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6 10:03:2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词曲的主题思想并背诵课文。

  2、 初步学习诗、词、曲的体裁特点。

  3、 学习并体味诗词曲的意境和意象之美。

  【教学步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导入

  这是一首赠诗,谁赠送给什么人?在怎样的场合下赠送的?你能想象并复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二)诵读理解

  1、反复诵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解读诗歌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1) 首联交待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结合标题说说尾联有什么用意?

  5)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6)诗中表现诗人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语句是哪一句?

  明确:1)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痛苦而又孤寂。

  2)用典。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4)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抒情诗、赠答诗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当堂背诵

  赤壁

  (一)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赤壁向来是英雄云集,风云际会之所。

  (二)朗读

  1、指名朗读

  2、纠错再读

  3、全班齐读

  (三)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四)、背诵

  课堂抽背

  过零丁洋

  (一)导入

  零丁本义孤独、孑孓,做为失败者的文天祥在过这零丁洋之时难免心情抑郁愤懑,但我们在他的诗歌中找不到落魄者的哀鸣,失意中的悲叹,相反的我们看到的是,坚强者的斩钉截铁的信念。

  (二)朗读

  1、男生、女生互读互查缺漏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

  (三)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明确: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

  (四)背诵

  五分钟当堂成诵,抽查

  水调歌头

  (一) 导入

  自古月宫的飘渺、美丽就引无数诗人折腰,苏轼也在亦真亦幻中引身飞月。前人述评:“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们一起来开这一首千古妙词。

  欣赏板块一——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二) 朗读

  1、 学生试读

  2、 老师示读

  3、 学生再朗读

  4、 课文注音 宫阙(què) 绮户(qǐ) 婵娟(chán)

  (三)解题。

  1、 欣赏

  欣赏板块二——词的特点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2、课堂提问

  1)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

  2)词牌名和序言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主题?

  明确:1)、词牌名是同一类型或主题的词的固定的名称,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2)、“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团圆。

  (四)品读

  师生共同讲读

  1、上片:1)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变化?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1)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和困惑心态——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

  3)积极乐观、希望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2、下片:1)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2)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五)背诵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导入

  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旅途中所写的。潼关自古兵家必争,张养浩以锐利的`眼光看穿这纷纭的历史争斗的本质,极大地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二)解题:

  自读赏析板块,说说散曲的特点。

  欣赏板块三——散曲的特点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究竟兴起于何时,由于缺乏文献,已难以确考。但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则是无疑的。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这样,逐渐和音乐脱离并且只能适应原有乐曲的词,在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便应运而生。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散曲的句式短的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十字,伸缩变化极大。较好地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散曲的语言以俗为美。使人一下子就沉浸到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氛围之中。

  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与诗、词大异其趣。散曲往往非但不“含蓄”其意,“蕴藉”其情,反而唯恐其意不显,其情不畅,直待极情尽致酣畅淋漓而后止。

  从上述散曲的特点可见,比之传统的抒情文学样式诗、词,散曲身上刻有较多的俗文学的印记。

  欣赏板块四——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三)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

  (四)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作者取了两个怎样的意象?

  3)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4)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明确:1)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雄伟气势

  第二层:(中四句)写作者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后两句)写作者的历史感慨

  2)“如聚”的峰峦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的河水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3)作者对灾难频繁,百姓受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为着一

  己之私挑起兵祸的极大愤慨。

  4)自由解答

  拓展欣赏

  1、欣赏板快五——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和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什么异同?

  2、欣赏板快六——酹江月(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说说这首词和《赤壁》有什么相同之处?

  3、欣赏板快七——山坡羊 北邙山怀古(张养浩)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不臣,也唤不应。

  说说这首散曲是怎样体现曲的特点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从情节、人物、环境入手,初步学习小说的分析鉴赏方法。通过学,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引发学生的人文思考。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对课文,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小说创作进行感知、品味和鉴赏。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予以必要的点拨和讲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提问:

  在你的阅读生涯中,你最喜欢的文学体栽是什么?

  绝大多数人选择----小说

  为什么选择小说?

  故事好看;人物有感染力;描写细腻传神;是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的窗口。

  2.简介

  日本作家票良平和他的《一碗阳春面》。

  提示:但它给我们带为的究竟是什么?老师不作先入为主的介绍,而是请大家一起去“品尝”。

  如何“品尝”?

