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4-15 08:26:3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将彩色水滴吹开、吹散,体验吹画创作的乐趣。

  2、根据图案大胆想象添画,创作变形超人的形象。

  【活动准备】

  1、吹画材料:颜料、水粉纸。

  2、课件。

  3、表演道具:头饰半成品、打好结的方巾等。

  4、经验准备:课前丰富变形超人的`科幻知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想象。

  二、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奇和趣;同时了解作品独特的创作方法。

  1、引导幼儿欣赏4幅作品。

  师:这里有几个中(X)班小朋友用颜料吹出来的变形超人,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在幼儿欣赏讲述后小结:这些变形超人有的有很多手臂、有的很多头发……,我们也来试一试。

  3、教师演示挤颜料过程。(提示幼儿水滴不大也不小。)

  三、幼儿尝试吹画,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吹画的基本要领,初步体验吹画的乐趣。

  1、鼓励幼儿交流初次尝试吹画的体验。

  (1)引导幼儿发现吹画时要对准水滴用力吹开。

  师:谁已经把水滴吹开了?怎么吹的?吹给大家看看。

  (2)引导幼儿尝试将水滴向不同方向吹散。

  师:我发现有的孩子还朝不同方向吹出了变形超人的手臂和腿,怎么吹出来的呢?

  (通过幼儿个别示范,集体观察、讨论,发现可以转动纸、侧着头吹等方法向不同吹。)

  2、幼儿大胆体验吹画创作过程,并根据吹画画面想象添画。

  3、教师观察,适当指导。

  四、相互欣赏后集中评价,并扮演超人,跳超人舞结束活动。

  1、鼓励先完成作品的孩子到一旁将画粘贴成头饰,并带上披风扮演超人形象。

  2、幼儿相互欣赏,集中评价:你喜欢哪个变形超人?为什么?

  3、听音乐表演超人舞,退场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车轴的名称和用途。

  2、喜爱实验操作,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组合玩具车若干辆,汽车模型若干;

  2.圆形硬纸卡人手两张,木棍或牙签、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找一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自己选一件玩具,玩一玩,看一看,找一找,在玩具上找一件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连接车轮使汽车平稳地向前开动,它是什么呢?

  (幼1:是轮胎)

  (幼2:是车子里的方向盘)

  (幼3:是里面的发动机)

  (幼4:是轮胎里面的棍子)

  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先看老师手上的车子。

  (评析:活动的导入部分通过老师富有悬念的提问,将幼儿引入自发的探究环节中。本环节中,孩子始终带着问题在玩乐。通过自己不断的动手操作,答案在慢慢揭晓中。)

  二、观察老师的组合玩具车,初步了解车轴的作用。

  (一)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汽车,它缺了什么呢?(车轮)

  把车轮放上去就能开动吗?(老师把四个车轮“放”到车身上去,松开手滚动,车轮四散滚开)

  为什么有了车轮它还不能平稳地向前开动?

  (幼1:因为它没装好)

  (幼2:车轮没有连起来)

  (幼3:中间少了一根连起来的.棍子)

  (二)师:车轮怎样才可以连起来,让它平稳地向前滚呢?

  (请一个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将车轮用车轴相连并拼装到车身上去,拼接好后开一开,滚一滚)

  现在玩具车可以开给你开给我,老师用什么东西把两个轮子连起来,让它不散开,能平稳地向前滚动的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它究竟有什么奇妙的作用?

  (三)学习“车轴”的名称,了解车轴连接车轮,促进车子平稳前行的作用。

  (评析:本环节的三个部分是不断递进的。在本环节中,通过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包袱”,使幼儿关注到连接车轮的车轴,以及它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操作实验和讨论交流。

  (一)实验

  师:车轴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让车子平稳地前进,我们用圆纸板做车轮,牙签做车轴做个实验好吗?

  实验1:滚动一块圆纸板,观察滚动的情形。

  实验2:用牙签将两圆心相连后滚动,观察滚动的情形。

  (二)讨论和交流:

  师:一块圆纸板滚动是怎样呢?两块圆纸板用牙签连起来又是怎样滚动的呢?

