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植树问题》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

时间:2024-07-14 16:32:3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植树问题》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1

  课型新授使用人

  (学生会很快发现: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作 业 设 计

  基础:

  1.填一填。

  (1)下面的线段有( )个点,共有( )小段,不封闭图形的'点数和段数的关系是( )。

  (2)在一条长300米的公路两边种树,每隔4米种1棵(两端都要种),这样一共要种( )棵。

  (3)如下图,在一条防风带上每隔30米种1棵树,这条防风带共种( )棵树,由此可以

  推断出两端都种树时,树的棵树比间隔数( )。

  综合:

  2.选一选:

  (1)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6米,每隔4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 )盆花。

  A.8 B.9 C.10 D.11

  (2)一座楼房每上一层要16个台阶,小红每天回家要走80个台阶,小红家住( )楼。

  A.5 B.6 C.7 D.8

  拓展提升:

  3.一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走廊两端都要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情境: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要根据植树要求“动脑筋,领树苗”。

  问题:有一条12米长的小路,一小组要在小路的一边植树,要求每隔2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该领多少棵树苗呢? (大屏幕出示)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1)初步感知,大胆猜想

  你们认为一小组的同学该领多少棵树苗呢?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用画图法或摆一摆的方法“栽一栽”。

  2.尝试不同的栽法,积累研究素材

  师:刚才我们是每隔2米栽一棵树,发现出现了6个间隔,可以栽7棵树。你们还有不同的栽法吗?

  (1) 激发兴趣谈栽法

  (2) 自由选择试栽法

  (3) 交流汇报作记录

  3.观察分析,发现规律

  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老师记录的这些数据,你会不会有所发现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们思考的结果互相说一说。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集思广益

  (3)班级汇报,总结规律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运用规律,解答117页的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运用规律,解答118页的“做一做”。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运用规律,解答1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小结:安装路灯问题也是一种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

  预设:5根

  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

  预设:间隔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4个间隔

  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

  预设:4根间隔

  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3个间隔

  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

  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

  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

  教师:告诉我们 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

  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

  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

  预设:4个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预设:20÷5=4

  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

  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

  教师:4个间隔相当于4段,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把有几段称为段数。所以4后面的单位是段。因此我们就得到了公式:全长÷间隔长=段数(提问)。根据除法算式中的关系,间隔长该怎么求?(提问)段数该怎么求?(提问)

  教师:那现在如果我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呢?

  预设:5棵。

  教师:怎么列数学关系式?(提问)

  预设:4+1=5(棵)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呢?

  预设:因为两端都栽。

  教师:你们都跟他一样吗?所以你发现了树的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提问推出棵树与段数的两个公式)

  教师:刚才我们是在20米长的路上种树,那现在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种树呢?你还会吗?请看例1(课件出示例1)。大家在书本上完成。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 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请同学上台展示)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连例题都难不倒你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可是,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大家请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实例)可见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就请大家应用刚才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今年的圣诞节刚结束,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张老师前几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们看——(分别出示3道练习)

  练习1.我买了装礼物的袜子,像这样每两只袜子之间隔0.5米,挂成一排长8米(两端都挂),一共买了几只袜子?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题目难度加大。(做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说)

  练习2.我又买了21只铃铛,挂成一排,长6米(两端都挂),每两只铃铛之间要隔几米?

  练习3.我还买了像圣诞树的衣服来装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诞老人(两端都排),每两个人之间隔2米,这个队伍有几米呢?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教师:最后老师有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想留给同学们回家思考!请看:

  练习4.在圣诞节这天,老师看见100位圣诞老人一起来给我们送礼物,他们并列排成两队(两端都排),每前后两个圣诞老人之间相距1米,则这个队伍排了有多长?

