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时间:2024-04-26 18:33:0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畔独步寻花》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杜甫通过对黄四娘家花丛的描写,生动的再现了春天里繁花盛开、蝴蝶飞舞、黄莺高歌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之情。学生对描写春天的诗词已有一定积累,能根据注释理解大意,具有初步品词析句的能力。但还不能很好的体味作品的情感,诵读水平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2、有感情朗读,抓重点字词,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理解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比赛说词,引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个词语比赛吧?

  1、你们知道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春风送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百花齐放,这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啊!

  2、春花有哪些颜色呢? 这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啊!

  3、春花的数量很多,你能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 这真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啊!

  (二)介绍由来,解诗题。

  1、指着事先写好的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对课题的说法有什么疑问吗?

  如:(谁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为什么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他到江边寻到花了没有?)

  (三)初读,感悟诗情。

  1、带着“自学提示”开始自学。完成“目标(1)(课件)。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作者介绍: 唐朝大诗人杜甫生在战乱历经磨难,看尽人间疾苦、红尘悲情,擅用七律、排律忧黎民,忧天下;他晚年曾“飘泊西南”,臆想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任一腔喜悦随风潜入;也曾立于草堂赏早春,听两个黄鹂鸣翠柳,望一行白鹭上青天,把自己的豪情隐藏;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被称为“诗圣”,和李白齐名“李杜”。他忧国忧民,直面战乱后由盛而衰的现实,用沉郁顿挫的风格记录历史。今天,我们就再次和他一起同行吧!

  3、好,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

  5、读得正确,流利,非常好。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6、(范读)老师对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觉,我想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可以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去那个莺歌蝶舞的地方 。

  7、同学们,睁开眼睛。在老师读的过程中,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8、很好,请看大屏幕,诗中的景物花、蝶、莺是很多人都看到过,但是作者却能将这些景物写成了千古传唱的名篇,这其中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让我们随着诗人慢慢前行,边赏边品吧!

  (四)品读。

  1、完成“目标2、3”。(课件)

  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景物?(花、蝶、莺) 哪几句是具体写花的?

  2、(课件演示)图和“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谁来读第一句?这句中点明了什么?(寻花的地点)地点在哪儿?(黄四娘家附近的小路上。)你怎么知道是在小路上?(注释上写着“蹊:小路。”)什么样的小路?还描写了哪些景物?(花)什么样的花?此刻,你就是杜甫,明媚的阳光下,你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到“黄四娘家———(花满蹊)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是啊,让人不由得感慨:出示“花真多呀,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的!”指名读。你们能像我这样说一说吗? 出示:“花真 啊, !”(引导学生从花的颜色、气味、数量、姿态等进行自由表达。)

  (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那里的花多、花美,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象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

  3、孩子们,当杜甫一个人来到江边,看到这繁华盛开的景象之时,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呀?(高兴的,喜悦的.,赞叹的)是呀,那你就应该带着这种感觉去读呀!

  4、杜甫除了看到很多美丽的花儿,还看到哪些景物?诗中是怎样形容蝴蝶和黄莺的呢?(展示课件)

  出示:“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男同学读“留连戏蝶时时舞”。这一句中写了什么景物?蝶儿在做什么啊?如果我是杜甫,你是蝶儿,你会怎么对杜甫说呢?

  对话:杜甫:蝶儿啊,你为什么在这儿飞来飞去啊? 蝶儿:先生啊,你为什么 ? 杜甫: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 (是呀!蝴蝶在花丛中时而起,时而落,时而左,时而右。) 看来,鲜艳芬芳的春花不仅吸引了蝴蝶,让彩蝶蹁跹不舍离开,也让诗人因此留连忘返。真是“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繁花的除了蝴蝶、诗人,还有什么?女同学读“自在娇莺恰恰啼。”句。这一句提到了什么景物?黄莺正在做什么呢?如果你是杜甫,你会对黄莺怎么说? 对话:杜甫:黄莺啊,

  黄莺:

  听到黄莺的鸣叫,诗人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的。由此可见,诗人此时心情十分——(欢愉)确实是“自在——(娇莺恰恰啼。)”

  5、岷江岸边,春光无限。鲜艳芬芳的春花醉了蝴蝶,迷了黄莺,也留了诗人。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在春光中的沉醉吧!齐读:(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五)指导吟诵。

  1、同学们,《江畔独步寻花 》品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无边的欢乐,那么你们能连起来读一读吗?(课件)

  2、听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色彩浓丽的意境之中了,你们的思绪也随着那莺歌蝶舞飞到了迷人的岷江边了。

  看,小路弯弯,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芬芳四散。杜甫独步西郊,不禁高兴地吟道――全 词 (学生齐读)

  看,彩蝶蹁跹,留连不去;听,黄莺啼啭,娇柔轻软。杜甫独步西郊,不禁欢快地吟道――全 词 (学生齐读)

  这就是独步寻花时那陶醉的杜甫,这就是独步寻花时杜甫的陶醉。

  (六)拓展

  1、同学们,读到此,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诗题,齐读诗题。读了诗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

  2、介绍写作背景: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 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的。

  3、现在,大家知道杜甫为什么要江畔寻花了吗?(战乱中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难得见到这如画的美景。诗人更没心情去寻找这种美景。)诗人寻找的仅仅是花吗?(他寻找的是一份远离战乱的安宁与和谐。)

  4、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心中久违的欣慰与欢愉吧!背诵。

  5、(展示课件)出示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应该是春天里,古塔前,江水边,春光暖洋洋地照耀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拂着万物。这样的天气会把人们熏得又懒又困,可诗人却倚靠着春风去游春。一丛丛深红间杂着浅红的桃花,虽然无人管理,却依然开得如此美丽,让人顿生喜爱之情。

  教学时在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的情况下,说说知道了什么:学生说黄四娘家院子里的花开放了很多,把路都占满了。从“满”字看出花多!千朵万朵压枝低,也能看出花茂盛多!我就相机引导“千朵万朵”形容数量很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形象描绘出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一句就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学生又说“留连戏蝶时时舞”中的“留连”看出蝴蝶被花吸引了,都舍不得离开。也可以看出花多、花香、花茂盛。我又相机引导诗人把花当做为“我”开、蝶为“我”舞、莺为“我”啼,向学生们介绍了“移情于物”的手法!整体来说教学效果不错,同样是抓住关键字词体会是人的情感!

  这首诗我在教学时,是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意,根据课本的插图,想像画面,如果能够把想像到的画面表达出来,这说明孩子们读出了味道,更能读懂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情。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去春游,看到的景色自然很美,这些美就是通过桃花展现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读中想像桃花盛开的情景,进而扩大到整个大自然。学生走进情境,自然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2

  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畔、懒、倚、蹊、压、留、娇、绊、拌、寄、骑”11个生字,会写“懒、压、留、娇、绊、拌、寄、骑”8个生字。

  2.能力目标: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

  3.情感目标: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田格本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结合诗人创作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体会诗人对桃花之喜爱、春天之喜爱、安居之乐、世事之愿的多重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学、生疑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小组探疑

  1.自读古诗。

  2.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组内交流。

  三、讲授解疑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师塔前东水流,春光懒困倚微风。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懒”是何意?哪些写出了春光美?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四、合作答疑

  精读第二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桃花开得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五、提能练疑

  1.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2.感情朗读古。

  六、达标无疑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美丽的景象,也写出了诗人高兴的心情。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课堂作业设计:

  一、换一换,再组词。

  绊( )奇( )

  畔倚

  伴( ) ____( )

  附答案:

  绊倒伙伴奇怪骑骑马

  二、想一想,组词语。

  留(留住)(留下)春( )( )

  桃( )( )懒( )( )

  附答案“

  春(春天)(立春)桃(桃树)(桃花)懒(懒汉)(懒猫)

  三、原诗填空。

  黄师塔前___________,春光懒困___________。

  桃花一簇___________,可爱深红___________。

  附答案: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第二课时

  一、课时导入

  古诗擂台赛

  1.背诗

  2.赏画吟诗(同学们能给下面的画面题上诗句吗?)

  ①画:柳枝随风飘摇,倒挂在小河上……生:《咏柳》……

  ②画:春天到了,春风微微的吹着,孩子们放弃了风筝……生:《村居》…… ③画:瞧!一个小牧童坐在牛背上,不知被树上的什么吸引了……生:《所见》……

  二、学新诗《江畔独步寻花》

  ㈠从题入手

  1.出示古诗,读题。(随机指导“畔”的读音)

  师:同学们真是能将古诗活学活用,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生:诗人在江边独自一个人在寻花)从哪里看出?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

  1.师生共同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

  师:哦,原来从诗题大家就知道了这么多的内容,咱们一起叫出这位寻花人的名字。(杜甫)对他,大家了解吗?诗人简介

  2.小组讨论字词预习的情况后汇报。

  师:那咱们赶紧看看诗仙笔下的描写吧,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汇报时要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组成本课词语,解释词义。

  3.读出诗的节奏

  三、初读,初步感知诗中景物

  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说的景物,诗人用笔写了下来,在诗中找找,哪些景物,把它画出来?(花,蝶,莺)

  四、赏读古诗,诗中寻画

  学习古诗,必须设法引导学生把诗句变成一幅幅风景画,使之展现在眼前,从中受到熏陶或启发。

  (1)寻花写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诗人寻到花了吗?能用个字或词来形容一下寻到的花吗?能说说你用这个词的原因吗?

  生: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的花,把枝条都快要压断了。因为诗中有一句“千朵万朵压枝低。”我是从这句想象到。

  生:“四娘家花满蹊”这句中也能看出花很多。

  师:“满蹊”什么意思?“蹊”又是什么意思?

  生:“蹊”就是小路。师:那“满蹊”就是什么铺满了小路?

  生恍然大悟:是落下来的花铺满了小路。

  师:谁能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花满蹊”的感觉来?(自读后交流读)

  师:小朋友,春天都开得什么花呀?

  生:有油菜花、桃花、梨花……

  师: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黄四娘家的花写下来好不好?

