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粘贴画教案

粘贴画教案

时间:2024-09-09 14:28:4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粘贴画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粘贴画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粘贴画教案

粘贴画教案1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渐渐进入大众化,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广涉手机操作系统与电脑的Windows操作系统,普通的窗口操作已经有所涉及。因此,在三年级上册的“画图”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扎实地进行基础工具的训练,还可以结合灵活的复制与变换,提升学生巧妙利用工具提高绘图效率,同时让学生懂得利用电脑工作的目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一、设计思路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多变的形状》一课中,许多绘制都是一些重复的操作,虽然其目的是为了通过重复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使用工具的技能,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不利于他们灵活应用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中,把《复制与变换》的技能有机地渗到前两课的教学中,把复制粘贴与《多变的形状》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巧妙地、根据需要适时地使用复制粘贴与变换功能,提高作品绘制的速度。另一方面,在Windons系统和应用软件操作中,复制粘贴几乎无处不在。让学生学会适时地使用这些命令在他们以后长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把复制与变换渗透在画图教学中,不仅给课堂带来一定的深度,还给学生带来创新思维训练。在《多变的形状》一课的教学中,提早渗透“复制”这个知识点,在使用直线、矩形等工具绘制大楼和各种窗户的时候,发现许多绘制都是相同的重复操作,而且每一次绘制都很难做到与前一次绘制位置和大小完全一致。当绘制好一幢大楼后,启发学生如何利用复制和粘贴功能很快捷地复制一幢同样的大楼,这样我们的绘制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两幢大楼能绘制成一模一样。同样也可能利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绘制一排排整齐而大小相同的'窗户。同样,在《多彩的图画》一课中,美化校园过程,各种形似的小树如果一棵棵画则太花时间,而纯粹复制同样的树又显得机械不美观,如果使用把小树复制后再换一个水平方向的变换和变化大小,那么这些小树根据透视关系排列在一起会错落有致,美观多了。此时就把变换直接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变换的应用时机就在此时,达到单独专门训练达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多变的形状》与《复制与变换》一课的局部教学片断进行举例说明。

  二、教学片段:多变的形状与复制粘贴的整合教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教学楼轮廊,掌握“直线”“矩形”“椭圆形”和“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并且通过看书本自学了解Shift键在图形绘制中的功能。

  2.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绘制相同的窗户和大楼轮廊。

  3.在具体的操作过程,掌握“撤销”“重做”和保存文件的操作。通过内容调整的融合教学,培养学生适时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提高操作效率和灵活运用工具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各种绘图工具的熟练使用

  2.难点:利用书本自学复制粘贴的方法绘制出大小相同的图形

  (三)教学活动设计

  1.任务设计一:

  教师活动:提出要求:根据书本提示,使用直线和矩形画一幢学校的大楼轮廊,并且利用椭圆和圆角矩形等工具画出你喜欢的窗户。思考:画同样大小的圆和圆角矩形用什么方法比较简单?答案可以在本书中找。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要求操作,可以适当地小组讨论研究。

  师生操作反馈交流:

  (1)请你说说:为什么你的直线横是横竖是竖?(根据书本提示:画横线或竖线,按住Shift键能画出笔直的线条)

  (2)你的圆为什么能画得那么圆?(学生演示操作)

  (3)你在画同样的圆和圆角矩形时使用了什么巧妙的方法?(在画同样大小的圆的时候,总是画得大小不一样,在书本的24页找到了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可以无限地复制同样大小的圆和

  矩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书本提示操作,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举一反三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2.任务设计二:

  教师活动:使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再画一幢相同的大楼,你能行吗?学生基本完成后,根据学生作品情况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实践操作与学生的作品展示并评价。

  师生反馈交流:

  1.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你认为哪一点应用值得向大家推荐使用。

  2.你认为他们的作品中哪一点值得你点赞,还有哪些地方你认为可以怎样改进?

