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

时间:2024-06-14 08:11:4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3、教育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小鸡小鸭图片一套

  2、小鸡小鸭头饰人手一份

  3、《小鸡和小鸭》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 做小鸡小鸭动作进活动室。

  2、 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鸡和小鸭一起出去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二、看图讲述故事,幼儿观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1、 幼儿观看图片1——2。

  问:小鸡过不了河,小鸭是怎样帮助它的?

  2、 幼儿观看图片3。

  师问:小鸭掉进坑里,小鸡会怎样把它救出来?

  (幼儿自由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办法)

  3、 幼儿观看图片4.

  师问:小鸡又是怎样把小鸭救上来的,它的办法好吗?

  (幼儿边看边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观念。)

  三、幼儿完整的听一遍故事,学会用“一次又一次”说一句话,理解“驮、提、盛、浮”的意思。

  四、展开有关“帮助”的讨论。

  1、 引导幼儿举例说说人们什么时候需要“帮助”。

  2、 你有没有帮助别人?你是怎么帮助别人的?

  3、 你喜欢帮助别人吗?当别人因为得到你的帮助而很高兴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4、 每个人都需要帮助,也都

  能帮助别人。帮助不一定要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要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帮助。

  教学反思:

  今天进行了《小鸡和小鸭》语言活动的教学,在讲述第一遍故事时,我先是利用了教具挂图,然后结合挂图开始给小朋友讲述故事。在第一次讲述故事后,我发现在活动中孩子都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准备的'挂图上,对故事倾听的兴趣不高,对故事内容还不是很了解。于是我又第二次借用挂图给孩子们讲述故事,但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是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整个活动教学效果不明显。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发现整个活动孩子们对我的挂图很感兴趣,我在讲述第一遍故事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孩子们一开始就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我觉得如果在讲述第一遍故事时先不用直观的挂图,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不会分散,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接着在给幼儿第二遍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还是利用了挂图的形式给孩子们讲故事,导致在讲述第二遍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我觉得如果把注意方式变换一下,再加上丰富的表情,眼神和手势,这样就才能够吸引到孩子,才能调动孩子们倾听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会注意今天所遇到的问题,把语言活动开展好,让孩子的语言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2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受小鸡,小鸭这对好朋友的情趣,对小鸡,小鸭的生活习性感兴趣。

  2、学习表演故事情节。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小鸡,小鸭,挖土,喝水,游泳,蚯蚓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师: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看(出示小鸭图片)

  小鸭和他的朋友小鸡最近发生了一些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

  (1)小鸡和小鸭是一对好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好朋友?

  (2)教师小结好朋友的.意思。

  2、从哪里看出来小鸡和小鸭是好朋友(请小朋友把故事情节讲一下)

  三、让小朋友分组扮演小鸭和小鸡,老师讲述,小朋友表演。(可以分组表演和集体表演相结合)

  四、经验延伸

  1、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等。

  附故事《小鸡和小鸭》

  “鸭妈妈不会孵蛋,她请鸡妈妈帮忙。蛋壳裂开了,钻出了一只小鸡,蛋壳又裂开了,钻出来一只小鸭。小鸭去散步,小鸡也去散步;小鸭挖土,小鸡也挖土;小鸭找到一条蚯蚓,小鸡也找到一条蚯蚓;小鸭喝水,小鸡也喝水。扑通,小鸭跳进河里去游泳;扑通,小鸡也跳进河里去游泳。可是小鸡不会游泳,“救命啊!”他在水里挣扎。小鸭听见叫声,赶来救起了小鸡。小鸭,小乌龟和小青蛙一块儿去游泳。咦?怎么小鸡还一路跟着呢?原来小鸡带上了救生圈。”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发现整个活动孩子们对我的挂图很感兴趣,我在讲述第一遍故事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孩子们一开始就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我觉得如果在讲述第一遍故事时先不用直观的挂图,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不会分散,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接着在给幼儿第二遍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还是利用了挂图的形式给孩子们讲故事,导致在讲述第二遍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我觉得如果把注意方式变换一下,再加上丰富的表情,眼神和手势,这样就才能够吸引到孩子,才能调动孩子们倾听的积极性。

《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12-31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鸡和小鸭03-16

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10-20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鸡和小鸭》(通用10篇)12-22

小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03-20

中班语言《丑小鸭》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09-10

中班主题小鸡和小鸭教案03-21

小班综合教案:小鸡和小鸭09-29

中班语言丑小鸭教案03-27

中班语言的教案:丑小鸭03-05

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3、教育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小鸡小鸭图片一套

  2、小鸡小鸭头饰人手一份

  3、《小鸡和小鸭》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 做小鸡小鸭动作进活动室。

  2、 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鸡和小鸭一起出去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二、看图讲述故事,幼儿观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1、 幼儿观看图片1——2。

  问:小鸡过不了河,小鸭是怎样帮助它的?