  出示:你瞧,黄四娘家的花真多!

  生1:你瞧,黄四娘家花真多啊!有粉红色的桃花,金灿灿的迎春花,红中带白的杏花,这么多的花让人看了真是心醉哟!

  生2:你瞧,黄四娘家的花真多啊!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花香扑鼻。吸引了无数的蝴蝶来采花粉。蝴蝶翩翩起舞,这幅景象多美啊!

  生3:你瞧,黄四娘家花真多啊!桃花笑红了脸,迎春花儿穿上了金灿灿的黄衣,还有粉中带白的杏花探出了头,好像要跟梨花比美似的!这么多的花儿都挤在黄四娘家的花园里,整个花园成了花的海洋,好美啊!

  贴花(黄四娘家的花可真多,真美啊!让我们把刚才写了话的花片贴到黑板的花枝上吧!学生纷纷上台贴花)黑板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呀。

  (2)诗中寻蝶,蝶恋花

  师:这首诗中除了花,还有什么呢?

  生:蝴蝶。“留连戏蝶时时舞”

  师: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生:蝴蝶在花丛中采花粉、跳舞……

  师:蝴蝶可能会对花儿说些什么呢?谁来做只可爱的小蝴蝶飞到花丛中去跟花儿们说说话。(一生上台)那我们在座的同学可都成了花儿了。

  生戴上头饰,展翅飞舞,飞到了一位学生面前。有礼地说:花儿,花儿你怎么开得这么美?生答:谢谢你的夸奖,你也很美,你身上的花纹,你那优美的舞姿不知为春天增添了多少光彩。

  生展翅又飞到了另一学生面前:花儿,花儿,你们为什么开得这么旺盛?生略一沉思:春天到了,花儿都想看看美丽的春天。

  师:(“蝴蝶”恋恋不舍地飞舞着)这么美的花儿,这只“小蝴蝶”都不愿飞走了,这就是——留连戏蝶时时舞”。

  (3)娇莺枝头啼春美

  师:蝴蝶不愿飞走了,还有谁也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呢(黄莺)生齐读: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小黄莺可能会唱些什么呢?你能来唱一唱吗?(略)

  有的小朋友动情地唱起了歌,有的小朋友歌颂春天真美,有的小朋友还学起小黄莺叫了起来,课堂顿时热闹非凡,课堂成了鸟的天下。

  师:这么美的景,诗人陶醉了,蝴蝶、黄莺陶醉了,连我们都被陶醉了,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整首诗。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背诗

  (4)句式练习。

  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啊,(景物)真啊,你看。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碟舞,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

  五、指导朗读

  1.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达诗人兴致勃勃的心情,朗读时,语调要轻快,跳跃。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一美景之中?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想象着这一美景,我们试着把他背下来。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学生的诗:

  ⑴植物园独步寻花

  植物园内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⑵学校独步寻花

  一小小学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七、拓展延伸

  1.同学们,杜甫在江边寻找到这么美的景物,你觉得他还会寻找到什么? 2.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都被陶醉其中,真美啊!那就让我们把这美景留下吧。课后请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其中的一种方式表现美:

  ☆喜欢讲故事的你,将诗编成好听的故事,讲给伙伴和家人听。 ☆喜欢画画的你,将诗用你的画笔画出来。 ☆喜欢唱歌的你,将诗编成好听的歌唱出来。 ☆喜欢创作的你,可仿照创作一首小诗。

  ☆喜欢积累的你,课外可以寻找一两首描写春天的诗来背一背。

  课堂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在田字格里写词语。

  jia?oqi? ba?n da?o ji?xi?n

  附答案:

  娇(jia?o)气(qi?)绊(ba?n)倒(da?o)寄(ji?)信(xi?n)

  二、比一比,再组词。

  伴( )骑( )留( )

  拌( )倚( )溜( )

  附答案:

  伴(伙伴)骑(骑马)留(留住)

  拌(拌嘴)倚(倚靠)溜(溜冰)

  三、原诗填写。

  黄四娘家_____满蹊,千朵万朵_____枝低。

  留连戏蝶__________舞,自在娇莺__________啼。

  附答案:花压时时恰恰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花多

  春天赏蝶舞人欢愉

  莺啼

  【教学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应该是春天里,古塔前,江水边,春光暖洋洋地照耀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拂着万物。这样的

  天气会把人们熏得又懒又困,可诗人却倚靠着春风去游春。一丛丛深红间杂着浅红的桃花,虽然无人管理,却依然开得如此美丽,让人顿生喜爱之情。

  教学时在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的情况下,说说知道了什么:学生说黄四娘家院子里的花开放了很多,把路都占满了。从“满”字看出花多!千朵万朵压枝低,也能看出花茂盛多!我就相机引导“千朵万朵”形容数量很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形象描绘出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一句就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学生又说“留连戏蝶时时舞”中的“留连”看出蝴蝶被花吸引了,都舍不得离开。也可以看出花多、花香、花茂盛。我又相机引导诗人把花当做为“我”开、蝶为“我”舞、莺为“我”啼,向学生们介绍了“移情于物”的手法!整体来说教学效果不错,同样是抓住关键字词体会是人的情感!

  这首诗我在教学时,是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意,根据课本的插图,想像画面,如果能够把想像到的画面表达出来,这说明孩子们读出了味道,更能读懂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情。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去春游,看到的景色自然很美,这些美就是通过桃花展现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读中想像桃花盛开的情景,进而扩大到整个大自然。学生走进情境,自然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3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背诵这三首诗。

  4、以家乡的'自然风光为内容,练习写一个片断。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读懂诗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江畔独步寻花》,体会诗人感情。

  2、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指导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2、简介作者。

  杜甫,唐代伟大诗人,诗圣。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每句的意思。

  4、再读,逐句讲解,师生订正,补充。

  江畔:江边。

  蹊:小路。

  留连:舍不得离开。

  时时:不停地。

  自在:自由自在。

  5、连起来说说诗意。

  6、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1)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指导读出春天景色的美和诗中蕴含的情趣。

  (3)自由读。

  (4)指名读,师生评读。

  7、练习背诵。

  8、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自己记忆畔娇莺。

  (2)指名说是怎样记住的。

  (3)书写生字,每字写三遍。

  三、自由练习读《游园不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作业

  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预习后两首诗。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4

  教学目的:熟读诗歌,感受春光的美好。

  一、导入

  1、师:没有一种情感是孤立的,没有一种思想是无源的,人的情感和思想总与他的生活、与他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的。

  2、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江畔独步寻花》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二、诵读诗歌《江畔独步寻花》

  1、出示诗歌《江畔独步寻花》,师范读。

  师:喜欢这首诗吗?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指名读。

  师:现在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3、逐句学读。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师:从哪些字词中你感受到了诗人的`忧伤?(黄师塔前无主)

  (“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4、男女生分读

  -----师生合作读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已经看到了杜甫在花海的海洋里徜徉。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5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

  3。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理解古诗含义.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理解古诗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路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万物苏醒,充满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你们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二、引导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1、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一起试着读一读。

  4、光把字音读谁,句子断对,还远远不够,要想把诗读出它的韵味来,必须要理解古诗。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查注释,补省略,换词序,了解背景,联系上下文)

  5、理解诗句。

  ①借助注释自读诗句(可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指名朗读,注意下列字音。

  畔(pàn)倚(yǐ)簇(cù)

  ③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再全班交流。

  黄师塔前江水东:黄师塔:僧人所葬墓地的黄塔。全诗句意:僧人的黄色陵墓前,碧绿江水缓缓东流。

  春光懒困倚微风:倚微风:微风吹拂。全句诗意:春光融融,微风吹拂,让人略感困乏。

  桃花一簇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任人欣赏。全句诗意:江畔一簇无主桃花,如火如荼忽入眼帘。

  可爱深红爱浅红?全句诗意:桃花深红浅红不一,哪一种更另人喜欢?)

  ④齐读后,指名完整的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悟内涵,体会感情

  ①自读全诗。思考: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②交流体会。

  (诗中描写了春暖花开时节,诗人来到黄师塔前看到江水东流,桃花盛开,颜色有深有浅的美丽景象。表露出诗人当时欣喜的心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范读、自读、指名读)

  4、练习背诵。(各人试背、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四、汇报交流,朗读背诵

  1、指名读诗,随机正音。

  2、讨论交流。

  主要说说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挂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记忆,营造氛围

  谈话: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赞美它!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春天、赞美春天,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吧!说到春天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播放春天美景的图片)生:春暖花开、万紫千红,花红柳绿……

  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⒊作者简介: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4.解题:

  江畔:江边。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江边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自学古诗,初步感知

  ⒈朗读古诗:自读——个别读——齐读

  ⒉结合注释同位间相互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⒊交流理解情况。可根据文中注释加上自己的感悟理解诗意。

  学生理解:诗句之意: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三、赏析品读,领悟情感

  师: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

  生:了解到黄四娘家的花很多?黄四娘家花满螇,千朵万朵压枝低。

  ⒈赏读前两行句:黄四娘家花满螇,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齐读。

  师:第一行点明了寻花的地点。哪些词写出了黄四娘家的花多?

  生:“花满蹊”是说繁花将销路都盖住了,连成了片,“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师: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花多?(压、低)

  师:诗中“压枝低”中的“压”和“低”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二行是对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⒉赏读后两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齐读。

  ⑵师:什么样的蝴蝶怎么飞舞?黄莺的叫声怎么样?它好像在说什么?

  生:留连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丛中上下追逐着、戏闹着。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好像在说:这里多美呀!诗人认为蝴蝶在为自己跳舞。

  ⑶师:第三行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末句是说诗人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因诗人心情愉快,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在为自己歌唱。这两行的写法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⒊写法:前两行为静态描写,后两行由静转动,移情于物。

  ⒋归纳主题:《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拓展

  介绍诗的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诗的内含。

  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

  学生再读古诗并能有感情地吟诵出来。体会诗人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师出示古诗《游园不值》学生读古诗,并简单理解诗的含义。

  师:诗人满怀期待的去拜访朋友,可是朋友不在家,正在失望之时看到墙上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从园内探出了头。

  读一读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这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想象一下: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起站在园外,看到那伸出墙的一枝红杏,不禁想到了园内的春景……你能描述一下那园内会是怎样的美景吗?

