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说课稿>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9-06 08:42: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语文说课稿模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说课稿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说课稿模板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1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初中学生实际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 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a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b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c运用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养成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的习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d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_____)。

  b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c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以及(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_____)。

  三、教学难点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 如,初中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 或距今时代久远)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_____)。

  四、说教法

  根据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a情景导入教学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b讨论法:(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发表个人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灵感。

  c讲授法和点拨法:由于初中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较短,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淀有限,要理解(_____)有困难,所以教学中利用课件补充作者生平有关重要信息和时代背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非常必要。

  d点拨法。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

  e多媒体演示法,辅以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配乐朗读,以渲染气氛。

  f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如世界杯短片、配乐诵读、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产生思想共鸣。

  g朗读教学法。新课标重视朗读,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在句式上长短整散搭配协调,字字句句都饱含作者的情感,基调欢快,有很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采用(初读、精读、品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独特的意境。指导学生通顺、流畅、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深入体会。并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诵读法。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h教师引导、师生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合作交流法,开放学习,课堂应该尊重个性,鼓励创造。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努力搭建一个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和谐的关系中、轻松的学习中个性得到发展。并且,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取长补短,学会如何与人交流,与其他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i设疑导学法。(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学到什么?步步深入,几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让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地学习把握课文。)

  j自读点拨法 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为辅。

  k比较阅读法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讨论法,勾画圈点读书法,运用网络环境进行小组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课后以 为专题,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进行小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意识)。

  1、诵读法。朗读是学生把握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优美的情趣。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合作、探究法。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3、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学生用圈点批注法做预习笔记,要用活页纸做感悟笔记,便于整理归类。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圈点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难点,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4、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

  六、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_____)。预计用时两分钟。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整体感知:预计用时15分钟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_____),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A、介绍作者,(名、时、地、作、评)方法上讲究特色,

  B、说明写作意图,

  C、介绍作品的社会影响,

  D、播放有关音像资料。

  然后,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它学生边听连圈划每段的关键词语,根据段义,理清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边引导学生归纳文章脉络,边完成如下板书:

  理由: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3、研读赏析:预计用时10分钟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请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给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4、质疑问难:预计用时5分钟

  教师启发:这篇课文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待学生提出问题后,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养成学生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5、拓展延伸

  A、围绕中心,补充材料: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让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

  B、教师介绍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课下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6、课堂总结:预计用时3分钟

  通过教师的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给学生以强化记忆。

  7、布置作业:

  1选用5个本课所学词语,写一段话

  2关于学后感悟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2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必然走向毁灭的故事,从而批判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xx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和戏剧语言的特点。

  能力目标:

  第1、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第2、分析人物语言

  情感目标:

  关注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难点:分析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和环境的矛盾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第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第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第3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第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时也为了配合以上我选择的三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第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戏剧之门的金钥匙。

  第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第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一声叹息。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雷雨》

  (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手段简介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

  (三)表演擂台,学生表演后请演员代表和观众代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讨论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

  1、剧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及潜台词的分析认识人物。教师在学生发言时适时板书总结:

  周朴园:残忍、自私、冷漠、卑鄙的资本家

  鲁侍萍:善良、正直、刚毅、倔强的下层妇女

  2、你如何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它是真实的吗?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时联系周朴园的家庭婚姻生活。从而认识到周朴园在抛弃了侍萍后,他的婚姻生活及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对曾经的初恋保持怀念是真实的,因为那一段时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不过他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的鲁侍萍。所以当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害怕侍萍对他的名誉、家庭构成威胁,他露出了自己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他对侍萍态度的转变恰恰是由他的阶级地位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通过这一问题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六.说矫正反馈

  假设周朴园重新接受了侍萍,他们会幸福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维

  我想让学生意识到,因为两人的性格及阶级地位他们并不会幸福。再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束语:悲剧是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期历史的苦难,它不应该是某一个人制造的,而应该是民族悲哀的时代显现。《雷雨》悲剧,其实就是一个封建民族的悲剧。剧作者借周朴园的一家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展示给读者,让他们去感受这个充满罪恶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抨击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七.说作业布置

  剧本在周朴园去精神病院探望两个疯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结束,你能为剧本写一个不同的结局吗?

  八.说课堂小结

  对于这篇传统的戏剧教学篇目,我重点总结了了本课教学中的创新点

  传统的戏剧鉴赏,习惯于按剧本语言逐句分析,胡子眉毛一把抓,费时但又难以突出教材的特点,关键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雷雨》这一课,我向传统说“不”,主要设计了“表演擂台”“自由论坛”“表演点点评”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本课的教学设想,谢谢。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根据课文内容,说教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学相长,相辅相成。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午好,我是语文 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 (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教材

  《 》是省编教材 年级 册第 单元中的第 篇课文,该单元

  《 》是 (文章体裁),主要写了 (主要内容),表达了 (中心思想),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教学这篇课文计划安排 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

  由于 (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因为 (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

  第二方面: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和探究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话法和探究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第三方面: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

  我设计的导语是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 整体感知,预计用时15分钟。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常识。

  然后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课文的关键词语,概括段义,梳理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边引导学生集体归纳文章脉络,边完成如下板书。(教师板书)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或者在听读中思考问题,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 研读赏析,预计用时10分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

  请学生先默读再小组讨论,之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做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环节4 质疑问难,预计用时5分钟。

  教师启发:这篇课文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待学生提出疑问后,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环节5 拓展延伸,预计用时8分钟。

  1、 围绕中心,补充材料。

  好处: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像能力,提高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意识,让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

  2、 教师介绍相关材料,引导学生阅读。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环节6 课堂总结,预计用时3分钟。

  通过教师的梳理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给学生以强化记忆。

  环节7 布置作业 ,预计用时2分钟。

  1.选用5个本课所学词语写一段话,

  好处: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第四方面:板书设计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4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借助朗读、想象,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

  1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

  说到田园,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这样一些词:"阡陌交错"、"竹木扶疏"、"田舍掩映"、"鸡犬相闻".田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许多文人吟诗作画,心驰神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其词可分为: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描绘田园风光的农村词,体物言情的咏春词和艳情词。)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走进田园,共同领略田园所特有的美。谁来读读课题?《清平乐 村居》。(师指名读。)(板书: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乐"要读"yue",不读"le")是词牌,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词牌)词牌还有很多呢:"念奴娇"、"浣溪纱"、"虞美人","沁园春"也是的,对了,还有苏轼"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后 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村居是什么?(乡村人家)。

  ★关于题目"村居"———激发学生的想象:村居有什么景致呢?