  (幼1:我滚一个小车轮的时候,滚不起来,两个连起来就好滚了)

  (幼2:一个车轮滚一会儿就倒了,两个车轮连起来可以一直滚)

  (幼3:一个纸板滚得不平衡,两个串起来就平衡了)

  师:哪种方法可以使车轮平稳地向前滚动呢?为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圆纸板有了牙签相连所以能平稳地向前滚动,所以车轮是因为有车轴相连才可以平稳地前进。

  (评析:本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通过圆纸板和牙签的两个小实验,了解了圆纸板平稳向前滚动的原因,从而迁移了相关的经验。)

  四、扩展和想像

  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有车轴的呢?(依维柯、三机、大客车、皮卡、小轿车……)

  假如车子在马路上行驶,突然车轴没有了,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幼1:车子开着开着,“嘭”一声,就爆炸了)

  (幼2:如果没有车轴了,轮子就到处散开了)

  (幼3:车子会撞到一块儿去,会起火,会爆炸)

  (评析:本环节充分扩展了孩子的想象力,虽然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是作用是显见的,就是进一步加深了对车轴作用的认识。)

  五、游戏:找车轴

  再一次挑选自己喜爱的的玩具车,找一找它的车轴在哪里,向老师和同伴谈谈它的作用。

  (评析:从寻找到了解,然后再寻找,孩子们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延伸:

  1、观察在家庭中所玩的车辆是不是都有车轴。

  2、与爸妈讨论车轴的用途

  3、在手工区提供废旧纸盒,牙签细木棍或细铅丝,若干圆卡纸板,制作可以滚动的纸盒小汽车。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车轴问题入手,利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验活动,来探索、验证了车轴的作用,使师生共在玩乐中,共享了经验,交流了情感,激发了智慧。

  2、本次活动内容来自幼儿日常的生活,从一个幼儿的提问,从两个孩子为车轮车轴的争执,及手工区内材料的提供中,我们找到了本次课题的教育契机。针对车轴这一具体事物的作用进行探索和验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自己身体有哪些部位可以动。

  2、能用纸人偶创造性地摆出各种造型。

  活动准备:

  画有人体轮廓的大纸六张:关节处用圆钉固定,身体各部分可以动的约人偶,幼儿人手一个;彩笔。

  活动过程:

  1、幼儿分组操作。

  提问: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哪些地方可以动?

  幼儿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一张人体轮廓图。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运动情况,将身体可以动的部位,用笔标记在人体图的.相应位置上。

  2、集体讨论。

  将五幅图展示出来,请各个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探索的结果。

  师生共同讨论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动,由老师在空白的人体图上标出。

  3、幼儿自由操作。

  幼儿自由操作纸人偶,用它摆出各种的动作造型。

  与同伴交流自己所摆的动作,可以互相做一做自己、对方摆的动作。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童话故事。

  2、了解天鹅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3、懂得同情、关爱别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丑小鸭》的故事挂图,有关天鹅图片资料。

  2、《天鹅》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天鹅》音乐,幼儿随音乐自由模仿飞禽的动作。

  师:刚才,你模仿的是什么飞禽?它长得什么样?

  幼:我模仿的是燕子,它的嘴巴尖尖的,尾巴像剪刀。

  幼:我模仿的是老鹰,它的嘴巴有个勾。

  幼:我模仿的是……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故事《丑小鸭》。

  1、出示一只“丑小鸭”形象的画面,问幼儿:它是谁?什么样的故事?

  幼:这是一只小鸭,它找不到妈妈了。

  幼:小鸭要出去玩……

  2、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3、幼儿相互说说故事里讲了什么。

  4、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安徒生和他的童话。

  (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初步了解童话故事的含义及故事内容)

  三、分段欣赏。

  1、利用挂图,分段欣赏故事。

  2、引导幼儿讨论

  (1)为什么故事中的小鸭被别人叫做丑小鸭?

  幼:因为他长得丑。

  幼:因为它和别的小鸭长得不一样。

  (2)开始它的`生活快乐吗?

  幼:不快乐。

  (3)后来丑小鸭经历了那些危险?

  幼:差点被猎人用枪打死。

  幼:在湖水里差点冻死……

  (4)它的梦想实现了吗?

  幼:实现了。

  幼:它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5)如果你看到一只丑小鸭,会怎样做?