  可以从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环境)入手,欣赏它;也可以从形式(人物的塑造方式、线索、悬念等)入手,欣赏它。

  二、提出要求

  1.用扼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2.根据以往小说阅读的经验,推荐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并作简单分析。

  3.提出问题,并自行讨论解答。

  4.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

  三、品读课文

  1.复述故事情节,确定作品线索。

  通过故事情节的梳理和补充,同学们了解了作品中涉及的人物----母子三人,面店老板夫妇,其他顾客,和主要人物----母子三人;主要人物的确定乃笔墨较多,能体现作品主题;了解了作品的主要线索----一碗阳春面;作品的主题:团结奋斗不屈抗争;一碗阳春面也是母子三人团结奋斗的见证。

  2.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讨论分析母亲----这个不幸家庭的核心人物。她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坚韧隐忍,不屈不挠,以勇敢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迎接命运的挑战。

  对这个人物的塑造,同学们循着“有价值”这一坐标,进行了合理的分析讨论。

  外貌(服饰)和神态的描写,表明了她的生活困顿然而坚韧隐忍;境况好转仍温良谦恭----是一个弱势群体中昂然挺立的强者形象。

  语言的变化----从非常害羞地要一碗阳春面,到少了一些害羞到非常平静地要三碗阳春面,不仅表现了这一不幸的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更传递了一家人团结拼搏,奋力向上,才是改变命运,取得胜利的关键。

  3.分析作品环境。

  讨论并明确:母子三人走出困境,除自身不懈奋争之外,面店老板夫妇的作用不能抹杀。他们细心地多次的不动声色的关照和祝福给了母子三人以温暖和信心。尤其因为他们对母子三人与命运抗争的故事的传播,引起了更多人们的同情和关注,赞颂和仰慕,使得他们的奋斗不再是孤立的----民族的互助的传统成了母子战胜困难的力量,也是小说的真实而不可忽略的社会环境。

  四、借题发挥

  通过阅读,启发我们:学会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人;积累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提炼生活,发掘生活中美好的本质的东西。

  教后随想:

  阅读教学中那种过分的'现性分析,那种标签式的解读方式,是以牺牲语文教学中人文为代价的,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扬弃;而语文以人文关怀,性感熏陶,审美情操的体裁则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有意回避给学生以现成的“标签”,有意淡化概念化的分析,而多次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人物的内心。使学生能在一个较大的思考范围内品味作品的语言,发现人物的可敬可爱之处,感受作品传达的人性美。

  但形象总是大于的。在一节课内,漫无边际地寻找我“知识点”也会影响整堂课的效率。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坐标----所谓小说的“有价值”,引导学生目光聚集。

  另一个比较实用的设想是,在这之前,同学们都对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作过尝试,他们在塑造自己心爱的人物时,缺少了生活的逻辑性和真实性,且作出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层面以雕琢。我也希望通过小说的鉴赏给同学的带来一些可把握的方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奇异的植物,激发观察、研究植物的兴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读出句子的语气。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奇异、植物园”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3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按地点转换记叙的方法;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并能恰如其分地表达。

  难点:课文的表现手法是先写“奇异”的现象,然后叙述“奇异”的原因。从而体会到这种设立悬念的写作方法,更能烘托出植物的奇异。

  课前预习:

  自学生字,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引题释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奇异的植物世界》。(板书:奇异的植物世界。)

  l.指导读课题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出不同的感受。)

  2.谁能把这个课题解释一下:

  “奇异”,奇怪、特别。是说奇怪特别的植物世界。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小星和同学们到植物园去,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默读回答,并出示表格:

  植物名 参观顺序 所见所闻的现象 原因

  哈哈树

  电花

  蜡烛树

  醉草

  捕蝇草

  水笛荷

  二、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节朗读,检查读通情况

  三、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哪几节是写参观植物园的经过?(2-7节)

  师引读:第一节交代了参观的地点——植物园,参观者——小星和同学们,向导——农艺师李叔叔。

  师:第8节以感叹句“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点明课题,总结全文。

  四、以表格为切入口,理解课文内容

  1.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默读第二段,划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语。

  出示:走进植物园→花棚那儿→小路旁→草地上→水草地→荷花池旁。

  2.默读课文,分小组用三种符号分别划出表中答案。

  3.集体交流:

