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学计划>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3-01-10 16:39:51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A、学生情况及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班有学生45人。从学生口算来看,学生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口算很好,有些孩子口算很差,虽然我平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智力问题,孩子还是跟不上。 笔算,孩子都已经掌握了笔算方法,但没有养成笔算习惯,在遇到数很大计算是老爱口算,容易出错。 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而有些孩子读题能力较差 不理解题意而乱写。孩子们综合能力较差,小括号应用不熟练。 学生对平移距离不太理解,画图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有漏洞。

  教材编写特点:

  (一) 关于除法和混合运算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有余数除法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体会混合运算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关于生活中的大数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3.通过“拨一拨”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

  4.安排一定数量的估一估活动。

  (三)关于万以内加减法

  1.分为两个单元

  “加与减(一)”是基本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与减(二)”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分散安排的目的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分散安排,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有利于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

  2.删繁就简,突出基本算理

  3.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培优计划: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不断提高做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辅导对象:赵蕾、刘皓轩、陈哲、赵真

  辅导措施: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4、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期望效果:

  辅困计划: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可先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

  辅导对象:郭昊辰、王一初、江奕妙、来馨彤

  辅导措施: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学困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

  5、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6、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

  7、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B、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第一周

  2.13-2.17

  第二周

  2.20-2.24

  第三周

  2.27-3.3

  第四周

  3.6-3.10

  第五周

  3.13-3.17

  第六周

  3.20-3.24

  第七周

  3.27-3.31

  第八周

  4.3-4.7

  第九周

  4.10-4.14

  第十周

  4.17-4.21

  第十一周

  4.24-4.28

  第十二周

  5.1-5.5

  第十三周

  5.8-5.12

  第十四周

  5.15-5.19

  第十五周

  5.22-5.26

  第十六周

  5.29-6.2

  第十七周

  6.5-6.9

  第十八周

  6.12-6.16

  C、学科工作行事历

  周 次 日 期 负责人 内 容 备注

  预备周 2.9-2.11 各组长 制定各项计划,备课两周

  迎接区教体局开学检查

  第1周 2.12-2.17 李丽、武晴晴 检查计划制定及备课情况。

  第2周 2.20-2.24 戈亚萍 解读学科学期工作计划,布置学期学科相关工作。

  第3周 2.27-3.3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4周 3.6-3.10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5周 3.13-3.17 李丽 各教研组定老师定教材准备参加集团校内优质课评比。

  第6周 3.20-3.24 武晴晴 教学常规月查,反馈。

  第7周 3.27-3.31 李丽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第8周 4.3-4.7 武晴晴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4月4日放假

  第9周 4.10-4.14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0周 4.17-4.21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1周 4.24-4.28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2周 5.1-5.5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5月1日放假

  第13周 5.8-5.12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4周 5.15-5.19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5周 5.22-5.26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6周 5.29-6.2 武晴晴 总结梳理课堂教学模式。 5月30日放假

  第17周 6.5-6.9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各项业务展评活动。

  第18周 6.12-6.16 戈亚萍 教师粉笔字、钢笔字展评。

  第19周 6.19-6.23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备课作业展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计算,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探索性。主动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在新学期中我将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使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 直线和线段

  ⑤ 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以上这些是我本学期将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训练,培养他们多种综合能力。同时我会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解决问题(1周)

  (二)表内除法(一)(2-4周)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5周)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6-7周)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9周)

  (六)克和千克(10周)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1-12周)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13周)

  (九)找规律(14周)

  (十)总复习(15-19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2人。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数学基础较好,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认真,对他们继续学习数学是个有利条件。上学期,有两个同学成绩不及格,这和他们不良习惯和智力有关,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养成良好习惯。总之,要使所有的同学喜欢学数学,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本册的教学重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本册的教学难点是: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4、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5、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与别的班级有一定的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基本上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兴趣更高。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应该关注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共分为8个教学单元,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这是在学生在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这是本册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这是在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 这是以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的,主要有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这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千米 毫米 这是在上学期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千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 分 秒 这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统计 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第八单元:总复习这是对本册课本所学知识的巩固,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三、目的要求

  1、认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

  四、教学重难点

  在本册课本中,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万以数的认识中关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是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是认识图形的重难点;三位数加减法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和估算,难点是笔算时的进位和退位问题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千米、毫米中进行简单的换算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有余数的除法中重点理解掌握笔算及余数比除数小,难点是笔算时的试商方法和算理及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单位名称的写法;能进行简单时分秒的换算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第六单元的重难点;在统计中,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是学习的难点。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用具