  六、布置作业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P117- P11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原型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

  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

  3、根据生活实景信息回答问题。

  (1)公园的一侧一些树,数了数有6个间隔,一共栽了几棵树呢?(7棵)

  (2)庄老师家在6楼,从1楼到6楼要爬几层楼?(5层)

  (3)河边的护栏有5根铁链,需要几根柱子?(6根)

  4、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的5根手指间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铁链需要几根柱子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

  二、构建模型

  1、用图象语言描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师:(右手)我把5根手指看作5棵树,他有4个间隔。那么,6棵树、7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呢?你能用一个图来展示说明吗?(生作图,展示)

  2、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位同学画的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2)比较一下这几种作图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简便,看起来清楚?(是啊,用线段图的方法最简便,因此它也是我们最常用的。)

  (3)通过画图,我们发现这条路的两端都栽了树,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植树问题的一种类型。(板书:两端都栽)

  (4)在线段图上,我们用点表示栽的树,几个点就是几棵树。通过画图,我们知道6棵树之间有5个间隔,7棵树之间有6个间隔,那么你能想象一下10棵树之间、50棵树之间、100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植树棵数 间隔数

  6

  7

  (板书:棵数-1=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

  师:今天表现真不错,一下子就能找到这其中的规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三、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谁敢接受检查?既然大家都想来,那么我们一起来。

  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 谁能大声清楚朗读这个题目?

  (2) 从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小路长50米,两端都要栽、每隔5米。)

  (3) 两端都要栽是什么意思?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哪两棵树之间相隔5米?

  (3)这题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你能试着画线段图吗?

  (4) 展示学生线段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5) 为了看起来更清楚,老师把这张图移到了电脑上,你能猜猜许老师画图的.意思吗?从这张图上你可以了解些什么信息?谁也知道了也想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的?

  (6)线段图里其实就反映着题目的意思,你能看着线段图用算式来解答吗?学生独立列算式。

  (7)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① 出示学生各种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② 对于这几种方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吗?(生:我认为……)

  ③ 擦去错误答案,剩下正确答案:100÷5=10(个) 10+1=11(棵)

  ④师追问: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是正确的,那么谁能告诉我算式中的“50”表示什么吗?“5”表示什么?“100÷5=10(个)”又表示什么?(板书:间隔)为什么“+1”?(两端要栽,它比间隔多1)“10+1=11(棵)”表示什么?(植树棵树)这其实就是运用了“间隔数+1=棵数”这个规律。

  ⑤谁能够完整地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有谁听明白了,也想来说一说的?既然大家都想来说,那么我们就同桌互相说一说。

  2、试一试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看看谁还会?

  课件出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决定在全长120米的求索大道一边插上彩旗。每隔8米插一面旗(两端都插),一共需要准备多少面彩旗?

  (1)

  (1) 生轻轻读题,说说从这个题目中你了解了些什么信息?

  (2) 和刚才这题比较,你想说什么?

  (3) 学生独立列式并汇报。

  3、巩固新知

  师:恭喜大家,顺利通过检查!你们还想接受新一轮的挑战吗?

  课件出示: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生独立阅题,说说这个题目中又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2)这个题目和前面做的两题有什么不同呢?(①前面那题告诉路的长度,而这题求路的长度。②前面那题求植树棵树,而这题已经告诉了植树棵树。)

  (3)在做前面那题时,我们是先求什么的?(间隔数)那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4)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

  (5)板书学生的各种答案,你有什么看法?说说理由。生列式:36-1=35(个) 35×6=210(米)

  (6) 擦去错误答案,师追问:“36”表示什么意思?再“-1”表示什么?(板书:间隔数)这其实就是运用了“棵数-1=间隔数”这个规律。再“×6”又是什么意思?(板书:总距离)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会正确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理解题意,初步培养学生解决植树问题的有关能力。

  2.经历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策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体会植树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与求知欲望,渗透对应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渗透对应思想

   师:同学们,认得这是什么吗?

  师: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师:你们知道这样的排列叫什么排列吗?

