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4-05-20 15:10:5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案(热)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美术教案(热)

小学美术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杯子的制作材质,掌握设计杯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图片,动手操作,体会杯子的设计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前人设计的杯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设计新颖独特的杯子。

  2、难点:如何利用不同的材质来设计有特色的杯子。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呢?如果你可以为乌鸦换一种方式喝水,会给它换一个什么样的喝水工具?引出杯子的设计。

  2、新授:(1)既然想设计一个杯子,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杯子,你知道杯子都有哪些材质么?

  (2)欣赏不同材质的杯子。(陶瓷、玻璃和塑料)

  (3)我们了解杯子的材质,现在我们了解下杯子的组成?哪位同学可以跟我们分析一下呢?出示杯子的组成部分,再介绍各个部位的作用。(杯底、杯身、杯盖、杯把手)

  (4)到了我们的关键环节,如果你想设计被自己,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杯子呢,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些独特的杯子图片。

  (5)欣赏杯子,(从古至今新颖精致的.杯子图片),总结出杯子的设计理念:大胆想象,造型各异,材质拼接。

  (6)总结看来我们的古人很聪明,给我们带来了便捷,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杯子,下面老师来给大家做个示范。(边示范边讲解)

  3、设计要求:实用,美观

  4、实践展评:(评价围绕要求,既说优点,又要说不足,如何改进)

  5、作业要求:把课堂上的作品拿给你的爸爸妈妈看,并讲述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四、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能够控制毛笔的水分,调出不同层次的墨色。

  2.能根据需要选择运用毛笔中锋和侧锋等用笔方法。

  3.用浓墨和淡墨,中锋和侧锋等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试着进行水墨画想象立意创作。

  4.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水墨画艺术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创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水墨画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中浓、淡墨的变化,学会调处不同浓淡层次的墨色。

  2.指导学生体会毛笔的中、侧锋等用笔,学会在创作体验中变换运用不同的用笔方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水墨游戏的画面进行想象勾画,使作品体现主题性完整性.

  2.在水墨画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水墨画学习常规习惯,引导学生在乐学的同时,学会整理清洁好自己的材料与工具。

  教学准备(媒体运用):

  教具准备

  水墨画名家作品欣赏课件、表现浓淡墨变化的有代表性欣赏范图、表现不同的用笔变化的代表性欣赏范图、学生优秀的习作范图、教师常用的水墨画工具与材料

  学具准备

  每位学生大、中、小毛笔各一支(其中羊毫笔两支、狼毫/兼毫笔一支);墨盘/砚台一个;调色瓷碟一个;羊毛粘一块、吸笔纸若干、水桶/笔洗一个;每生两张四尺三开大小的宣纸各一份。

  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课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中第一次安排的中国画课堂教学课程,从以往的国画教学反馈来看,本课时课堂教学的策略从以下几点来设定:

  1.课前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具与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有规律的摆放,以保证上课时间的效率性。

  2.上课初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欣赏传统中国画作品与儿童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艺术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墨色的实践体验,使学生自主发现水与墨之间的调色关系,认识“墨分五色”的道理。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范图中的用笔变化,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用笔方法与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并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变换用笔的体验。

  5.通过组织学生观赏中外画家及优秀学生的水墨画创作,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有目的、有主题性的水墨画创作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灵活的运用浓淡墨,合理的变化用笔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教师课前组织个别学生把学习用具与材料准备好,并放在画桌上相应的位置,如图1)。教师组织学生进画室就坐,使学生一进画室就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兴趣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2.讨论与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你知道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

  (由于学生们大多数对中国画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大多会出现“中国画”与“水墨画”、“水彩画”等其它绘画形式相混淆的现象。)

  教师出示欣赏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图2~图7的欣赏,认识了解水墨画的艺术特点。

  图1.工具材料摆放位置示意图 图2.学生作品 图3.米芾:《山水》

  图4.齐白石《花鸟》 图5.学生作品 图6.学生作品 图7.梁楷《泼墨仙人图》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各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相应的补充、总结:

  A: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的特点你知道那些?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的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历代绘画在不断演变中,从题材范围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在创作形式上又分为: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造型技法表现形式。)

  B:什么是水墨画?

  (中国水墨画的诞生,是中国绘画发展到一个相当高度文明时期,伴随着用纸、用笔、与用墨的创造与表现,产生了这种水墨畅神、写意的“水墨画”。水墨画起源于唐朝,创始者是唐朝大诗人、画家、王维。)

  C:水墨画常用的工具是那些?你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使用方法吗?

  (水墨画创作的主要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和水,辅助工具:调色瓷碟(盘)、笔洗、画毡、笔帘、镇纸、印章和印泥等。)

  二、出示课题:

  这节课,咱们就来运用这些“新朋友”──水墨画工具与材料,来做《水墨游戏》。

  三、讲授新课:

  1.墨与水的游戏:

  “当毛笔蘸满了水和墨,在宣纸上重重地点画一笔,快看,出现了什么?然后,第二笔、第三笔,又出现了怎样的神奇?”

  A:教师引导学生用吸笔纸吸去笔中的水份,用羊毫毛笔的笔尖蘸一些浓墨,再瓷碟的边缘掭拭,直接在宣纸上点笔,画线,观察点与线的颜色变化;

  B:教师再组织学生分别用刚才的墨笔笔尖蘸一滴、两滴、三滴、多滴清水后,分别在宣纸上随意的画点、画线条,观察点与线的颜色变化;

  C: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刚才的实践游戏,观察自己的作品如图8~图10,总结出墨与水的变化关系:

  图8.学生作品 图9.学生作品 图10.学生作品

  教师根据各班级学生的认知理解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补充,加强学生对墨色的理解认识:

  (随着水份的不断加入,墨的颜色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墨的浓淡深浅的美丽。……)

  (古人有“墨分五彩”之说,五彩即焦、浓、重、淡、清。不加水的墨叫焦墨,黑而发光,加少许水就成为浓墨,比淡墨重的'叫重墨,水分多成为灰色的叫淡墨,极为浅淡的叫清墨。)

  2.变化多端的用笔游戏:

  A:教师询问学生刚才在游戏中是怎样执笔的?

  教师组织学生体会自己最佳的执笔方法,并根据学生的习惯、认知的不同,进行实践性的体验说明:(执笔:常见的是五指执笔法,实际绘画可根据自己的握比笔习惯调整,关键是要让笔活用自如。……)

  B:教师组织学生把笔垂直或侧倒(中锋与侧锋)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

  C:教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上、下、左、右)用笔,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

  D:教师组织学生用不同的快、慢速度,用不同的轻、重笔力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

  E: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刚才的实践、体验练习,观察自己的作品如图11总结出用笔的变化与画出的痕迹之间的关系,并适时的出示课件如图12,补充、说明,引导学生加强认识:

  (因为用笔方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 因为用笔的方向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 因为用笔的力度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

  图11.学生作品 图12.用笔示意解说图(转自《儿童水墨画》)

  四:提高与拓展:

  1.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刚才游戏体验的画面,进行不同方向的观察,联想,进行大胆的变化、添画形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的在水墨游戏中展现个人的独创性,更加尽兴的进行水墨游戏。

  2.教师鼓励动作快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的运用不同的用笔用墨方式,进行一幅有主题性的水墨游戏创作.

  3.教师组织学生谈谈自己本课的游戏体验,说说自己对水墨画的认识:

  A:你能谈谈运用宣纸绘画的感受吗?运用宣纸绘画与常用的普通图画纸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发言,进行相应的有关宣纸艺术文化的介绍与引深。

  (宣纸有生、熟之分,写意画用生纸,生纸落墨上色容易渗化。上过胶矾的叫熟纸,不会渗化,用于画工笔画。纸的大小以长度尺寸来分,常见的是三尺、四尺、五尺、六尺,最长的有一丈二尺长,还有更长的。学画时可用四尺宣纸一裁三开使用,称为四尺三开大小……。)

  B:你发现水墨画的创作艺术特点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发言,进行相应的补充: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指纯用水墨所作的画,体现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的艺术特点,在创作中体现“墨既是色”的艺术创作特征……。)

  C:你喜欢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绘画创作体验吗?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遇到了那些困惑?你觉得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收获最多的是什么?……

  五、总结:

  中国画数千年来作为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各时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艺术形式、表现技法不断演变,提高,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的中国绘画。中国画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以“传神”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根本要求,并融诗入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无声的诗”。中国画这一鲜明特点不仅是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也影响了东南亚一些临近国家及近代欧洲画坛。

  作为一个中国人,今天我们开开心心地做了一次水墨游戏,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美,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课后,我们不妨也试着运用水墨、彩墨来表现抒发出我们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我们的传统艺术来表现今天我们的五彩生活。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学生水墨画、彩墨画作品,激发学生对国画学习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回忆学校,班级的值日情景,并作简单的描述。

  2、教师几幅供学生欣赏用的不同绘画材料工具和不同风格所表现的学生正在值日的作品。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通过回忆,在学校,班级中你做过什么值日?值日时做些什么事?做值勤员时检查同学的各项行为规范,如文明休息不奔跑,见到老师主动招呼有礼貌。做值日生时擦黑板,扫地,排桌椅……得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2、发展阶段

  请几位学生来前面演示值日时的各种动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态,能用基本形概括出每个动作的特征。

