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29 10:23:0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0—91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再现第七单元“小熊开店”探索与交流除法各种运算方法的过程,在学生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6~9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除法运算的本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能够体会乘法与除法间的联系。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难,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加强,所以本节课重在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同时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六、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单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每年到了冬天,小鸟们就要飞回南方过冬了,森林里的小动物纷纷忙着为小鸟们准备房子,今天我们就要来解决小动物给小鸟准备房子的相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瞧,这是长颈鹿为小鸟们设计的房子。

  (多媒体课件出示长颈鹿及房子的画面。)

  (设计思考:通过小学生很感兴趣的动画情境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新授

  1、小鸟飞来了,请你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

  一共有42只小鸟,6只小鸟住一间房子。(板书)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长颈鹿要准备几间房子?(贴)(学生齐读完整问题)

  再独立完成学习题单

  学习题单

  问题一:长颈鹿要准备几间房子?

  1、这个问题是平均分吗?是(),不是()[打√]

  2、列出算式:

  3、怎样计算呢?请将你的方法在方框里写一写、画一画。(看谁的方法多)

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决的编制过程,会用三的乘法口决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能够发现乘法口决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编制和掌握3的乘法口诀,记忆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练运用。

  教具准备:

  纸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学法:

  1、教法:本节是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通过实际的看一看、数一数,自己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2、学情:我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很多孩子都没有乘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对于这一特点,要多组织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学法: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动笔完成表格,动脑编制并且记忆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通过同桌练习乘法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图片三轮车)同学们,你们见过三轮车?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三轮车需要6个轮子,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板书:需要几个轮子)

  【设计意图:从孩子的生活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3的乘法。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把本课的主要研究问题引了出来。】

  二、实践,编写3的乘法口诀。

  1、填一填

  (电脑出示表格)

  说清楚表格的意思。每个数字代表什么,让我们求什么。用三根小棒来代替三个轮子。三根小棒就组成了三角形。那么有几辆车就要摆几个三角形。接下去,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一边摆三角形,一边完成表格。全班反馈。

  (电脑填好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表格的意思,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2、说一说,写一写

  根据表格,一辆车有3个轮子,让学生说是1个3。并且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先让学生说一说编制乘法口诀注意的方面再编制乘法口

  诀。2辆车需要6个轮子,也就是几个3?学生列2个乘法算式并编制乘法口诀。说一说口诀的意思。接下去,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全班反馈。(师板书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真正的让孩子动手去画、去说、去写。教师在一三得三、二三得六的时候可以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引导孩子编制口诀。以后的口诀完全放手教给孩子自己去做。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注意找2—3个孩子说,加深理解,也有利于记忆。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巡视,了解口诀的编制情况。】

  3、集体交流并记忆。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3的'乘法口诀。说说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发现什么规律了?同桌交流,全班反馈。提出问题:如果你记住了三五十五,不知道三四多少怎么办?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口诀。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记忆乘法口诀。进一步体会3的乘法口决的规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也可以提高孩子记忆的兴趣。】

  4、巩固练习

  设计了以下几个小活动

  (1)小兔过河,蜗牛找家,找朋友,采蜜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同桌练习

  一生说口诀,同桌说两个乘法算式。看谁说得好。练习2—3组。

  【设计意图:用学生所熟悉的汉字进行3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转动乘法转盘,动用了孩子的眼和脑,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顺便也对2和5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复习。同桌练习加深了对3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理解。】

  三、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既是复习的过程,也可以看到哪个知识点学生有困难,练习课重点复习。】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1×3=3一三得三

  2×3=6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

  4×3=12三四十二

二年级数学教案3

  一、教学内容:

  P75~76

  二、教学目标:

  1、巩固连及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2、引导学生运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

  3、引导学生运用连加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完成连加练习

  (二)指导练习

  1、完成P75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2、指导学生完成P75练习题2

  (1)第1小题可能用下面两种估算方法,尽管得数有所差别,但都应视为正确做法。

  (2)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计出结果说明。

  (3)先估算再口答。

  3、完成练习题3

  4、完成练习题4

  5、完成练习题5

  (三)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在计算过程中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四)作业:

  课本P76中的小调查(以小组为单位)

