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传统节日》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节日》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节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传统的节日》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6课第1部分。它共有两方面的内容:春节,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本课通过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中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生活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种节日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定位在了解认识节日、习俗,体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带来的乐趣。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在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绿色小卫士。学会了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自然和环境,这位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本节课旨在帮助同学们树立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提升喜欢自己班级的情感;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
【能力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形成打扮教室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增强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
【知识目标】
认识到教室是自我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初步了解教室布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
能科学、合理地装扮自己的教室,使教室有“家”的味道。
【难点】
培养学生认同和喜爱自己的班级。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情景创设法。
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将指导学习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使学生学有所获,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将从四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创设过年的热闹场面。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老师精心为大家找的几张图片。
鞭炮声声,锣鼓齐鸣,欢声笑语……这让你想起了什么呢?过年还有哪些热闹的'事情呢?
设计意图:创设的情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储备,同时又紧扣教学内容,通过设问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快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接下来是合作探究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法来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首先请同学们来聊聊“年”。
1.春节
师:过年就是春节,它是我们国家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你知道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吗?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来说说,教师引导补充。
活动一,同学们,你们对春节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能来为大家介绍介绍春节呢?
出示课件:过年前会准备些什么?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
现在大家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开始讨论老师给大家提示的问题。5分钟之后,老师请同学们来回答。学生们各抒己见。
师:老师从大家的描述当中,发现每一位同学的年都过的特别精彩,特别的棒。
活动二:同学们的春节真是过得丰富多彩。每一年我们都是这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过的。我们的社会发展到现在,过年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也有了一些改变。那么大家在春节里最注重的是什么呢?
大家提了很多,但是有一点大家都提到了,那就是希望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过春节。
师: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注重亲情、崇尚团圆的民族,不管身处何方,背井离乡的游子们都会在春节回到亲人身边共度佳节。那我们国家除了春节之外,还有哪些传统的民族节日呢?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参与到了解和展示“年”的环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我国还有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等等。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习俗。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我们就以这些为话题来聊一聊吧,可以从节日的时间、吃的、活动、传说或故事几方面来聊。
清明:学生交流(时间、活动、传说),教师引导说出:清明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民间有踏青(也就是游山)的习俗,你能说说清明游山时的心情或看到的风景吗?都给谁扫墓呢?课件随机出示“给烈士扫墓”的图片。
端午:学生交流(时间、吃的、活动、传说或故事),教师引导: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呢?(赛龙舟)你们参加过赛龙舟活动吗?老师拍了一段录像,我们来亲临一下那热闹的场面。(播放一段赛龙舟的视频。)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的来历。
教师小结: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己进行小组交流的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提高。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讨论教学法。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里,孕育了形式各异的民风民俗。这些风俗不仅传递着亲情,更传承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同学们,现在把你们最喜欢的节日写出来,并说说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可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
环节四:布置作业
最后是布置作业的环节,我打算请同学们在课后去搜集和我们国家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和故事,下节课来和大家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设计课后搜集和我们国家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可以巩固学生本节课的所学,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本着直观、简洁的原则,利于学生掌握重点,设计如下:
传统的节日
一、春节
二、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法: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说学法: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说过程: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 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 粽子香袋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 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动四 长命缕
目标:
1、知道我国有在端午节给儿童戴长命缕的习俗,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2、学习搓线的技巧。
幼儿反映:
显然,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搓长命缕,每天我都要给孩子准备一批制作的毛线。区域活动或课间休息时,都爱到美工区去搓长命缕玩,有些孩子一连搓了好几条戴在手上、脚上,有的甚至连脖子上也戴了一条。女孩子还戴着跳起了舞。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菖蒲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包粽子的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传统节日》说课稿】相关文章:
分饼说课稿 烙饼说课稿03-09
散步说课稿模板《散步》说课稿05-22
散步说课稿《散步》优秀说课稿05-22
《细胞》说课稿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4-07
《观潮》说课稿03-17
《真菌》说课稿02-19
《蒸发》说课稿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