  本学期主要用到的教学用具:计数器、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图片、实物及自制的可以拉动的长方形、米尺、时钟及口算卡片

  七、教学课时和进度安排

  一、第一 大周:万以内数的认识 10课时

  二、第二大周:识图形 5课时

  三、第二、三大周:三位数的加减法 20课时

  四、第四大周:千米 毫米 5课时

  五、第四、五大周: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

  六、第六大周:有余数的除法 3课时

  时 分 秒 5课时

  七、第七大周:统计 5课时

  总复习 5课时

  八、第八大周: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班内情况分析

  班内共有28人,基础比较扎实,课后能认真完成作业,但自觉性不高,在计算方面准确率有待提高,在实践操作方面有欠缺。本学期在坚持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对知识的灵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培优辅差方面下功夫。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时分秒。

  四、教学难点:加与减、时分秒。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六、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与语文教师做好时间上的协调,平时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学生情况。特别是偏科生,多想办法,尽量的做到优的更优,差的努力补上去。

  七、教学课时

  1.除法----------------------------------------------------------6课时

  2.方向与位置---------------------------------------------------4课时

  3.生活中的大数----------------------------------------------8课时

  4.测量---------------------------------------------------------5课时

  5.加与减(一)------------------------------------------------16课时

  6.认识图形-----------------------------------------------------7课时

  7.时分秒--------------------------------------------------------8课时

  8.调查与记录----------------------------------------------------5课时

  总复习------------------------------------------------------------5课时

  八、教学进度安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二年级孩子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为大家分享了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借鉴!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二(4)和二(6)两个班的数学。大部分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能同桌合作学习,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但还有个别孩子学习自主性不强,有依赖家长的倾向。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总体来说,二(4)班后进生较多,这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信心,知识欠账多,学习习惯较不好,上课注意力也不易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本学期继续和家长密切配合,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起他们逐步赶上其他的同学。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创设安全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7.后进生转化措施:

  (1)明确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毛病,跟孩子做好沟通,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2)用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后进生,教学内容安排难易得当,既能发展成绩好的学生又能照顾后进生。

  (3)用科学的学习技能指导后进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及时反馈、检察,提高效率。

  (4)用"因人而异"的作业训练后进生,尽量考虑学生做作业时的差异,设计不同的题型。

  8.优秀生提高措施:

  (1)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给优秀生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加速他们自学能力的发展。

  (2)走出课堂,课内外结合,加强优秀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优秀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数学知识或者有趣的数学知识提供在课堂上,集体研究讨论解决。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自己一个阶段以来的进步和不足,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使他们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与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壮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赌乐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本学期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进度安排(同市教研室进度,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贴近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联想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的学习有现实的意义。

  2、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是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问题串”。

  3、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4、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每一部分的“合作探索”板块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潜能,体现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第二个层次,运用初步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联想、推断等探索活动,独立地解决综合情境图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初步掌握新知识。同时,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班级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本期教学课时

  一、除法————6课时

  二、混合运算————7课时

  三、方向与路线————4课时

  四、生活中的大数————8课时

  五、测量————5课时

  走进乡村————1课时

  六、加与减(一)————14课时

  七、认识图形————7课时

  八、加与减(二)————8课时

  美丽的植物园————1课时

  九、统计————5课时

  总复习————5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教育研究工作中,我们二年级教研组本着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为着重点,不断地进行深化改革试验,在注重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对数学理解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启迪,让学生能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让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学习的资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工作目标:

  1、抓好课堂常规管理工作和教学质量的监控;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以新课程为指导,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长的目标;)

  3、培养学生轻松学习、喜欢学习、快乐生活,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学研讨课、教案交流、培训内容的分享、教学用具的共享等)打造专业团队,共同学习、互帮互助的学习目标。

  三、教研措施:

  1、精心备课。

  严格按照“五精”教学常规认真备课。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前教师应熟悉课标、教材,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的重点、难点、板书,作业设计在教案中均有效体现。

  2、认真上课。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仅要启迪智慧,还要培养技能、教化思想,执教过程中要严谨。教学语言要简洁、准确、有条理、生动易懂和富于启发。板书工整,尊重学生。做到数学课堂要简约而有效。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多给学生鼓励,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有耐心,避免急躁情绪。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三、重点内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2)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时安排: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混合运算(7课时)

  两步式题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小小设计师1课时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左右