  师:一片面包间隔一片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排列叫"间隔排列"。

  师:下面有个挑战性的问题。刘老师听说最近有一个面包店要做一块全世界最大的三明治,供几百人吃一餐。面包片,肉片按以上间隔排列,正好排完,不用数,你能判断面包片与肉片谁的数量多?

  师:为什么你认为面包片多?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因为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面包,所以面包片多。今天我们就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建立数学模型

  ㈠探究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

  师:几个月前,我们福州新修建了一条步行街,即台江步行街。

  师:这么美的步行街在建设初期只是一条光秃秃的道路,怎样美化它呢?可以在街旁种树!瞧!

  (课件出示题目:给1000米长的台江步行街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准备多少棵树?)

  师:从图上中你得到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请你先猜一猜。

  【设计意图: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先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生反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1=201(棵)

  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1000米,先在这儿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0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0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师:刘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师: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板书:从简单入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师:"从简单入手"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1000米"数据比较大,比较复杂,你想从简单的想起,那么你想把它先看成多少?

  师:大家想的都不错,那么我们就从15米想起吧!现在我们把这条15米长的路用一条线段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树,有几种植树方案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表示树,在线段图中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由设计,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设计的方案。

  (出示四种方案的线段图)

  师:四种方案都符合设计的要求,谁能说说它们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师:请你具体地说一说?

  师:这样就把树与路,怎么样?

  师:很好,用一一对应的思想研究植树方案,第二种呢?

  2.师:同学们真聪明,找到了这几种方案的不同之处。师:同学们真聪明,找到了这几种方案的不同之处,那它们之间有没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师: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5米就叫做"间距"。

  师:谁来指一指,数一数,第一种方案有几个"间距"?

  师:有3个间距,我们就说它的"间隔数"是3。

  3.师:观察这三种方案,你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⑴师:两端都种的情况,你们是怎么发现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呢?

  师:有没有其他办法?

  生: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最后会多1棵树。

  师:刚才同学们用的是"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⑵师:只种一端的这种方案,怎么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⑶师:两端都不种时为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少1呢?

  ㈡探究两端都种的情况

  师: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研究两端都种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间隔数和棵树有什么关系呢?

  师:刚才我们从简单的想起,知道路长15米,间距是5米,你们能不能用计算的方法,求出棵数呢?独立思考,试着算一算。

  师:15米要准备4棵,那么1000米的路,两端都种要准备多少棵树?你会解决吗?试试看。(课件加上"两端都种")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师:刘老师也找了些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如:上楼梯,锯木头,钟声等。(课件展示)你还能想出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植树问题"吗?

  师:"植树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以上就是数学网小编分享四年级《植树问题》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06—107。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以及封闭图形(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含义、《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设计理念及思路:

  “数学广角”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植树问题”的本质是对应问题,只要明确了“间隔”与“树”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再以此为基础并通过适当变化就可以应对各种变化了的情况。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本节课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作了如下调整,把原例题中的路长“100米”改为“20米”,把“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数据改小有利于学生思考,也便于学生动手操作,但并不影响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旨在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再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用发现的规律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借助直观,通过间隔和数的对应,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规律,建立不同情境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数学思考。

  (1)学生在参与观察、动手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化归、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

  3.问题解决。

  (1)能运用所得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能和他人合作交流。

  4.情感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植树问题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笔 直尺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交流、操作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引出课题

  师:想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更聪明的同学请以最佳的状态坐好,都有这个美好的愿望,光说不练可不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上思维的道路,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战吧。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课前思维训练题:

  1.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锯成9段,需要锯几次?