  学生接触到的首先是题目。一个"村居"会令孩子们浮想联翩。会想到小桥、流水、人家;还会想到青山、绿水、树林,会闻到花香,会听到鸟语、泉声……有了这个情感体验,对于走进辛弃疾所要描绘的世界是大有帮助的,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读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比较,一个良好的情感铺垫便形成了。

  (二)、恬淡走近诗词、"走向村居",走进辛弃疾所描绘的乡村图景

  1. 学生试读, 检查自学效果。(读对读通)

  2.听录音朗读,听清节奏,老师对照正音。 明确词的节奏。

  茅 檐 ‖低 小, 溪 上 ‖青 青 草。 醉 里 ‖吴 音‖ 相 媚 好, 白 发‖ 谁 家 翁 媪。

  大 儿 ‖锄 豆 溪 东, 中 儿 ‖正 织 鸡 笼。 最 喜 ‖小 儿 无 赖, 溪 头‖ 卧 剥 莲 蓬。

  学生再齐读一遍。 在吴音中 "走入村居",悠闲走进诗词。(自己读懂)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 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温馨、清新、恬静、亲情、活泼……)

  (三)、学习上片(上阙): (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谁来说说?

  a、茅屋又低又小,溪边上长的青青的草。 茅檐的本意是什么?(茅房的的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这里又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茅檐代指茅屋。如果屋檐低小的话,那这个茅屋肯定也是……(低小)典型的江南农村小景,富于田园特色:

  (清新、秀丽 、悠然、生机勃勃)

  b、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吴音:吴地的方言,当时辛弃疾就在吴地生活。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翁媪:老年夫妻。媪:老年妇女的代称。)又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谁来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

  (温馨、恬静、亲情、闲适、天伦之乐)

  小结:上片写了具体哪些人、景、物?

  茅檐 小溪、青草、翁媪 (板书)

  (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着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

  如果说清新、秀丽、悠然自得的美景让白发夫妻俩内心愉悦的话,那又是什么让他们觉得幸福呢?结合词的下片(下阙),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所看到的。

  大儿锄豆溪东: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

  中儿正织鸡笼:

  二儿子正在编制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这里有个词跟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意思不一样的无赖:顽皮,可爱的意思。)溪头卧剥莲蓬:

  趴在溪边剥莲蓬取莲子吃 .

  小结:那么,下片又具体写了哪些人、景物的?

  大儿、 中儿、小儿 (板书)

  这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各尽其力,各得其乐, 其乐融融

  哦,我们明白了。 如果说清新、秀丽、悠然自得的自然美景让白发夫妻俩内心愉悦的话, 那么"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再加上老年得子,小儿又是这样顽皮可爱,怎么能不让他们觉得幸福,尽享天伦之乐呢!看来啊,这个"醉"是源于幸福的"酒未醉来人先醉".

  同学们,我们再一齐来朗读这种其乐融融的幸福吧: 茅 檐 ‖低 小!……

  欣赏中 "走出村居",自然外化词意。理解词意,领悟内蕴,在读中获得了情感的熏陶。(读好读出来)

  关于《清平乐 村居》中重点词的交流、讨论?

  1." 醉"的多角度理解

  白发翁媪真的是因为喝了酒醉了吗? (不是?) 那是因为什么?

  (清新秀丽、悠然自得的自然美景和老人生活的幸福)

  在教学参考中,"醉"的解释是喝醉的意思。但在上这一课的时候,我将引导学生不要拘泥这个答案,大胆讨论:认为"醉"是陶醉,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这样的理解未尝不可,因为诗歌本来就有自己的不确定性。

  2、"无赖"中现真情

  "无赖"二字应该说是这首词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表面上的贬义却恰恰显示了词人对小儿的喜爱。在对这个词的教学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达到对词的理解。但是词人到底是喜欢小儿的什么?(他的可爱、天真、无忧无虑)(这可以结合辛弃疾的心境来看),还有剥莲蓬的专著(因为在孩子的眼中这也是他的`工作)。

  3、对"最"的关注

  我们注意到词人对小儿的喜爱,往往会忽视词人对大儿、中儿的情感。大儿、中儿都在劳动,按照我们传统的看法,他们应该是值得赞扬的,其实辛弃疾对他们感情已经通过一个"最"字展现了出来。词人是喜欢大儿、中儿的勤劳的,但是他们和小孩来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稍加点拨学生就会理解。这样就不会产生误解了。

  五、精读品位,体会意境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 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上阕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作业:

  1.发动学生查找有关江南、村居的诗词。在纵向回忆低年段阅读过的《江南》、《忆江南》、《水乡歌》后,找辛弃疾的《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等好诗好词,甚至还要到找网站上的FLASH动画贺卡《梦里水乡》、《江南》等;让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的体验中:"中国不愧是诗词的国度,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应当如蜜蜂采蜜,充实自己,沾上文人的雅气……"相信厚积不仅可以薄发,而且会在孩子们的生命中多一分灵气,为将来的美丽人生做好奠基。在积累中 "放眼村居",漫步走进词海。(读宽读下去)

  2 (联系插图,仔细观察图上的人物、景物,想象他们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同学们把自己最喜爱的画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用线条、色彩重现了乡村恬然的风景;或者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了"大儿锄豆溪东"那"汗滴河下土"却充盈着"秋的期待"的情景;或者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现垂髫少年"卧剥莲蓬"的动人画面;或者化静为动,创造性地演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情景……

  3.背诵《清平乐 村居》。

  板书: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 小溪 青草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 喜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5

  一、说教材

  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第一是适用性

  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有的过于简单,重复学习高三的语文课程;有的则拔得太高,是一种脱离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的课外阅读。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优选了这本教材,在选录方面,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优选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章。做到选文经典、古今结合、中外兼顾。 第二是创新性