  生:a、有柳树,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浓郁的花香。

  对比一下这两首古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能背一背吗?

  生:《春晓》、《游园不值》……

  把这幅美丽的乡村图用自己的笔描绘下来。

  教学反思:

  古诗以诵读为主,要求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描绘的景象,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会读到会吟诵再到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因此对词义的理解相应弱化,只要求一个模糊的认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低年级更侧重于对实在事物的感受。因此应引入情境教学法,先创设与诗相关的情境、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画一画心中古诗中的景象,并通过对比的感悟《游园不值》中的春景,体会作者眼中两种不同的春景,了解到春天的美来自于诗人的心中是关不住的。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7

  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

  2、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身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学习课外收集杜甫资料。)

  公开课教案:

  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开启同学想象思维的大门

  1、同学们,以前俺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俺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一幅美景: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

  2、请同学们自身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3、抽2~3名同学背古诗句。再用自身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二、学习本课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1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2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3 重点解决“倚yǐ”的读音。注意“簇”字的读音。

  4读诵这首诗。

  5理解本诗意思。

  (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同学们收集了杜甫的相关生平,能在班上将`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

  (2)同学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身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

  ①同学借助预习,理解“黄师塔”、“江水东”。

  ②让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

  ③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

  (5)理解本诗的三、四行。

  ①理解“无主”的意思。

  ②师生一起交流第三、四行诗的大意:不知是谁家的一簇桃花开得十分艳丽,让人不知是欣赏深红色的好呢,还是欣赏浅红色的好。

  (6)引导同学美读全诗。

  ①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同学看图听教师朗诵。

  ②同学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身的话简述全诗大意。

  ③抽同学单个朗读,教师对同学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

  ④让全班同学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7)体会诗的感情。

  ①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

  ③引导同学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8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东水流,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师塔前东水流,春光懒困倚微风。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懒”是何意?哪些写出了春光美?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精读第二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桃花开得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5、感情朗读古诗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美丽的景象,也写出了诗人高兴的心情。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四、作业

  抄写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

  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唐朝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人称“诗圣”,他写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小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哪些景物?

  板书:花 蝶 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啊,_______(景物)真_______啊,你看_______。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碟舞,说到现在的`花,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像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1.读到这,老师心头不禁有个疑问:你们看,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1

  今天我与咱班孩子一起学习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整个过程孩子们学习兴趣浓,思维活跃。由此诗想到彼诗,由诗想到、听到、看到许多春天的美丽景色。对“春”这些充满春天般活力的孩子们赞不绝口。对于“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堂课我的设计十分简单:

  1、粗读诗,读准字音。读懂作者写的是哪个季节,从哪知道的?

  2、再读诗,结合图、注释,读出自己理解的诗味。

  3、三读诗,由本诗和图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4、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用“有什么有什么”归纳作者写的诗景。读出作者注入诗的情感。

  5、用白话文说诗意。

  6、背诵诗(积累)。

  在第三、四个环节中孩子们的表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刘海周说:“我由‘千朵万朵压枝低’想到了‘花落知多少’,我仿佛听见春风一吹,成百盈千的花瓣飘飘扬扬落地的.声音。”孟玉凯说:“我由‘自在娇莺恰恰啼’想到了‘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仿佛听见鸟儿清脆的歌声,是那样的婉转动听,它们仿佛在大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在第四个环节中,孩子们根据前面几环节所学所悟所感结合诗、结合图归纳出: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花有树、有蝶有莺、有诗有画……

  ……

  这堂课,我为孩子们眼中、心中那灿烂的春天而惊叹!我为春天般可爱的孩子们而骄傲!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这首古诗中“畔、寻、蝶、莺、舞”的字音和写法。

  2、能够通过“千朵万朵,满,压”等词语体会到黄四娘家的花很多很美丽。

  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田格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七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题目是:“登鹳雀楼”,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齐读一遍。这首诗里有千古流传的名句,是哪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演。(分三次,第一次“江畔”,让学生注意“畔”的读音,即它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右边是半,齐读,“畔”是什么意思,江畔呢?第二次“独步”,提问学生谁独步?根据回答板书“杜甫”第三步,“寻花”,注意“寻”的写法,上边是倒山,山字最后一横不出头,下边是一个寸字,寸字的横要能拖起上边的倒山,要求学生指写)。写完之后,再来齐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初读

  1、指名读古诗。

  2、指导朗读,读古诗一定要读出它的韵味来,古诗是非常讲究格律的,你看第二行的蹊,和第四行的啼是非常押韵的,所以我们在初读时,要把古诗的那个韵味感读出来。

  3、分两种情况作处理:

  (1)指两名学生读,如果学生读的不太好,师进行范读,并提问:你和老师读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呢?估计学生说:有语气,要停顿。师接着说:“对了,读古诗时,一定要有停顿,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2)当学生读得很好的时候,教师做及时的评价,如:你读得很准确,你读得很有古诗的味道,那么怎样才能像他们这样读出古诗的味道来呢?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第二步:理解读

  (一)解决重点词语

  1、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

  2、提问: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好方法?(估计:问老师,查字典,看注释等)。

  3、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是个简单的好办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试着学一学。

  4、那好,我来检查一下你们刚才学习的效果。

  (二)诗句的意思

  分析前两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因为是竖排版的由左到右的书写格式,当学生读正确的'时候,教师鼓励:你一下子就读准确了,你们发现了吗?这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格式是不一样的,古人习惯于由右向左来书写,而我们现代人,则习惯由左向右的书写格式。当学生读得不正确时,提示:你注意观察一下,我们该先读哪一句,对了,(原因同上)

  1、提问: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花铺满了小路)那谁家的小路被花铺满了?好,谁来读读这句话?指两名学生读。

  第二句:“压枝低”你是怎样理解的?(花把枝条都压弯了),那你来读读这句话。

  2、你们看,这两句诗都是在写什么景物呀?板书:花

  都读一读,你们觉得这里的花怎么样呀?多

  你是从诗句中的哪个字或者词体会到的?

  3、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学生汇报:满:铺满了小路,说明花多,压,不但多而且很茂盛。你们看我们只通过简单的一个“千朵万朵,满,压”就能够让我们浮想联翩,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呀!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呀!真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呀!

  4、让我不由得感慨!出示:花真多呀,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的!指名读

  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吗?花————————!

  引导学生从花的颜色,气味,数量,姿态等进行自由表达,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指导。

  5、你们的语句真优美,词语也很丰富,谁愿意把这两句话再读一读。

  师适时点评,比如,当学生读的不是那么有感情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当杜甫一个人来到江撸吹秸夥被⒖木跋笾保窃跹囊恢中那檠剑浚ǜ咝说模苍玫模尢镜模┦茄剑悄憔陀Ω么耪庵指芯跞ザ裂剑

  再指一至两个人读。

  分析后两句:

  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杜甫一人来到江边,他看到了很多的花,那通过你对诗句的理解,他还看到了哪些景物?(蝶和莺)

  2、出示课件:蝶和莺的写法。

  讲解蝶和莺的写法,先让学生观察。

  蝶,它是左右结构,左边的虫字旁要写得稍微小一点,虫子旁的提要写在撇的上边,右边这部分稍微大一点。

  莺是上中下结构,它的宝盖是“冖”要能拖起草字头,黄莺是一种鸟类,所以冖下边是一个鸟字。请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其他学生拿出笔和纸写在田格纸上,师巡视,写得好的可以打个圈。注意评价学生的书写:你注意了虫字旁的写法,你的冖拖起了上边的草字头。

  3、诗句中是怎样形容蝴蝶和黄莺的呢?谁来读一读。

  提问: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蝴蝶、黄莺、小蜜蜂、诗人)。是呀,流连戏蝶时时舞,板书:舞。提示注意舞的写法。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指两名学生读。

  是呀!蝴蝶在花丛中时而起,时而落,时而左,时而右,正是留恋细碟生接“时时舞”。

  第四句:自由自在的黄莺在唱着动听的歌儿。

  1、提问:恰恰啼什么意思?板书:歌

  多么惬意,多么动听的歌声呀,该怎么读,指名读。

  是呀,蝴蝶和黄莺为春天增添了无穷的情趣与生机,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蝴蝶和黄莺的身影,你愿意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你的笔写一写吗?

  2、出示:蝴蝶————————!

  黄莺————————!

  师巡视并作指导,标出序号。

  正象你们所写得那样,漂亮得蝴蝶在翩翩起舞,可爱得小黄莺在唱着动听的歌,(可以用学生当时的语句),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四娘家那迷人的春景吧!

  3、放课件。

  4、我看到了你的眼神,感受到了你的那份赞叹,谁愿意把你的那份感受,那份赞叹之情读出来。(请从初读就开始读的那个同学,从他的进步及时鼓励他朗读的进步,以一个人的进步来带动全班同学)

  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让我们拿起书来,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那美丽的春景吧!