  2.四年级在三楼,每上一层要走20个台阶,一共要走多少个台阶才能到三楼?(每层台阶数相同)

  师:锯木头和上楼梯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植树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一)创设情境,出示问题。

  园林工人打算在一条长20米的笔直小路一边植树,请同学们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帮忙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栽一棵)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预设: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每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

  (二)动手操作,设计方案

  同桌二人合作,摆一摆或画一画

  (三)交流汇报,展示作品

  师: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了,谁来汇报(汇报后展示)

  (预设:我们小组设计栽了5棵树。在一条长20米的路上,开始先栽一棵,然后隔5米栽第二棵,再隔5米栽第三棵……再隔5米栽第五棵。)

  师:不错,老师期待你更精彩的表现,他们设计了5棵,还有不同方案吗?

  (预设:我们小组设计栽了4棵树,开头的地方没栽,先隔5米栽第一棵……隔5米栽第4棵。)

  师:为什么开头的地方不栽?

  (预设:因为有的时候在一条路的一头可能会有障碍物,所以不能栽。)

  师:你想得真周到,真是个既细心又爱动脑的孩子。是呀,如果在路的一端有建筑物就只能在另一端栽了!同学们的设计真精彩啊!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吗?

  (预设:如果路的两端都有建筑物,可以栽3棵。)

  师:你回答的太棒了,老师感到震撼!对,有的时候在路的两端都会有障碍物,这个时候路的两端就不能栽树。

  (四)比较方案,探究规律。

  1.间隔数与总长、间距的关系。

  (1)出示植树的三种情况,学生观察相同点。

  师:同学们真有创造力!短时间内根据要求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案,你们都有资格成为一名设计师了。现在请用你们雪亮的眼睛看一看,这三种方案中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总长、间距、间隔数 20 5 4)

  (3)间隔数与总长、间距的关系。

  师:这三种方案的间隔数都是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20÷5=4(个))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你们能说说怎样求间隔数吗?(总长÷间距=间隔数)

  问:要想知道有几个间隔,必须要知道哪两条信息?(总长、间距)

  师:接下来,咱们来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如果一条小路长100米,每隔10米栽一棵树,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呢?如果每隔20米栽一棵树,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呢?)

  2.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1)学生观察不同点,教师讲解三种方法的名称,同桌交流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

  问:刚才咱们找到了这三种方案的相同点,请同学们再用你们睿利的目光观察,不同的地方又是什么呢? (预设:植树的棵数不同、植树的方法不同)

  学生汇报后,教师讲解三种方法的名称。

  师:看来虽然间隔数相同,但是不同的植树方法,植树棵数是不同的。我们就来研究在不同的植树方法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赶紧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吧,可以把你的发现和同桌分享。

  (2)汇报交流。(板书)

  (3)演示,明白原因。(演示:树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小结:解决植树问题方法

  师:会求植树的棵树吗?这三种关系可是个宝贝,你们想得到它吗?那请闭上眼睛,打开你的大脑主机,我要把这个宝贝输入你的大脑了,千万别开小差啊,出现死机现象那可麻烦啦,准备好了吗?我要开始传宝贝了……好,收到了宝贝的同学请用最美的姿势坐好。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既然宝贝已经保存在你的大脑里了,那可不能让它天天睡懒觉,得常常拿出来发挥一下它的神奇作用。下面这几道题就需要它大显身手。请看:

  1.有一条500米的石子路,在石子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需要准备几棵树?

  2.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8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3.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一侧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4.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植树的问题”,不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帮我解释一下:植树问题就仅仅是指植树这一种现象吗?

  生举生活中的其他例子,锯木头、上楼梯、安装路灯……

  回到大脑思维体操的题目,进一步理解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第一题锯木头属于哪种情况,第二题又属于哪一种情况呢?