  前六个单元一改以往的“以史为线”或“以文体为线”,而是“以主题” 为线索,按照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章节的划分,主要围绕语言的应用,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既富有广度和深度,又注重文章内容和社会生活相贴近,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高职大学语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学语文那样,较为全面的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选择与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密切的课文,如《我的母亲》与《我们因你而骄傲》这两篇课文,针对现在的九零后一代不懂得感恩,我们就从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与父亲对孩子的感情两个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情感维度。同时我们选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给学生,让其阅读。我们都知道一定的阅读是必须的,它虽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丰富思想、提高认识。这门课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艺术于一身。因此,大学语文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改变以往大学语文作为辅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将我们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我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一)注重知识的传播(知识目标)

  我们的学生在高中都极为系统的学过语文课,在语文课中识字、语法、词汇、修辞、与相应的文学知识都接触过,故在我们开设的这门语文课中,我们协助学生学习相应的古文、现当代文,以及教育意义极强的新篇章,让学生从人文角度 掌握新的语文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吸取新的养分。从人文素养进行单元划分,这显然无论是理解还是记忆都比大篇幅的学习诗歌、戏剧、现代文及按文学史进行梳理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

  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写作能力是当今人才必须亟待加强的,大学写作应以立足于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

  (三)注重高职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情感目标)

  高职院校是培养的人才,不是机械的只懂得课本知识,而不会实践操作的大学毕业生。 我们这门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各个经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课程中,这种功能从实现的途径来看有三种情况:第一是通过大学语文教材的

  内容以及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对它们做出的阐释、评价,或者说,是阅读什么、写什么、听什么、说什么中的“什么”来进行的。第二是通过语言本身,语言就是对“人的精神教育”,文即是道,语言本身内蕴着思想、人文、德育、态度。第三,技能中也包含着“德育”、“思想”、“人文”、“态度”。对于他人的作品,哪怕主张和自己相反,也能按照原意,公正无误地理解,养成这种包容的态度,就是国语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所灌输的人文精神,所培养的各种能力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说课程实施

  我主要从两大方面来讲解:

  一是教法,由于高校的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仅靠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语文是件困难的事,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同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给予各类学生不同形式的辅导,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学情) 在教学中,我力求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我校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活跃的类型,枯燥无味的课堂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老师一味的向他们灌输知识,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为此,我重点设置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设置法—激发兴趣,逐渐深入。

  提问法—逐步引导第一文库网,逐渐深入。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是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沉淀的四种境界。在学法上重点采用了: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关于《孔子论修身》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孔子论修身》这篇课文的教学,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这节课的教法与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教材的第三单元的一节课,入选本单元的课文,大多讲的是古今中外知名人士的博大理想与志趣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操。从不同的体裁入手,有的文章简洁而意味深长,有的文章则节选自文人的精品之作,情感真挚,催人向上。而《孔子论修身》这篇文章,作者总结了自己的对修身的不断求索,要想修身,必要内省。又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亦能借此自省,从而在人文素质方面严格的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具体分为三个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着重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

  2.人文目标: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

  3.情感目标: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道德完善的自觉性。

  (三)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教学重难点定为:

  重点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坦荡的胸怀。将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历史的局限等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造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纳以下教法:(幻灯片) 朗读探究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

  同时将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法及想象体验法作为辅助教学。

  2.学法

  我们的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感知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主要用了以下学法:(幻灯片) 质疑提问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朗读理解法

  四)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幻灯片)

  1.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2.指导方法,协助理解。

  3.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4.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5.品新内化,拓展延伸。

  一是激情导入,诱发兴趣。在深入主题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知

  识的衔接,我先给学生看一段有关孔子的短片,“看与思”相结合,提出问题:“能谈谈你对孔子的理解吗?”从而自由进入学生讨论,进入了课文,再顺势而导,“谈谈你对《论语》中的某句话的理解”,让学生放开了讲,我适当的加以引导、点拨、提示。

  二是指导方法,协助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这种需要尤为强烈。为此,在课堂上,我首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将进一步的翻译与理解交给学生,在这里,我只是辅助学生,把主动权教给学生。针对个别难理解的语句做重点的点拨。

  三是讨论交流,重在激励。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提高完善个人道德的自觉性。这时教师参与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重在激励、唤醒。之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这时老师要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分步处理。

  四是直奔重点,集中理解。在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带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我将课文划分为四个小节,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而概括主要内容可在若干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准确、比较一致的意见。重点突出修身的方法—内省。孔子十分强调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规范,那么怎样实现“仁”呢?孔子说“为仁由己”。也就是说要实现“仁”,还得靠自己。修身的本质就是不断进行内心反省的过程,孔子称之为“内自省”、“内自讼”、“躬自厚”、“求诸己”等。

  2.接着我要求学生用白话的形式将内省部分表述出来,从读到写,从写牵引,这样读写牵引法的运用,让学生对修身的方法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3.通过反复阅读挖掘修身的主要内容,这个层面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文,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时间,所以,一方面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有深刻的体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共同探讨重点句子,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既有利于解

  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五是品新内化,扩展延伸。

  既然是内化就要对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延伸到我们的课堂之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方面:

  1. 参照现代文中修身养性的描写,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加强个人修养的认识.

  2.结合实际谈谈,在当今这个时代,孔子有关人格修养的这些论述今天是否还有借鉴的意义?谈谈你会做些什么,怎么做,加深学生对《论语》修身思想的认识及其现代价值探讨,从而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语文,真正在生活中用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上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突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孔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修身为第一要。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而修身的先决条件是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要努力观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获取高深的知识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学问和智慧,就能心诚意实,言行一致,即使无人在时,也照常遵守道德准则,保持情绪平稳,平常心,没有忧患,很好地修身。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6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是_____教版___年级___册第__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以“______”为主题展开。《____》是一篇____(文章体裁),主要写了________(主要内容)表达了________(中心思想) “_______”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中提出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以及结合这篇文章自身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和技能

  2、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本课_____的特点,我将________设计为本课的教育重点。

  为了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这一属性,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__________。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一)教法

  这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所以我把朗读(朗读全文和朗读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句子)作为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

  “教必有法,而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是一篇看似浅显实则 耐人寻味的好文章。所以我把教师精巧设问、层层深入与学生的积极质疑、主动探究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本文的又一主要教学手段。

  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所以我尝试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反思,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操,我在最后一个教学环境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________。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1)通过朗读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

  (2)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能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句子,把握主人公的主要品质和本文主题;

  (3)通过质疑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本文的标题含义、详略安排,思考________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________鉴赏能力;