  5、齐读。

  三、小结

  1、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课下,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

  板书:

  千朵万朵压满

  江畔独步寻花:蝶舞

  莺歌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3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课之前老师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准备听写词语。注意先仔细听,再认真写。(指生上台板演) 一组: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风拂面(春天) 二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香气扑鼻(花)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春天里美丽景色的古诗。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再读课题,(注意节奏)

  二、营造气氛,感受春天

  1、课件展示景色配乐解说春天: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忍不住歌颂赞美它!可以说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带上好心情跟随唐代大诗人杜甫一起去感受春天,一起欣赏诗人写下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

  2、对于杜甫你了解多少呢?(交流杜甫资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盛唐大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多涉笔社会 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所以被誉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简介创作背景:但是这首《江畔独步寻花》并没有写社会 动荡,而是写作者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独自一人到他的邻居黄四娘家门前的小路上散步,所看到的美好景象。

  二、初读古诗

  1、谁愿意把这首诗读大家听?.指生读、齐读、范读、再指生读。

  2、孩子们,诗啊光会读那还不够,还得讲究一个品字。结合注释是我们品读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从题目开始,了解古诗的大意。题目的意思就是杜甫一个人在江边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3、咱们就借用题目中的寻字,请同学们再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作者都寻到了什么。圈画出来。 花 蝶 莺 (板书)

  三、品读前两句

  1、那我们跟着杜甫先去赏花吧。

  说起这花啊,历代有不少文人墨客赞美过花。比如(出示)

  有人侧重写花的色彩,你看宋代的朱熹这样写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有人侧重写花的芳香,比如王安石这样写道: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有人侧重写花的姿态,比如杨万里这样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再看杜甫笔下的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2、杜甫写花什么?(数量多)从哪些字眼看出来? (从满字读出花的数量之多) 花满蹊就是指什么?

  (千 万)千朵万朵的花可能是什么样的?用成语表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不计其数) (压、低 花非常多把花枝都压低了)

  从压枝低还读出花的什么。还读出了花之重,很有分量。我们把目光聚集到那一朵一朵的花上,想一想花为什么有分量啊?(硕大、茂盛、长得胖肥厚 蝴蝶停在上面)压字用的多妙啊 让我们品出了花之繁多、硕大、茂盛 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3、想象我们就在这千朵万朵的花丛里,看看路的这边不禁赞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看看路的那边你也不由得赞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看看小路的近处,哇: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再看看小路的不远处依然: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4、此刻,你仿佛看到怎么样的画面?多美的画卷呀,在这样的画卷中,要是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此刻的心情,你会选择?( 激动 舒畅 喜悦 )(板书) 这就是我们品出来的滋味啊。 带着这份心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四、品味后两句

  随着诗人的目光我们又寻到了蝶莺,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来品一品这两句,可以先结合着注释读一读这两句,然后你可以把自己当做是这可爱的小黄莺,小蝴蝶或者诗人想象自己在花丛中的快乐然后把你的快乐分享给你的同伴听。

  如:(我仿佛是一只花蝴蝶,和同伴在花园里自由自在的飞舞,树上的'小黄莺在树上看着我们跳舞,还时不时的为我们唱歌伴奏)

  (我仿佛是诗人,看着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听着娇莺的天籁之歌,我仿佛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开了。)

  师小结:我真佩服他,把自己当做诗人走进了这美景中,这也是品诗的一种好方法。 带上自由自在,留连读一读这两句话。

  你看诗人杜甫正迎着美景从小路的那边走过来了,我们跟着他吟一吟这首诗吧。(配乐)

  五、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其中有很多的名篇是在他的人生的两个重要阶段写下的。我想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诗是在哪一个时期写的。

  第一个时期: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战乱,杜甫一直生活在兵荒马乱之中,一直没有安定的住所。他的心情十分的悲愤。

  第二个时期:公元760年,战争渐渐地接近了尾声,杜甫终于在他朋友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的郊外建了一所草堂。暂时有了安生之处。此时,他的心情比较舒畅。 (生选出第二个时期说原因)

  师小结:杜甫就是借他笔下的繁花似锦,莺歌蝶舞来表达他内心的喜悦、舒畅的情感。这就是融情与景,借景抒情。

  六、拓展,延伸

  出示《春望》及诗译,体会作者感情不同,对比两首诗的读法的不同。

  学到这,你觉得作者寻到的还仅仅是那满眼的繁花吗?还有内心对国家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板书(希望)

  有了这样的体会,有了这样的体会咱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你一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七、小练笔

  你听这莺啼,一声声,一阵阵。仿佛在对自在的杜甫说着什么?展开你的想象,把黄莺的话写下来。

  如:(瞧,这花多美啊,要不要跟着我一起去赏花。要不要听我哼曲小调。我的小调可好听了呢。)我的天籁之音多么美妙??。

  你看这多美呀,那五颜六色的花,那翩翩起舞的蝶,还有我娇翠的声音,不用说你应经陶醉在其中了吧。

  此时的你多自在呀,我希望你永远有这样的生活。

  八、作业布置

  在这一声声小黄莺的祝福声中,杜甫一路走一路寻,一路寻一路赏,一路赏又一路写,写下了一组诗,都叫《江畔独步寻花》。这组诗一共七首,我们学的是其六,课下把其他六首找来读一读。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4

  今天尝试用五步教学法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去年在教三年级时,虽然还没有非常明确地把教学程序分出如上的五步,但大体来说也是如此。

  首先让学生读,“书读百遍,其义字见”;然后让学生“议”,大篇抄出诗意让学生背,没有几个孩子有兴趣,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去感受,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最后让学生“悟”,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心情,去想象当年的风景,去品味中国文字的华美和精炼……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段文字,及如上的古诗五步教学法,感觉非常有实践意义。而且对于我现在的班级来说,急需要学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于是,今天便尝试着采用。层次清晰,特别对于刚刚开始走上讲台的老师来说,非常有帮助。

  说今天我的课。在上午的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背诵一些以前的古诗,然后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进入第一个环节:初读。

  情况不如我想象中的'顺利,光“读准字音”这一关都非常难闯。“畔”误读为“半”,“寻”因本地口音混淆读为“行”,"低”和“底”分不清,“娇”误为“桥”,“恰恰”读成“哈哈”,“啼”错念作“嘀”音,尤其是“枝”和“时”,两个翘舌音都纠了很久,到课后有个别孩子来背诵时,这两个音还是读不准。问题如此严重,看来很有必要强化普通话口语训练,比如专门列出一些翘舌音和平舌音,让学生练读练说。可是时间从哪儿挤出来呢?这又是一个问题。我既不愿意拖堂占孩子的下课休息时间,课堂上我们的孩子又总是难以完成任务,一周自习只有一节,还要练字和订正作业呢!

  听孩子背诵以前的古诗,我就发现,朗读时应有的节奏感他们并没有具备,全是一股脑儿地拼命喊完了算数。于是让大家反复听我读,感受一下需要停顿的地方,需要重读的地方,在黑板上板书做好标记,让他们也跟着一遍又一边模仿读。

  感觉这样很累啊,以前的那班孩子在认读的方面根本不用我操心,基本上来说一节课完成一首古诗,能背诵并且说出诗意,还能腾出时间来画副画儿,抄抄生字呢。就现在来说,已经是无捷径可走,那就用点老土的方法,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来吧,一切从头开始。就这样,当我的孩子们把古诗读通顺,并且能够有节奏感地朗读时,打下课铃了。天已经凉了,我却一身汗。“五步”才走了一步,我有些担心时间了。呵,就慢慢来吧,我们走得慢一点,是为了以后能跑得更快!!!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3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结合单元主题“花”选编了两首描写春花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 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所见。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唐诗,已经基本能够通过诵读,结合插图等理解古诗大意的方法对古诗含义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龄限制,对诗句中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感觉较为困难,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理解。另外学生生活在市区,对繁花似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好图画,唤起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等方法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朗诵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

  这首歌是什么歌?

  春天的景色,我们都非常熟悉,在你们的眼里,春天都在哪里呢?

  2、春天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进春天,不过我们今天不去山林里也不去草地上,我们要走进一首诗里,去感受诗中的美丽春景。齐读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3、题目是什么意思?

  4、通过预习,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 谁对他有了解呢?

  师:杜甫的诗不论是形式还是用字方面都很有成就,堪称一代宗师,我们今天在学习这首古诗的时候要仔细的体会看看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到底是什么使诗人诗兴大发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诗里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学古诗,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诗

  3、读给同桌听。

  4、你们可真厉害,才读了几遍就把诗读得这么流畅了,在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大意的呢?

  ⑴、一个字词一个字词理解意思,再连起来;

  ⑵、查工具书;

  ⑶、多读,读中理解;

  ⑷、借助插图想象理解。

  5、就用这些方法,先来自读自悟这首古诗的意思,如果有疑惑,就请同组的伙伴帮忙。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⑵ 指生说“蹊、留连、戏、娇莺、恰恰”分别是什么意思?

  ⑵谁愿意把这四句连起来说一说。

  三、再读古诗,体会意境。

  1、齐读古诗

  2、边读边想画面,想象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3、结合看到的景色和诗句及下面这组图片,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边读边体会诗中哪个字或词用的好?为什么?

  ⑴“满”——花多(想象都可能有什么花?都会有什么颜色?你可能会闻到什么?

  这回再来体会第一句,你会怎样来想象?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

  ⑵“戏”——欢乐才会嬉戏 为什么蝴蝶会这样?

  ⑶ “恰恰”——形容莺的声音动听

  为什么会叫声动听?你如果就是这只小黄莺,你在高兴的叫什么?

  ⑷ “留连”——蝴蝶都玩得入迷了

  如果你就是这只入迷的蝴蝶,你会干什么呢? 如果你是这只小莺,蝴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4、请带着那种快乐、高兴、兴奋的感觉,再来读读古诗。

  ⑴齐读

  ⑵指名读(谁愿意把你的`这种感觉读给大家听?)

  5、咱们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好词好字了,老师相信这回你再来读古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试着有感情地说出来。(播放繁花的图片)

  ⑴同桌说一说

  ⑵指名说

  6、带着美丽画卷再读古诗,试着背下来。

  ⑴师范读

  ⑵指生读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和同学们得朗读,这回你再来想象,你可能有新的体验,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7、真迷人呀,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的朗读加表情加动作,把你们这种陶醉的感觉读出来。

  8、面对这优美的景色,你体会到诗人现在的心情了吗?