  植物名 参观顺序 所见所闻的现象 原因

  哈哈树 走进植物园 听到“哈哈”大笑声 风吹

  电花 来到花棚那儿碰到叶,就像触电 带电

  蜡烛树 走到小路旁 看到蜡烛似的东西 点火就像蜡烛一样亮

  醉草 走到草地上 嚼小草,就像喝了酒 草叶里含酒精

  捕蝇草 来到水草地 爬到草叶上,叶子闭合起来,小虫被吃 捕蝇草

  水笛荷 来到荷花池边听到笛声 风吹干花膜,就发笛声

  说说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的顺序及各处所见的现象和原因。

  (1)自己试说(2)同桌互相说(3)指名说

  4.理解过渡句。

  找一找,每一个地点,作者用了哪些句子过渡,请你用横线表示出来。并想一想它们在上下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连接上文,引出下文。)

  五、自由读课文,体会文中说话人的语气。

  课文的重点段写出了植物的奇异及其原因。文中李叔叔的话语,使孩子们茅塞顿开,更加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1.自由读课文

  朗读指导:

  (1)读好问句:“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这是什么呀?”

  (2)李叔叔的话要读得平和亲切,符合人物的身份。

  (3)课文中有一些描写人物情状的词语,要结合当时人物的感情去读。

  2.指名读。

  六、总结

  课文通过记叙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向我们介绍了六种奇异的植物,使我们仿佛亲眼见到了种种奇异的现象,又了解了原因。倍感植物世界的奇异。

  指导朗读: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总结全文且点题)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奇异植物的资料,全班交流。

  2.阅读《植物的感情》、《院子里的悄悄话》

  教学反思:

  《奇异的植物世界》这篇课文是一篇参观记,主要写了小星和同学们在参观的植物园中所看到的几种植物,展现了一个奇异的植物世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在我们的教学中,这个做法更是要坚持。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我在教学本课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先指导学生学习第2、3自然段,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再让学生用学习第2、3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学习第4—7自然段。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彩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设计意图: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在感情朗读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向长辈了解农业的变化;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课题后生读题。(板书“农”时,边板书边说笔顺,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2、谈谈课前了解到的农业的变化。

  3、师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2)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读课文,结合图,想想课文的意思。

  2、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试读,指名读,及时正音。(重点知道读好“产”的前鼻音,“棚”的后鼻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生说说自己已认识或刚认识的生字,怎么认识的?提出比较难识记的字共同讨论。

  (3)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4)选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请大家读读。(随机指导读好2个长句子的停顿)

  a、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一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b、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4)分节抽读课文,及时正音。

  (5)谈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三、写字指导

  1、师范写生字:厂、产、介。

  2、生仿写,师要求第2个字比第1个写得好。

  3、组织评议。

  四、课后实践

  搜集农业的新科技成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教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读并组词,看谁反应最快。(对于难识记的字要多出现几次)

  2、看教师嘴形,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寻找并读出来。

  二、图文对照,精读课文

  师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文具体介绍了(杂交水稻良种、大棚种植、彩色棉花、无土栽培)。看到农业的这些变化,“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兴奋、激动、好奇)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变化,对照图,练习朗读。

  2、交流朗读

  (1)第2自然段结合朗读,理解”引人注目”。

  (2)第3自然段让学生闭目想象,朗读好”百花盛开瓜果飘香”。

  (3)第4自然段重点读好好奇感。

  (4)第5自然段看图理解”十分茁壮”。

  (5)出示后三个自然段,你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过渡句,并仿照改一改文中的句子。)

  3、师述:了解了这么多,你最想说什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句子: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的变化真大!

  4、小结: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其实,农业的变化远不只这些。。

  三、争当”小讲解员”活动

  1、把自己课前搜集的农业科技成果拿出来,试着在小组内当讲解员介绍。

  2、推荐优秀者上台介绍(教师把学生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

  3、小结。

  四、积累词语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2、出示读读记记中四字词,选其中的词语说话,并说说类似的词语。

  五、写字指导“科、技、纺、织”

  1、教师逐字范写,边写边讲解注意要点。

  2、学生仿写,师要求学生第2个超过第1个。

  3、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良种

  农业的变化真大大棚种植

  (先进的科学技术)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4个生字

  能力目标: 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儿歌中对话的方式,明确是谁对谁说话,能照样子和山爷爷对话。

  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意识到用双手和智慧才能创造美丽世界,收集资料,阅读同类儿歌,加深理解。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中对话的方式,明确是谁对谁说话,能照样子和山爷爷对话。

  教学难点: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中对话的方式,明确是谁对谁说话,能照样子和山爷爷对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孩子们,你们好!你们喜欢山爷爷吗?瞧,山爷爷正向我们走来了,用我们的掌声欢迎山爷爷,好吗?谢谢孩子们,看,文文也来了,正和山爷爷说话呢?你们想知道他们说什么吗?我们一起去学习儿歌《山爷爷和孩子的对话》这首儿歌后,同学们就知道了。和老师一起写写题目,好吗?