  幼:我会和它一起玩。

  幼:我会给它好吃的东西。

  幼:我会和它做朋友…

  (结合挂图,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激发幼儿同情、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观看天鹅挂图,欣赏《天鹅》音乐结束

  (引导幼儿了解天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使幼儿懂得爱护天鹅)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把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

  2、欣赏安徒生其他的童话故事。

  活动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激发了幼儿对他人的同情、关爱之情,懂得了要爱护小动物。

  小百科:《丑小鸭》说明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并为这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坚强的面对。同时“丑小鸭”也比喻不被关注的小孩子或年轻人,有时也指刚刚出现、不为人注意的事物。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动准备

  1、折纸图示

  2、折好的大象

  3、每人3-5张正方形纸

  4、每人一把剪刀

  二、重点 难点

  1、掌握折纸中撑开、压平的方法

  2、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家长讲述故事,引出找不到朋友的大象,并适时向幼儿提出帮助大象找朋友的要求,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

  2、学折纸

  (1)家长引导幼儿看图,并边示范边指导幼儿折叠。如幼儿遇到困难,家长可以手把手的.指导。(尽量用鼓励、赞美的口吻)

  (2)接受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他独立看图完成。

  (3)在活动中,家长始终要保持欣赏孩子、激励孩子的态度,尽量让幼儿独立完成折纸任务。

  1、幼儿单独折叠

  要求:边角对齐;折痕压平;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性练习:为大象创设一个美好的家园

  3、欣赏评价:谁折的大象最美?(尽量指出孩子折得好的地方)通过适当的评价,让幼儿对自己更有信心,对折纸更有兴趣。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帮大象找到了朋友,还给它建立了美好的家,大象可高兴了。所以,我们平常要爱护小动物,平时还要认真观察,勤动手,才能折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在森林里走啊走,(出示已折好的大象)看看大树,瞧瞧小草,闻闻鲜花,不知不觉就走远了。他的大象朋友们都不见了。哎呀!这可怎么办呢?大象都急哭了。我们来帮帮它好不好?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03-01

(精选)中班教案07-25

[精选]中班教案08-01

(精选)中班教案08-03

中班教案(精选)08-26

中班教案(经典)08-27

【精选】中班教案08-26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将彩色水滴吹开、吹散,体验吹画创作的乐趣。

  2、根据图案大胆想象添画,创作变形超人的形象。

  【活动准备】

  1、吹画材料:颜料、水粉纸。

  2、课件。

  3、表演道具:头饰半成品、打好结的方巾等。

  4、经验准备:课前丰富变形超人的`科幻知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想象。

  二、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奇和趣;同时了解作品独特的创作方法。

  1、引导幼儿欣赏4幅作品。

  师:这里有几个中(X)班小朋友用颜料吹出来的变形超人,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在幼儿欣赏讲述后小结:这些变形超人有的有很多手臂、有的很多头发……,我们也来试一试。

  3、教师演示挤颜料过程。(提示幼儿水滴不大也不小。)

  三、幼儿尝试吹画,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吹画的基本要领,初步体验吹画的乐趣。

  1、鼓励幼儿交流初次尝试吹画的体验。

  (1)引导幼儿发现吹画时要对准水滴用力吹开。

  师:谁已经把水滴吹开了?怎么吹的?吹给大家看看。

  (2)引导幼儿尝试将水滴向不同方向吹散。

  师:我发现有的孩子还朝不同方向吹出了变形超人的手臂和腿,怎么吹出来的呢?

  (通过幼儿个别示范,集体观察、讨论,发现可以转动纸、侧着头吹等方法向不同吹。)

  2、幼儿大胆体验吹画创作过程,并根据吹画画面想象添画。

  3、教师观察,适当指导。

  四、相互欣赏后集中评价,并扮演超人,跳超人舞结束活动。

  1、鼓励先完成作品的孩子到一旁将画粘贴成头饰,并带上披风扮演超人形象。

  2、幼儿相互欣赏,集中评价:你喜欢哪个变形超人?为什么?

  3、听音乐表演超人舞,退场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车轴的名称和用途。

  2、喜爱实验操作,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组合玩具车若干辆,汽车模型若干;

  2.圆形硬纸卡人手两张,木棍或牙签、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找一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自己选一件玩具,玩一玩,看一看,找一找,在玩具上找一件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连接车轮使汽车平稳地向前开动,它是什么呢?