  师:今天这节课,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师:植树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我们的校园。其实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个封闭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有兴趣继续探索吗?请利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回家和家长探讨。

  板书设计:

  (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

  方法 间隔数 棵数 关系

  总长 ÷ 间距

  两端都栽 4 5 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 4 4 棵数=间隔数

  两端不栽 4 3 棵数=间隔数-1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植树问题说课稿02-26

《植树问题》说课稿04-11

植树问题教案04-02

[精选]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7-05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5-25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6-14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4-20

小学植树问题教案03-03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6-20

《植树问题》的教学反思05-16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植树问题》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1

  课型新授使用人

  (学生会很快发现: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作 业 设 计

  基础:

  1.填一填。

  (1)下面的线段有( )个点,共有( )小段,不封闭图形的'点数和段数的关系是( )。

  (2)在一条长300米的公路两边种树,每隔4米种1棵(两端都要种),这样一共要种( )棵。

  (3)如下图,在一条防风带上每隔30米种1棵树,这条防风带共种( )棵树,由此可以

  推断出两端都种树时,树的棵树比间隔数( )。

  综合:

  2.选一选:

  (1)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6米,每隔4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 )盆花。

  A.8 B.9 C.10 D.11

  (2)一座楼房每上一层要16个台阶,小红每天回家要走80个台阶,小红家住( )楼。

  A.5 B.6 C.7 D.8

  拓展提升:

  3.一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走廊两端都要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情境: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要根据植树要求“动脑筋,领树苗”。

  问题:有一条12米长的小路,一小组要在小路的一边植树,要求每隔2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该领多少棵树苗呢? (大屏幕出示)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1)初步感知,大胆猜想

  你们认为一小组的同学该领多少棵树苗呢?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用画图法或摆一摆的方法“栽一栽”。

  2.尝试不同的栽法,积累研究素材

  师:刚才我们是每隔2米栽一棵树,发现出现了6个间隔,可以栽7棵树。你们还有不同的栽法吗?

  (1) 激发兴趣谈栽法

  (2) 自由选择试栽法

  (3) 交流汇报作记录

  3.观察分析,发现规律

  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老师记录的这些数据,你会不会有所发现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们思考的结果互相说一说。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集思广益

  (3)班级汇报,总结规律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运用规律,解答117页的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运用规律,解答118页的“做一做”。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运用规律,解答1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小结:安装路灯问题也是一种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

  预设:5根

  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

  预设:间隔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4个间隔

  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

  预设:4根间隔

  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3个间隔

  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

  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

  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

  教师:告诉我们 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

  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

  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

  预设:4个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预设:20÷5=4

  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

  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

  教师:4个间隔相当于4段,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把有几段称为段数。所以4后面的单位是段。因此我们就得到了公式:全长÷间隔长=段数(提问)。根据除法算式中的关系,间隔长该怎么求?(提问)段数该怎么求?(提问)

  教师:那现在如果我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呢?

  预设:5棵。

  教师:怎么列数学关系式?(提问)

  预设:4+1=5(棵)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呢?

  预设:因为两端都栽。

  教师:你们都跟他一样吗?所以你发现了树的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提问推出棵树与段数的两个公式)

  教师:刚才我们是在20米长的路上种树,那现在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种树呢?你还会吗?请看例1(课件出示例1)。大家在书本上完成。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 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请同学上台展示)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连例题都难不倒你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可是,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大家请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实例)可见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就请大家应用刚才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今年的圣诞节刚结束,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张老师前几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们看——(分别出示3道练习)

  练习1.我买了装礼物的袜子,像这样每两只袜子之间隔0.5米,挂成一排长8米(两端都挂),一共买了几只袜子?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题目难度加大。(做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说)

  练习2.我又买了21只铃铛,挂成一排,长6米(两端都挂),每两只铃铛之间要隔几米?

  练习3.我还买了像圣诞树的衣服来装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诞老人(两端都排),每两个人之间隔2米,这个队伍有几米呢?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教师:最后老师有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想留给同学们回家思考!请看:

  练习4.在圣诞节这天,老师看见100位圣诞老人一起来给我们送礼物,他们并列排成两队(两端都排),每前后两个圣诞老人之间相距1米,则这个队伍排了有多长?