  四、总结拓展

  这首诗是公元760年,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一口气写了七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是其中第六首。

  五、作业

  1、收集其它几首江畔独步寻花。

  2、写一首描写春天的小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习难点的设计上,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这是诗的点睛之处。老师在处理“满园春色”时,提出“拍电视片段”,让一幅春天美景图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相关文章: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02-04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03-09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5篇03-19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5篇)03-19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04-22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02-17

【必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四篇04-06

有关《江畔独步寻花》教案四篇04-08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汇总六篇10-17

【精华】《江畔独步寻花》教案3篇10-10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畔独步寻花》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杜甫通过对黄四娘家花丛的描写,生动的再现了春天里繁花盛开、蝴蝶飞舞、黄莺高歌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之情。学生对描写春天的诗词已有一定积累,能根据注释理解大意,具有初步品词析句的能力。但还不能很好的体味作品的情感,诵读水平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2、有感情朗读,抓重点字词,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理解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比赛说词,引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个词语比赛吧?

  1、你们知道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春风送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百花齐放,这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啊!

  2、春花有哪些颜色呢? 这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啊!

  3、春花的数量很多,你能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 这真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啊!

  (二)介绍由来,解诗题。

  1、指着事先写好的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对课题的说法有什么疑问吗?

  如:(谁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为什么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他到江边寻到花了没有?)

  (三)初读,感悟诗情。

  1、带着“自学提示”开始自学。完成“目标(1)(课件)。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作者介绍: 唐朝大诗人杜甫生在战乱历经磨难,看尽人间疾苦、红尘悲情,擅用七律、排律忧黎民,忧天下;他晚年曾“飘泊西南”,臆想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任一腔喜悦随风潜入;也曾立于草堂赏早春,听两个黄鹂鸣翠柳,望一行白鹭上青天,把自己的豪情隐藏;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被称为“诗圣”,和李白齐名“李杜”。他忧国忧民,直面战乱后由盛而衰的现实,用沉郁顿挫的风格记录历史。今天,我们就再次和他一起同行吧!

  3、好,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

  5、读得正确,流利,非常好。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6、(范读)老师对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觉,我想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可以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去那个莺歌蝶舞的地方 。

  7、同学们,睁开眼睛。在老师读的过程中,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8、很好,请看大屏幕,诗中的景物花、蝶、莺是很多人都看到过,但是作者却能将这些景物写成了千古传唱的名篇,这其中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让我们随着诗人慢慢前行,边赏边品吧!

  (四)品读。

  1、完成“目标2、3”。(课件)

  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景物?(花、蝶、莺) 哪几句是具体写花的?

  2、(课件演示)图和“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谁来读第一句?这句中点明了什么?(寻花的地点)地点在哪儿?(黄四娘家附近的小路上。)你怎么知道是在小路上?(注释上写着“蹊:小路。”)什么样的小路?还描写了哪些景物?(花)什么样的花?此刻,你就是杜甫,明媚的阳光下,你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到“黄四娘家———(花满蹊)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是啊,让人不由得感慨:出示“花真多呀,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的!”指名读。你们能像我这样说一说吗? 出示:“花真 啊, !”(引导学生从花的颜色、气味、数量、姿态等进行自由表达。)

  (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那里的花多、花美,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象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

  3、孩子们,当杜甫一个人来到江边,看到这繁华盛开的景象之时,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呀?(高兴的,喜悦的.,赞叹的)是呀,那你就应该带着这种感觉去读呀!

  4、杜甫除了看到很多美丽的花儿,还看到哪些景物?诗中是怎样形容蝴蝶和黄莺的呢?(展示课件)

  出示:“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男同学读“留连戏蝶时时舞”。这一句中写了什么景物?蝶儿在做什么啊?如果我是杜甫,你是蝶儿,你会怎么对杜甫说呢?

  对话:杜甫:蝶儿啊,你为什么在这儿飞来飞去啊? 蝶儿:先生啊,你为什么 ? 杜甫: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 (是呀!蝴蝶在花丛中时而起,时而落,时而左,时而右。) 看来,鲜艳芬芳的春花不仅吸引了蝴蝶,让彩蝶蹁跹不舍离开,也让诗人因此留连忘返。真是“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繁花的除了蝴蝶、诗人,还有什么?女同学读“自在娇莺恰恰啼。”句。这一句提到了什么景物?黄莺正在做什么呢?如果你是杜甫,你会对黄莺怎么说? 对话:杜甫:黄莺啊,

  黄莺:

  听到黄莺的鸣叫,诗人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的。由此可见,诗人此时心情十分——(欢愉)确实是“自在——(娇莺恰恰啼。)”

  5、岷江岸边,春光无限。鲜艳芬芳的春花醉了蝴蝶,迷了黄莺,也留了诗人。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在春光中的沉醉吧!齐读:(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五)指导吟诵。

  1、同学们,《江畔独步寻花 》品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无边的欢乐,那么你们能连起来读一读吗?(课件)

  2、听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色彩浓丽的意境之中了,你们的思绪也随着那莺歌蝶舞飞到了迷人的岷江边了。

  看,小路弯弯,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芬芳四散。杜甫独步西郊,不禁高兴地吟道――全 词 (学生齐读)

  看,彩蝶蹁跹,留连不去;听,黄莺啼啭,娇柔轻软。杜甫独步西郊,不禁欢快地吟道――全 词 (学生齐读)

  这就是独步寻花时那陶醉的杜甫,这就是独步寻花时杜甫的陶醉。

  (六)拓展

  1、同学们,读到此,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诗题,齐读诗题。读了诗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

  2、介绍写作背景: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 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的。

  3、现在,大家知道杜甫为什么要江畔寻花了吗?(战乱中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难得见到这如画的美景。诗人更没心情去寻找这种美景。)诗人寻找的仅仅是花吗?(他寻找的是一份远离战乱的安宁与和谐。)

  4、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心中久违的欣慰与欢愉吧!背诵。

  5、(展示课件)出示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应该是春天里,古塔前,江水边,春光暖洋洋地照耀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拂着万物。这样的天气会把人们熏得又懒又困,可诗人却倚靠着春风去游春。一丛丛深红间杂着浅红的桃花,虽然无人管理,却依然开得如此美丽,让人顿生喜爱之情。

  教学时在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的情况下,说说知道了什么:学生说黄四娘家院子里的花开放了很多,把路都占满了。从“满”字看出花多!千朵万朵压枝低,也能看出花茂盛多!我就相机引导“千朵万朵”形容数量很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形象描绘出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一句就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学生又说“留连戏蝶时时舞”中的“留连”看出蝴蝶被花吸引了,都舍不得离开。也可以看出花多、花香、花茂盛。我又相机引导诗人把花当做为“我”开、蝶为“我”舞、莺为“我”啼,向学生们介绍了“移情于物”的手法!整体来说教学效果不错,同样是抓住关键字词体会是人的情感!

  这首诗我在教学时,是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意,根据课本的插图,想像画面,如果能够把想像到的画面表达出来,这说明孩子们读出了味道,更能读懂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情。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去春游,看到的景色自然很美,这些美就是通过桃花展现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读中想像桃花盛开的情景,进而扩大到整个大自然。学生走进情境,自然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2

  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畔、懒、倚、蹊、压、留、娇、绊、拌、寄、骑”11个生字,会写“懒、压、留、娇、绊、拌、寄、骑”8个生字。

  2.能力目标: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

  3.情感目标: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田格本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结合诗人创作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体会诗人对桃花之喜爱、春天之喜爱、安居之乐、世事之愿的多重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学、生疑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小组探疑

  1.自读古诗。

  2.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组内交流。

  三、讲授解疑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师塔前东水流,春光懒困倚微风。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懒”是何意?哪些写出了春光美?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四、合作答疑

  精读第二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桃花开得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五、提能练疑

  1.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2.感情朗读古。

  六、达标无疑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美丽的景象,也写出了诗人高兴的心情。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课堂作业设计:

  一、换一换,再组词。

  绊( )奇( )

  畔倚

  伴( ) ____( )

  附答案:

  绊倒伙伴奇怪骑骑马

  二、想一想,组词语。

  留(留住)(留下)春( )( )

  桃( )( )懒( )( )

  附答案“

  春(春天)(立春)桃(桃树)(桃花)懒(懒汉)(懒猫)

  三、原诗填空。

  黄师塔前___________,春光懒困___________。

  桃花一簇___________,可爱深红___________。

  附答案: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第二课时

  一、课时导入

  古诗擂台赛

  1.背诗

  2.赏画吟诗(同学们能给下面的画面题上诗句吗?)

  ①画:柳枝随风飘摇,倒挂在小河上……生:《咏柳》……

  ②画:春天到了,春风微微的吹着,孩子们放弃了风筝……生:《村居》…… ③画:瞧!一个小牧童坐在牛背上,不知被树上的什么吸引了……生:《所见》……

  二、学新诗《江畔独步寻花》

  ㈠从题入手

  1.出示古诗,读题。(随机指导“畔”的读音)

  师:同学们真是能将古诗活学活用,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生:诗人在江边独自一个人在寻花)从哪里看出?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

  1.师生共同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

  师:哦,原来从诗题大家就知道了这么多的内容,咱们一起叫出这位寻花人的名字。(杜甫)对他,大家了解吗?诗人简介

  2.小组讨论字词预习的情况后汇报。

  师:那咱们赶紧看看诗仙笔下的描写吧,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汇报时要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组成本课词语,解释词义。

  3.读出诗的节奏

  三、初读,初步感知诗中景物

  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说的景物,诗人用笔写了下来,在诗中找找,哪些景物,把它画出来?(花,蝶,莺)

  四、赏读古诗,诗中寻画

  学习古诗,必须设法引导学生把诗句变成一幅幅风景画,使之展现在眼前,从中受到熏陶或启发。

  (1)寻花写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诗人寻到花了吗?能用个字或词来形容一下寻到的花吗?能说说你用这个词的原因吗?

  生: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的花,把枝条都快要压断了。因为诗中有一句“千朵万朵压枝低。”我是从这句想象到。

  生:“四娘家花满蹊”这句中也能看出花很多。

  师:“满蹊”什么意思?“蹊”又是什么意思?

  生:“蹊”就是小路。师:那“满蹊”就是什么铺满了小路?

  生恍然大悟:是落下来的花铺满了小路。

  师:谁能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花满蹊”的感觉来?(自读后交流读)

  师:小朋友,春天都开得什么花呀?