  出示几张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像,启发他们思考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手脚并用,一手擦黑板,一手擦窗,脚还可以扫地,让机器人一起参与劳动,把自己变成个巨人站在校园里值勤等等。引导学生组织画面,画面中的人物不用很多,动作不宜复杂,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即可。

  三、教学拓展

  1、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

  2、可以用水彩笔,颜料等各种绘画材料,采取不同的绘画形式如吹塑纸版画,黑白线条等表现画面的效果。

小学美术教案4

  一、教学目的:

  掌握数字美术字的两种写法,认识数字美术字的装饰作用,用运用其作为图案纹样装饰水杯。

  二、课前准备:

  收集有数字美术字的商标、工艺设计供学生欣赏,几种数字美术字表。

  三、教学过程

  1、出示有数字美术字的商标、工艺设计及装饰画供学生欣赏,领略数字美术字的'整齐美,及讲解其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从对几种数字美术字表的欣赏去认识数字美术字的字形特点,不管如何变化,一般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基本笔画形状,形式分为竖写和斜写。

  3、书写时先画出方格,然后分出二小格,上部略小下部稍大,“上紧下松”使字更稳重。

  4、书写步骤:

  打格;按上紧下松的原则,单线起稿;改成粗细一致的双线;填色。

  四、用数字美术字作图案资料美化生活用品。

  画出水杯基本形。

  重点在水杯的主题部分用数字美术字作图案的主要纹样,再添加小花纹装饰,以烘托数字美术字,使其意更突出。

  形式可对称或均衡,图案要适合水杯外形。

  涂色: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运用对比色或类似色的配色方法,画出鲜明的效果。

小学美术教案5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对称形状,色彩绚丽的昆虫,并能把自己认识的最美丽的昆虫凭记忆画出来。

  2、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昆虫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

  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昆虫标本、作画工具一套。

  学具准备:

  收集的昆虫资料、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昆虫,学生认知,(有访花酿蜜的蜜蜂、色彩纷飞的蝴蝶)说到昆虫,它可是个大家族。早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它就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种动物了。不管是在寒冷的南极、北极,还是炎热干旱的沙漠、赤道,不管在水里,土壤里,草地上,石缝中到处都有它们的痕迹。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今天这节美术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进入神奇美丽的昆虫世界,去画这些可爱的小生灵。板书课题

  二、了解新知:

  1、要画这些美丽可爱的小生灵,我们就要了解他们的结构及特点

  大家说得可真棒,这些昆虫不管怎样变化多端,但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2、欣赏: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漂亮的昆虫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希望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最少记下一种昆虫身体的形状、图案和颜色等特征。观看过程中可以讨论交流。(播放配乐朗诵昆虫课件。)

  3、讲解示范作画步骤:

  A、构思:选择自己熟悉喜爱的昆虫。

  B、起稿:构图要饱满,直接用黑彩笔画,如果画错则用修改添加法进行巧妙掩盖。

  C、装饰:在昆虫身上添加图案花纹,注意两边对称。用学过的&39;线和基本形来装饰。

  D、涂色:色彩要鲜艳,多用对比色。涂背景色时可多用近似色丰富画面层次。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勇于创新、大胆作画的同学予以表扬。提醒学生活学活用,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鼓励学生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美丽的昆虫来。

  四、作业展评:《我眼中的昆虫》画展

  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选出最美的昆虫作业。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尽量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五、课堂小结:

  看了同学们画了这么多美丽的昆虫,老师心里真开心。昆虫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有的是益虫,如:蜻蜓、蜜蜂、七星飘虫等,我们要保护它。有的虽然是害虫,如:苍蝇、蚊子,但它们也为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帮助。老师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去观察了解这些昆虫,并且把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的东西用画笔把它记录下来。

小学美术教案6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用画表现自己在节日中看到的、接触到的或感受最深的'事和物。

  2、引导幼儿合理地布置画面,初步学习处理远近的关系和画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范例、幼儿绘画用品

  教学流程:

  导入活动交代任务、幼儿作画相互讲评

  教学重难点:

  合理布置画面,处理好远近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这几天国庆节过得真快乐,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把快乐的国庆节中经历的事情画在纸上,让大家知道你是怎么过节的

  2、和好朋友讲讲你在节日里做了些什么事(参加什么活动?看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交代任务、幼儿作画

  1、把自己的事画出来,画得时候要注意画面内容的安排,近处的东西画大点,画在下面;远处的东西画小点,画在纸的上边

  2、教师示范,幼儿观察

  3、幼儿安静作画,教师指导

  4、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处理远近关系

  三、相互讲评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请幼儿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

小学美术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快乐”等6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德育目标: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幸福。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感悟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今天,班里来了许多老师,大家有没有信心成为最出色的孩子。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老师先问一个问题:属于儿童自己的节日是?

  老师简单介绍六一儿童节

  2、老师还请来了许多节日,请你们来连一连。(连完齐读)

  3、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在六一儿童节这天,老师和同学们唱歌、跳舞,一起庆祝这个快乐的节日的情景。

  板书:25、快乐的节日

  学生书空,齐读。

  二、 初读课文。

  出示要求:

  1、自由读小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的字。

  2、想一想,这首诗有几个小节。

  三、字词检测:

  在家里,同学们都预习过生字吗?那老师现在考考你们:

  1、观察,老师讲解“祖”“祝”,它们的相同点都是“示字旁”,不同点“祖”是平舌音,“祝”是翘舌音。

  2、小老师领读。

  3、去音节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4、开火车读

  5、齐读词语

  6、交流识字方法

  (1)从字的结构上看一看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字分为4行?

  (2)交流识字方法

  7、指导写字。

  “快”(1)观察“快”,看字的结构,交流如何才能写好这个字。

  (2)跟老师一起写,书空。

  (3)口头组词

  (4)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乐”(1)这是一个多音字,跟心情有关时读lè,跟音乐有关时读yuè。

  (2)观察“乐”,看字的结构,交流如何才能写好这个字。

  (3)跟老师一起写,书空。

  (4)口头组词

  (4)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8、核对课文有几个小节。

  四、课中休息:

  同学们表错真不错,那么老师现在奖励大家休息休息,听一首愉快的歌曲。

  播放《快乐的节日》

  五、分析课文

  音乐好听吗?它是用我们的课文谱曲而成的。同学们聪明又认真,现在我们就去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节

  1、 现在老师请四位小朋友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诗歌,其他小朋友思考,出示:

  想一想:

  (1)、他们的心情怎么样,都去了哪里?

  (2)、他们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全班齐读第一小节,反复读。

  2、六一儿童节你会呆在家里吗?对,我们会走出门外。你瞧,鸟儿飞是在给我们带路,风儿也暖烘烘的吹着我们。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快乐)文中的小朋友也一样,快说说他们都去了哪里玩耍?

  (花园、草地)板书

  3、他们在来到花园里,草地上会做什么呢?生答...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呀!

  你会仿照课文补充句子吗?

  我们像_____一样,________。

  __像_____一样,________。

  4、请你们观察一些图片,小朋友们美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结合课文回答老师。

  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

  你会填空吗?

  鲜艳的() 美丽的()

  5、真欢乐呀,请你们再以快乐的心情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指导背诵。

  学习第二节

  1、同学们读的真心不错,现在请听老师读第二小节诗歌。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出示:

  小朋友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看见了什么,又听见了什么?

  2、师范读

  3、课文中说“它们向我们祝贺”,它们是谁?生答:花儿、小溪

  4、他们是怎么祝贺我们的?生答:花儿—点头,小溪—流淌

  5、看见他们的行动你们有什么感觉? (快乐) 请以快乐的

  心情读一读。

  6、它们说了什么?

  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为什么说,有了我们就更加美丽?生答

  教师补充:同学们想象一下,花园里,草地上,到处百花齐放,彩蝶飞舞。当鲜艳的红领巾迎风飘扬,美丽的衣裳翩翩起舞,你们有什么感觉?(美丽)

  风景已经很美了,有了我们的点缀,世界就更美丽了。

  板书:美丽。

  为什么说有了我们就充满希望?生答

  教师补充:我们国家已经很强大了,但是需更加强大。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努力。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许多事情,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所以说,有我们就充满希望。板书:希望。

  7、它们的话,开不开心?自不自豪?读出来。

  8、小溪和花儿这样用行为和语言来表示庆祝就叫---祝贺!

  9、指导背诵。

  10、完成大册子第五题。

小学美术教案8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小学美术课《菊花》教案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

  (——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

  (——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

  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

  2、读画

  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

  (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菊叶、菊枝、菊花)。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②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页中菊花和菊叶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勾花瓣、后填色,先侧锋画出菊叶,未全干时勾出叶脉)。

  ③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

  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菊花”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

  (出示分步步骤图)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几朵菊花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慨,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的勾出花辨、干后填上藤黄色。花蕊用绿色填上。

  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

  (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菊花的,怎样通过菊花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板书设计:在图片里

小学美术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二、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三、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四、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五、教学课时。

  此课教授2课时: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1)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2)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2)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2)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提取教学内容,以“花”为题材安排欣赏、绘画、制作等内容,构成一个综合性的创作课,来扩大学生的审美范围和知识范围,在变换的创作乐趣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感悟自然、生活、艺术之美。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创作。

  (二)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三)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表现花朵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四、工具材料

  (一)教师:

  1、各种花的图片

  2、花的作品若干

  (二)学生:

  1、水彩笔、彩纸、绢纸、剪刀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树叶绿了,小燕子回来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花朵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儿朵朵》

  (三)观察、欣赏、感受

  1、各种花朵欣赏(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2、提问:

  (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

  3、花朵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名字,但是很多花朵的形状是非常相似的。(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花朵的`形状像什么,有的像喇叭,有的像碗,有的像碟子。

  4、花瓣围绕在花蕊的周围生长,有些花的花瓣只有一层,有些花的花瓣则有很多层。

  (四)自主选择,创造表现。

  我们刚才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它们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五颜六色的真漂亮。有的花像球一样,有的像喇叭一样真好看。小朋友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可真高兴,可是这一大片草地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没有花)

  (1)对了,草地真寂寞,它很想和花宝宝交朋友呢。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它们呢?我们一起用能干的小手做些各种姿态各种形状的花送给草地,好吗?