  (幼1:是轮胎)

  (幼2:是车子里的方向盘)

  (幼3:是里面的发动机)

  (幼4:是轮胎里面的棍子)

  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先看老师手上的车子。

  (评析:活动的导入部分通过老师富有悬念的提问,将幼儿引入自发的探究环节中。本环节中,孩子始终带着问题在玩乐。通过自己不断的动手操作,答案在慢慢揭晓中。)

  二、观察老师的组合玩具车,初步了解车轴的作用。

  (一)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汽车,它缺了什么呢?(车轮)

  把车轮放上去就能开动吗?(老师把四个车轮“放”到车身上去,松开手滚动,车轮四散滚开)

  为什么有了车轮它还不能平稳地向前开动?

  (幼1:因为它没装好)

  (幼2:车轮没有连起来)

  (幼3:中间少了一根连起来的.棍子)

  (二)师:车轮怎样才可以连起来,让它平稳地向前滚呢?

  (请一个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将车轮用车轴相连并拼装到车身上去,拼接好后开一开,滚一滚)

  现在玩具车可以开给你开给我,老师用什么东西把两个轮子连起来,让它不散开,能平稳地向前滚动的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它究竟有什么奇妙的作用?

  (三)学习“车轴”的名称,了解车轴连接车轮,促进车子平稳前行的作用。

  (评析:本环节的三个部分是不断递进的。在本环节中,通过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包袱”,使幼儿关注到连接车轮的车轴,以及它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操作实验和讨论交流。

  (一)实验

  师:车轴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让车子平稳地前进,我们用圆纸板做车轮,牙签做车轴做个实验好吗?

  实验1:滚动一块圆纸板,观察滚动的情形。

  实验2:用牙签将两圆心相连后滚动,观察滚动的情形。

  (二)讨论和交流:

  师:一块圆纸板滚动是怎样呢?两块圆纸板用牙签连起来又是怎样滚动的呢?

  (幼1:我滚一个小车轮的时候,滚不起来,两个连起来就好滚了)

  (幼2:一个车轮滚一会儿就倒了,两个车轮连起来可以一直滚)

  (幼3:一个纸板滚得不平衡,两个串起来就平衡了)

  师:哪种方法可以使车轮平稳地向前滚动呢?为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圆纸板有了牙签相连所以能平稳地向前滚动,所以车轮是因为有车轴相连才可以平稳地前进。

  (评析:本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通过圆纸板和牙签的两个小实验,了解了圆纸板平稳向前滚动的原因,从而迁移了相关的经验。)

  四、扩展和想像

  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有车轴的呢?(依维柯、三机、大客车、皮卡、小轿车……)

  假如车子在马路上行驶,突然车轴没有了,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幼1:车子开着开着,“嘭”一声,就爆炸了)

  (幼2:如果没有车轴了,轮子就到处散开了)

  (幼3:车子会撞到一块儿去,会起火,会爆炸)

  (评析:本环节充分扩展了孩子的想象力,虽然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是作用是显见的,就是进一步加深了对车轴作用的认识。)

  五、游戏:找车轴

  再一次挑选自己喜爱的的玩具车,找一找它的车轴在哪里,向老师和同伴谈谈它的作用。

  (评析:从寻找到了解,然后再寻找,孩子们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延伸:

  1、观察在家庭中所玩的车辆是不是都有车轴。

  2、与爸妈讨论车轴的用途

  3、在手工区提供废旧纸盒,牙签细木棍或细铅丝,若干圆卡纸板,制作可以滚动的纸盒小汽车。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车轴问题入手,利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验活动,来探索、验证了车轴的作用,使师生共在玩乐中,共享了经验,交流了情感,激发了智慧。

  2、本次活动内容来自幼儿日常的生活,从一个幼儿的提问,从两个孩子为车轮车轴的争执,及手工区内材料的提供中,我们找到了本次课题的教育契机。针对车轴这一具体事物的作用进行探索和验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自己身体有哪些部位可以动。

  2、能用纸人偶创造性地摆出各种造型。

  活动准备:

  画有人体轮廓的大纸六张:关节处用圆钉固定,身体各部分可以动的约人偶,幼儿人手一个;彩笔。

  活动过程:

  1、幼儿分组操作。

  提问: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哪些地方可以动?