  (4)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特点。

  (二)学法

  在学法方面我采用了(“导—思—点拨——练”)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参加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了(领悟式指导法、迁移式指导法、点拨式指导法、反馈式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初读课文

  (三)研读赏析

  (四)拓展延伸

  (五)结束语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桥之美》,下面我将从以下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 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分析

  《桥之美》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是一篇具有随感式的说明文,以优美的语言,亲切的语气,向我们展示了桥的魅力。文章通过描写生活中各类桥,品味各类桥传递出的情味,启发我们只要用心欣赏,就一定能体会到桥的魅力多彩。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引导同学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在写作上,作者描写桥从常见的俗语写起,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文章结构新颖别致,作者不像惯常行文那样从外形到内部结构,而是别出心裁的与你拉家长,从而把我们带进了神气美妙的桥的世界。在语言技巧上,文章语言优美形象、富有诗意,打破了传统说明文语言乏味的现象,从而激活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2、 学情分析

  八年级同学们经过七学年的学习,对于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主旨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对于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方面却有一些欠缺,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3、 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标》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是: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的意义和作用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3、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应当说新课标更突出了对同学们心灵的品味和个性解读。综合以上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积累一些雅词妙局,了解课文脉络,品味文中优美活泼、形象诗意的语言。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学会审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4、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品味文中优美活泼、形象诗意的语言。体验生活,学会审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二、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必须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为同学们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促进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本课的教学方法可采用:

  1、 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优美形象富有诗意,很适合十几岁的同学们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们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 点拨引导法。在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要求下,教师组织同学们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只是点拨引导。这样能培养同学们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使他们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由从书本中学习向生活中学习。

  3、 美点寻综法。同学们是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进入文章情境中去欣赏文中的美点,和作者产生共鸣,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其独特的美。

  三、说学法

  同学们是课堂的主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同学们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适应这一原则,本课的学法可采用朗读、跳读、研读、精读等读书法,以及欣赏法、交流法等。

  四、 说教学程序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程序的设置上,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民主性,教师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注重课堂自然动态生成,因势利导,使同学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设计如下:

  〈一〉激情引趣

  我准备这样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各类名桥图片,让同学们欣赏并谈感受。这样设计能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从而拉近同学们与文本的距离。

  〈二〉听读课文,感受体验。

  教师配乐朗读,同学们用心倾听,感受课文的美。并出示阅读目标:文中描写了哪些桥?展示了哪几幅画面?谈谈听后的'感受。这样设计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 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从而感知文意。

  2、 要求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哪里。

  3、 同学们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悟。对同学们的发言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

  〈四〉研读课文,美点寻综

  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 同学们采用跳读、研读等方式研读课文,并说说文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 同学们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引导同学们品评文章的美。

  〈1〉 语言美。教师提问:文章哪些语言美,美在哪里?

  〈2〉 结构美。文章结尾生发拓展,点出桥的内涵美。

  〈3〉 意蕴美。文章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强调了桥之美在构图。

  3、 在以上基础上,教师归纳文章在写作的不凡之处,并形成板书。

  ——以美写桥

  ——以情写桥

  ——以形写桥

  ——以桥写桥

  〈五〉、用心欣赏,用心感受。

  1、多媒体展示各类桥,让同学们用心欣赏,并把感受形成文字写下来。这一设计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感受体验化。

  2、交流。先小组交流,再由小组代表向全班交流。这样能培养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六〉拓展延伸

  把本文与〈〈中国石拱桥〉〉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设计这一环节是使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欣赏事物。

  〈七〉课外学习自助餐

  1、课外观察自己身边的桥,把对桥的感悟写成文字。

  2、从古诗词或文学作品中搜集描写桥的佳句做一个专题积累。

  设计这两个问题,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使同学们的感受体验化。

  附板书: 桥之美

  ——以美写桥

  ——以情写桥

  ——以形写桥

  ——以桥写桥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8

  《美丽的小路》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小路从美丽、干净变脏,最后又恢复美丽的过程,告诉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文章图文并茂,人物语言活泼有趣,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课文。在听吴燕芳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几点做的非常好:

  首先,这节课思路清晰,从整体感知到重点感悟,有条有理。复习完词语后,吴老师用一句“还记得呀先生门前的那条销路吗?”打起了学生记忆的闸门,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然后引导学生从小动物们的对话里去感受“小路的美丽”,再让学生通过图片、对话感受“小路不见了!”,最后在“小动物怎么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个环节让学生懂得我们从小要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道理。一路执教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理。教学过程还抓住了如“兔姑娘’轻轻地’走”“鹿先生慢慢的’走”这些重点词语感悟读文,培养了理解和欣赏能力。

  其次,创设情景,调动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课上吴老师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形象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

  师:还记得鸭先生门前的那条小路吗?那是一条怎样的小路?

  生:一条美丽的小路。

  师:让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会很舒服!

  生:我感觉花儿香香的,美美的!

  师:让我们走上这条美丽的小路,谁愿意把心中感受到的这份美丽与大家分享?

  吴老师把学生带到了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充分感受小路的美丽,体会小路带给人们的惬意。走过小路,学生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闻到了花香,听到了清脆的鸟鸣,甚至就像真的踏在了小路上。他们尽情说着自己的'所见,这样的感受是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实现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从课上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很浓,在阅读时全身心投入。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

  再次,表演朗读,丰富情感。《美丽的小路》它通过童话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把“爱护环境”的道理蕴涵其中。针对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好表演的特点,以情感为纽带,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吴老师巧妙地组织分角色表演读,促进课文理解,使课堂充满童趣。学生在读故事中,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通过提示加上表情,配上动作,辅以象声词,使学生即使在读较长内容时,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并会乐此不疲。

  在整个阅读环节中,教师以合作者、促进者、调控者的身份出现,不断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主读、个别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中,用语感联结了学生的感觉、感官和情感,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了教师的范读。“皱起了眉头”、“捂住了鼻子”、“一拍脑袋”等贴切、生动自然的表演,把单调枯燥的言语配上动画,让学生配上动作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还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劲头。