  六、布置作业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P117- P11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原型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

  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

  3、根据生活实景信息回答问题。

  (1)公园的一侧一些树,数了数有6个间隔,一共栽了几棵树呢?(7棵)

  (2)庄老师家在6楼,从1楼到6楼要爬几层楼?(5层)

  (3)河边的护栏有5根铁链,需要几根柱子?(6根)

  4、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的5根手指间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铁链需要几根柱子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

  二、构建模型

  1、用图象语言描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师:(右手)我把5根手指看作5棵树,他有4个间隔。那么,6棵树、7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呢?你能用一个图来展示说明吗?(生作图,展示)

  2、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位同学画的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2)比较一下这几种作图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简便,看起来清楚?(是啊,用线段图的方法最简便,因此它也是我们最常用的。)

  (3)通过画图,我们发现这条路的两端都栽了树,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植树问题的一种类型。(板书:两端都栽)

  (4)在线段图上,我们用点表示栽的树,几个点就是几棵树。通过画图,我们知道6棵树之间有5个间隔,7棵树之间有6个间隔,那么你能想象一下10棵树之间、50棵树之间、100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植树棵数 间隔数

  6

  7

  (板书:棵数-1=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

  师:今天表现真不错,一下子就能找到这其中的规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三、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谁敢接受检查?既然大家都想来,那么我们一起来。

  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 谁能大声清楚朗读这个题目?

  (2) 从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小路长50米,两端都要栽、每隔5米。)

  (3) 两端都要栽是什么意思?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哪两棵树之间相隔5米?

  (3)这题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你能试着画线段图吗?

  (4) 展示学生线段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5) 为了看起来更清楚,老师把这张图移到了电脑上,你能猜猜许老师画图的.意思吗?从这张图上你可以了解些什么信息?谁也知道了也想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的?

  (6)线段图里其实就反映着题目的意思,你能看着线段图用算式来解答吗?学生独立列算式。

  (7)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① 出示学生各种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② 对于这几种方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吗?(生:我认为……)

  ③ 擦去错误答案,剩下正确答案:100÷5=10(个) 10+1=11(棵)

  ④师追问: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是正确的,那么谁能告诉我算式中的“50”表示什么吗?“5”表示什么?“100÷5=10(个)”又表示什么?(板书:间隔)为什么“+1”?(两端要栽,它比间隔多1)“10+1=11(棵)”表示什么?(植树棵树)这其实就是运用了“间隔数+1=棵数”这个规律。

  ⑤谁能够完整地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有谁听明白了,也想来说一说的?既然大家都想来说,那么我们就同桌互相说一说。

  2、试一试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看看谁还会?

  课件出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决定在全长120米的求索大道一边插上彩旗。每隔8米插一面旗(两端都插),一共需要准备多少面彩旗?

  (1)

  (1) 生轻轻读题,说说从这个题目中你了解了些什么信息?

  (2) 和刚才这题比较,你想说什么?

  (3) 学生独立列式并汇报。

  3、巩固新知

  师:恭喜大家,顺利通过检查!你们还想接受新一轮的挑战吗?

  课件出示: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生独立阅题,说说这个题目中又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2)这个题目和前面做的两题有什么不同呢?(①前面那题告诉路的长度,而这题求路的长度。②前面那题求植树棵树,而这题已经告诉了植树棵树。)

  (3)在做前面那题时,我们是先求什么的?(间隔数)那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4)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

  (5)板书学生的各种答案,你有什么看法?说说理由。生列式:36-1=35(个) 35×6=210(米)

  (6) 擦去错误答案,师追问:“36”表示什么意思?再“-1”表示什么?(板书:间隔数)这其实就是运用了“棵数-1=间隔数”这个规律。再“×6”又是什么意思?(板书:总距离)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会正确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理解题意,初步培养学生解决植树问题的有关能力。

  2.经历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策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体会植树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与求知欲望,渗透对应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渗透对应思想

   师:同学们,认得这是什么吗?