  10000以内数的认识7课时左右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课时左右

  八、克和千克(2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

  I.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数与代数

  在等分多个对象的活动中,理解“剩余”现象,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定律。掌握余数除法的商法,能以垂直形式计算余数除法。

  通过学习工具的操作了解千,了解百与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构成,能够读写千以内的数字,比较数字的大小。能够口头加减百,加十,减百,简单地估计和确定数字的大小在千以内。

  在两位数加减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的书面计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能进行相关估算和验算。

  经历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书面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了算法,能口头计算整数十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无需进位,可以估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积的范围。

  空间和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了解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地区。其他七个方向可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和北方向识别。能够使用位置词清楚地描述物体的位置,理解并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况了解角度,了解角度有顶点和边,并直观地比较角度的大小。对直角有初步了解,了解角度有顶点和边,并直观地比较角度的大小。对直角有初步了解,能用直角判断锐角和钝角。

  了解测量活动中的分米和毫米,了解分米、毫米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将正确选择长度单位来测量和表示对象的长度,并在长度单位之间进行简单转换。

  统计和概率:

  通过统计活动的过程,同一组数据将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了解填写表格和跟踪框是表示统计结果的方法,并将使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确定、关联和预测。

  2.数学思维。

  通过理解千以内的数字,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字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我们在特定情况下把握数字相对大小之间关系的能力。通过对口头计算、书面计算和估算数据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方法和技能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培养数字意识。在探索和发现数字、计算和平面图形的一些简单规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意识。

  在具体问题情况下,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和数据整理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客观地了解统计结果,从而形成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推理能力,学会有序清晰地表达自我思考。

  3.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尝试从不同角度和方法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行的合作交流中,体验合作的好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主动性。

  4.情绪和态度。

  从现实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材料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进取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维的价值和魅力。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做出调整。

  II。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编排了10单元教材。在“数与代数”,先教带余数的除法,然后教学生理解一千以内的数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讲授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讲授分米、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及简单路线图,直观理解角度(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进行计算。整本教科书都安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量方向是一项操作活动。用指南针测量学校里各个方向的风景和物体,“你能跳多远?”这是一项主题活动,使用统计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跃。以下是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4-0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5-16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4-0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7-24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7-13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6-09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01-1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7-03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合集15篇01-3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A、学生情况及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班有学生45人。从学生口算来看,学生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口算很好,有些孩子口算很差,虽然我平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智力问题,孩子还是跟不上。 笔算,孩子都已经掌握了笔算方法,但没有养成笔算习惯,在遇到数很大计算是老爱口算,容易出错。 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而有些孩子读题能力较差 不理解题意而乱写。孩子们综合能力较差,小括号应用不熟练。 学生对平移距离不太理解,画图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有漏洞。

  教材编写特点:

  (一) 关于除法和混合运算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有余数除法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体会混合运算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关于生活中的大数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3.通过“拨一拨”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

  4.安排一定数量的估一估活动。

  (三)关于万以内加减法

  1.分为两个单元

  “加与减(一)”是基本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与减(二)”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分散安排的目的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分散安排,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有利于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

  2.删繁就简,突出基本算理

  3.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培优计划: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不断提高做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辅导对象:赵蕾、刘皓轩、陈哲、赵真

  辅导措施: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4、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期望效果:

  辅困计划: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可先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

  辅导对象:郭昊辰、王一初、江奕妙、来馨彤

  辅导措施: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学困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

  5、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6、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

  7、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B、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第一周

  2.13-2.17

  第二周

  2.20-2.24

  第三周

  2.27-3.3

  第四周

  3.6-3.10

  第五周

  3.13-3.17

  第六周

  3.20-3.24

  第七周

  3.27-3.31

  第八周

  4.3-4.7

  第九周

  4.10-4.14

  第十周

  4.17-4.21

  第十一周

  4.24-4.28

  第十二周

  5.1-5.5

  第十三周

  5.8-5.12

  第十四周

  5.15-5.19

  第十五周

  5.22-5.26

  第十六周

  5.29-6.2

  第十七周

  6.5-6.9

  第十八周

  6.12-6.16

  C、学科工作行事历

  周 次 日 期 负责人 内 容 备注

  预备周 2.9-2.11 各组长 制定各项计划,备课两周

  迎接区教体局开学检查

  第1周 2.12-2.17 李丽、武晴晴 检查计划制定及备课情况。

  第2周 2.20-2.24 戈亚萍 解读学科学期工作计划,布置学期学科相关工作。

  第3周 2.27-3.3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4周 3.6-3.10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5周 3.13-3.17 李丽 各教研组定老师定教材准备参加集团校内优质课评比。