  2、 幼儿观看图片3。

  师问:小鸭掉进坑里,小鸡会怎样把它救出来?

  (幼儿自由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办法)

  3、 幼儿观看图片4.

  师问:小鸡又是怎样把小鸭救上来的,它的办法好吗?

  (幼儿边看边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观念。)

  三、幼儿完整的听一遍故事,学会用“一次又一次”说一句话,理解“驮、提、盛、浮”的意思。

  四、展开有关“帮助”的讨论。

  1、 引导幼儿举例说说人们什么时候需要“帮助”。

  2、 你有没有帮助别人?你是怎么帮助别人的?

  3、 你喜欢帮助别人吗?当别人因为得到你的帮助而很高兴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4、 每个人都需要帮助,也都

  能帮助别人。帮助不一定要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要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帮助。

  教学反思:

  今天进行了《小鸡和小鸭》语言活动的教学,在讲述第一遍故事时,我先是利用了教具挂图,然后结合挂图开始给小朋友讲述故事。在第一次讲述故事后,我发现在活动中孩子都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准备的'挂图上,对故事倾听的兴趣不高,对故事内容还不是很了解。于是我又第二次借用挂图给孩子们讲述故事,但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是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整个活动教学效果不明显。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发现整个活动孩子们对我的挂图很感兴趣,我在讲述第一遍故事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孩子们一开始就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我觉得如果在讲述第一遍故事时先不用直观的挂图,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不会分散,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接着在给幼儿第二遍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还是利用了挂图的形式给孩子们讲故事,导致在讲述第二遍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我觉得如果把注意方式变换一下,再加上丰富的表情,眼神和手势,这样就才能够吸引到孩子,才能调动孩子们倾听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会注意今天所遇到的问题,把语言活动开展好,让孩子的语言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班语言教案《小鸡和小鸭》反思2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受小鸡,小鸭这对好朋友的情趣,对小鸡,小鸭的生活习性感兴趣。

  2、学习表演故事情节。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小鸡,小鸭,挖土,喝水,游泳,蚯蚓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师: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看(出示小鸭图片)

  小鸭和他的朋友小鸡最近发生了一些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

  (1)小鸡和小鸭是一对好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好朋友?

  (2)教师小结好朋友的.意思。

  2、从哪里看出来小鸡和小鸭是好朋友(请小朋友把故事情节讲一下)

  三、让小朋友分组扮演小鸭和小鸡,老师讲述,小朋友表演。(可以分组表演和集体表演相结合)

  四、经验延伸

  1、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等。

  附故事《小鸡和小鸭》

  “鸭妈妈不会孵蛋,她请鸡妈妈帮忙。蛋壳裂开了,钻出了一只小鸡,蛋壳又裂开了,钻出来一只小鸭。小鸭去散步,小鸡也去散步;小鸭挖土,小鸡也挖土;小鸭找到一条蚯蚓,小鸡也找到一条蚯蚓;小鸭喝水,小鸡也喝水。扑通,小鸭跳进河里去游泳;扑通,小鸡也跳进河里去游泳。可是小鸡不会游泳,“救命啊!”他在水里挣扎。小鸭听见叫声,赶来救起了小鸡。小鸭,小乌龟和小青蛙一块儿去游泳。咦?怎么小鸡还一路跟着呢?原来小鸡带上了救生圈。”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发现整个活动孩子们对我的挂图很感兴趣,我在讲述第一遍故事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孩子们一开始就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我觉得如果在讲述第一遍故事时先不用直观的挂图,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不会分散,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接着在给幼儿第二遍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还是利用了挂图的形式给孩子们讲故事,导致在讲述第二遍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我觉得如果把注意方式变换一下,再加上丰富的表情,眼神和手势,这样就才能够吸引到孩子,才能调动孩子们倾听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