  最后,扩展文本,训练说话。“美丽的小路如何不见了?”课文用一句话交待:“可是过了不久,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来飞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吴老师让学生借助文本大胆展开想象,说出自己认为的此刻的小路怎么样。学生在想象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此时教师出示变脏的小路,只见垃圾遍地,苍蝇飞舞,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走在垃圾路上,再次让学生谈失去美的感受,饭菜的酸臭味,纸屑水果皮等让蝴蝶看不见花朵的美丽,蜜蜂闻不到花儿的香味,纷纷飞走了,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此时的课文朗读,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学生以惊奇、气愤、着急、失望的语气读出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整个教学过程中,吴老师侧重了课文的几句对话的教学,结合图画观察,个性化、多样化朗读,一步一步下来,非常扎实,让学生从文本的情感升华到自身的情感。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9

  一、说教材。

  《蚂蚁的救助》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二、说教法

  由于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对同学们来讲是既熟悉又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蚂蚁是大家常见的一种动物,而陌生适应为大家对蚂蚁能够在遇到危难时相互救助这件事很陌生。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默读感悟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默读能力,让同学们进行默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中自我管理、不干扰别人学习的自制力。这篇课文所体现的主题思想也需要同学们用心去感悟,而默读是非常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在读的训练上多采用默读。

  2.讲解法。由于学生对蚂蚁的救助行为会产生诸多的疑问,所以在教学中我对这一部分内容作了充分的准备,通过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搜集资料法。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蚂蚁,在课前我让学生对蚂蚁的知识进行搜集,尤其是蚂蚁在火中能抱成团,进行自救,让同学们对本课蚂蚁的救助行为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

  三、说学法

  1.圈点批注法。“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读书的时候我都要求学生进行圈点批注,如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画“?”,把蚂蚁之间进行救助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这样能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进行积极的思维,提高读书的效率。

  2.自主学习法。在课堂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把大量的时间都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读,去谈读后的收获,去说读后的感悟,把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3.竞争法。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和不服输的天性,把这种潜质合理的引导,就会在学习中发挥巨大的推动力。简单一点的可以个人竞争,难度较大的则小组竞争,把竞争、挑战引用到朗读上也能起到较大的作用。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按顺序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能够体验作者的情感,认识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

  2、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听写。

  2、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2、学习蚂蚁的救助的内容

  文稿出示:蚂蚁是怎样救助自己的同伴的?默读第三、第四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同桌交流。

  汇报交流: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 了解冒号和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归纳板书

  蚂蚁的救助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用力 互相关爱

  奋力 互相帮助

  继续 衔舍身相救

  3、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10

  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我是X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XXX》。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年级上册第 单元第 课。单元内容及单元知识教学重点:

  阐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前布置预习; 利用工具书,掌握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的音形义(农村中学学生的语言功底差,应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图书馆资料查找

  二、说教法学法:

  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拟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A教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颂读法。

  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有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诵读法:“课标”明确指出: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B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勾画圈点法。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注意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学反馈”等教学环节。其中,导入新课估计需要3—5分钟;整体感知需要10—13分钟;合作探究15—20分钟;拓展延伸3—5分钟。至于教学反馈这一环节是否安排在课堂上进行,要视学生对本课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情况而定。

  (一)、导入新课(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导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激起全班同学学习课文的兴趣,我设计如下导语来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本环节主要采用诵读法、勾画圈点等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三)、合作探究(本环节主要采用讨论法):

  (四)、拓展延伸(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这个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

  (五)、教学反馈: A、多媒体展示本课的生字词(三四组同学认度老师指定的字词,第一、二组转向背朝黑板,听写三四组同学读的字词)B、根据教学重点,设置练习。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

  (六)布置作业:(控制论)

  (七)板书设计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11

  达成学习目标:

  1.正确、流畅、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出文中的情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重点)

  3.学习课文中生动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体味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难点)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回顾课文内容。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进行快速默读。

  1.作者访问了哪些自然界朋友?(使用笔在文中做上记号)

  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2.虽然文章里写的是自然景物,但为何标题是“山中访友”?这个标题选用有什么好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这篇文章主题是“山中访友”,因为作者十分热爱大自然,对每一株草木都有深厚的情感,这个标题使得作者与这些自然界的朋友更加亲近,而我们也可以通过文章感受到这份亲切。

  二、讨论第二个问题(详见上文)

  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使他们想知道到底是谁,是什么样的朋友。

  2.通过描写,让读者能够进入画面中,感受作者心境,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只是作者的,也是我们读者的,这样读者更容易与文章产生共鸣。(这也是第一个问题中第二个小题的答案)

  3.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强烈热爱之情。

  三、提出疑问,启发学生思考。

  1.作者是怎么挑选朋友的?他们都被怎样亲切地称呼?从这些称呼中,可以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作者选择这些朋友是因为他们与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不同,更容易产生亲切感和感情共鸣。从称呼中可以看出,作者把自然界的朋友都看作是自己的家庭成员,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大自然深刻的热爱和珍视之情。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12


  《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灿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13

  一、 说教材

  《日月水火》是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单元共安排了6课,体现了3种不同的识字方法,本课为看图识字,配有4幅插图,右下角分别写出了古代的象形字,这就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素材,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识字方法。本课教学任务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据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会读“日、月、水、火”4个生字,认识“横折钩”1个新笔画。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会用这个字组词或说句子。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因为这是一群刚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本课使他们第二次接触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把横写平,竖写直都很困难,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

  二、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面临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字枯燥的。无趣的,而天性好动的性情又使他们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很难持久,基于此,我会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课堂始终,用自然的提示语,表扬话,手势动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终保持。

  三、说教法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组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图画,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

  3、赏识教学法。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四、说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的确,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1. 图画导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故而上课伊始,我将贴出笑眯眯,暖融融,孩子非常喜欢的太阳公公,来认识太阳这个词,这个词并不是本科教学之内,但这是孩子每天都见到的一定非常想认识。所以信手拈来,既不费力气,又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 听故事,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六七岁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讲解这个字第一笔什么,第二笔什么,你应该怎样怎样写,无疑使孩子感到学汉字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如果让刚学汉字的六七岁孩子在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图画中学习汉字,无疑是激发学习汉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为例,安排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描画太阳,讲一讲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个字的,为孩子架起与古人对话的桥梁,让孩子亲身体会古人造字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使汉字不仅仅是方块字,而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生动。也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于是我安排了为形声字配图,再与现代字相对应的找朋友游戏,让他们自己学习汉字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找,叫名字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记忆。