  (2)思考、探索

  ①实例欣赏,出示老师要送给小草的花朵,问:“老师画的花美在什么地方”。(色彩、形态)

  ②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花朵?(彩色纸剪贴)

  ③教师出示范作并做一些剪花朵的示范。

  (五)学生创作

  ①要求:同桌合作制作一朵花,可以画或剪贴,然后把花沿轮廓剪下送给小草。

  ②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

  (六)展示和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

  2、问:你最喜欢哪朵花,为什么?

  (七)延伸——环保教育。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花的海洋。

  六、教学效果

  学生互相合作设计制作出美丽的花,在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在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见。

  七、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课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中应时常把它放在第一位,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用不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学习,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得以实现。

  在这一课中,我收集了许多季花卉图片做成课件,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后,让学生在视听环境中真实感受花的美。在播放时能不时地听到学生惊讶的赞叹声,对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喜爱。就这样,他们带着这一份喜爱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的每一环节,并快乐学习。

  (二)失败之处

  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教师应该鼓励其学生激情创造,大胆夸张,让学生享受创造的乐趣,快乐地投入角色,不一定要以现实世界的标准决定其合理性。

小学美术教案11

  一、教材剪纸故事分析

  本课剪纸故事是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为人物,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剪纸故事要求学生大胆地直接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划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经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剪纸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剪纸的形式,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和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内在蕴涵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剪纸这种独特形式的学习来和民族艺术更为贴近。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8课 剪纸故事

  本课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8课 剪纸故事采用了大量的学生作业,都是学生课堂即兴所作,内容表现出儿童的生活和情感。对学生来说,更具有亲近感。这些剪纸人物造型大胆简练,对于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很具启示性。

  教材中安排了制作步骤、小提示,可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材中还呈现了一组人物所用的道具,学生在制作相关人物时可以用这些道具来搭配,借助于道具所体现的工具特点将有助于确认表现剪纸人物的身份。

  学习屋中选用了民间剪纸作品《老鼠上灯台》。学习屋的内容旨在激发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兴趣,可让学生由此出发,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及图书馆的资源,深入对剪纸艺术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思路

  本课学习内容为剪纸人物,不但要剪出人物的造型,还要能在此基础上挑选合适的人物经组合构成新的画面并编辑成有趣的小故事。

  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应该让学生抛开对称规则,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人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按自己的意愿剪,尽量做到自然、流畅。

  人物内部挖剪也有较大难度,可改剪为刻,用刻刀加工细部,可获得剪刀无法比拟的优势。启发学生用刻刀(或裁纸刀)进行剪影的刻划,如刻出人物的五官、服装上的花纹图案等。学生可能首次使用刻刀,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刻纸小训练,如:在其他纸上练习刻画直线和弧线。让学生能了解和适应刻刀工具,做到刻得干净利落,随心所欲。并提醒学生使用刻刀时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在剪刻出两三个人物后,让学生根据所剪刻人物的动态神情,将这些人物之间进行联想和组合构图,还可根据需要适当添剪背景、道具,编成一个故事。组成故事画面,是人物剪纸的延伸。贴好后,对大家说一说这个故事,学生一般都饶有兴趣地用这种方法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也可让两个学生合作,将两人所剪的人物组合在一张画面上,再根据画面所构成的效果编故事,两人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个故事。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丰富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在评价过程中,可对学生的剪纸人物作业和学生所编的故事进行双重评价,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初始阶段、深入阶段和终结阶段,教师可对学生积极尝试剪制的学习热情加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在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和个性,看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像和个性成分。

  本课教学流程可大致作出如下安排:

  示范引路,创意先行——自主表现,剪出外形——了解特征,刻划细节——构思画面,合作组织——互动评议,叙说故事。

  四、教学选择

  本课所要使用的学具如剪刀、胶水、彩色纸等,比较容易准备。在条件较差的地方也可以选用单色纸完成作业,应予注意的是所剪作业用纸应与背景衬底用纸有一定的层次区分,以便画面形象变得鲜明饱满。

  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教学时量限制,可以一人单独完成剪纸故事的作业,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两个人共同完成一幅剪纸故事的作业,还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编制作业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应提示学生随手剪的时候注意手随心动,心中应想着要表现的人物的动态和特征。可以从头,也可以从脚,或者是自己想开始的任何部位开始剪。

  2.剪完人物外形之后再剪刻出人物的细节,例如:眼睛、发型、衣服的花纹等等。让学生尝试用刻刀,要使用垫板。教师示范刻刀的用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可以用对折后剪的方法,也可以用剪刀凿穿后剪的方法。

  3.粘贴可以采用局部点粘,即在剪出人物的适当部位,涂少量胶水即可,但要注意贴得平整、洁净。

  六、教学资料

  剪纸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人曰》诗: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就是写此。段成式《酉阳杂俎》说: “立春日,3:大夫之家,剪纸为小幡,或悬干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剪纸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蕴涵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早期的剪纸跟道家祭祀神祖、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象贴-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

  剪纸的装裱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镜框装裱、纸版装裱、卷轴装裱、压胶装裱。

小学美术教案12

  教材分析

  《快乐的人》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生活中的线材多种多样,电线、铁丝、铜线、漆包线、麻绳、纸绳等历数不尽。本课选用的是胶皮铜芯电线,它具有色彩丰富、容易造型、软硬粗细适度等特点。适合制作刚柔相继,动静相宜的作品。尝试新颖有趣的造型方法,不墨守陈规,而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自由的去表现人物的活动姿态,正是本课设课的目的所在。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用不同材质的造型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能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材作品带给人的美感。通过丰富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运用身边线材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教学难点

  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用具准备

  各类线材,本课时使用不同颜色的电线。

  教学过程

  新 授

  教师进行自我介绍:我是一个成天乐呵呵的人,比如今天,我就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结交这么多好朋友;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我也不气馁,因为我想:这是生活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所以我要积极面对。听了老师的介绍,请你来评价一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揭示课题并板书。

  人在快乐时,总要通过动作体现的。我现在就想把这份快乐表达出来,你猜我会做什么?

  我的确想跳一跳。如果你从现在开始就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请你起立。你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跳,也可以观察,看看我们是用那些动作来表现快乐的。

  师生同乐。(课件 “快乐指南”的音乐)。

  舞闭,请坐。请同学们回忆:刚才我们用了那些动作来表现一个快乐的人?

  根据教师自我介绍进行评价:“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猜测快乐的表达方式:唱歌、跳舞、做游戏、讲笑话……

  学生可以跟着老师同时表现,也可以观察。

  发挥创造性思维,表现快乐。

  想一想:除了我们刚才表现的动作之外,还有哪些动作可以表现出一个快乐的人呢?

  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师生交流

  无论怎样运动,都离不开人体本身。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人体特征。

  出示木棒人并讲解基本比例:

  1、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头+颈+躯干=腿的长度。

  3、肘关节位于手臂的中心,膝关节位于腿的中心。我们来看运动的人,指导学生看图并强化人体在运动时的外形特点:肘——向后弯曲,膝——向前弯曲。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人呢?首先要选材,今天我们用的是胶皮铜芯电线,它色彩丰富、容易造型、软硬粗细适度。如果把线折弯,它不会反弹回去。(出示铁丝、毛线进行比较说明选材的重要性)

  如何用这样特殊的线材进行制作呢?我们先要认真观察动态,然后我们用单线的形式提炼出形象,结合课件教师进行演示:如何抓住人体动态提炼、夸张并创作为线材作品。强调连接点的处理方法。(板书制作过程一、观察动态二、提炼形象三、选材制作)。

  回忆,重现动作,小组讨论。

  教师示范

  欣 赏学生作品动感雕塑

小学美术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中国传统节庆源远流长,绚丽多资,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春节、元宵节、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庙会、婚礼等等。目前,我们祖先数千年创造的包括传统节庆日在内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正在与我们渐行式微的同时,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却大行其道。

  正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本课教材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掌握了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对于剪纸课他们是比较喜欢的,本课是在二年级《手拉手,好朋友》的二方连续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重点是剪一个简单的不带装饰的双喜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的氛围,了解这些双喜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2、了解双喜的含义,用图及造型色彩的特点

  3、掌握剪双喜字,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剪简单的双喜字。

  难点:拓展简单的双喜,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3)教学过程:

  A、导入

  (1)感受喜庆的氛围,及喜庆的日子里色彩的特点

  播放录像(宴会场的布置——舞狮——抛绣球——新人入场)1分钟

  “看了刚才的婚礼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

  种类(舞狮、抛绣球、新人的着装)