  幼儿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一张人体轮廓图。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运动情况,将身体可以动的部位,用笔标记在人体图的.相应位置上。

  2、集体讨论。

  将五幅图展示出来,请各个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探索的结果。

  师生共同讨论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动,由老师在空白的人体图上标出。

  3、幼儿自由操作。

  幼儿自由操作纸人偶,用它摆出各种的动作造型。

  与同伴交流自己所摆的动作,可以互相做一做自己、对方摆的动作。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童话故事。

  2、了解天鹅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3、懂得同情、关爱别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丑小鸭》的故事挂图,有关天鹅图片资料。

  2、《天鹅》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天鹅》音乐,幼儿随音乐自由模仿飞禽的动作。

  师:刚才,你模仿的是什么飞禽?它长得什么样?

  幼:我模仿的是燕子,它的嘴巴尖尖的,尾巴像剪刀。

  幼:我模仿的是老鹰,它的嘴巴有个勾。

  幼:我模仿的是……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故事《丑小鸭》。

  1、出示一只“丑小鸭”形象的画面,问幼儿:它是谁?什么样的故事?

  幼:这是一只小鸭,它找不到妈妈了。

  幼:小鸭要出去玩……

  2、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3、幼儿相互说说故事里讲了什么。

  4、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安徒生和他的童话。

  (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初步了解童话故事的含义及故事内容)

  三、分段欣赏。

  1、利用挂图,分段欣赏故事。

  2、引导幼儿讨论

  (1)为什么故事中的小鸭被别人叫做丑小鸭?

  幼:因为他长得丑。

  幼:因为它和别的小鸭长得不一样。

  (2)开始它的`生活快乐吗?

  幼:不快乐。

  (3)后来丑小鸭经历了那些危险?

  幼:差点被猎人用枪打死。

  幼:在湖水里差点冻死……

  (4)它的梦想实现了吗?

  幼:实现了。

  幼:它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5)如果你看到一只丑小鸭,会怎样做?

  幼:我会和它一起玩。

  幼:我会给它好吃的东西。

  幼:我会和它做朋友…

  (结合挂图,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激发幼儿同情、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观看天鹅挂图,欣赏《天鹅》音乐结束

  (引导幼儿了解天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使幼儿懂得爱护天鹅)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把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

  2、欣赏安徒生其他的童话故事。

  活动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激发了幼儿对他人的同情、关爱之情,懂得了要爱护小动物。

  小百科:《丑小鸭》说明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并为这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坚强的面对。同时“丑小鸭”也比喻不被关注的小孩子或年轻人,有时也指刚刚出现、不为人注意的事物。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动准备

  1、折纸图示

  2、折好的大象

  3、每人3-5张正方形纸

  4、每人一把剪刀

  二、重点 难点

  1、掌握折纸中撑开、压平的方法

  2、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家长讲述故事,引出找不到朋友的大象,并适时向幼儿提出帮助大象找朋友的要求,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

  2、学折纸

  (1)家长引导幼儿看图,并边示范边指导幼儿折叠。如幼儿遇到困难,家长可以手把手的.指导。(尽量用鼓励、赞美的口吻)

  (2)接受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他独立看图完成。

  (3)在活动中,家长始终要保持欣赏孩子、激励孩子的态度,尽量让幼儿独立完成折纸任务。

  1、幼儿单独折叠

  要求:边角对齐;折痕压平;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性练习:为大象创设一个美好的家园

  3、欣赏评价:谁折的大象最美?(尽量指出孩子折得好的地方)通过适当的评价,让幼儿对自己更有信心,对折纸更有兴趣。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帮大象找到了朋友,还给它建立了美好的家,大象可高兴了。所以,我们平常要爱护小动物,平时还要认真观察,勤动手,才能折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在森林里走啊走,(出示已折好的大象)看看大树,瞧瞧小草,闻闻鲜花,不知不觉就走远了。他的大象朋友们都不见了。哎呀!这可怎么办呢?大象都急哭了。我们来帮帮它好不好?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03-01

(精选)中班教案07-25

[精选]中班教案08-01

(精选)中班教案08-03

中班教案(精选)08-26

中班教案(经典)08-27

【精选】中班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