  师: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师:你们知道这样的排列叫什么排列吗?

  师:一片面包间隔一片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排列叫"间隔排列"。

  师:下面有个挑战性的问题。刘老师听说最近有一个面包店要做一块全世界最大的三明治,供几百人吃一餐。面包片,肉片按以上间隔排列,正好排完,不用数,你能判断面包片与肉片谁的数量多?

  师:为什么你认为面包片多?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因为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面包,所以面包片多。今天我们就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建立数学模型

  ㈠探究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

  师:几个月前,我们福州新修建了一条步行街,即台江步行街。

  师:这么美的步行街在建设初期只是一条光秃秃的道路,怎样美化它呢?可以在街旁种树!瞧!

  (课件出示题目:给1000米长的台江步行街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准备多少棵树?)

  师:从图上中你得到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请你先猜一猜。

  【设计意图: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先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生反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1=201(棵)

  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1000米,先在这儿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0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0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师:刘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师: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板书:从简单入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师:"从简单入手"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1000米"数据比较大,比较复杂,你想从简单的想起,那么你想把它先看成多少?

  师:大家想的都不错,那么我们就从15米想起吧!现在我们把这条15米长的路用一条线段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树,有几种植树方案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表示树,在线段图中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由设计,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设计的方案。

  (出示四种方案的线段图)

  师:四种方案都符合设计的要求,谁能说说它们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师:请你具体地说一说?

  师:这样就把树与路,怎么样?

  师:很好,用一一对应的思想研究植树方案,第二种呢?

  2.师:同学们真聪明,找到了这几种方案的不同之处。师:同学们真聪明,找到了这几种方案的不同之处,那它们之间有没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师: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5米就叫做"间距"。

  师:谁来指一指,数一数,第一种方案有几个"间距"?

  师:有3个间距,我们就说它的"间隔数"是3。

  3.师:观察这三种方案,你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⑴师:两端都种的情况,你们是怎么发现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呢?

  师:有没有其他办法?

  生: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最后会多1棵树。

  师:刚才同学们用的是"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⑵师:只种一端的这种方案,怎么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⑶师:两端都不种时为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少1呢?

  ㈡探究两端都种的情况

  师: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研究两端都种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间隔数和棵树有什么关系呢?

  师:刚才我们从简单的想起,知道路长15米,间距是5米,你们能不能用计算的方法,求出棵数呢?独立思考,试着算一算。

  师:15米要准备4棵,那么1000米的路,两端都种要准备多少棵树?你会解决吗?试试看。(课件加上"两端都种")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师:刘老师也找了些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如:上楼梯,锯木头,钟声等。(课件展示)你还能想出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植树问题"吗?

  师:"植树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以上就是数学网小编分享四年级《植树问题》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06—107。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以及封闭图形(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含义、《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设计理念及思路:

  “数学广角”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植树问题”的本质是对应问题,只要明确了“间隔”与“树”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再以此为基础并通过适当变化就可以应对各种变化了的情况。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本节课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作了如下调整,把原例题中的路长“100米”改为“20米”,把“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数据改小有利于学生思考,也便于学生动手操作,但并不影响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旨在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再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用发现的规律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借助直观,通过间隔和数的对应,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规律,建立不同情境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数学思考。

  (1)学生在参与观察、动手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化归、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

  3.问题解决。

  (1)能运用所得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能和他人合作交流。

  4.情感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植树问题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笔 直尺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交流、操作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引出课题

  师:想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更聪明的同学请以最佳的状态坐好,都有这个美好的愿望,光说不练可不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上思维的道路,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战吧。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课前思维训练题:

  1.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锯成9段,需要锯几次?