  生:有油菜花、桃花、梨花……

  师: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黄四娘家的花写下来好不好?

  出示:你瞧,黄四娘家的花真多!

  生1:你瞧,黄四娘家花真多啊!有粉红色的桃花,金灿灿的迎春花,红中带白的杏花,这么多的花让人看了真是心醉哟!

  生2:你瞧,黄四娘家的花真多啊!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花香扑鼻。吸引了无数的蝴蝶来采花粉。蝴蝶翩翩起舞,这幅景象多美啊!

  生3:你瞧,黄四娘家花真多啊!桃花笑红了脸,迎春花儿穿上了金灿灿的黄衣,还有粉中带白的杏花探出了头,好像要跟梨花比美似的!这么多的花儿都挤在黄四娘家的花园里,整个花园成了花的海洋,好美啊!

  贴花(黄四娘家的花可真多,真美啊!让我们把刚才写了话的花片贴到黑板的花枝上吧!学生纷纷上台贴花)黑板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呀。

  (2)诗中寻蝶,蝶恋花

  师:这首诗中除了花,还有什么呢?

  生:蝴蝶。“留连戏蝶时时舞”

  师: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生:蝴蝶在花丛中采花粉、跳舞……

  师:蝴蝶可能会对花儿说些什么呢?谁来做只可爱的小蝴蝶飞到花丛中去跟花儿们说说话。(一生上台)那我们在座的同学可都成了花儿了。

  生戴上头饰,展翅飞舞,飞到了一位学生面前。有礼地说:花儿,花儿你怎么开得这么美?生答:谢谢你的夸奖,你也很美,你身上的花纹,你那优美的舞姿不知为春天增添了多少光彩。

  生展翅又飞到了另一学生面前:花儿,花儿,你们为什么开得这么旺盛?生略一沉思:春天到了,花儿都想看看美丽的春天。

  师:(“蝴蝶”恋恋不舍地飞舞着)这么美的花儿,这只“小蝴蝶”都不愿飞走了,这就是——留连戏蝶时时舞”。

  (3)娇莺枝头啼春美

  师:蝴蝶不愿飞走了,还有谁也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呢(黄莺)生齐读: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小黄莺可能会唱些什么呢?你能来唱一唱吗?(略)

  有的小朋友动情地唱起了歌,有的小朋友歌颂春天真美,有的小朋友还学起小黄莺叫了起来,课堂顿时热闹非凡,课堂成了鸟的天下。

  师:这么美的景,诗人陶醉了,蝴蝶、黄莺陶醉了,连我们都被陶醉了,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整首诗。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背诗

  (4)句式练习。

  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啊,(景物)真啊,你看。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碟舞,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

  五、指导朗读

  1.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达诗人兴致勃勃的心情,朗读时,语调要轻快,跳跃。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一美景之中?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想象着这一美景,我们试着把他背下来。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学生的诗:

  ⑴植物园独步寻花

  植物园内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⑵学校独步寻花

  一小小学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七、拓展延伸

  1.同学们,杜甫在江边寻找到这么美的景物,你觉得他还会寻找到什么? 2.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都被陶醉其中,真美啊!那就让我们把这美景留下吧。课后请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其中的一种方式表现美:

  ☆喜欢讲故事的你,将诗编成好听的故事,讲给伙伴和家人听。 ☆喜欢画画的你,将诗用你的画笔画出来。 ☆喜欢唱歌的你,将诗编成好听的歌唱出来。 ☆喜欢创作的你,可仿照创作一首小诗。

  ☆喜欢积累的你,课外可以寻找一两首描写春天的诗来背一背。

  课堂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在田字格里写词语。

  jia?oqi? ba?n da?o ji?xi?n

  附答案:

  娇(jia?o)气(qi?)绊(ba?n)倒(da?o)寄(ji?)信(xi?n)

  二、比一比,再组词。

  伴( )骑( )留( )

  拌( )倚( )溜( )

  附答案:

  伴(伙伴)骑(骑马)留(留住)

  拌(拌嘴)倚(倚靠)溜(溜冰)

  三、原诗填写。

  黄四娘家_____满蹊,千朵万朵_____枝低。

  留连戏蝶__________舞,自在娇莺__________啼。

  附答案:花压时时恰恰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花多

  春天赏蝶舞人欢愉

  莺啼

  【教学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应该是春天里,古塔前,江水边,春光暖洋洋地照耀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拂着万物。这样的

  天气会把人们熏得又懒又困,可诗人却倚靠着春风去游春。一丛丛深红间杂着浅红的桃花,虽然无人管理,却依然开得如此美丽,让人顿生喜爱之情。

  教学时在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的情况下,说说知道了什么:学生说黄四娘家院子里的花开放了很多,把路都占满了。从“满”字看出花多!千朵万朵压枝低,也能看出花茂盛多!我就相机引导“千朵万朵”形容数量很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形象描绘出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一句就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学生又说“留连戏蝶时时舞”中的“留连”看出蝴蝶被花吸引了,都舍不得离开。也可以看出花多、花香、花茂盛。我又相机引导诗人把花当做为“我”开、蝶为“我”舞、莺为“我”啼,向学生们介绍了“移情于物”的手法!整体来说教学效果不错,同样是抓住关键字词体会是人的情感!

  这首诗我在教学时,是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意,根据课本的插图,想像画面,如果能够把想像到的画面表达出来,这说明孩子们读出了味道,更能读懂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情。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去春游,看到的景色自然很美,这些美就是通过桃花展现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读中想像桃花盛开的情景,进而扩大到整个大自然。学生走进情境,自然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3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背诵这三首诗。

  4、以家乡的'自然风光为内容,练习写一个片断。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读懂诗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江畔独步寻花》,体会诗人感情。

  2、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指导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2、简介作者。

  杜甫,唐代伟大诗人,诗圣。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每句的意思。

  4、再读,逐句讲解,师生订正,补充。

  江畔:江边。

  蹊:小路。

  留连:舍不得离开。

  时时:不停地。

  自在:自由自在。

  5、连起来说说诗意。

  6、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1)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指导读出春天景色的美和诗中蕴含的情趣。

  (3)自由读。

  (4)指名读,师生评读。

  7、练习背诵。

  8、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自己记忆畔娇莺。

  (2)指名说是怎样记住的。

  (3)书写生字,每字写三遍。

  三、自由练习读《游园不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作业

  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预习后两首诗。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4

  教学目的:熟读诗歌,感受春光的美好。

  一、导入

  1、师:没有一种情感是孤立的,没有一种思想是无源的,人的情感和思想总与他的生活、与他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的。

  2、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江畔独步寻花》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二、诵读诗歌《江畔独步寻花》

  1、出示诗歌《江畔独步寻花》,师范读。

  师:喜欢这首诗吗?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指名读。

  师:现在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3、逐句学读。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师:从哪些字词中你感受到了诗人的`忧伤?(黄师塔前无主)

  (“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4、男女生分读

  -----师生合作读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已经看到了杜甫在花海的海洋里徜徉。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5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

  3。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理解古诗含义.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理解古诗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路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万物苏醒,充满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你们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二、引导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1、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一起试着读一读。

  4、光把字音读谁,句子断对,还远远不够,要想把诗读出它的韵味来,必须要理解古诗。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查注释,补省略,换词序,了解背景,联系上下文)

  5、理解诗句。

  ①借助注释自读诗句(可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指名朗读,注意下列字音。

  畔(pàn)倚(yǐ)簇(cù)

  ③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再全班交流。

  黄师塔前江水东:黄师塔:僧人所葬墓地的黄塔。全诗句意:僧人的黄色陵墓前,碧绿江水缓缓东流。

  春光懒困倚微风:倚微风:微风吹拂。全句诗意:春光融融,微风吹拂,让人略感困乏。

  桃花一簇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任人欣赏。全句诗意:江畔一簇无主桃花,如火如荼忽入眼帘。

  可爱深红爱浅红?全句诗意:桃花深红浅红不一,哪一种更另人喜欢?)

  ④齐读后,指名完整的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悟内涵,体会感情

  ①自读全诗。思考: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②交流体会。

  (诗中描写了春暖花开时节,诗人来到黄师塔前看到江水东流,桃花盛开,颜色有深有浅的美丽景象。表露出诗人当时欣喜的心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范读、自读、指名读)

  4、练习背诵。(各人试背、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四、汇报交流,朗读背诵

  1、指名读诗,随机正音。

  2、讨论交流。

  主要说说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挂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记忆,营造氛围

  谈话: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赞美它!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春天、赞美春天,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吧!说到春天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播放春天美景的图片)生:春暖花开、万紫千红,花红柳绿……

  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⒊作者简介: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4.解题:

  江畔:江边。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江边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自学古诗,初步感知

  ⒈朗读古诗:自读——个别读——齐读

  ⒉结合注释同位间相互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⒊交流理解情况。可根据文中注释加上自己的感悟理解诗意。

  学生理解:诗句之意: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三、赏析品读,领悟情感

  师: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

  生:了解到黄四娘家的花很多?黄四娘家花满螇,千朵万朵压枝低。

  ⒈赏读前两行句:黄四娘家花满螇,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齐读。

  师:第一行点明了寻花的地点。哪些词写出了黄四娘家的花多?

  生:“花满蹊”是说繁花将销路都盖住了,连成了片,“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师: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花多?(压、低)

  师:诗中“压枝低”中的“压”和“低”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二行是对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⒉赏读后两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齐读。

  ⑵师:什么样的蝴蝶怎么飞舞?黄莺的叫声怎么样?它好像在说什么?

  生:留连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丛中上下追逐着、戏闹着。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好像在说:这里多美呀!诗人认为蝴蝶在为自己跳舞。

  ⑶师:第三行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末句是说诗人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因诗人心情愉快,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在为自己歌唱。这两行的写法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⒊写法:前两行为静态描写,后两行由静转动,移情于物。

  ⒋归纳主题:《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拓展

  介绍诗的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诗的内含。

  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

  学生再读古诗并能有感情地吟诵出来。体会诗人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师出示古诗《游园不值》学生读古诗,并简单理解诗的含义。

  师:诗人满怀期待的去拜访朋友,可是朋友不在家,正在失望之时看到墙上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从园内探出了头。

  读一读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这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想象一下: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起站在园外,看到那伸出墙的一枝红杏,不禁想到了园内的春景……你能描述一下那园内会是怎样的美景吗?