  第6周 3.20-3.24 武晴晴 教学常规月查,反馈。

  第7周 3.27-3.31 李丽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第8周 4.3-4.7 武晴晴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4月4日放假

  第9周 4.10-4.14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0周 4.17-4.21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1周 4.24-4.28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2周 5.1-5.5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5月1日放假

  第13周 5.8-5.12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4周 5.15-5.19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5周 5.22-5.26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6周 5.29-6.2 武晴晴 总结梳理课堂教学模式。 5月30日放假

  第17周 6.5-6.9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各项业务展评活动。

  第18周 6.12-6.16 戈亚萍 教师粉笔字、钢笔字展评。

  第19周 6.19-6.23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备课作业展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计算,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探索性。主动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在新学期中我将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使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 直线和线段

  ⑤ 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以上这些是我本学期将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训练,培养他们多种综合能力。同时我会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解决问题(1周)

  (二)表内除法(一)(2-4周)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5周)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6-7周)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9周)

  (六)克和千克(10周)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1-12周)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13周)

  (九)找规律(14周)

  (十)总复习(15-19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2人。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数学基础较好,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认真,对他们继续学习数学是个有利条件。上学期,有两个同学成绩不及格,这和他们不良习惯和智力有关,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养成良好习惯。总之,要使所有的同学喜欢学数学,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本册的教学重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本册的教学难点是: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4、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5、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与别的班级有一定的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基本上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兴趣更高。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应该关注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共分为8个教学单元,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这是在学生在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这是本册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这是在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 这是以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的,主要有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这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千米 毫米 这是在上学期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千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 分 秒 这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统计 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第八单元:总复习这是对本册课本所学知识的巩固,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三、目的要求

  1、认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

  四、教学重难点

  在本册课本中,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万以数的认识中关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是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是认识图形的重难点;三位数加减法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和估算,难点是笔算时的进位和退位问题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千米、毫米中进行简单的换算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有余数的除法中重点理解掌握笔算及余数比除数小,难点是笔算时的试商方法和算理及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单位名称的写法;能进行简单时分秒的换算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第六单元的重难点;在统计中,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是学习的难点。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用具

  本学期主要用到的教学用具:计数器、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图片、实物及自制的可以拉动的长方形、米尺、时钟及口算卡片

  七、教学课时和进度安排

  一、第一 大周:万以内数的认识 10课时

  二、第二大周:识图形 5课时

  三、第二、三大周:三位数的加减法 20课时

  四、第四大周:千米 毫米 5课时

  五、第四、五大周: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

  六、第六大周:有余数的除法 3课时

  时 分 秒 5课时

  七、第七大周:统计 5课时

  总复习 5课时

  八、第八大周: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班内情况分析

  班内共有28人,基础比较扎实,课后能认真完成作业,但自觉性不高,在计算方面准确率有待提高,在实践操作方面有欠缺。本学期在坚持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对知识的灵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培优辅差方面下功夫。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时分秒。

  四、教学难点:加与减、时分秒。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六、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与语文教师做好时间上的协调,平时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学生情况。特别是偏科生,多想办法,尽量的做到优的更优,差的努力补上去。

  七、教学课时

  1.除法----------------------------------------------------------6课时

  2.方向与位置---------------------------------------------------4课时

  3.生活中的大数----------------------------------------------8课时

  4.测量---------------------------------------------------------5课时

  5.加与减(一)------------------------------------------------16课时

  6.认识图形-----------------------------------------------------7课时

  7.时分秒--------------------------------------------------------8课时

  8.调查与记录----------------------------------------------------5课时

  总复习------------------------------------------------------------5课时

  八、教学进度安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二年级孩子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为大家分享了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借鉴!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二(4)和二(6)两个班的数学。大部分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能同桌合作学习,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但还有个别孩子学习自主性不强,有依赖家长的倾向。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总体来说,二(4)班后进生较多,这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信心,知识欠账多,学习习惯较不好,上课注意力也不易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本学期继续和家长密切配合,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起他们逐步赶上其他的同学。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创设安全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7.后进生转化措施:

  (1)明确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毛病,跟孩子做好沟通,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2)用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后进生,教学内容安排难易得当,既能发展成绩好的学生又能照顾后进生。