  2.四年级在三楼,每上一层要走20个台阶,一共要走多少个台阶才能到三楼?(每层台阶数相同)

  师:锯木头和上楼梯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植树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一)创设情境,出示问题。

  园林工人打算在一条长20米的笔直小路一边植树,请同学们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帮忙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栽一棵)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预设: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每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

  (二)动手操作,设计方案

  同桌二人合作,摆一摆或画一画

  (三)交流汇报,展示作品

  师: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了,谁来汇报(汇报后展示)

  (预设:我们小组设计栽了5棵树。在一条长20米的路上,开始先栽一棵,然后隔5米栽第二棵,再隔5米栽第三棵……再隔5米栽第五棵。)

  师:不错,老师期待你更精彩的表现,他们设计了5棵,还有不同方案吗?

  (预设:我们小组设计栽了4棵树,开头的地方没栽,先隔5米栽第一棵……隔5米栽第4棵。)

  师:为什么开头的地方不栽?

  (预设:因为有的时候在一条路的一头可能会有障碍物,所以不能栽。)

  师:你想得真周到,真是个既细心又爱动脑的孩子。是呀,如果在路的一端有建筑物就只能在另一端栽了!同学们的设计真精彩啊!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吗?

  (预设:如果路的两端都有建筑物,可以栽3棵。)

  师:你回答的太棒了,老师感到震撼!对,有的时候在路的两端都会有障碍物,这个时候路的两端就不能栽树。

  (四)比较方案,探究规律。

  1.间隔数与总长、间距的关系。

  (1)出示植树的三种情况,学生观察相同点。

  师:同学们真有创造力!短时间内根据要求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案,你们都有资格成为一名设计师了。现在请用你们雪亮的眼睛看一看,这三种方案中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总长、间距、间隔数 20 5 4)

  (3)间隔数与总长、间距的关系。

  师:这三种方案的间隔数都是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20÷5=4(个))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你们能说说怎样求间隔数吗?(总长÷间距=间隔数)

  问:要想知道有几个间隔,必须要知道哪两条信息?(总长、间距)

  师:接下来,咱们来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如果一条小路长100米,每隔10米栽一棵树,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呢?如果每隔20米栽一棵树,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呢?)

  2.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1)学生观察不同点,教师讲解三种方法的名称,同桌交流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

  问:刚才咱们找到了这三种方案的相同点,请同学们再用你们睿利的目光观察,不同的地方又是什么呢? (预设:植树的棵数不同、植树的方法不同)

  学生汇报后,教师讲解三种方法的名称。

  师:看来虽然间隔数相同,但是不同的植树方法,植树棵数是不同的。我们就来研究在不同的植树方法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赶紧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吧,可以把你的发现和同桌分享。

  (2)汇报交流。(板书)

  (3)演示,明白原因。(演示:树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小结:解决植树问题方法

  师:会求植树的棵树吗?这三种关系可是个宝贝,你们想得到它吗?那请闭上眼睛,打开你的大脑主机,我要把这个宝贝输入你的大脑了,千万别开小差啊,出现死机现象那可麻烦啦,准备好了吗?我要开始传宝贝了……好,收到了宝贝的同学请用最美的姿势坐好。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既然宝贝已经保存在你的大脑里了,那可不能让它天天睡懒觉,得常常拿出来发挥一下它的神奇作用。下面这几道题就需要它大显身手。请看:

  1.有一条500米的石子路,在石子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需要准备几棵树?

  2.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8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3.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一侧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4.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植树的问题”,不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帮我解释一下:植树问题就仅仅是指植树这一种现象吗?

  生举生活中的其他例子,锯木头、上楼梯、安装路灯……

  回到大脑思维体操的题目,进一步理解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第一题锯木头属于哪种情况,第二题又属于哪一种情况呢?

  师:今天这节课,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师:植树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我们的校园。其实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个封闭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有兴趣继续探索吗?请利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回家和家长探讨。

  板书设计:

  (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

  方法 间隔数 棵数 关系

  总长 ÷ 间距

  两端都栽 4 5 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 4 4 棵数=间隔数

  两端不栽 4 3 棵数=间隔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