  色彩(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吉利的象征、给人以很热闹的'感觉)、

  布置(红双喜、红稠布置的宴会场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揭题:喜气洋洋

  (2)喜的含义及造型特点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剪两个喜字并在一起形成双喜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成双成对、双喜临门、喜上加喜……)

  介绍双喜的演变及造型特点。

  (3)双喜的用途

  双喜在婚礼上的用处可多了,同学们看这是老师结婚时用的很多东西上都带有“双喜”。(展示几个实物盘子,枕套,卡片,包装袋)

  你还看过双喜出现在哪呢?(汽车、家电、过年,红包上,开业大吉,祝寿……)是啊因为在我们的国家双喜字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吉祥符,所以在喜庆的日子就一定能看到它。

  B、学习剪一个简单的双喜

  刚刚老师说过我剪双喜可是很拿手哦我剪三片就能变出一个喜字。现在老师就来露一手!(老师示范一边讲解一边快速的剪个双喜)4开大

  同学们你们想学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剪双喜。

  (1)出示剪双喜的步骤图。

  有没有同学能看懂它并学会它呢?,教师从旁讲解虚线,箭头,以及影阴部分表示的意思,强调最后剪的部分。

  (2)学生自己学(初步尝试)限时

  1、发现问题。时间到,将学生剪好的双喜贴到白板上,从中发现出现有问题的作品,(如出现剪反的现象,笔画粗细不均匀等)

  2、小组讨论:

  1)开口的朝向与成败有什么关系?(必须找对开口边,开口边剪2片,封口边剪1片,方向不能搞错)

  2)评评哪个更美观?为什么?(笔画粗细不均匀)强调折过的部分不能留的太粗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折过的部分翻开就变成了两倍的大小。找一找图上折过的部分。

  3、启发要领解决问题,(同学们在有问题的作品上找一找原因,教师在有问题的作品上讲解)

  4、二次尝试

  C、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现在同学们都会剪喜了,但老师觉得每个喜字都一样缺少了个性,我们能不能让它变一变,把它变的更有趣更漂亮。

  (1)老师在原来的双喜口上快速变一个造型(贴上)

  “老师在哪个位置进行变化的?变的是什么图形?”(半个心,半张嘴)

  “老师刚在双喜口的位置剪了半个心和半张嘴,那在口的位置还能变什么图形?”五角星、菱形、三角形……还可以给个赋予点内容:心心相应,笑口常开、张灯节彩、年年有鱼(课件演示)

  (2)刚刚老师在双口的内部进行了变化,我们还可以在什么部位变呢?(笔画……)。学生说上来画画那些地方变。

  同学们看这两张图就是在笔画上进行了变化,看看它是怎么变。强调连接点的部分可以变但不能断(演示如果断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3)欣赏学生的作品(强调笔画内也能变但不能剪的太大会宣兵夺主)学生创作,作业要求:剪一个美观并与众不同的双喜。

  D、展示评价

  将作品贴在灯笼上,亮灯升起灯笼,欣赏小组评选出好的作品,请3位小朋友评评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进行了变化,好在哪里?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它好在哪里?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陈老师希望今后大家碰到喜庆的日子也能用今天学会的手艺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E、课后延伸

  剪双喜在我们国家已有了上千年的传统,在民间就有很多创造性的剪法,老师就收集了一些你看(欣赏),这是老师剪的四喜同心(展示老师的作品),今天老师把这个同心喜送给我们班希望大家团结同心节节报喜。

  三、试教体会

  这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剪纸美术课。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学习剪出一个“双喜字”,并能对“双喜字”里面上下的两个“口”,稍作变化进行简单的装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并能学以致用。

  1、趣味盎然又紧扣目标的导入

  以观看婚礼和自己结婚照片导入让学生体验喜气洋洋的氛围,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喜”字。导入目的是达到既富有人情味,又直接切入本课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知识与技能”的落实

  我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喜”字是如何演变为一个具有艺本效果的“双喜字”的过程,提升了学生对艺术字的认识。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双喜字”的剪法,并且能作简单的变化。

  3、注重动手演示

  在课堂中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师快速地折剪,展开变成了一个双喜字;第二次教师快速地将双喜字上下的两个口字进行了变化,简简单单的“笑脸”和“心形”,即启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起到了直观、形象的示范性作用。

  4、关注了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行为以及美术作业的评价。

  (1)学生看步骤图自己尝试剪出一个双喜字后老师根据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评析改正。点评时教师采用了将剪好的双喜字按原样还原的方法来检查问题所在的原因,师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2)别具一格的作业展示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制作完成的剪纸作品“双喜字”贴在红色的大灯笼上,学生围着灯笼进行作品点评效果好又营造了节日的气氛。

  5、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6、情感态度培养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传统婚礼的特色,在掌握了剪双喜字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的所要完成的作业要求可以因人而异、应材施教、分层要求,教学时可以作适当的处理。如:对剪纸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只要完成剪一个不带装饰的双喜字就行了,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带有简单装饰的双喜字的创作。

小学美术教案14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

  2、从不同的视角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教学生点及难点:

  1、构思构图

  2、色彩和谐,主题鲜明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图片、VCD

  教学过程:

  一、分析地球现状

  1、谈话

  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自然是人类的摇篮,只有和谐相处,人类才有美好的未来。

  2、欣赏VCD,分析地球现状

  现状:森林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

  3、提问: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你希望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吗?

  二、欣赏范画

  看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的。

  如何构思,如何表现的?

  三、学生创作

  为学生素材,启发这生思维:

  你打算如何做?又如何表现?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

  构图要饱满,色彩要和谐。

  四、作业

  1、作业展示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

小学美术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小小纸拖鞋》是综合制作、游戏的学习活动课。以游戏来营造美术学习的情境,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通过欣赏、表现、交流等活动来展开纸拖鞋的制作和装饰的探讨学习。

  让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拖鞋,使学生从视觉、触觉上感受实用美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制作之中,同时起到美术学习的情感教育作用。

  二、设计理念:

  在成人的眼光里,拖鞋与小学生好象相距甚远,其实不然,拖鞋设计不仅涉及成人的领域,而且还涉及到儿童领域。新课程改革要求学习内容生活化,《小小纸拖鞋》一课让学生把熟悉的拖鞋作为创作的重点,是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强调学生把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通过情境的设置,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技能目标: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

  能运用撕、剪、画、印等方法制作漂亮、合脚的纸拖鞋。

  五、教学难点:

  对纸拖鞋形式美的装饰。(拖鞋款式、图案、色彩的完美统一)

  六、作业要求:

  发现和选择恰当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运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双纸拖鞋,

  七、教学准备:

  1、学具:彩色笔、白纸、各种材料纸、有色卡纸,剪刀、胶水,各种小装饰品等

  2、教具:拖鞋实物,四双纸拖鞋,课件,小奖品。

  八、课前交流:

  九、课别:综合(制作、游戏)

  十、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鞋的欣赏,丰富视觉形象,注重素材积累

  教学设计:教师课件展示鞋的发展演变,在轻快活泼的音乐中让学生欣赏、观察不同年代、不同款式、不同功能的鞋,

  (2)引出拖鞋,介绍自己的拖鞋。

  (3)拖鞋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探讨。

  二、 演示与分析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说一说拖鞋是由几部分组成吗?(多媒体课件演示)

  2、设置情境,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了解创作方法,引导探索制作步骤。

  教学意图:欣赏同龄学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点播了创新的火花,消除了创作的畏惧心理,产生了你行我也能行的学习动力。

  3、师生转化角色,淡化课堂环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1)教学设计:教师出示“美与健拖鞋店即将开业”

  拖鞋店里有四个模拟的展柜,分别代表每一组,我们各位同学就是一名小小的“拖鞋设计师”,做好拖鞋的同学请把它放在你那组的展柜里,看哪一组做的最多最快。各组在制作上要力求表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2)“设计师”运用各种综合材料,设计不种款式,造型新颖有创意的拖鞋。

  (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辅导。(播放音乐)

  辅导要点:

  A、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利用现成的鞋模,撕或剪出鞋底的形状。

  B、鼓励学生大胆、细致制作,运用我们学习过的图案、平面、立体等知识设计一只或一双拖鞋,在设计制作时要大胆想象,可以手绘图案,可以剪贴,注意颜色搭配。

  C、注意卫生清洁和用剪刀的安全。

  三、观摩欣赏,表演购买拖鞋的情景。(播放音乐)

  1、推销拖鞋:

  教学意图:将自己的作品向他人介绍,得到他们的青睐和赞赏,是孩子们的'愿望,作业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2、拖鞋展示:

  教学意图:创设生活情境已是美术课改实验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纲要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就是要创造一个理想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创设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学生的创作奠定基础,本环节还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注重了协作精神的培养。

  3、购买拖鞋,并说明购买的理由

  教学意图:均等级的评价,注重教育过程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个体的倾向性比较主,不评等级,用简单的描述性语言的形式给经适当的评定,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四、课后拓展,加强学科辐射,注重学习延伸。

  师出示擦地拖鞋,指出正是有了人们这种创新的精神,我们人类的社会才会不断的向前发展,展示几件用染纸、碎布、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的拖鞋?课余时间还可以设计出更多更有创意的拖品作品,为今后其他的设计课做好铺垫。

  教学意图:一两句话的课后拓展,让那些喜爱学习的孩子有了更宽的学习天地和更大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小学美术教案(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3-15

小学美术教案08-20

小学美术的教案12-01

小学美术教案02-19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1-08

小学美术教案【推荐】01-02

小学美术教案【热门】01-26

【推荐】小学美术教案01-11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04-17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02-20

小学美术教案(热)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美术教案(热)

小学美术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杯子的制作材质,掌握设计杯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图片,动手操作,体会杯子的设计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前人设计的杯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设计新颖独特的杯子。

  2、难点:如何利用不同的材质来设计有特色的杯子。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呢?如果你可以为乌鸦换一种方式喝水,会给它换一个什么样的喝水工具?引出杯子的设计。

  2、新授:(1)既然想设计一个杯子,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杯子,你知道杯子都有哪些材质么?