二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第52—54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通过测量长度提高测量操作能力,进一步积累测量物体、线段长度的经验。

  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米尺。

  教学构想: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厘米和米,学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够利用这两个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长度,会用米尺或学生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相当短,其长度达不到1厘米那么长;有些路程实在长,用米为单位计量其长度十分麻烦。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学生在认识分米时,必然会联系厘米和米。所以说,没有厘米和米的概念为基础,不容易认识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体验厘米和米。同样,学生认识毫米要以厘米为基础,建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联系,既认识了毫米,也强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点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学生感知长度,单凭介绍、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才能获得对分米和毫米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提问: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怎样可以知道这个文具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师:文具盒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像这样10厘米的长度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20厘米呢?(2分米)

  师:这个文具盒的长和宽还可以这样说:这个文具盒长大约2分米,宽大约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问:1分米有多长?直尺上就有答案。从哪到哪是1分米?(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里面有几个1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2)你会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白纸上。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3)体验:

  ①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

  ②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4)师: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粉笔长……)

  3、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出示米尺)(1)这有一把米尺,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分米?为什么?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数。(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4、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3题

  先用身体尺估一估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评析:学生目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学生又一次感知长度,培养了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毫米)

  2、关于1毫米

  ①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体验1毫米。

  提问:你能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

  同桌互相比划,用5角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提问: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量小蚂蚁的身长)

  三、小结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学习了几个长度单位?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屋,里面有很多难题等着我们去挑战,有没有信心?

  四、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哪两条边长度相等?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2)床长2()。

  (3)大米宽2()。

  (4)黄瓜长2()。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六、课堂作业

  基础练习:

  1、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用字母表示分别是()、()、()、()。比毫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是()。

  2、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1米=()分米

  ()厘米=1分米()厘米=1米()分米=1米

综合练习:

  1、在()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张电话卡厚1()一根黄瓜长2()

  一支粉笔长8()一本数学书厚8()

  一张课桌高7()一幢大楼高20()

  教室门高2()一支铅笔长约2()

  拓展提升:

  一根小棒长1分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二年级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教案05-26

二年级数学教案01-2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30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模板01-0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25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04-08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11-07

二年级数学教案:练习04-0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3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5-21

二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0—91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再现第七单元“小熊开店”探索与交流除法各种运算方法的过程,在学生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6~9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除法运算的本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能够体会乘法与除法间的联系。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难,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加强,所以本节课重在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同时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六、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单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每年到了冬天,小鸟们就要飞回南方过冬了,森林里的小动物纷纷忙着为小鸟们准备房子,今天我们就要来解决小动物给小鸟准备房子的相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瞧,这是长颈鹿为小鸟们设计的房子。

  (多媒体课件出示长颈鹿及房子的画面。)

  (设计思考:通过小学生很感兴趣的动画情境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新授

  1、小鸟飞来了,请你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

  一共有42只小鸟,6只小鸟住一间房子。(板书)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长颈鹿要准备几间房子?(贴)(学生齐读完整问题)

  再独立完成学习题单

  学习题单

  问题一:长颈鹿要准备几间房子?

  1、这个问题是平均分吗?是(),不是()[打√]

  2、列出算式:

  3、怎样计算呢?请将你的方法在方框里写一写、画一画。(看谁的方法多)

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决的编制过程,会用三的乘法口决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能够发现乘法口决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编制和掌握3的乘法口诀,记忆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练运用。

  教具准备:

  纸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学法:

  1、教法:本节是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通过实际的看一看、数一数,自己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2、学情:我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很多孩子都没有乘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对于这一特点,要多组织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学法: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动笔完成表格,动脑编制并且记忆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通过同桌练习乘法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图片三轮车)同学们,你们见过三轮车?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三轮车需要6个轮子,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板书:需要几个轮子)

  【设计意图:从孩子的生活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3的乘法。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把本课的主要研究问题引了出来。】

  二、实践,编写3的乘法口诀。

  1、填一填

  (电脑出示表格)

  说清楚表格的意思。每个数字代表什么,让我们求什么。用三根小棒来代替三个轮子。三根小棒就组成了三角形。那么有几辆车就要摆几个三角形。接下去,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一边摆三角形,一边完成表格。全班反馈。