  设计意图:实现知识的迁移,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效果测评

  通过几个班的教学,从课堂中学生的操作实践和作品反馈情况来看,有以下几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这主要归功于让学生不拘泥于死板的机械重复训练,利用复制粘贴巧妙地克隆了教学楼的轮廊,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成功体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2.开展在书本帮助下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开始体验在书本的帮助下开展自学,运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一个良好开端,为将来自学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好方法。

  3.培养了学生适时应用复制粘贴和图形变换的应用能力。教无定法,教材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的基本参考,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情,以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为准则适当调整为施教之上策。适时地使用复制粘贴和图形变换的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取得的高层次应用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创造引导窗口,把教学内容前后相互融合,取得适时应用的能力培养时机。

  4.激发了学生灵活应用图形变换的创造力。由适时应用能力发展到灵活应用能力,这又是一次应用能力的飞跃,有不少可以“跳一跳”的学生已经从适时应用能力阶段跳跃到了灵活应用能力阶段,这既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又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当然,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有应用的局限性,对于信息技术学习和操作能力不强,本身举一反三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需要在效果评价的时候进行分层评价,制订基本的技能目标,不能过高要求他们,否则会分化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粘贴画教案2

  [设计意图]

  天气的变化,气温的突然下降,树叶纷纷飘落才将秋季的明显季节特征显现出来,而这些变化也已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根据我们班幼儿兴趣与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季节特征,我们正围绕“多彩的秋天”主题开展教育活动。特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根据树叶原有的形状组合,拼贴图案。

  2.发展剪、贴、添画的美工技能。

  [活动准备]

  1.收集多种形状颜色的树叶,并进行压制处理(叶子压平整不要完全脱水)、剪刀、胶水、双面胶、画纸。

  2.粘贴画范例。

  3.《小湟丁芬衾帧⒖渭。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观察树叶

  1.导入。师:“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风把树叶吹进了我们的教室里,小朋友们捡起树叶放在手上的手上。”(教师活动前边说边把树叶撒到到教室的角落,听《小树叶》音乐)“请小朋友拣起来一片树叶,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的叶子和小朋友的叶子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

  2.观察树叶。“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提示:形状、颜色、和大小)它像什么?”(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出示范画,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粘贴画制作过程

  小树叶真神奇,形状不同,可以像那么多东西!看看我们把几个树叶拼摆在一起会变成什么?

  1.出示范画(金鱼)

  这幅画是用什么做成的'?粘贴的是什么?是有哪几种树叶粘贴成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并回答。

  2.教师现场做粘贴画一幅

  师:(拿银杏树叶)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有一片什么叶子,它像什么?可以做什么?

  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的说。(有小朋友说像孔雀,像花裙子,像扇子。)

  “这么漂亮的树叶,老师想用它做一幅画,小朋友们帮老师一起做吧!”

  引导并示范孩子怎样用剪刀、胶水、双面胶等粘贴添画。和孩子们一起做一幅秋天的图画。(让孩子观察树叶画制作步骤,对过程有整体系统的印象。)

  三、制作粘贴画

  1.幼儿自由选择树叶,初步尝试拼摆。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种树叶,你想用树叶粘贴什么呢?”请幼儿自由的选择树叶,构思自己的树叶粘贴画,在画纸上拼摆,调整。

  2.请幼儿跟同伴说说自己拼摆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相互启发更好的创意。

  3.让幼儿粘贴,制作作品。请幼儿适当调整或重新组合好的作品,粘贴,添画,美化自己的作品。注意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胶水涂抹在叶子的反面,并涂抹均匀。树叶要轻压,防止碎裂。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分层指导。

  四、欣赏作品。

  将幼儿作品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欣赏粘贴画作品,获得美感与经验。放音乐《小树叶》舞动身体学习小树叶舞动,离开教室。

《粘贴画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粘贴画教案】相关文章:

贴画活动教案03-22

撕贴画教案03-25

(精选)《树叶贴画》教案07-02

《树叶贴画》教案05-15

纸贴画教案12-30

《树叶贴画》教案03-06

《蛋壳贴画》教案04-01

《种子贴画》教案03-30

中班贴画教案03-26

《纸绳贴画》教案及反思10-12

粘贴画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粘贴画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粘贴画教案

粘贴画教案1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渐渐进入大众化,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广涉手机操作系统与电脑的Windows操作系统,普通的窗口操作已经有所涉及。因此,在三年级上册的“画图”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扎实地进行基础工具的训练,还可以结合灵活的复制与变换,提升学生巧妙利用工具提高绘图效率,同时让学生懂得利用电脑工作的目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一、设计思路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多变的形状》一课中,许多绘制都是一些重复的操作,虽然其目的是为了通过重复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使用工具的技能,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不利于他们灵活应用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中,把《复制与变换》的技能有机地渗到前两课的教学中,把复制粘贴与《多变的形状》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巧妙地、根据需要适时地使用复制粘贴与变换功能,提高作品绘制的速度。另一方面,在Windons系统和应用软件操作中,复制粘贴几乎无处不在。让学生学会适时地使用这些命令在他们以后长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把复制与变换渗透在画图教学中,不仅给课堂带来一定的深度,还给学生带来创新思维训练。在《多变的形状》一课的教学中,提早渗透“复制”这个知识点,在使用直线、矩形等工具绘制大楼和各种窗户的时候,发现许多绘制都是相同的重复操作,而且每一次绘制都很难做到与前一次绘制位置和大小完全一致。当绘制好一幢大楼后,启发学生如何利用复制和粘贴功能很快捷地复制一幢同样的大楼,这样我们的绘制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两幢大楼能绘制成一模一样。同样也可能利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绘制一排排整齐而大小相同的'窗户。同样,在《多彩的图画》一课中,美化校园过程,各种形似的小树如果一棵棵画则太花时间,而纯粹复制同样的树又显得机械不美观,如果使用把小树复制后再换一个水平方向的变换和变化大小,那么这些小树根据透视关系排列在一起会错落有致,美观多了。此时就把变换直接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变换的应用时机就在此时,达到单独专门训练达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多变的形状》与《复制与变换》一课的局部教学片断进行举例说明。

  二、教学片段:多变的形状与复制粘贴的整合教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教学楼轮廊,掌握“直线”“矩形”“椭圆形”和“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并且通过看书本自学了解Shift键在图形绘制中的功能。

  2.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绘制相同的窗户和大楼轮廊。

  3.在具体的操作过程,掌握“撤销”“重做”和保存文件的操作。通过内容调整的融合教学,培养学生适时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提高操作效率和灵活运用工具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各种绘图工具的熟练使用

  2.难点:利用书本自学复制粘贴的方法绘制出大小相同的图形

  (三)教学活动设计

  1.任务设计一:

  教师活动:提出要求:根据书本提示,使用直线和矩形画一幢学校的大楼轮廊,并且利用椭圆和圆角矩形等工具画出你喜欢的窗户。思考:画同样大小的圆和圆角矩形用什么方法比较简单?答案可以在本书中找。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要求操作,可以适当地小组讨论研究。

  师生操作反馈交流:

  (1)请你说说:为什么你的直线横是横竖是竖?(根据书本提示:画横线或竖线,按住Shift键能画出笔直的线条)

  (2)你的圆为什么能画得那么圆?(学生演示操作)

  (3)你在画同样的圆和圆角矩形时使用了什么巧妙的方法?(在画同样大小的圆的时候,总是画得大小不一样,在书本的24页找到了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可以无限地复制同样大小的圆和

  矩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书本提示操作,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举一反三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2.任务设计二:

  教师活动:使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再画一幢相同的大楼,你能行吗?学生基本完成后,根据学生作品情况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实践操作与学生的作品展示并评价。

  师生反馈交流:

  1.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你认为哪一点应用值得向大家推荐使用。

  2.你认为他们的作品中哪一点值得你点赞,还有哪些地方你认为可以怎样改进?