  (2)欣赏不同材质的杯子。(陶瓷、玻璃和塑料)

  (3)我们了解杯子的材质,现在我们了解下杯子的组成?哪位同学可以跟我们分析一下呢?出示杯子的组成部分,再介绍各个部位的作用。(杯底、杯身、杯盖、杯把手)

  (4)到了我们的关键环节,如果你想设计被自己,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杯子呢,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些独特的杯子图片。

  (5)欣赏杯子,(从古至今新颖精致的.杯子图片),总结出杯子的设计理念:大胆想象,造型各异,材质拼接。

  (6)总结看来我们的古人很聪明,给我们带来了便捷,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杯子,下面老师来给大家做个示范。(边示范边讲解)

  3、设计要求:实用,美观

  4、实践展评:(评价围绕要求,既说优点,又要说不足,如何改进)

  5、作业要求:把课堂上的作品拿给你的爸爸妈妈看,并讲述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四、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能够控制毛笔的水分,调出不同层次的墨色。

  2.能根据需要选择运用毛笔中锋和侧锋等用笔方法。

  3.用浓墨和淡墨,中锋和侧锋等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试着进行水墨画想象立意创作。

  4.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水墨画艺术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创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水墨画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中浓、淡墨的变化,学会调处不同浓淡层次的墨色。

  2.指导学生体会毛笔的中、侧锋等用笔,学会在创作体验中变换运用不同的用笔方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水墨游戏的画面进行想象勾画,使作品体现主题性完整性.

  2.在水墨画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水墨画学习常规习惯,引导学生在乐学的同时,学会整理清洁好自己的材料与工具。

  教学准备(媒体运用):

  教具准备

  水墨画名家作品欣赏课件、表现浓淡墨变化的有代表性欣赏范图、表现不同的用笔变化的代表性欣赏范图、学生优秀的习作范图、教师常用的水墨画工具与材料

  学具准备

  每位学生大、中、小毛笔各一支(其中羊毫笔两支、狼毫/兼毫笔一支);墨盘/砚台一个;调色瓷碟一个;羊毛粘一块、吸笔纸若干、水桶/笔洗一个;每生两张四尺三开大小的宣纸各一份。

  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课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中第一次安排的中国画课堂教学课程,从以往的国画教学反馈来看,本课时课堂教学的策略从以下几点来设定:

  1.课前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具与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有规律的摆放,以保证上课时间的效率性。

  2.上课初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欣赏传统中国画作品与儿童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艺术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墨色的实践体验,使学生自主发现水与墨之间的调色关系,认识“墨分五色”的道理。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范图中的用笔变化,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用笔方法与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并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变换用笔的体验。

  5.通过组织学生观赏中外画家及优秀学生的水墨画创作,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有目的、有主题性的水墨画创作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灵活的运用浓淡墨,合理的变化用笔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教师课前组织个别学生把学习用具与材料准备好,并放在画桌上相应的位置,如图1)。教师组织学生进画室就坐,使学生一进画室就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兴趣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2.讨论与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你知道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

  (由于学生们大多数对中国画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大多会出现“中国画”与“水墨画”、“水彩画”等其它绘画形式相混淆的现象。)

  教师出示欣赏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图2~图7的欣赏,认识了解水墨画的艺术特点。

  图1.工具材料摆放位置示意图 图2.学生作品 图3.米芾:《山水》

  图4.齐白石《花鸟》 图5.学生作品 图6.学生作品 图7.梁楷《泼墨仙人图》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各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相应的补充、总结:

  A: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的特点你知道那些?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的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历代绘画在不断演变中,从题材范围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在创作形式上又分为: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造型技法表现形式。)

  B:什么是水墨画?

  (中国水墨画的诞生,是中国绘画发展到一个相当高度文明时期,伴随着用纸、用笔、与用墨的创造与表现,产生了这种水墨畅神、写意的“水墨画”。水墨画起源于唐朝,创始者是唐朝大诗人、画家、王维。)

  C:水墨画常用的工具是那些?你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使用方法吗?

  (水墨画创作的主要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和水,辅助工具:调色瓷碟(盘)、笔洗、画毡、笔帘、镇纸、印章和印泥等。)

  二、出示课题:

  这节课,咱们就来运用这些“新朋友”──水墨画工具与材料,来做《水墨游戏》。

  三、讲授新课:

  1.墨与水的游戏:

  “当毛笔蘸满了水和墨,在宣纸上重重地点画一笔,快看,出现了什么?然后,第二笔、第三笔,又出现了怎样的神奇?”

  A:教师引导学生用吸笔纸吸去笔中的水份,用羊毫毛笔的笔尖蘸一些浓墨,再瓷碟的边缘掭拭,直接在宣纸上点笔,画线,观察点与线的颜色变化;

  B:教师再组织学生分别用刚才的墨笔笔尖蘸一滴、两滴、三滴、多滴清水后,分别在宣纸上随意的画点、画线条,观察点与线的颜色变化;

  C: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刚才的实践游戏,观察自己的作品如图8~图10,总结出墨与水的变化关系:

  图8.学生作品 图9.学生作品 图10.学生作品

  教师根据各班级学生的认知理解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补充,加强学生对墨色的理解认识:

  (随着水份的不断加入,墨的颜色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墨的浓淡深浅的美丽。……)

  (古人有“墨分五彩”之说,五彩即焦、浓、重、淡、清。不加水的墨叫焦墨,黑而发光,加少许水就成为浓墨,比淡墨重的'叫重墨,水分多成为灰色的叫淡墨,极为浅淡的叫清墨。)

  2.变化多端的用笔游戏:

  A:教师询问学生刚才在游戏中是怎样执笔的?

  教师组织学生体会自己最佳的执笔方法,并根据学生的习惯、认知的不同,进行实践性的体验说明:(执笔:常见的是五指执笔法,实际绘画可根据自己的握比笔习惯调整,关键是要让笔活用自如。……)

  B:教师组织学生把笔垂直或侧倒(中锋与侧锋)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

  C:教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上、下、左、右)用笔,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

  D:教师组织学生用不同的快、慢速度,用不同的轻、重笔力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

  E: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刚才的实践、体验练习,观察自己的作品如图11总结出用笔的变化与画出的痕迹之间的关系,并适时的出示课件如图12,补充、说明,引导学生加强认识:

  (因为用笔方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 因为用笔的方向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 因为用笔的力度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

  图11.学生作品 图12.用笔示意解说图(转自《儿童水墨画》)

  四:提高与拓展:

  1.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刚才游戏体验的画面,进行不同方向的观察,联想,进行大胆的变化、添画形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的在水墨游戏中展现个人的独创性,更加尽兴的进行水墨游戏。

  2.教师鼓励动作快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的运用不同的用笔用墨方式,进行一幅有主题性的水墨游戏创作.

  3.教师组织学生谈谈自己本课的游戏体验,说说自己对水墨画的认识:

  A:你能谈谈运用宣纸绘画的感受吗?运用宣纸绘画与常用的普通图画纸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发言,进行相应的有关宣纸艺术文化的介绍与引深。

  (宣纸有生、熟之分,写意画用生纸,生纸落墨上色容易渗化。上过胶矾的叫熟纸,不会渗化,用于画工笔画。纸的大小以长度尺寸来分,常见的是三尺、四尺、五尺、六尺,最长的有一丈二尺长,还有更长的。学画时可用四尺宣纸一裁三开使用,称为四尺三开大小……。)

  B:你发现水墨画的创作艺术特点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发言,进行相应的补充: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指纯用水墨所作的画,体现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的艺术特点,在创作中体现“墨既是色”的艺术创作特征……。)

  C:你喜欢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绘画创作体验吗?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遇到了那些困惑?你觉得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收获最多的是什么?……

  五、总结:

  中国画数千年来作为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各时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艺术形式、表现技法不断演变,提高,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的中国绘画。中国画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以“传神”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根本要求,并融诗入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无声的诗”。中国画这一鲜明特点不仅是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也影响了东南亚一些临近国家及近代欧洲画坛。

  作为一个中国人,今天我们开开心心地做了一次水墨游戏,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美,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课后,我们不妨也试着运用水墨、彩墨来表现抒发出我们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我们的传统艺术来表现今天我们的五彩生活。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学生水墨画、彩墨画作品,激发学生对国画学习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回忆学校,班级的值日情景,并作简单的描述。

  2、教师几幅供学生欣赏用的不同绘画材料工具和不同风格所表现的学生正在值日的作品。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通过回忆,在学校,班级中你做过什么值日?值日时做些什么事?做值勤员时检查同学的各项行为规范,如文明休息不奔跑,见到老师主动招呼有礼貌。做值日生时擦黑板,扫地,排桌椅……得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2、发展阶段

  请几位学生来前面演示值日时的各种动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态,能用基本形概括出每个动作的特征。