  生:a、有柳树,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浓郁的花香。

  对比一下这两首古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能背一背吗?

  生:《春晓》、《游园不值》……

  把这幅美丽的乡村图用自己的笔描绘下来。

  教学反思:

  古诗以诵读为主,要求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描绘的景象,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会读到会吟诵再到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因此对词义的理解相应弱化,只要求一个模糊的认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低年级更侧重于对实在事物的感受。因此应引入情境教学法,先创设与诗相关的情境、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画一画心中古诗中的景象,并通过对比的感悟《游园不值》中的春景,体会作者眼中两种不同的春景,了解到春天的美来自于诗人的心中是关不住的。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7

  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

  2、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身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学习课外收集杜甫资料。)

  公开课教案:

  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开启同学想象思维的大门

  1、同学们,以前俺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俺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一幅美景: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

  2、请同学们自身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3、抽2~3名同学背古诗句。再用自身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二、学习本课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1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2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3 重点解决“倚yǐ”的读音。注意“簇”字的读音。

  4读诵这首诗。

  5理解本诗意思。

  (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同学们收集了杜甫的相关生平,能在班上将`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

  (2)同学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身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

  ①同学借助预习,理解“黄师塔”、“江水东”。

  ②让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

  ③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

  (5)理解本诗的三、四行。

  ①理解“无主”的意思。

  ②师生一起交流第三、四行诗的大意:不知是谁家的一簇桃花开得十分艳丽,让人不知是欣赏深红色的好呢,还是欣赏浅红色的好。

  (6)引导同学美读全诗。

  ①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同学看图听教师朗诵。

  ②同学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身的话简述全诗大意。

  ③抽同学单个朗读,教师对同学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

  ④让全班同学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7)体会诗的感情。

  ①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

  ③引导同学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8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东水流,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师塔前东水流,春光懒困倚微风。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懒”是何意?哪些写出了春光美?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精读第二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桃花开得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5、感情朗读古诗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美丽的景象,也写出了诗人高兴的心情。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四、作业

  抄写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

  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唐朝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人称“诗圣”,他写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小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哪些景物?

  板书:花 蝶 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啊,_______(景物)真_______啊,你看_______。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碟舞,说到现在的`花,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像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1.读到这,老师心头不禁有个疑问:你们看,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1

  今天我与咱班孩子一起学习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整个过程孩子们学习兴趣浓,思维活跃。由此诗想到彼诗,由诗想到、听到、看到许多春天的美丽景色。对“春”这些充满春天般活力的孩子们赞不绝口。对于“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堂课我的设计十分简单:

  1、粗读诗,读准字音。读懂作者写的是哪个季节,从哪知道的?

  2、再读诗,结合图、注释,读出自己理解的诗味。

  3、三读诗,由本诗和图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4、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用“有什么有什么”归纳作者写的诗景。读出作者注入诗的情感。

  5、用白话文说诗意。

  6、背诵诗(积累)。

  在第三、四个环节中孩子们的表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刘海周说:“我由‘千朵万朵压枝低’想到了‘花落知多少’,我仿佛听见春风一吹,成百盈千的花瓣飘飘扬扬落地的.声音。”孟玉凯说:“我由‘自在娇莺恰恰啼’想到了‘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仿佛听见鸟儿清脆的歌声,是那样的婉转动听,它们仿佛在大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在第四个环节中,孩子们根据前面几环节所学所悟所感结合诗、结合图归纳出: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花有树、有蝶有莺、有诗有画……

  ……

  这堂课,我为孩子们眼中、心中那灿烂的春天而惊叹!我为春天般可爱的孩子们而骄傲!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这首古诗中“畔、寻、蝶、莺、舞”的字音和写法。

  2、能够通过“千朵万朵,满,压”等词语体会到黄四娘家的花很多很美丽。

  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田格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七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题目是:“登鹳雀楼”,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齐读一遍。这首诗里有千古流传的名句,是哪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演。(分三次,第一次“江畔”,让学生注意“畔”的读音,即它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右边是半,齐读,“畔”是什么意思,江畔呢?第二次“独步”,提问学生谁独步?根据回答板书“杜甫”第三步,“寻花”,注意“寻”的写法,上边是倒山,山字最后一横不出头,下边是一个寸字,寸字的横要能拖起上边的倒山,要求学生指写)。写完之后,再来齐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初读

  1、指名读古诗。

  2、指导朗读,读古诗一定要读出它的韵味来,古诗是非常讲究格律的,你看第二行的蹊,和第四行的啼是非常押韵的,所以我们在初读时,要把古诗的那个韵味感读出来。

  3、分两种情况作处理:

  (1)指两名学生读,如果学生读的不太好,师进行范读,并提问:你和老师读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呢?估计学生说:有语气,要停顿。师接着说:“对了,读古诗时,一定要有停顿,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2)当学生读得很好的时候,教师做及时的评价,如:你读得很准确,你读得很有古诗的味道,那么怎样才能像他们这样读出古诗的味道来呢?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第二步:理解读

  (一)解决重点词语

  1、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

  2、提问: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好方法?(估计:问老师,查字典,看注释等)。

  3、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是个简单的好办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试着学一学。

  4、那好,我来检查一下你们刚才学习的效果。

  (二)诗句的意思

  分析前两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因为是竖排版的由左到右的书写格式,当学生读正确的'时候,教师鼓励:你一下子就读准确了,你们发现了吗?这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格式是不一样的,古人习惯于由右向左来书写,而我们现代人,则习惯由左向右的书写格式。当学生读得不正确时,提示:你注意观察一下,我们该先读哪一句,对了,(原因同上)

  1、提问: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花铺满了小路)那谁家的小路被花铺满了?好,谁来读读这句话?指两名学生读。

  第二句:“压枝低”你是怎样理解的?(花把枝条都压弯了),那你来读读这句话。

  2、你们看,这两句诗都是在写什么景物呀?板书:花

  都读一读,你们觉得这里的花怎么样呀?多

  你是从诗句中的哪个字或者词体会到的?

  3、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学生汇报:满:铺满了小路,说明花多,压,不但多而且很茂盛。你们看我们只通过简单的一个“千朵万朵,满,压”就能够让我们浮想联翩,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呀!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呀!真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呀!

  4、让我不由得感慨!出示:花真多呀,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的!指名读

  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吗?花————————!

  引导学生从花的颜色,气味,数量,姿态等进行自由表达,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指导。

  5、你们的语句真优美,词语也很丰富,谁愿意把这两句话再读一读。

  师适时点评,比如,当学生读的不是那么有感情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当杜甫一个人来到江撸吹秸夥被⒖木跋笾保窃跹囊恢中那檠剑浚ǜ咝说模苍玫模尢镜模┦茄剑悄憔陀Ω么耪庵指芯跞ザ裂剑

  再指一至两个人读。

  分析后两句:

  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杜甫一人来到江边,他看到了很多的花,那通过你对诗句的理解,他还看到了哪些景物?(蝶和莺)

  2、出示课件:蝶和莺的写法。

  讲解蝶和莺的写法,先让学生观察。

  蝶,它是左右结构,左边的虫字旁要写得稍微小一点,虫子旁的提要写在撇的上边,右边这部分稍微大一点。

  莺是上中下结构,它的宝盖是“冖”要能拖起草字头,黄莺是一种鸟类,所以冖下边是一个鸟字。请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其他学生拿出笔和纸写在田格纸上,师巡视,写得好的可以打个圈。注意评价学生的书写:你注意了虫字旁的写法,你的冖拖起了上边的草字头。

  3、诗句中是怎样形容蝴蝶和黄莺的呢?谁来读一读。

  提问: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蝴蝶、黄莺、小蜜蜂、诗人)。是呀,流连戏蝶时时舞,板书:舞。提示注意舞的写法。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指两名学生读。

  是呀!蝴蝶在花丛中时而起,时而落,时而左,时而右,正是留恋细碟生接“时时舞”。

  第四句:自由自在的黄莺在唱着动听的歌儿。

  1、提问:恰恰啼什么意思?板书:歌

  多么惬意,多么动听的歌声呀,该怎么读,指名读。

  是呀,蝴蝶和黄莺为春天增添了无穷的情趣与生机,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蝴蝶和黄莺的身影,你愿意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你的笔写一写吗?

  2、出示:蝴蝶————————!

  黄莺————————!

  师巡视并作指导,标出序号。

  正象你们所写得那样,漂亮得蝴蝶在翩翩起舞,可爱得小黄莺在唱着动听的歌,(可以用学生当时的语句),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四娘家那迷人的春景吧!

  3、放课件。

  4、我看到了你的眼神,感受到了你的那份赞叹,谁愿意把你的那份感受,那份赞叹之情读出来。(请从初读就开始读的那个同学,从他的进步及时鼓励他朗读的进步,以一个人的进步来带动全班同学)

  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让我们拿起书来,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那美丽的春景吧!