  3. 了解字义,积累词语

  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大量的组词,说句子,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词,说得最多的是句子。而现在的小孩,接触面广,家庭教育好,组词说句子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我只是将从前他们从生活中积累来的重新雾化出来,与小伙伴交流,并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字义,更明白生活中留心学习,积累你会学到许多字。

  我就不一一举例,重点说说“水”的处理:我将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你都见过那些水?估计学生能够说出来:汽水、河水、江水 湖水 溪水 泉水 露水

  海水 自来水 白开水

  (课件出示词语-----词语中的“水”用红色显示)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不难发现这些词的谁都在后面,我将给与肯定:

  同学们真会观察,这些词“水”字都在后面,你能不能组个词,让“水”字在词语的前面呢?我估计他们也许说不出来:这时我可以给与提示:我们喝水用……,苹果、香蕉梨都叫……如水杯、水库、水泥、水果、水牛、水草、水壶等等。意在让学生明白用这个字组词不仅仅可以在后面,还可以在前面甚至中间:如:洒水车。以此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新课标中对低年级段做出这样的规定: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里我就通过安排让学生组词,让“生字开花”,完成识字量。

  4. 学写生字,但求端正

  这里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

  1、看:“日”字和“月”字的笔顺跟随,认识新笔画“横折钩”,说一说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

  2、观察:田字格里的日和月,写的时候哪一笔最关键?(“日:字中间的一横要落在横中线上)“月”字的第一笔撇要写的长一些。

  3.、示范:教师在田字格里写范字,学生观察。

  4.、练习:学生描两个,写一个。

  这一环节中,我将在行间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对于写不好的学生手把手的教,对于写得好的给小红花予以奖励。而我的奖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从而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地观察字形、练习写字;

  5. 拓展延伸,留有余地

  最后将学生课前的两首古诗:锄禾与静夜思。出示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原来有我们学过的汉字。意在让学生明白优秀的诗文,好听的故事就是有汉字组成的,等您们积累多了,也能自己读书看报,写文章了。点起学生心中想要多学汉字的火把,更希望这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语文说课稿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25

语文《散步》说课稿05-02

语文说课稿03-30

小学语文《太阳》说课稿11-14

小学语文说课稿12-29

语文说课稿【推荐】01-07

语文说课稿【热】01-07

【推荐】语文说课稿01-07

【荐】语文说课稿01-07

语文说课稿【热门】01-07

语文说课稿模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说课稿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说课稿模板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1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初中学生实际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 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a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b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c运用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养成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的习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d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_____)。

  b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c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以及(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_____)。

  三、教学难点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 如,初中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 或距今时代久远)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_____)。

  四、说教法

  根据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a情景导入教学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b讨论法:(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发表个人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灵感。

  c讲授法和点拨法:由于初中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较短,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淀有限,要理解(_____)有困难,所以教学中利用课件补充作者生平有关重要信息和时代背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非常必要。

  d点拨法。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

  e多媒体演示法,辅以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配乐朗读,以渲染气氛。

  f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如世界杯短片、配乐诵读、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产生思想共鸣。

  g朗读教学法。新课标重视朗读,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在句式上长短整散搭配协调,字字句句都饱含作者的情感,基调欢快,有很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采用(初读、精读、品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独特的意境。指导学生通顺、流畅、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深入体会。并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诵读法。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h教师引导、师生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合作交流法,开放学习,课堂应该尊重个性,鼓励创造。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努力搭建一个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和谐的关系中、轻松的学习中个性得到发展。并且,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取长补短,学会如何与人交流,与其他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i设疑导学法。(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学到什么?步步深入,几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让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地学习把握课文。)

  j自读点拨法 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为辅。

  k比较阅读法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讨论法,勾画圈点读书法,运用网络环境进行小组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课后以 为专题,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进行小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意识)。

  1、诵读法。朗读是学生把握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优美的情趣。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合作、探究法。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3、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学生用圈点批注法做预习笔记,要用活页纸做感悟笔记,便于整理归类。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圈点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难点,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4、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

  六、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_____)。预计用时两分钟。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整体感知:预计用时15分钟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_____),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A、介绍作者,(名、时、地、作、评)方法上讲究特色,

  B、说明写作意图,

  C、介绍作品的社会影响,

  D、播放有关音像资料。

  然后,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它学生边听连圈划每段的关键词语,根据段义,理清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边引导学生归纳文章脉络,边完成如下板书:

  理由: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3、研读赏析:预计用时10分钟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请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给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4、质疑问难:预计用时5分钟

  教师启发:这篇课文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待学生提出问题后,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养成学生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5、拓展延伸

  A、围绕中心,补充材料: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让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

  B、教师介绍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课下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6、课堂总结:预计用时3分钟

  通过教师的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给学生以强化记忆。

  7、布置作业:

  1选用5个本课所学词语,写一段话

  2关于学后感悟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2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必然走向毁灭的故事,从而批判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xx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和戏剧语言的特点。

  能力目标:

  第1、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第2、分析人物语言

  情感目标:

  关注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难点:分析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和环境的矛盾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第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第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第3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第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时也为了配合以上我选择的三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第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戏剧之门的金钥匙。

  第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第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一声叹息。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雷雨》

  (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手段简介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

  (三)表演擂台,学生表演后请演员代表和观众代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讨论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

  1、剧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及潜台词的分析认识人物。教师在学生发言时适时板书总结:

  周朴园:残忍、自私、冷漠、卑鄙的资本家

  鲁侍萍:善良、正直、刚毅、倔强的下层妇女

  2、你如何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它是真实的吗?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时联系周朴园的家庭婚姻生活。从而认识到周朴园在抛弃了侍萍后,他的婚姻生活及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对曾经的初恋保持怀念是真实的,因为那一段时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不过他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的鲁侍萍。所以当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害怕侍萍对他的名誉、家庭构成威胁,他露出了自己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他对侍萍态度的转变恰恰是由他的阶级地位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通过这一问题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六.说矫正反馈

  假设周朴园重新接受了侍萍,他们会幸福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维

  我想让学生意识到,因为两人的性格及阶级地位他们并不会幸福。再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束语:悲剧是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期历史的苦难,它不应该是某一个人制造的,而应该是民族悲哀的时代显现。《雷雨》悲剧,其实就是一个封建民族的悲剧。剧作者借周朴园的一家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展示给读者,让他们去感受这个充满罪恶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抨击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七.说作业布置

  剧本在周朴园去精神病院探望两个疯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结束,你能为剧本写一个不同的结局吗?