  ① 齐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师导:你们真棒!学会了从课题中去发现内容,提出问题。现在,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美美地读读这篇儿歌。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提出学习目标:第一遍,借助拼音朗读儿歌,要求读准音,学生在自学时,教师辅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读后用铅笔在文中圈出儿歌后的四个生字(真、才、比、双),拼读生字,抽生读(选择生字读两遍再组词)。

  2.拼音汉字对照读,把儿歌读正确、流利。小组练习朗读课文,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3.抽生朗读,评价读书情况。

  三、探究感悟,体验发现

  ㈠、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你能找出哪个句子是孩子说的,哪个句子是山爷爷说的吗?

  2.你想怎样读这一部分,(大声朗读、找同学读、分角色读……)你能按着你的想法读一读、试一试,再起来读给同学们听听,好吗?

  3.同学们读得真精彩,不过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一段主要赞美山爷爷的什么吗?(生:“高”,教师适时板书“高”同时课件出示高山图画即课文插图)

  3.山到底有多高呢?你能通过你搜集的资料来举例说说山的高吗?(学生把自己搜集到“高”山的资料向大家汇报。)想了解老师给你们搜集到的高山图片吗?(出示课件:高山图片,教师配上简单的'介绍。)

  4.面对孩子们对山爷爷“高”的赞美,山爷爷说了什么?哪位孩子来读读山爷爷说的话。你们喜欢登山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登山,好吗?【活动】:登山

  【课中休息】: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读对山爷爷的赞美。(课件出示):

  ㈡、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儿歌的第二部分,相信聪明的同学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

  1请孩子们自由的、美美的朗读儿歌。边读边想,好吗?

  2.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好吗?谁愿意第一个来?

  (学生可以自己朗读儿歌或和同桌一起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你的感受,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3.我们的家乡黑龙江也有许多美丽的大山,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黑龙江的山景图),师介绍图片引入:孩子们看得很认真,老师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发现,都不停的赞叹山爷爷的什么?(美)教师板书:“美”。你能说说从哪儿看出了山爷爷的美?

  4.你有和山爷爷的合影照片吗?展示给同学们看看。教师适机提问:你为什么要在那里拍?

  5.谢谢小朋友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一起去读读对山爷爷的赞美。(课件出示):

  山爷爷,你真高,白云才到你的腰。山爷爷,你真美,绿树、红花把你环绕。

  山爷爷,你真……

  你还想对山爷爷说什么?请小朋友们模仿赞美山爷爷的句子,想一想,相信自己,你能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说出自己对山爷爷的赞美。)

  6.面对同学们的赞美,山爷爷又高兴又难过,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课件出示“我真可怜”)

  孩子们,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想说什么呢?我们该怎么帮助他们呢?看,帮助山爷爷的人们来了。(课件播放“帮帮我”)

  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想对帮助山爷爷的人们说什么呢?你参加过植树吗?你打算怎样去帮助山爷爷。是啊,在人们的帮助下,山爷爷又慢慢变美了?(课件播放“我变美了”)

  正如山爷爷告诉我们的那句话“你的双手和智慧,能把最美的世界创造”。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后,师提问)这是山爷爷对孩子们提出的希望,我们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最美的世界”为我们身边的环境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相互说说,好吗?(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想法吗?感谢孩子们,希望你们能向自己说的那样,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把最美的世界创造。(课件出示:提供“改造荒山”“退耕还林”的图片,老师介绍资料即环境的变化。)

  四、趣味作业,课外延伸

  1、“我会读”。搜集自己喜欢的儿歌,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一读、背一背。

  2.“我会画”。画画我眼中的世界,在班级开展“我眼中的世界”画展。

《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经典)10-11

语文教案【精选】08-10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26

语文教案[精选]09-22

语文《公输》教案09-18

语文教案03-31

语文教案03-3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词曲的主题思想并背诵课文。

  2、 初步学习诗、词、曲的体裁特点。

  3、 学习并体味诗词曲的意境和意象之美。

  【教学步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导入

  这是一首赠诗,谁赠送给什么人?在怎样的场合下赠送的?你能想象并复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二)诵读理解

  1、反复诵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解读诗歌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1) 首联交待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结合标题说说尾联有什么用意?