  设计意图:实现知识的迁移,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效果测评

  通过几个班的教学,从课堂中学生的操作实践和作品反馈情况来看,有以下几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这主要归功于让学生不拘泥于死板的机械重复训练,利用复制粘贴巧妙地克隆了教学楼的轮廊,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成功体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2.开展在书本帮助下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开始体验在书本的帮助下开展自学,运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一个良好开端,为将来自学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好方法。

  3.培养了学生适时应用复制粘贴和图形变换的应用能力。教无定法,教材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的基本参考,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情,以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为准则适当调整为施教之上策。适时地使用复制粘贴和图形变换的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取得的高层次应用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创造引导窗口,把教学内容前后相互融合,取得适时应用的能力培养时机。

  4.激发了学生灵活应用图形变换的创造力。由适时应用能力发展到灵活应用能力,这又是一次应用能力的飞跃,有不少可以“跳一跳”的学生已经从适时应用能力阶段跳跃到了灵活应用能力阶段,这既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又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当然,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有应用的局限性,对于信息技术学习和操作能力不强,本身举一反三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需要在效果评价的时候进行分层评价,制订基本的技能目标,不能过高要求他们,否则会分化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粘贴画教案2

  [设计意图]

  天气的变化,气温的突然下降,树叶纷纷飘落才将秋季的明显季节特征显现出来,而这些变化也已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根据我们班幼儿兴趣与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季节特征,我们正围绕“多彩的秋天”主题开展教育活动。特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根据树叶原有的形状组合,拼贴图案。

  2.发展剪、贴、添画的美工技能。

  [活动准备]

  1.收集多种形状颜色的树叶,并进行压制处理(叶子压平整不要完全脱水)、剪刀、胶水、双面胶、画纸。

  2.粘贴画范例。

  3.《小湟丁芬衾帧⒖渭。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观察树叶

  1.导入。师:“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风把树叶吹进了我们的教室里,小朋友们捡起树叶放在手上的手上。”(教师活动前边说边把树叶撒到到教室的角落,听《小树叶》音乐)“请小朋友拣起来一片树叶,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的叶子和小朋友的叶子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

  2.观察树叶。“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提示:形状、颜色、和大小)它像什么?”(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出示范画,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粘贴画制作过程

  小树叶真神奇,形状不同,可以像那么多东西!看看我们把几个树叶拼摆在一起会变成什么?

  1.出示范画(金鱼)

  这幅画是用什么做成的'?粘贴的是什么?是有哪几种树叶粘贴成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并回答。

  2.教师现场做粘贴画一幅

  师:(拿银杏树叶)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有一片什么叶子,它像什么?可以做什么?

  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的说。(有小朋友说像孔雀,像花裙子,像扇子。)

  “这么漂亮的树叶,老师想用它做一幅画,小朋友们帮老师一起做吧!”

  引导并示范孩子怎样用剪刀、胶水、双面胶等粘贴添画。和孩子们一起做一幅秋天的图画。(让孩子观察树叶画制作步骤,对过程有整体系统的印象。)

  三、制作粘贴画

  1.幼儿自由选择树叶,初步尝试拼摆。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种树叶,你想用树叶粘贴什么呢?”请幼儿自由的选择树叶,构思自己的树叶粘贴画,在画纸上拼摆,调整。

  2.请幼儿跟同伴说说自己拼摆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相互启发更好的创意。

  3.让幼儿粘贴,制作作品。请幼儿适当调整或重新组合好的作品,粘贴,添画,美化自己的作品。注意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胶水涂抹在叶子的反面,并涂抹均匀。树叶要轻压,防止碎裂。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分层指导。

  四、欣赏作品。

  将幼儿作品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欣赏粘贴画作品,获得美感与经验。放音乐《小树叶》舞动身体学习小树叶舞动,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