  八.说课堂小结

  对于这篇传统的戏剧教学篇目,我重点总结了了本课教学中的创新点

  传统的戏剧鉴赏,习惯于按剧本语言逐句分析,胡子眉毛一把抓,费时但又难以突出教材的特点,关键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雷雨》这一课,我向传统说“不”,主要设计了“表演擂台”“自由论坛”“表演点点评”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本课的教学设想,谢谢。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根据课文内容,说教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学相长,相辅相成。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午好,我是语文 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 (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教材

  《 》是省编教材 年级 册第 单元中的第 篇课文,该单元

  《 》是 (文章体裁),主要写了 (主要内容),表达了 (中心思想),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教学这篇课文计划安排 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

  由于 (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因为 (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

  第二方面: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和探究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话法和探究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第三方面: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

  我设计的导语是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 整体感知,预计用时15分钟。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常识。

  然后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课文的关键词语,概括段义,梳理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边引导学生集体归纳文章脉络,边完成如下板书。(教师板书)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或者在听读中思考问题,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 研读赏析,预计用时10分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

  请学生先默读再小组讨论,之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做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环节4 质疑问难,预计用时5分钟。

  教师启发:这篇课文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待学生提出疑问后,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环节5 拓展延伸,预计用时8分钟。

  1、 围绕中心,补充材料。

  好处: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像能力,提高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意识,让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

  2、 教师介绍相关材料,引导学生阅读。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环节6 课堂总结,预计用时3分钟。

  通过教师的梳理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给学生以强化记忆。

  环节7 布置作业 ,预计用时2分钟。

  1.选用5个本课所学词语写一段话,

  好处: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第四方面:板书设计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4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借助朗读、想象,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

  1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

  说到田园,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这样一些词:"阡陌交错"、"竹木扶疏"、"田舍掩映"、"鸡犬相闻".田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许多文人吟诗作画,心驰神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其词可分为: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描绘田园风光的农村词,体物言情的咏春词和艳情词。)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走进田园,共同领略田园所特有的美。谁来读读课题?《清平乐 村居》。(师指名读。)(板书: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乐"要读"yue",不读"le")是词牌,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词牌)词牌还有很多呢:"念奴娇"、"浣溪纱"、"虞美人","沁园春"也是的,对了,还有苏轼"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后 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村居是什么?(乡村人家)。

  ★关于题目"村居"———激发学生的想象:村居有什么景致呢?

  学生接触到的首先是题目。一个"村居"会令孩子们浮想联翩。会想到小桥、流水、人家;还会想到青山、绿水、树林,会闻到花香,会听到鸟语、泉声……有了这个情感体验,对于走进辛弃疾所要描绘的世界是大有帮助的,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读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比较,一个良好的情感铺垫便形成了。

  (二)、恬淡走近诗词、"走向村居",走进辛弃疾所描绘的乡村图景

  1. 学生试读, 检查自学效果。(读对读通)

  2.听录音朗读,听清节奏,老师对照正音。 明确词的节奏。

  茅 檐 ‖低 小, 溪 上 ‖青 青 草。 醉 里 ‖吴 音‖ 相 媚 好, 白 发‖ 谁 家 翁 媪。

  大 儿 ‖锄 豆 溪 东, 中 儿 ‖正 织 鸡 笼。 最 喜 ‖小 儿 无 赖, 溪 头‖ 卧 剥 莲 蓬。

  学生再齐读一遍。 在吴音中 "走入村居",悠闲走进诗词。(自己读懂)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 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温馨、清新、恬静、亲情、活泼……)

  (三)、学习上片(上阙): (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谁来说说?

  a、茅屋又低又小,溪边上长的青青的草。 茅檐的本意是什么?(茅房的的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这里又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茅檐代指茅屋。如果屋檐低小的话,那这个茅屋肯定也是……(低小)典型的江南农村小景,富于田园特色:

  (清新、秀丽 、悠然、生机勃勃)

  b、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吴音:吴地的方言,当时辛弃疾就在吴地生活。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翁媪:老年夫妻。媪:老年妇女的代称。)又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谁来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

  (温馨、恬静、亲情、闲适、天伦之乐)

  小结:上片写了具体哪些人、景、物?

  茅檐 小溪、青草、翁媪 (板书)

  (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着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

  如果说清新、秀丽、悠然自得的美景让白发夫妻俩内心愉悦的话,那又是什么让他们觉得幸福呢?结合词的下片(下阙),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所看到的。

  大儿锄豆溪东: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

  中儿正织鸡笼:

  二儿子正在编制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这里有个词跟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意思不一样的无赖:顽皮,可爱的意思。)溪头卧剥莲蓬:

  趴在溪边剥莲蓬取莲子吃 .

  小结:那么,下片又具体写了哪些人、景物的?

  大儿、 中儿、小儿 (板书)

  这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各尽其力,各得其乐, 其乐融融

  哦,我们明白了。 如果说清新、秀丽、悠然自得的自然美景让白发夫妻俩内心愉悦的话, 那么"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再加上老年得子,小儿又是这样顽皮可爱,怎么能不让他们觉得幸福,尽享天伦之乐呢!看来啊,这个"醉"是源于幸福的"酒未醉来人先醉".

  同学们,我们再一齐来朗读这种其乐融融的幸福吧: 茅 檐 ‖低 小!……

  欣赏中 "走出村居",自然外化词意。理解词意,领悟内蕴,在读中获得了情感的熏陶。(读好读出来)

  关于《清平乐 村居》中重点词的交流、讨论?

  1." 醉"的多角度理解

  白发翁媪真的是因为喝了酒醉了吗? (不是?) 那是因为什么?