  5)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6)诗中表现诗人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语句是哪一句?

  明确:1)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痛苦而又孤寂。

  2)用典。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4)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抒情诗、赠答诗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当堂背诵

  赤壁

  (一)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赤壁向来是英雄云集,风云际会之所。

  (二)朗读

  1、指名朗读

  2、纠错再读

  3、全班齐读

  (三)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四)、背诵

  课堂抽背

  过零丁洋

  (一)导入

  零丁本义孤独、孑孓,做为失败者的文天祥在过这零丁洋之时难免心情抑郁愤懑,但我们在他的诗歌中找不到落魄者的哀鸣,失意中的悲叹,相反的我们看到的是,坚强者的斩钉截铁的信念。

  (二)朗读

  1、男生、女生互读互查缺漏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

  (三)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明确: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

  (四)背诵

  五分钟当堂成诵,抽查

  水调歌头

  (一) 导入

  自古月宫的飘渺、美丽就引无数诗人折腰,苏轼也在亦真亦幻中引身飞月。前人述评:“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们一起来开这一首千古妙词。

  欣赏板块一——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二) 朗读

  1、 学生试读

  2、 老师示读

  3、 学生再朗读

  4、 课文注音 宫阙(què) 绮户(qǐ) 婵娟(chán)

  (三)解题。

  1、 欣赏

  欣赏板块二——词的特点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2、课堂提问

  1)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

  2)词牌名和序言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主题?

  明确:1)、词牌名是同一类型或主题的词的固定的名称,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2)、“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团圆。

  (四)品读

  师生共同讲读

  1、上片:1)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变化?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1)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和困惑心态——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

  3)积极乐观、希望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2、下片:1)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2)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五)背诵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导入

  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旅途中所写的。潼关自古兵家必争,张养浩以锐利的`眼光看穿这纷纭的历史争斗的本质,极大地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二)解题:

  自读赏析板块,说说散曲的特点。

  欣赏板块三——散曲的特点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究竟兴起于何时,由于缺乏文献,已难以确考。但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则是无疑的。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这样,逐渐和音乐脱离并且只能适应原有乐曲的词,在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便应运而生。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散曲的句式短的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十字,伸缩变化极大。较好地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散曲的语言以俗为美。使人一下子就沉浸到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氛围之中。

  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与诗、词大异其趣。散曲往往非但不“含蓄”其意,“蕴藉”其情,反而唯恐其意不显,其情不畅,直待极情尽致酣畅淋漓而后止。

  从上述散曲的特点可见,比之传统的抒情文学样式诗、词,散曲身上刻有较多的俗文学的印记。

  欣赏板块四——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三)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

  (四)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作者取了两个怎样的意象?

  3)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4)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明确:1)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雄伟气势

  第二层:(中四句)写作者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后两句)写作者的历史感慨

  2)“如聚”的峰峦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的河水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3)作者对灾难频繁,百姓受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为着一

  己之私挑起兵祸的极大愤慨。

  4)自由解答

  拓展欣赏

  1、欣赏板快五——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和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什么异同?

  2、欣赏板快六——酹江月(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说说这首词和《赤壁》有什么相同之处?

  3、欣赏板快七——山坡羊 北邙山怀古(张养浩)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不臣,也唤不应。

  说说这首散曲是怎样体现曲的特点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从情节、人物、环境入手,初步学习小说的分析鉴赏方法。通过学,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引发学生的人文思考。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对课文,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小说创作进行感知、品味和鉴赏。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予以必要的点拨和讲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提问:

  在你的阅读生涯中,你最喜欢的文学体栽是什么?

  绝大多数人选择----小说

  为什么选择小说?

  故事好看;人物有感染力;描写细腻传神;是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的窗口。

  2.简介

  日本作家票良平和他的《一碗阳春面》。

  提示:但它给我们带为的究竟是什么?老师不作先入为主的介绍,而是请大家一起去“品尝”。

  如何“品尝”?