  出示几张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像,启发他们思考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手脚并用,一手擦黑板,一手擦窗,脚还可以扫地,让机器人一起参与劳动,把自己变成个巨人站在校园里值勤等等。引导学生组织画面,画面中的人物不用很多,动作不宜复杂,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即可。

  三、教学拓展

  1、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

  2、可以用水彩笔,颜料等各种绘画材料,采取不同的绘画形式如吹塑纸版画,黑白线条等表现画面的效果。

小学美术教案4

  一、教学目的:

  掌握数字美术字的两种写法,认识数字美术字的装饰作用,用运用其作为图案纹样装饰水杯。

  二、课前准备:

  收集有数字美术字的商标、工艺设计供学生欣赏,几种数字美术字表。

  三、教学过程

  1、出示有数字美术字的商标、工艺设计及装饰画供学生欣赏,领略数字美术字的'整齐美,及讲解其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从对几种数字美术字表的欣赏去认识数字美术字的字形特点,不管如何变化,一般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基本笔画形状,形式分为竖写和斜写。

  3、书写时先画出方格,然后分出二小格,上部略小下部稍大,“上紧下松”使字更稳重。

  4、书写步骤:

  打格;按上紧下松的原则,单线起稿;改成粗细一致的双线;填色。

  四、用数字美术字作图案资料美化生活用品。

  画出水杯基本形。

  重点在水杯的主题部分用数字美术字作图案的主要纹样,再添加小花纹装饰,以烘托数字美术字,使其意更突出。

  形式可对称或均衡,图案要适合水杯外形。

  涂色: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运用对比色或类似色的配色方法,画出鲜明的效果。

小学美术教案5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对称形状,色彩绚丽的昆虫,并能把自己认识的最美丽的昆虫凭记忆画出来。

  2、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昆虫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

  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昆虫标本、作画工具一套。

  学具准备:

  收集的昆虫资料、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昆虫,学生认知,(有访花酿蜜的蜜蜂、色彩纷飞的蝴蝶)说到昆虫,它可是个大家族。早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它就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种动物了。不管是在寒冷的南极、北极,还是炎热干旱的沙漠、赤道,不管在水里,土壤里,草地上,石缝中到处都有它们的痕迹。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今天这节美术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进入神奇美丽的昆虫世界,去画这些可爱的小生灵。板书课题

  二、了解新知:

  1、要画这些美丽可爱的小生灵,我们就要了解他们的结构及特点

  大家说得可真棒,这些昆虫不管怎样变化多端,但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2、欣赏: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漂亮的昆虫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希望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最少记下一种昆虫身体的形状、图案和颜色等特征。观看过程中可以讨论交流。(播放配乐朗诵昆虫课件。)

  3、讲解示范作画步骤:

  A、构思:选择自己熟悉喜爱的昆虫。

  B、起稿:构图要饱满,直接用黑彩笔画,如果画错则用修改添加法进行巧妙掩盖。

  C、装饰:在昆虫身上添加图案花纹,注意两边对称。用学过的&39;线和基本形来装饰。

  D、涂色:色彩要鲜艳,多用对比色。涂背景色时可多用近似色丰富画面层次。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勇于创新、大胆作画的同学予以表扬。提醒学生活学活用,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鼓励学生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美丽的昆虫来。

  四、作业展评:《我眼中的昆虫》画展

  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选出最美的昆虫作业。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尽量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五、课堂小结:

  看了同学们画了这么多美丽的昆虫,老师心里真开心。昆虫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有的是益虫,如:蜻蜓、蜜蜂、七星飘虫等,我们要保护它。有的虽然是害虫,如:苍蝇、蚊子,但它们也为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帮助。老师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去观察了解这些昆虫,并且把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的东西用画笔把它记录下来。

小学美术教案6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用画表现自己在节日中看到的、接触到的或感受最深的'事和物。

  2、引导幼儿合理地布置画面,初步学习处理远近的关系和画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范例、幼儿绘画用品

  教学流程:

  导入活动交代任务、幼儿作画相互讲评

  教学重难点:

  合理布置画面,处理好远近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这几天国庆节过得真快乐,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把快乐的国庆节中经历的事情画在纸上,让大家知道你是怎么过节的

  2、和好朋友讲讲你在节日里做了些什么事(参加什么活动?看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交代任务、幼儿作画

  1、把自己的事画出来,画得时候要注意画面内容的安排,近处的东西画大点,画在下面;远处的东西画小点,画在纸的上边

  2、教师示范,幼儿观察

  3、幼儿安静作画,教师指导

  4、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处理远近关系

  三、相互讲评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请幼儿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

小学美术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快乐”等6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德育目标: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幸福。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感悟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今天,班里来了许多老师,大家有没有信心成为最出色的孩子。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老师先问一个问题:属于儿童自己的节日是?

  老师简单介绍六一儿童节

  2、老师还请来了许多节日,请你们来连一连。(连完齐读)

  3、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在六一儿童节这天,老师和同学们唱歌、跳舞,一起庆祝这个快乐的节日的情景。

  板书:25、快乐的节日

  学生书空,齐读。

  二、 初读课文。

  出示要求:

  1、自由读小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的字。

  2、想一想,这首诗有几个小节。

  三、字词检测:

  在家里,同学们都预习过生字吗?那老师现在考考你们:

  1、观察,老师讲解“祖”“祝”,它们的相同点都是“示字旁”,不同点“祖”是平舌音,“祝”是翘舌音。

  2、小老师领读。

  3、去音节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4、开火车读

  5、齐读词语

  6、交流识字方法

  (1)从字的结构上看一看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字分为4行?

  (2)交流识字方法

  7、指导写字。

  “快”(1)观察“快”,看字的结构,交流如何才能写好这个字。

  (2)跟老师一起写,书空。

  (3)口头组词

  (4)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乐”(1)这是一个多音字,跟心情有关时读lè,跟音乐有关时读yuè。

  (2)观察“乐”,看字的结构,交流如何才能写好这个字。

  (3)跟老师一起写,书空。

  (4)口头组词

  (4)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8、核对课文有几个小节。

  四、课中休息:

  同学们表错真不错,那么老师现在奖励大家休息休息,听一首愉快的歌曲。

  播放《快乐的节日》

  五、分析课文

  音乐好听吗?它是用我们的课文谱曲而成的。同学们聪明又认真,现在我们就去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节

  1、 现在老师请四位小朋友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诗歌,其他小朋友思考,出示:

  想一想:

  (1)、他们的心情怎么样,都去了哪里?

  (2)、他们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全班齐读第一小节,反复读。

  2、六一儿童节你会呆在家里吗?对,我们会走出门外。你瞧,鸟儿飞是在给我们带路,风儿也暖烘烘的吹着我们。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快乐)文中的小朋友也一样,快说说他们都去了哪里玩耍?

  (花园、草地)板书

  3、他们在来到花园里,草地上会做什么呢?生答...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呀!

  你会仿照课文补充句子吗?

  我们像_____一样,________。

  __像_____一样,________。

  4、请你们观察一些图片,小朋友们美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结合课文回答老师。

  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

  你会填空吗?

  鲜艳的() 美丽的()

  5、真欢乐呀,请你们再以快乐的心情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指导背诵。

  学习第二节

  1、同学们读的真心不错,现在请听老师读第二小节诗歌。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出示:

  小朋友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看见了什么,又听见了什么?

  2、师范读

  3、课文中说“它们向我们祝贺”,它们是谁?生答:花儿、小溪

  4、他们是怎么祝贺我们的?生答:花儿—点头,小溪—流淌

  5、看见他们的行动你们有什么感觉? (快乐) 请以快乐的

  心情读一读。

  6、它们说了什么?

  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为什么说,有了我们就更加美丽?生答

  教师补充:同学们想象一下,花园里,草地上,到处百花齐放,彩蝶飞舞。当鲜艳的红领巾迎风飘扬,美丽的衣裳翩翩起舞,你们有什么感觉?(美丽)

  风景已经很美了,有了我们的点缀,世界就更美丽了。

  板书:美丽。

  为什么说有了我们就充满希望?生答

  教师补充:我们国家已经很强大了,但是需更加强大。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努力。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许多事情,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所以说,有我们就充满希望。板书:希望。

  7、它们的话,开不开心?自不自豪?读出来。

  8、小溪和花儿这样用行为和语言来表示庆祝就叫---祝贺!

  9、指导背诵。

  10、完成大册子第五题。

小学美术教案8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小学美术课《菊花》教案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

  (——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

  (——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

  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

  2、读画

  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

  (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菊叶、菊枝、菊花)。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②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页中菊花和菊叶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勾花瓣、后填色,先侧锋画出菊叶,未全干时勾出叶脉)。

  ③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

  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菊花”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

  (出示分步步骤图)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几朵菊花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慨,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的勾出花辨、干后填上藤黄色。花蕊用绿色填上。

  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

  (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菊花的,怎样通过菊花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板书设计:在图片里

小学美术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二、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三、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四、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五、教学课时。

  此课教授2课时: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1)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2)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2)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2)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提取教学内容,以“花”为题材安排欣赏、绘画、制作等内容,构成一个综合性的创作课,来扩大学生的审美范围和知识范围,在变换的创作乐趣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感悟自然、生活、艺术之美。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创作。

  (二)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三)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表现花朵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四、工具材料

  (一)教师:

  1、各种花的图片

  2、花的作品若干

  (二)学生:

  1、水彩笔、彩纸、绢纸、剪刀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树叶绿了,小燕子回来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花朵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儿朵朵》

  (三)观察、欣赏、感受

  1、各种花朵欣赏(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2、提问:

  (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

  3、花朵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名字,但是很多花朵的形状是非常相似的。(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花朵的`形状像什么,有的像喇叭,有的像碗,有的像碟子。

  4、花瓣围绕在花蕊的周围生长,有些花的花瓣只有一层,有些花的花瓣则有很多层。

  (四)自主选择,创造表现。

  我们刚才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它们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五颜六色的真漂亮。有的花像球一样,有的像喇叭一样真好看。小朋友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可真高兴,可是这一大片草地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没有花)

  (1)对了,草地真寂寞,它很想和花宝宝交朋友呢。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它们呢?我们一起用能干的小手做些各种姿态各种形状的花送给草地,好吗?