  5、齐读。

  三、小结

  1、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课下,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

  板书:

  千朵万朵压满

  江畔独步寻花:蝶舞

  莺歌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3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课之前老师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准备听写词语。注意先仔细听,再认真写。(指生上台板演) 一组: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风拂面(春天) 二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香气扑鼻(花)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春天里美丽景色的古诗。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再读课题,(注意节奏)

  二、营造气氛,感受春天

  1、课件展示景色配乐解说春天: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忍不住歌颂赞美它!可以说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带上好心情跟随唐代大诗人杜甫一起去感受春天,一起欣赏诗人写下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

  2、对于杜甫你了解多少呢?(交流杜甫资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盛唐大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多涉笔社会 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所以被誉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简介创作背景:但是这首《江畔独步寻花》并没有写社会 动荡,而是写作者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独自一人到他的邻居黄四娘家门前的小路上散步,所看到的美好景象。

  二、初读古诗

  1、谁愿意把这首诗读大家听?.指生读、齐读、范读、再指生读。

  2、孩子们,诗啊光会读那还不够,还得讲究一个品字。结合注释是我们品读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从题目开始,了解古诗的大意。题目的意思就是杜甫一个人在江边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3、咱们就借用题目中的寻字,请同学们再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作者都寻到了什么。圈画出来。 花 蝶 莺 (板书)

  三、品读前两句

  1、那我们跟着杜甫先去赏花吧。

  说起这花啊,历代有不少文人墨客赞美过花。比如(出示)

  有人侧重写花的色彩,你看宋代的朱熹这样写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有人侧重写花的芳香,比如王安石这样写道: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有人侧重写花的姿态,比如杨万里这样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再看杜甫笔下的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2、杜甫写花什么?(数量多)从哪些字眼看出来? (从满字读出花的数量之多) 花满蹊就是指什么?

  (千 万)千朵万朵的花可能是什么样的?用成语表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不计其数) (压、低 花非常多把花枝都压低了)

  从压枝低还读出花的什么。还读出了花之重,很有分量。我们把目光聚集到那一朵一朵的花上,想一想花为什么有分量啊?(硕大、茂盛、长得胖肥厚 蝴蝶停在上面)压字用的多妙啊 让我们品出了花之繁多、硕大、茂盛 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3、想象我们就在这千朵万朵的花丛里,看看路的这边不禁赞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看看路的那边你也不由得赞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看看小路的近处,哇: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再看看小路的不远处依然: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4、此刻,你仿佛看到怎么样的画面?多美的画卷呀,在这样的画卷中,要是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此刻的心情,你会选择?( 激动 舒畅 喜悦 )(板书) 这就是我们品出来的滋味啊。 带着这份心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四、品味后两句

  随着诗人的目光我们又寻到了蝶莺,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来品一品这两句,可以先结合着注释读一读这两句,然后你可以把自己当做是这可爱的小黄莺,小蝴蝶或者诗人想象自己在花丛中的快乐然后把你的快乐分享给你的同伴听。

  如:(我仿佛是一只花蝴蝶,和同伴在花园里自由自在的飞舞,树上的'小黄莺在树上看着我们跳舞,还时不时的为我们唱歌伴奏)

  (我仿佛是诗人,看着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听着娇莺的天籁之歌,我仿佛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开了。)

  师小结:我真佩服他,把自己当做诗人走进了这美景中,这也是品诗的一种好方法。 带上自由自在,留连读一读这两句话。

  你看诗人杜甫正迎着美景从小路的那边走过来了,我们跟着他吟一吟这首诗吧。(配乐)

  五、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其中有很多的名篇是在他的人生的两个重要阶段写下的。我想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诗是在哪一个时期写的。

  第一个时期: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战乱,杜甫一直生活在兵荒马乱之中,一直没有安定的住所。他的心情十分的悲愤。

  第二个时期:公元760年,战争渐渐地接近了尾声,杜甫终于在他朋友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的郊外建了一所草堂。暂时有了安生之处。此时,他的心情比较舒畅。 (生选出第二个时期说原因)

  师小结:杜甫就是借他笔下的繁花似锦,莺歌蝶舞来表达他内心的喜悦、舒畅的情感。这就是融情与景,借景抒情。

  六、拓展,延伸

  出示《春望》及诗译,体会作者感情不同,对比两首诗的读法的不同。

  学到这,你觉得作者寻到的还仅仅是那满眼的繁花吗?还有内心对国家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板书(希望)

  有了这样的体会,有了这样的体会咱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你一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七、小练笔

  你听这莺啼,一声声,一阵阵。仿佛在对自在的杜甫说着什么?展开你的想象,把黄莺的话写下来。

  如:(瞧,这花多美啊,要不要跟着我一起去赏花。要不要听我哼曲小调。我的小调可好听了呢。)我的天籁之音多么美妙??。

  你看这多美呀,那五颜六色的花,那翩翩起舞的蝶,还有我娇翠的声音,不用说你应经陶醉在其中了吧。

  此时的你多自在呀,我希望你永远有这样的生活。

  八、作业布置

  在这一声声小黄莺的祝福声中,杜甫一路走一路寻,一路寻一路赏,一路赏又一路写,写下了一组诗,都叫《江畔独步寻花》。这组诗一共七首,我们学的是其六,课下把其他六首找来读一读。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4

  今天尝试用五步教学法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去年在教三年级时,虽然还没有非常明确地把教学程序分出如上的五步,但大体来说也是如此。

  首先让学生读,“书读百遍,其义字见”;然后让学生“议”,大篇抄出诗意让学生背,没有几个孩子有兴趣,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去感受,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最后让学生“悟”,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心情,去想象当年的风景,去品味中国文字的华美和精炼……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段文字,及如上的古诗五步教学法,感觉非常有实践意义。而且对于我现在的班级来说,急需要学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于是,今天便尝试着采用。层次清晰,特别对于刚刚开始走上讲台的老师来说,非常有帮助。

  说今天我的课。在上午的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背诵一些以前的古诗,然后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进入第一个环节:初读。

  情况不如我想象中的'顺利,光“读准字音”这一关都非常难闯。“畔”误读为“半”,“寻”因本地口音混淆读为“行”,"低”和“底”分不清,“娇”误为“桥”,“恰恰”读成“哈哈”,“啼”错念作“嘀”音,尤其是“枝”和“时”,两个翘舌音都纠了很久,到课后有个别孩子来背诵时,这两个音还是读不准。问题如此严重,看来很有必要强化普通话口语训练,比如专门列出一些翘舌音和平舌音,让学生练读练说。可是时间从哪儿挤出来呢?这又是一个问题。我既不愿意拖堂占孩子的下课休息时间,课堂上我们的孩子又总是难以完成任务,一周自习只有一节,还要练字和订正作业呢!

  听孩子背诵以前的古诗,我就发现,朗读时应有的节奏感他们并没有具备,全是一股脑儿地拼命喊完了算数。于是让大家反复听我读,感受一下需要停顿的地方,需要重读的地方,在黑板上板书做好标记,让他们也跟着一遍又一边模仿读。

  感觉这样很累啊,以前的那班孩子在认读的方面根本不用我操心,基本上来说一节课完成一首古诗,能背诵并且说出诗意,还能腾出时间来画副画儿,抄抄生字呢。就现在来说,已经是无捷径可走,那就用点老土的方法,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来吧,一切从头开始。就这样,当我的孩子们把古诗读通顺,并且能够有节奏感地朗读时,打下课铃了。天已经凉了,我却一身汗。“五步”才走了一步,我有些担心时间了。呵,就慢慢来吧,我们走得慢一点,是为了以后能跑得更快!!!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3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结合单元主题“花”选编了两首描写春花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 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所见。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唐诗,已经基本能够通过诵读,结合插图等理解古诗大意的方法对古诗含义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龄限制,对诗句中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感觉较为困难,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理解。另外学生生活在市区,对繁花似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好图画,唤起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等方法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朗诵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

  这首歌是什么歌?

  春天的景色,我们都非常熟悉,在你们的眼里,春天都在哪里呢?

  2、春天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进春天,不过我们今天不去山林里也不去草地上,我们要走进一首诗里,去感受诗中的美丽春景。齐读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3、题目是什么意思?

  4、通过预习,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 谁对他有了解呢?

  师:杜甫的诗不论是形式还是用字方面都很有成就,堪称一代宗师,我们今天在学习这首古诗的时候要仔细的体会看看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到底是什么使诗人诗兴大发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诗里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学古诗,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诗

  3、读给同桌听。

  4、你们可真厉害,才读了几遍就把诗读得这么流畅了,在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大意的呢?

  ⑴、一个字词一个字词理解意思,再连起来;

  ⑵、查工具书;

  ⑶、多读,读中理解;

  ⑷、借助插图想象理解。

  5、就用这些方法,先来自读自悟这首古诗的意思,如果有疑惑,就请同组的伙伴帮忙。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⑵ 指生说“蹊、留连、戏、娇莺、恰恰”分别是什么意思?

  ⑵谁愿意把这四句连起来说一说。

  三、再读古诗,体会意境。

  1、齐读古诗

  2、边读边想画面,想象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3、结合看到的景色和诗句及下面这组图片,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边读边体会诗中哪个字或词用的好?为什么?

  ⑴“满”——花多(想象都可能有什么花?都会有什么颜色?你可能会闻到什么?

  这回再来体会第一句,你会怎样来想象?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

  ⑵“戏”——欢乐才会嬉戏 为什么蝴蝶会这样?

  ⑶ “恰恰”——形容莺的声音动听

  为什么会叫声动听?你如果就是这只小黄莺,你在高兴的叫什么?

  ⑷ “留连”——蝴蝶都玩得入迷了

  如果你就是这只入迷的蝴蝶,你会干什么呢? 如果你是这只小莺,蝴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4、请带着那种快乐、高兴、兴奋的感觉,再来读读古诗。

  ⑴齐读

  ⑵指名读(谁愿意把你的`这种感觉读给大家听?)

  5、咱们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好词好字了,老师相信这回你再来读古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试着有感情地说出来。(播放繁花的图片)

  ⑴同桌说一说

  ⑵指名说

  6、带着美丽画卷再读古诗,试着背下来。

  ⑴师范读

  ⑵指生读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和同学们得朗读,这回你再来想象,你可能有新的体验,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7、真迷人呀,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的朗读加表情加动作,把你们这种陶醉的感觉读出来。

  8、面对这优美的景色,你体会到诗人现在的心情了吗?

  四、总结拓展

  这首诗是公元760年,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一口气写了七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是其中第六首。

  五、作业

  1、收集其它几首江畔独步寻花。

  2、写一首描写春天的小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习难点的设计上,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这是诗的点睛之处。老师在处理“满园春色”时,提出“拍电视片段”,让一幅春天美景图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