  可以从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环境)入手,欣赏它;也可以从形式(人物的塑造方式、线索、悬念等)入手,欣赏它。

  二、提出要求

  1.用扼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2.根据以往小说阅读的经验,推荐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并作简单分析。

  3.提出问题,并自行讨论解答。

  4.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

  三、品读课文

  1.复述故事情节,确定作品线索。

  通过故事情节的梳理和补充,同学们了解了作品中涉及的人物----母子三人,面店老板夫妇,其他顾客,和主要人物----母子三人;主要人物的确定乃笔墨较多,能体现作品主题;了解了作品的主要线索----一碗阳春面;作品的主题:团结奋斗不屈抗争;一碗阳春面也是母子三人团结奋斗的见证。

  2.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讨论分析母亲----这个不幸家庭的核心人物。她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坚韧隐忍,不屈不挠,以勇敢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迎接命运的挑战。

  对这个人物的塑造,同学们循着“有价值”这一坐标,进行了合理的分析讨论。

  外貌(服饰)和神态的描写,表明了她的生活困顿然而坚韧隐忍;境况好转仍温良谦恭----是一个弱势群体中昂然挺立的强者形象。

  语言的变化----从非常害羞地要一碗阳春面,到少了一些害羞到非常平静地要三碗阳春面,不仅表现了这一不幸的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更传递了一家人团结拼搏,奋力向上,才是改变命运,取得胜利的关键。

  3.分析作品环境。

  讨论并明确:母子三人走出困境,除自身不懈奋争之外,面店老板夫妇的作用不能抹杀。他们细心地多次的不动声色的关照和祝福给了母子三人以温暖和信心。尤其因为他们对母子三人与命运抗争的故事的传播,引起了更多人们的同情和关注,赞颂和仰慕,使得他们的奋斗不再是孤立的----民族的互助的传统成了母子战胜困难的力量,也是小说的真实而不可忽略的社会环境。

  四、借题发挥

  通过阅读,启发我们:学会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人;积累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提炼生活,发掘生活中美好的本质的东西。

  教后随想:

  阅读教学中那种过分的'现性分析,那种标签式的解读方式,是以牺牲语文教学中人文为代价的,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扬弃;而语文以人文关怀,性感熏陶,审美情操的体裁则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有意回避给学生以现成的“标签”,有意淡化概念化的分析,而多次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人物的内心。使学生能在一个较大的思考范围内品味作品的语言,发现人物的可敬可爱之处,感受作品传达的人性美。

  但形象总是大于的。在一节课内,漫无边际地寻找我“知识点”也会影响整堂课的效率。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坐标----所谓小说的“有价值”,引导学生目光聚集。

  另一个比较实用的设想是,在这之前,同学们都对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作过尝试,他们在塑造自己心爱的人物时,缺少了生活的逻辑性和真实性,且作出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层面以雕琢。我也希望通过小说的鉴赏给同学的带来一些可把握的方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奇异的植物,激发观察、研究植物的兴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读出句子的语气。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奇异、植物园”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3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按地点转换记叙的方法;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并能恰如其分地表达。

  难点:课文的表现手法是先写“奇异”的现象,然后叙述“奇异”的原因。从而体会到这种设立悬念的写作方法,更能烘托出植物的奇异。

  课前预习:

  自学生字,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引题释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奇异的植物世界》。(板书:奇异的植物世界。)

  l.指导读课题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出不同的感受。)

  2.谁能把这个课题解释一下:

  “奇异”,奇怪、特别。是说奇怪特别的植物世界。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小星和同学们到植物园去,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默读回答,并出示表格:

  植物名 参观顺序 所见所闻的现象 原因

  哈哈树

  电花

  蜡烛树

  醉草

  捕蝇草

  水笛荷

  二、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节朗读,检查读通情况

  三、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哪几节是写参观植物园的经过?(2-7节)

  师引读:第一节交代了参观的地点——植物园,参观者——小星和同学们,向导——农艺师李叔叔。

  师:第8节以感叹句“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点明课题,总结全文。

  四、以表格为切入口,理解课文内容

  1.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默读第二段,划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语。

  出示:走进植物园→花棚那儿→小路旁→草地上→水草地→荷花池旁。

  2.默读课文,分小组用三种符号分别划出表中答案。

  3.集体交流:

