“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而“我”却因体力不支被困在悬崖中途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18一20段):详细叙述爸爸教“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脱离危险的经过和“我”的心理感受。
第三部分(第21—29段):写“我”由小时候的爬悬崖经历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人生经历。
五、问题归纳
1、文章开头介绍天气的炎热,有什么作用?
写天气酷热,实际上是写爬悬崖的原因,为下文写爬悬崖作铺垫。
2、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杰里是“我最好的朋友”?
交代“我”和杰里的特殊关系,为后文埋下伏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杰里叫来了“我”的父亲,使“我”摆脱了危险。
3、既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自己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矛盾吗?
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自己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铺垫。
4、⑦⑧⑨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我”当时的处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这样的情态描写,“犹豫不决”“悬崖底下的地面摔个粉碎”这样的心理描写,“我缓慢地爬着,扒住岩石的表面”“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这样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我”当时痛苦的处境,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孱弱、胆小的孩子形象,预示了“我”即将面临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
5、“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句子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6、“抽噎”与前面的“哭泣”“呻吟”“大哭”有什么不同?
“抽噎”这里有被困悬崖导致的满腹委屈,有下了悬崖后回顾的后怕,更是成功之后的喜极而泣,前面的几个词都是在写“我”被困悬崖时的恐惧、焦急。
7、“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趴在岩石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做到→再一次“我”做到了→一次一步成功脱险。启发: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就容易战胜了。
8、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遇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小了,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既总结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六、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我”小时候爬悬崖遇险以及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战胜困难、脱离险境的经历,从而得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战胜它的信念并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从当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最终成功战胜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3.过程与方法: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
导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个相声段子。
2.搜集有关相声的知识。
3.一个挂钟。事先录制相声《打电话》片断。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1)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2)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3)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 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4)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1)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3)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1)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2)擂台赛: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教师、他生当评委)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1)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2)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2.归纳: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小组练习: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4.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 小时
小结板书:啰嗦、耗时、误事。
5.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6.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五、自选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创设情境,尝试创作
(1)语言情境一: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2)语言情境二: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3)语言情境三: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4)语言情境四: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
2.熟读《打电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对此种现象的看法。
课后小结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姑、娘”等14个生字,会写“信、呀、怪”等8个字及以下词语:姑娘、种树、奇怪、举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字卡、词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
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
4、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
2、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评价指导。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
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
五、分角色演读课文
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认字。
1、游戏认字
“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2、读句子
小姑娘请我把这封沉甸甸的、贴着邮票的信封投进邮筒。
二、书写生字
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归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重点指导书写“树”’“举”这几个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书写。
3、描红、临写
4、评价。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并展开想象,知道小白兔、山羊、公鸡、小、猫各爱吃什么?
2.能看图有顺序地、连贯他说几句话,并注意用上礼貌用语。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幻灯片,问:①屋子里谁是主人?从哪里看出来?②长颈鹿在于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说话课《长颈鹿请客》,大家齐读课题。
(二)看图说话
(1)长颈鹿请了哪些动物来做客?出示句式练说:长颈鹿请()、()、()和()做客。(指名说、开火车说、齐说、同桌互说。)长颈鹿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三)听老师讲故事
开饭了!开饭了!长颈鹿分食品给朋友们吃,给小白兔盘子里放上红红的,给小山羊盘子里放上绿绿的,给小公鸡盘子里放的全是胖胖的,给小花猫盘子里放的是新鲜的。
(四)说话训练
(1)听后讨论练说:
长颈鹿给小白兔是一盘什么颜色的东西?给小山羊是一盘什么颜色的.东西?给小公鸡是一盘什么样子的东西?给小花猫是一盘怎么样的东西?
(2)请你帮助长颈鹿招待客人,想一想,每个客人的盘子里应该放上什么?指名学生上来移动投影片,在每个小动物面前的盘子里放上爱吃的食物。
(3)指名分句练说:长颈鹿请()吃()。
(4)谁能连起来说说,长颈鹿怎样招待这四位客人的,按顺序说:长颈鹿请()吃()。请()吃()。请()吃(
指名说——一组开火车说——同桌两人互说
(5)说具体训练:
①长颈鹿请小白兔吃怎样的萝卜请小山羊吃怎样的青草?请小公鸡吃怎样的虫子?请小花猫吃怎样的鱼?(可以说颜色或大小或味道)。
②指名连起来说四句话,评一评,谁说得好?好在哪里?再开火车说,同桌互说。
(6)想一想,长颈鹿请客人吃东西时,会说些什么呢?这四位客人又会怎么说呢?请加上礼貌用语说。
(五)按课后第3题的提示,有选择地请同学练说
(六)分角色表演说
(七)教师
(1)跟别人说话,要用上礼貌用语。
(2)说话要有次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经典]语文教案09-16
语文教案03-10
语文教案03-10
语文教案03-10
语文教案03-10
语文教案03-10
语文教案03-10
语文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