  (2)思考、探索

  ①实例欣赏,出示老师要送给小草的花朵,问:“老师画的花美在什么地方”。(色彩、形态)

  ②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花朵?(彩色纸剪贴)

  ③教师出示范作并做一些剪花朵的示范。

  (五)学生创作

  ①要求:同桌合作制作一朵花,可以画或剪贴,然后把花沿轮廓剪下送给小草。

  ②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

  (六)展示和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

  2、问:你最喜欢哪朵花,为什么?

  (七)延伸——环保教育。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花的海洋。

  六、教学效果

  学生互相合作设计制作出美丽的花,在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在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见。

  七、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课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中应时常把它放在第一位,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用不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学习,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得以实现。

  在这一课中,我收集了许多季花卉图片做成课件,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后,让学生在视听环境中真实感受花的美。在播放时能不时地听到学生惊讶的赞叹声,对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喜爱。就这样,他们带着这一份喜爱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的每一环节,并快乐学习。

  (二)失败之处

  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教师应该鼓励其学生激情创造,大胆夸张,让学生享受创造的乐趣,快乐地投入角色,不一定要以现实世界的标准决定其合理性。

小学美术教案11

  一、教材剪纸故事分析

  本课剪纸故事是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为人物,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剪纸故事要求学生大胆地直接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划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经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剪纸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剪纸的形式,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和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内在蕴涵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剪纸这种独特形式的学习来和民族艺术更为贴近。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8课 剪纸故事

  本课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8课 剪纸故事采用了大量的学生作业,都是学生课堂即兴所作,内容表现出儿童的生活和情感。对学生来说,更具有亲近感。这些剪纸人物造型大胆简练,对于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很具启示性。

  教材中安排了制作步骤、小提示,可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材中还呈现了一组人物所用的道具,学生在制作相关人物时可以用这些道具来搭配,借助于道具所体现的工具特点将有助于确认表现剪纸人物的身份。

  学习屋中选用了民间剪纸作品《老鼠上灯台》。学习屋的内容旨在激发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兴趣,可让学生由此出发,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及图书馆的资源,深入对剪纸艺术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思路

  本课学习内容为剪纸人物,不但要剪出人物的造型,还要能在此基础上挑选合适的人物经组合构成新的画面并编辑成有趣的小故事。

  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应该让学生抛开对称规则,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人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按自己的意愿剪,尽量做到自然、流畅。

  人物内部挖剪也有较大难度,可改剪为刻,用刻刀加工细部,可获得剪刀无法比拟的优势。启发学生用刻刀(或裁纸刀)进行剪影的刻划,如刻出人物的五官、服装上的花纹图案等。学生可能首次使用刻刀,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刻纸小训练,如:在其他纸上练习刻画直线和弧线。让学生能了解和适应刻刀工具,做到刻得干净利落,随心所欲。并提醒学生使用刻刀时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在剪刻出两三个人物后,让学生根据所剪刻人物的动态神情,将这些人物之间进行联想和组合构图,还可根据需要适当添剪背景、道具,编成一个故事。组成故事画面,是人物剪纸的延伸。贴好后,对大家说一说这个故事,学生一般都饶有兴趣地用这种方法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也可让两个学生合作,将两人所剪的人物组合在一张画面上,再根据画面所构成的效果编故事,两人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个故事。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丰富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在评价过程中,可对学生的剪纸人物作业和学生所编的故事进行双重评价,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初始阶段、深入阶段和终结阶段,教师可对学生积极尝试剪制的学习热情加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在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和个性,看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像和个性成分。

  本课教学流程可大致作出如下安排:

  示范引路,创意先行——自主表现,剪出外形——了解特征,刻划细节——构思画面,合作组织——互动评议,叙说故事。

  四、教学选择

  本课所要使用的学具如剪刀、胶水、彩色纸等,比较容易准备。在条件较差的地方也可以选用单色纸完成作业,应予注意的是所剪作业用纸应与背景衬底用纸有一定的层次区分,以便画面形象变得鲜明饱满。

  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教学时量限制,可以一人单独完成剪纸故事的作业,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两个人共同完成一幅剪纸故事的作业,还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编制作业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应提示学生随手剪的时候注意手随心动,心中应想着要表现的人物的动态和特征。可以从头,也可以从脚,或者是自己想开始的任何部位开始剪。

  2.剪完人物外形之后再剪刻出人物的细节,例如:眼睛、发型、衣服的花纹等等。让学生尝试用刻刀,要使用垫板。教师示范刻刀的用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可以用对折后剪的方法,也可以用剪刀凿穿后剪的方法。

  3.粘贴可以采用局部点粘,即在剪出人物的适当部位,涂少量胶水即可,但要注意贴得平整、洁净。

  六、教学资料

  剪纸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人曰》诗: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就是写此。段成式《酉阳杂俎》说: “立春日,3:大夫之家,剪纸为小幡,或悬干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剪纸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蕴涵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早期的剪纸跟道家祭祀神祖、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象贴-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

  剪纸的装裱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镜框装裱、纸版装裱、卷轴装裱、压胶装裱。

小学美术教案12

  教材分析

  《快乐的人》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生活中的线材多种多样,电线、铁丝、铜线、漆包线、麻绳、纸绳等历数不尽。本课选用的是胶皮铜芯电线,它具有色彩丰富、容易造型、软硬粗细适度等特点。适合制作刚柔相继,动静相宜的作品。尝试新颖有趣的造型方法,不墨守陈规,而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自由的去表现人物的活动姿态,正是本课设课的目的所在。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用不同材质的造型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能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材作品带给人的美感。通过丰富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运用身边线材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教学难点

  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用具准备

  各类线材,本课时使用不同颜色的电线。

  教学过程

  新 授

  教师进行自我介绍:我是一个成天乐呵呵的人,比如今天,我就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结交这么多好朋友;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我也不气馁,因为我想:这是生活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所以我要积极面对。听了老师的介绍,请你来评价一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揭示课题并板书。

  人在快乐时,总要通过动作体现的。我现在就想把这份快乐表达出来,你猜我会做什么?

  我的确想跳一跳。如果你从现在开始就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请你起立。你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跳,也可以观察,看看我们是用那些动作来表现快乐的。

  师生同乐。(课件 “快乐指南”的音乐)。

  舞闭,请坐。请同学们回忆:刚才我们用了那些动作来表现一个快乐的人?

  根据教师自我介绍进行评价:“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猜测快乐的表达方式:唱歌、跳舞、做游戏、讲笑话……

  学生可以跟着老师同时表现,也可以观察。

  发挥创造性思维,表现快乐。

  想一想:除了我们刚才表现的动作之外,还有哪些动作可以表现出一个快乐的人呢?

  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师生交流

  无论怎样运动,都离不开人体本身。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人体特征。

  出示木棒人并讲解基本比例:

  1、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头+颈+躯干=腿的长度。

  3、肘关节位于手臂的中心,膝关节位于腿的中心。我们来看运动的人,指导学生看图并强化人体在运动时的外形特点:肘——向后弯曲,膝——向前弯曲。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人呢?首先要选材,今天我们用的是胶皮铜芯电线,它色彩丰富、容易造型、软硬粗细适度。如果把线折弯,它不会反弹回去。(出示铁丝、毛线进行比较说明选材的重要性)

  如何用这样特殊的线材进行制作呢?我们先要认真观察动态,然后我们用单线的形式提炼出形象,结合课件教师进行演示:如何抓住人体动态提炼、夸张并创作为线材作品。强调连接点的处理方法。(板书制作过程一、观察动态二、提炼形象三、选材制作)。

  回忆,重现动作,小组讨论。

  教师示范

  欣 赏学生作品动感雕塑

小学美术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中国传统节庆源远流长,绚丽多资,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春节、元宵节、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庙会、婚礼等等。目前,我们祖先数千年创造的包括传统节庆日在内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正在与我们渐行式微的同时,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却大行其道。

  正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本课教材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掌握了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对于剪纸课他们是比较喜欢的,本课是在二年级《手拉手,好朋友》的二方连续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重点是剪一个简单的不带装饰的双喜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的氛围,了解这些双喜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2、了解双喜的含义,用图及造型色彩的特点

  3、掌握剪双喜字,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剪简单的双喜字。

  难点:拓展简单的双喜,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3)教学过程:

  A、导入

  (1)感受喜庆的氛围,及喜庆的日子里色彩的特点

  播放录像(宴会场的布置——舞狮——抛绣球——新人入场)1分钟

  “看了刚才的婚礼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

  种类(舞狮、抛绣球、新人的着装)