  (电脑填好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表格的意思,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2、说一说,写一写

  根据表格,一辆车有3个轮子,让学生说是1个3。并且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先让学生说一说编制乘法口诀注意的方面再编制乘法口

  诀。2辆车需要6个轮子,也就是几个3?学生列2个乘法算式并编制乘法口诀。说一说口诀的意思。接下去,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全班反馈。(师板书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真正的让孩子动手去画、去说、去写。教师在一三得三、二三得六的时候可以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引导孩子编制口诀。以后的口诀完全放手教给孩子自己去做。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注意找2—3个孩子说,加深理解,也有利于记忆。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巡视,了解口诀的编制情况。】

  3、集体交流并记忆。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3的'乘法口诀。说说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发现什么规律了?同桌交流,全班反馈。提出问题:如果你记住了三五十五,不知道三四多少怎么办?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口诀。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记忆乘法口诀。进一步体会3的乘法口决的规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也可以提高孩子记忆的兴趣。】

  4、巩固练习

  设计了以下几个小活动

  (1)小兔过河,蜗牛找家,找朋友,采蜜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同桌练习

  一生说口诀,同桌说两个乘法算式。看谁说得好。练习2—3组。

  【设计意图:用学生所熟悉的汉字进行3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转动乘法转盘,动用了孩子的眼和脑,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顺便也对2和5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复习。同桌练习加深了对3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理解。】

  三、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既是复习的过程,也可以看到哪个知识点学生有困难,练习课重点复习。】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1×3=3一三得三

  2×3=6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

  4×3=12三四十二

二年级数学教案3

  一、教学内容:

  P75~76

  二、教学目标:

  1、巩固连及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2、引导学生运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

  3、引导学生运用连加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完成连加练习

  (二)指导练习

  1、完成P75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2、指导学生完成P75练习题2

  (1)第1小题可能用下面两种估算方法,尽管得数有所差别,但都应视为正确做法。

  (2)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计出结果说明。

  (3)先估算再口答。

  3、完成练习题3

  4、完成练习题4

  5、完成练习题5

  (三)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在计算过程中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四)作业:

  课本P76中的小调查(以小组为单位)

二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第52—54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通过测量长度提高测量操作能力,进一步积累测量物体、线段长度的经验。

  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米尺。

  教学构想: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厘米和米,学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够利用这两个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长度,会用米尺或学生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相当短,其长度达不到1厘米那么长;有些路程实在长,用米为单位计量其长度十分麻烦。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学生在认识分米时,必然会联系厘米和米。所以说,没有厘米和米的概念为基础,不容易认识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体验厘米和米。同样,学生认识毫米要以厘米为基础,建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联系,既认识了毫米,也强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点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学生感知长度,单凭介绍、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才能获得对分米和毫米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提问: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怎样可以知道这个文具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师:文具盒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像这样10厘米的长度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20厘米呢?(2分米)

  师:这个文具盒的长和宽还可以这样说:这个文具盒长大约2分米,宽大约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问:1分米有多长?直尺上就有答案。从哪到哪是1分米?(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里面有几个1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2)你会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白纸上。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3)体验:

  ①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

  ②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4)师: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粉笔长……)

  3、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出示米尺)(1)这有一把米尺,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分米?为什么?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数。(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4、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3题

  先用身体尺估一估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评析:学生目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学生又一次感知长度,培养了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毫米)

  2、关于1毫米

  ①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体验1毫米。

  提问:你能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

  同桌互相比划,用5角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提问: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量小蚂蚁的身长)

  三、小结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学习了几个长度单位?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屋,里面有很多难题等着我们去挑战,有没有信心?

  四、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哪两条边长度相等?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2)床长2()。

  (3)大米宽2()。

  (4)黄瓜长2()。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六、课堂作业

  基础练习:

  1、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用字母表示分别是()、()、()、()。比毫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是()。

  2、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1米=()分米

  ()厘米=1分米()厘米=1米()分米=1米

综合练习:

  1、在()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张电话卡厚1()一根黄瓜长2()

  一支粉笔长8()一本数学书厚8()

  一张课桌高7()一幢大楼高20()

  教室门高2()一支铅笔长约2()

  拓展提升:

  一根小棒长1分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