  (3)用科学的学习技能指导后进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及时反馈、检察,提高效率。

  (4)用"因人而异"的作业训练后进生,尽量考虑学生做作业时的差异,设计不同的题型。

  8.优秀生提高措施:

  (1)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给优秀生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加速他们自学能力的发展。

  (2)走出课堂,课内外结合,加强优秀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优秀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数学知识或者有趣的数学知识提供在课堂上,集体研究讨论解决。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自己一个阶段以来的进步和不足,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使他们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与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壮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赌乐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本学期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进度安排(同市教研室进度,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贴近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联想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的学习有现实的意义。

  2、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是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问题串”。

  3、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4、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每一部分的“合作探索”板块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潜能,体现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第二个层次,运用初步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联想、推断等探索活动,独立地解决综合情境图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初步掌握新知识。同时,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班级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本期教学课时

  一、除法————6课时

  二、混合运算————7课时

  三、方向与路线————4课时

  四、生活中的大数————8课时

  五、测量————5课时

  走进乡村————1课时

  六、加与减(一)————14课时

  七、认识图形————7课时

  八、加与减(二)————8课时

  美丽的植物园————1课时

  九、统计————5课时

  总复习————5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教育研究工作中,我们二年级教研组本着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为着重点,不断地进行深化改革试验,在注重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对数学理解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启迪,让学生能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让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学习的资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工作目标:

  1、抓好课堂常规管理工作和教学质量的监控;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以新课程为指导,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长的目标;)

  3、培养学生轻松学习、喜欢学习、快乐生活,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学研讨课、教案交流、培训内容的分享、教学用具的共享等)打造专业团队,共同学习、互帮互助的学习目标。

  三、教研措施:

  1、精心备课。

  严格按照“五精”教学常规认真备课。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前教师应熟悉课标、教材,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的重点、难点、板书,作业设计在教案中均有效体现。

  2、认真上课。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仅要启迪智慧,还要培养技能、教化思想,执教过程中要严谨。教学语言要简洁、准确、有条理、生动易懂和富于启发。板书工整,尊重学生。做到数学课堂要简约而有效。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多给学生鼓励,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有耐心,避免急躁情绪。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三、重点内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2)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时安排: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混合运算(7课时)

  两步式题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小小设计师1课时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左右

  10000以内数的认识7课时左右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课时左右

  八、克和千克(2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

  I.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数与代数

  在等分多个对象的活动中,理解“剩余”现象,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定律。掌握余数除法的商法,能以垂直形式计算余数除法。

  通过学习工具的操作了解千,了解百与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构成,能够读写千以内的数字,比较数字的大小。能够口头加减百,加十,减百,简单地估计和确定数字的大小在千以内。

  在两位数加减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的书面计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能进行相关估算和验算。

  经历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书面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了算法,能口头计算整数十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无需进位,可以估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积的范围。

  空间和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了解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地区。其他七个方向可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和北方向识别。能够使用位置词清楚地描述物体的位置,理解并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况了解角度,了解角度有顶点和边,并直观地比较角度的大小。对直角有初步了解,了解角度有顶点和边,并直观地比较角度的大小。对直角有初步了解,能用直角判断锐角和钝角。

  了解测量活动中的分米和毫米,了解分米、毫米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将正确选择长度单位来测量和表示对象的长度,并在长度单位之间进行简单转换。

  统计和概率:

  通过统计活动的过程,同一组数据将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了解填写表格和跟踪框是表示统计结果的方法,并将使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确定、关联和预测。

  2.数学思维。

  通过理解千以内的数字,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字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我们在特定情况下把握数字相对大小之间关系的能力。通过对口头计算、书面计算和估算数据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方法和技能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培养数字意识。在探索和发现数字、计算和平面图形的一些简单规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意识。

  在具体问题情况下,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和数据整理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客观地了解统计结果,从而形成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推理能力,学会有序清晰地表达自我思考。

  3.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尝试从不同角度和方法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行的合作交流中,体验合作的好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主动性。

  4.情绪和态度。

  从现实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材料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进取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维的价值和魅力。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做出调整。

  II。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编排了10单元教材。在“数与代数”,先教带余数的除法,然后教学生理解一千以内的数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讲授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讲授分米、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及简单路线图,直观理解角度(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进行计算。整本教科书都安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量方向是一项操作活动。用指南针测量学校里各个方向的风景和物体,“你能跳多远?”这是一项主题活动,使用统计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跃。以下是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