  色彩(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吉利的象征、给人以很热闹的'感觉)、

  布置(红双喜、红稠布置的宴会场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揭题:喜气洋洋

  (2)喜的含义及造型特点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剪两个喜字并在一起形成双喜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成双成对、双喜临门、喜上加喜……)

  介绍双喜的演变及造型特点。

  (3)双喜的用途

  双喜在婚礼上的用处可多了,同学们看这是老师结婚时用的很多东西上都带有“双喜”。(展示几个实物盘子,枕套,卡片,包装袋)

  你还看过双喜出现在哪呢?(汽车、家电、过年,红包上,开业大吉,祝寿……)是啊因为在我们的国家双喜字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吉祥符,所以在喜庆的日子就一定能看到它。

  B、学习剪一个简单的双喜

  刚刚老师说过我剪双喜可是很拿手哦我剪三片就能变出一个喜字。现在老师就来露一手!(老师示范一边讲解一边快速的剪个双喜)4开大

  同学们你们想学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剪双喜。

  (1)出示剪双喜的步骤图。

  有没有同学能看懂它并学会它呢?,教师从旁讲解虚线,箭头,以及影阴部分表示的意思,强调最后剪的部分。

  (2)学生自己学(初步尝试)限时

  1、发现问题。时间到,将学生剪好的双喜贴到白板上,从中发现出现有问题的作品,(如出现剪反的现象,笔画粗细不均匀等)

  2、小组讨论:

  1)开口的朝向与成败有什么关系?(必须找对开口边,开口边剪2片,封口边剪1片,方向不能搞错)

  2)评评哪个更美观?为什么?(笔画粗细不均匀)强调折过的部分不能留的太粗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折过的部分翻开就变成了两倍的大小。找一找图上折过的部分。

  3、启发要领解决问题,(同学们在有问题的作品上找一找原因,教师在有问题的作品上讲解)

  4、二次尝试

  C、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现在同学们都会剪喜了,但老师觉得每个喜字都一样缺少了个性,我们能不能让它变一变,把它变的更有趣更漂亮。

  (1)老师在原来的双喜口上快速变一个造型(贴上)

  “老师在哪个位置进行变化的?变的是什么图形?”(半个心,半张嘴)

  “老师刚在双喜口的位置剪了半个心和半张嘴,那在口的位置还能变什么图形?”五角星、菱形、三角形……还可以给个赋予点内容:心心相应,笑口常开、张灯节彩、年年有鱼(课件演示)

  (2)刚刚老师在双口的内部进行了变化,我们还可以在什么部位变呢?(笔画……)。学生说上来画画那些地方变。

  同学们看这两张图就是在笔画上进行了变化,看看它是怎么变。强调连接点的部分可以变但不能断(演示如果断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3)欣赏学生的作品(强调笔画内也能变但不能剪的太大会宣兵夺主)学生创作,作业要求:剪一个美观并与众不同的双喜。

  D、展示评价

  将作品贴在灯笼上,亮灯升起灯笼,欣赏小组评选出好的作品,请3位小朋友评评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进行了变化,好在哪里?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它好在哪里?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陈老师希望今后大家碰到喜庆的日子也能用今天学会的手艺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E、课后延伸

  剪双喜在我们国家已有了上千年的传统,在民间就有很多创造性的剪法,老师就收集了一些你看(欣赏),这是老师剪的四喜同心(展示老师的作品),今天老师把这个同心喜送给我们班希望大家团结同心节节报喜。

  三、试教体会

  这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剪纸美术课。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学习剪出一个“双喜字”,并能对“双喜字”里面上下的两个“口”,稍作变化进行简单的装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并能学以致用。

  1、趣味盎然又紧扣目标的导入

  以观看婚礼和自己结婚照片导入让学生体验喜气洋洋的氛围,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喜”字。导入目的是达到既富有人情味,又直接切入本课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知识与技能”的落实

  我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喜”字是如何演变为一个具有艺本效果的“双喜字”的过程,提升了学生对艺术字的认识。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双喜字”的剪法,并且能作简单的变化。

  3、注重动手演示

  在课堂中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师快速地折剪,展开变成了一个双喜字;第二次教师快速地将双喜字上下的两个口字进行了变化,简简单单的“笑脸”和“心形”,即启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起到了直观、形象的示范性作用。

  4、关注了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行为以及美术作业的评价。

  (1)学生看步骤图自己尝试剪出一个双喜字后老师根据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评析改正。点评时教师采用了将剪好的双喜字按原样还原的方法来检查问题所在的原因,师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2)别具一格的作业展示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制作完成的剪纸作品“双喜字”贴在红色的大灯笼上,学生围着灯笼进行作品点评效果好又营造了节日的气氛。

  5、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6、情感态度培养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传统婚礼的特色,在掌握了剪双喜字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的所要完成的作业要求可以因人而异、应材施教、分层要求,教学时可以作适当的处理。如:对剪纸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只要完成剪一个不带装饰的双喜字就行了,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带有简单装饰的双喜字的创作。

小学美术教案14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

  2、从不同的视角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教学生点及难点:

  1、构思构图

  2、色彩和谐,主题鲜明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图片、VCD

  教学过程:

  一、分析地球现状

  1、谈话

  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自然是人类的摇篮,只有和谐相处,人类才有美好的未来。

  2、欣赏VCD,分析地球现状

  现状:森林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

  3、提问: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你希望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吗?

  二、欣赏范画

  看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的。

  如何构思,如何表现的?

  三、学生创作

  为学生素材,启发这生思维:

  你打算如何做?又如何表现?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

  构图要饱满,色彩要和谐。

  四、作业

  1、作业展示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

小学美术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小小纸拖鞋》是综合制作、游戏的学习活动课。以游戏来营造美术学习的情境,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通过欣赏、表现、交流等活动来展开纸拖鞋的制作和装饰的探讨学习。

  让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拖鞋,使学生从视觉、触觉上感受实用美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制作之中,同时起到美术学习的情感教育作用。

  二、设计理念:

  在成人的眼光里,拖鞋与小学生好象相距甚远,其实不然,拖鞋设计不仅涉及成人的领域,而且还涉及到儿童领域。新课程改革要求学习内容生活化,《小小纸拖鞋》一课让学生把熟悉的拖鞋作为创作的重点,是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强调学生把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通过情境的设置,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技能目标: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

  能运用撕、剪、画、印等方法制作漂亮、合脚的纸拖鞋。

  五、教学难点:

  对纸拖鞋形式美的装饰。(拖鞋款式、图案、色彩的完美统一)

  六、作业要求:

  发现和选择恰当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运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双纸拖鞋,

  七、教学准备:

  1、学具:彩色笔、白纸、各种材料纸、有色卡纸,剪刀、胶水,各种小装饰品等

  2、教具:拖鞋实物,四双纸拖鞋,课件,小奖品。

  八、课前交流:

  九、课别:综合(制作、游戏)

  十、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鞋的欣赏,丰富视觉形象,注重素材积累

  教学设计:教师课件展示鞋的发展演变,在轻快活泼的音乐中让学生欣赏、观察不同年代、不同款式、不同功能的鞋,

  (2)引出拖鞋,介绍自己的拖鞋。

  (3)拖鞋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探讨。

  二、 演示与分析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说一说拖鞋是由几部分组成吗?(多媒体课件演示)

  2、设置情境,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了解创作方法,引导探索制作步骤。

  教学意图:欣赏同龄学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点播了创新的火花,消除了创作的畏惧心理,产生了你行我也能行的学习动力。

  3、师生转化角色,淡化课堂环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1)教学设计:教师出示“美与健拖鞋店即将开业”

  拖鞋店里有四个模拟的展柜,分别代表每一组,我们各位同学就是一名小小的“拖鞋设计师”,做好拖鞋的同学请把它放在你那组的展柜里,看哪一组做的最多最快。各组在制作上要力求表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2)“设计师”运用各种综合材料,设计不种款式,造型新颖有创意的拖鞋。

  (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辅导。(播放音乐)

  辅导要点:

  A、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利用现成的鞋模,撕或剪出鞋底的形状。

  B、鼓励学生大胆、细致制作,运用我们学习过的图案、平面、立体等知识设计一只或一双拖鞋,在设计制作时要大胆想象,可以手绘图案,可以剪贴,注意颜色搭配。

  C、注意卫生清洁和用剪刀的安全。

  三、观摩欣赏,表演购买拖鞋的情景。(播放音乐)

  1、推销拖鞋:

  教学意图:将自己的作品向他人介绍,得到他们的青睐和赞赏,是孩子们的'愿望,作业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2、拖鞋展示:

  教学意图:创设生活情境已是美术课改实验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纲要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就是要创造一个理想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创设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学生的创作奠定基础,本环节还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注重了协作精神的培养。

  3、购买拖鞋,并说明购买的理由

  教学意图:均等级的评价,注重教育过程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个体的倾向性比较主,不评等级,用简单的描述性语言的形式给经适当的评定,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四、课后拓展,加强学科辐射,注重学习延伸。

  师出示擦地拖鞋,指出正是有了人们这种创新的精神,我们人类的社会才会不断的向前发展,展示几件用染纸、碎布、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的拖鞋?课余时间还可以设计出更多更有创意的拖品作品,为今后其他的设计课做好铺垫。

  教学意图:一两句话的课后拓展,让那些喜爱学习的孩子有了更宽的学习天地和更大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