  植物名 参观顺序 所见所闻的现象 原因

  哈哈树 走进植物园 听到“哈哈”大笑声 风吹

  电花 来到花棚那儿碰到叶,就像触电 带电

  蜡烛树 走到小路旁 看到蜡烛似的东西 点火就像蜡烛一样亮

  醉草 走到草地上 嚼小草,就像喝了酒 草叶里含酒精

  捕蝇草 来到水草地 爬到草叶上,叶子闭合起来,小虫被吃 捕蝇草

  水笛荷 来到荷花池边听到笛声 风吹干花膜,就发笛声

  说说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的顺序及各处所见的现象和原因。

  (1)自己试说(2)同桌互相说(3)指名说

  4.理解过渡句。

  找一找,每一个地点,作者用了哪些句子过渡,请你用横线表示出来。并想一想它们在上下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连接上文,引出下文。)

  五、自由读课文,体会文中说话人的语气。

  课文的重点段写出了植物的奇异及其原因。文中李叔叔的话语,使孩子们茅塞顿开,更加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1.自由读课文

  朗读指导:

  (1)读好问句:“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这是什么呀?”

  (2)李叔叔的话要读得平和亲切,符合人物的身份。

  (3)课文中有一些描写人物情状的词语,要结合当时人物的感情去读。

  2.指名读。

  六、总结

  课文通过记叙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向我们介绍了六种奇异的植物,使我们仿佛亲眼见到了种种奇异的现象,又了解了原因。倍感植物世界的奇异。

  指导朗读: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总结全文且点题)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奇异植物的资料,全班交流。

  2.阅读《植物的感情》、《院子里的悄悄话》

  教学反思:

  《奇异的植物世界》这篇课文是一篇参观记,主要写了小星和同学们在参观的植物园中所看到的几种植物,展现了一个奇异的植物世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在我们的教学中,这个做法更是要坚持。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我在教学本课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先指导学生学习第2、3自然段,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再让学生用学习第2、3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学习第4—7自然段。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彩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设计意图: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在感情朗读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向长辈了解农业的变化;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课题后生读题。(板书“农”时,边板书边说笔顺,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2、谈谈课前了解到的农业的变化。

  3、师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2)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读课文,结合图,想想课文的意思。

  2、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试读,指名读,及时正音。(重点知道读好“产”的前鼻音,“棚”的后鼻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生说说自己已认识或刚认识的生字,怎么认识的?提出比较难识记的字共同讨论。

  (3)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4)选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请大家读读。(随机指导读好2个长句子的停顿)

  a、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一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b、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4)分节抽读课文,及时正音。

  (5)谈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三、写字指导

  1、师范写生字:厂、产、介。

  2、生仿写,师要求第2个字比第1个写得好。

  3、组织评议。

  四、课后实践

  搜集农业的新科技成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教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读并组词,看谁反应最快。(对于难识记的字要多出现几次)

  2、看教师嘴形,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寻找并读出来。

  二、图文对照,精读课文

  师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文具体介绍了(杂交水稻良种、大棚种植、彩色棉花、无土栽培)。看到农业的这些变化,“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兴奋、激动、好奇)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变化,对照图,练习朗读。

  2、交流朗读

  (1)第2自然段结合朗读,理解”引人注目”。

  (2)第3自然段让学生闭目想象,朗读好”百花盛开瓜果飘香”。

  (3)第4自然段重点读好好奇感。

  (4)第5自然段看图理解”十分茁壮”。

  (5)出示后三个自然段,你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过渡句,并仿照改一改文中的句子。)

  3、师述:了解了这么多,你最想说什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句子: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的变化真大!

  4、小结: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其实,农业的变化远不只这些。。

  三、争当”小讲解员”活动

  1、把自己课前搜集的农业科技成果拿出来,试着在小组内当讲解员介绍。

  2、推荐优秀者上台介绍(教师把学生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

  3、小结。

  四、积累词语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2、出示读读记记中四字词,选其中的词语说话,并说说类似的词语。

  五、写字指导“科、技、纺、织”

  1、教师逐字范写,边写边讲解注意要点。

  2、学生仿写,师要求学生第2个超过第1个。

  3、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良种

  农业的变化真大大棚种植

  (先进的科学技术)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4个生字

  能力目标: 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儿歌中对话的方式,明确是谁对谁说话,能照样子和山爷爷对话。

  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意识到用双手和智慧才能创造美丽世界,收集资料,阅读同类儿歌,加深理解。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中对话的方式,明确是谁对谁说话,能照样子和山爷爷对话。

  教学难点: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中对话的方式,明确是谁对谁说话,能照样子和山爷爷对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孩子们,你们好!你们喜欢山爷爷吗?瞧,山爷爷正向我们走来了,用我们的掌声欢迎山爷爷,好吗?谢谢孩子们,看,文文也来了,正和山爷爷说话呢?你们想知道他们说什么吗?我们一起去学习儿歌《山爷爷和孩子的对话》这首儿歌后,同学们就知道了。和老师一起写写题目,好吗?

  ① 齐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师导:你们真棒!学会了从课题中去发现内容,提出问题。现在,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美美地读读这篇儿歌。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提出学习目标:第一遍,借助拼音朗读儿歌,要求读准音,学生在自学时,教师辅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读后用铅笔在文中圈出儿歌后的四个生字(真、才、比、双),拼读生字,抽生读(选择生字读两遍再组词)。

  2.拼音汉字对照读,把儿歌读正确、流利。小组练习朗读课文,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3.抽生朗读,评价读书情况。

  三、探究感悟,体验发现

  ㈠、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你能找出哪个句子是孩子说的,哪个句子是山爷爷说的吗?

  2.你想怎样读这一部分,(大声朗读、找同学读、分角色读……)你能按着你的想法读一读、试一试,再起来读给同学们听听,好吗?

  3.同学们读得真精彩,不过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一段主要赞美山爷爷的什么吗?(生:“高”,教师适时板书“高”同时课件出示高山图画即课文插图)

  3.山到底有多高呢?你能通过你搜集的资料来举例说说山的高吗?(学生把自己搜集到“高”山的资料向大家汇报。)想了解老师给你们搜集到的高山图片吗?(出示课件:高山图片,教师配上简单的'介绍。)

  4.面对孩子们对山爷爷“高”的赞美,山爷爷说了什么?哪位孩子来读读山爷爷说的话。你们喜欢登山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登山,好吗?【活动】:登山

  【课中休息】: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读对山爷爷的赞美。(课件出示):

  ㈡、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儿歌的第二部分,相信聪明的同学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

  1请孩子们自由的、美美的朗读儿歌。边读边想,好吗?

  2.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好吗?谁愿意第一个来?

  (学生可以自己朗读儿歌或和同桌一起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你的感受,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3.我们的家乡黑龙江也有许多美丽的大山,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黑龙江的山景图),师介绍图片引入:孩子们看得很认真,老师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发现,都不停的赞叹山爷爷的什么?(美)教师板书:“美”。你能说说从哪儿看出了山爷爷的美?

  4.你有和山爷爷的合影照片吗?展示给同学们看看。教师适机提问:你为什么要在那里拍?

  5.谢谢小朋友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一起去读读对山爷爷的赞美。(课件出示):

  山爷爷,你真高,白云才到你的腰。山爷爷,你真美,绿树、红花把你环绕。

  山爷爷,你真……

  你还想对山爷爷说什么?请小朋友们模仿赞美山爷爷的句子,想一想,相信自己,你能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说出自己对山爷爷的赞美。)

  6.面对同学们的赞美,山爷爷又高兴又难过,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课件出示“我真可怜”)

  孩子们,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想说什么呢?我们该怎么帮助他们呢?看,帮助山爷爷的人们来了。(课件播放“帮帮我”)

  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想对帮助山爷爷的人们说什么呢?你参加过植树吗?你打算怎样去帮助山爷爷。是啊,在人们的帮助下,山爷爷又慢慢变美了?(课件播放“我变美了”)

  正如山爷爷告诉我们的那句话“你的双手和智慧,能把最美的世界创造”。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后,师提问)这是山爷爷对孩子们提出的希望,我们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最美的世界”为我们身边的环境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相互说说,好吗?(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想法吗?感谢孩子们,希望你们能向自己说的那样,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把最美的世界创造。(课件出示:提供“改造荒山”“退耕还林”的图片,老师介绍资料即环境的变化。)

  四、趣味作业,课外延伸

  1、“我会读”。搜集自己喜欢的儿歌,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一读、背一背。

  2.“我会画”。画画我眼中的世界,在班级开展“我眼中的世界”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