  (清新秀丽、悠然自得的自然美景和老人生活的幸福)

  在教学参考中,"醉"的解释是喝醉的意思。但在上这一课的时候,我将引导学生不要拘泥这个答案,大胆讨论:认为"醉"是陶醉,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这样的理解未尝不可,因为诗歌本来就有自己的不确定性。

  2、"无赖"中现真情

  "无赖"二字应该说是这首词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表面上的贬义却恰恰显示了词人对小儿的喜爱。在对这个词的教学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达到对词的理解。但是词人到底是喜欢小儿的什么?(他的可爱、天真、无忧无虑)(这可以结合辛弃疾的心境来看),还有剥莲蓬的专著(因为在孩子的眼中这也是他的`工作)。

  3、对"最"的关注

  我们注意到词人对小儿的喜爱,往往会忽视词人对大儿、中儿的情感。大儿、中儿都在劳动,按照我们传统的看法,他们应该是值得赞扬的,其实辛弃疾对他们感情已经通过一个"最"字展现了出来。词人是喜欢大儿、中儿的勤劳的,但是他们和小孩来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稍加点拨学生就会理解。这样就不会产生误解了。

  五、精读品位,体会意境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 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上阕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作业:

  1.发动学生查找有关江南、村居的诗词。在纵向回忆低年段阅读过的《江南》、《忆江南》、《水乡歌》后,找辛弃疾的《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等好诗好词,甚至还要到找网站上的FLASH动画贺卡《梦里水乡》、《江南》等;让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的体验中:"中国不愧是诗词的国度,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应当如蜜蜂采蜜,充实自己,沾上文人的雅气……"相信厚积不仅可以薄发,而且会在孩子们的生命中多一分灵气,为将来的美丽人生做好奠基。在积累中 "放眼村居",漫步走进词海。(读宽读下去)

  2 (联系插图,仔细观察图上的人物、景物,想象他们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同学们把自己最喜爱的画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用线条、色彩重现了乡村恬然的风景;或者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了"大儿锄豆溪东"那"汗滴河下土"却充盈着"秋的期待"的情景;或者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现垂髫少年"卧剥莲蓬"的动人画面;或者化静为动,创造性地演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情景……

  3.背诵《清平乐 村居》。

  板书: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 小溪 青草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 喜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5

  一、说教材

  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第一是适用性

  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有的过于简单,重复学习高三的语文课程;有的则拔得太高,是一种脱离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的课外阅读。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优选了这本教材,在选录方面,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优选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章。做到选文经典、古今结合、中外兼顾。 第二是创新性

  前六个单元一改以往的“以史为线”或“以文体为线”,而是“以主题” 为线索,按照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章节的划分,主要围绕语言的应用,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既富有广度和深度,又注重文章内容和社会生活相贴近,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高职大学语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学语文那样,较为全面的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选择与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密切的课文,如《我的母亲》与《我们因你而骄傲》这两篇课文,针对现在的九零后一代不懂得感恩,我们就从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与父亲对孩子的感情两个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情感维度。同时我们选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给学生,让其阅读。我们都知道一定的阅读是必须的,它虽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丰富思想、提高认识。这门课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艺术于一身。因此,大学语文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改变以往大学语文作为辅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将我们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我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一)注重知识的传播(知识目标)

  我们的学生在高中都极为系统的学过语文课,在语文课中识字、语法、词汇、修辞、与相应的文学知识都接触过,故在我们开设的这门语文课中,我们协助学生学习相应的古文、现当代文,以及教育意义极强的新篇章,让学生从人文角度 掌握新的语文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吸取新的养分。从人文素养进行单元划分,这显然无论是理解还是记忆都比大篇幅的学习诗歌、戏剧、现代文及按文学史进行梳理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

  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写作能力是当今人才必须亟待加强的,大学写作应以立足于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

  (三)注重高职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情感目标)

  高职院校是培养的人才,不是机械的只懂得课本知识,而不会实践操作的大学毕业生。 我们这门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各个经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课程中,这种功能从实现的途径来看有三种情况:第一是通过大学语文教材的

  内容以及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对它们做出的阐释、评价,或者说,是阅读什么、写什么、听什么、说什么中的“什么”来进行的。第二是通过语言本身,语言就是对“人的精神教育”,文即是道,语言本身内蕴着思想、人文、德育、态度。第三,技能中也包含着“德育”、“思想”、“人文”、“态度”。对于他人的作品,哪怕主张和自己相反,也能按照原意,公正无误地理解,养成这种包容的态度,就是国语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所灌输的人文精神,所培养的各种能力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说课程实施

  我主要从两大方面来讲解:

  一是教法,由于高校的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仅靠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语文是件困难的事,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同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给予各类学生不同形式的辅导,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学情) 在教学中,我力求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我校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活跃的类型,枯燥无味的课堂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老师一味的向他们灌输知识,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为此,我重点设置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设置法—激发兴趣,逐渐深入。

  提问法—逐步引导第一文库网,逐渐深入。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是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沉淀的四种境界。在学法上重点采用了: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关于《孔子论修身》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孔子论修身》这篇课文的教学,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这节课的教法与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教材的第三单元的一节课,入选本单元的课文,大多讲的是古今中外知名人士的博大理想与志趣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操。从不同的体裁入手,有的文章简洁而意味深长,有的文章则节选自文人的精品之作,情感真挚,催人向上。而《孔子论修身》这篇文章,作者总结了自己的对修身的不断求索,要想修身,必要内省。又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亦能借此自省,从而在人文素质方面严格的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具体分为三个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着重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

  2.人文目标: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

  3.情感目标: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道德完善的自觉性。

  (三)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教学重难点定为:

  重点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坦荡的胸怀。将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历史的局限等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造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纳以下教法:(幻灯片) 朗读探究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

  同时将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法及想象体验法作为辅助教学。

  2.学法

  我们的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感知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主要用了以下学法:(幻灯片) 质疑提问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朗读理解法

  四)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幻灯片)

  1.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2.指导方法,协助理解。

  3.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4.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5.品新内化,拓展延伸。

  一是激情导入,诱发兴趣。在深入主题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知

  识的衔接,我先给学生看一段有关孔子的短片,“看与思”相结合,提出问题:“能谈谈你对孔子的理解吗?”从而自由进入学生讨论,进入了课文,再顺势而导,“谈谈你对《论语》中的某句话的理解”,让学生放开了讲,我适当的加以引导、点拨、提示。

  二是指导方法,协助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这种需要尤为强烈。为此,在课堂上,我首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将进一步的翻译与理解交给学生,在这里,我只是辅助学生,把主动权教给学生。针对个别难理解的语句做重点的点拨。

  三是讨论交流,重在激励。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提高完善个人道德的自觉性。这时教师参与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重在激励、唤醒。之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这时老师要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分步处理。

  四是直奔重点,集中理解。在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带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我将课文划分为四个小节,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而概括主要内容可在若干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准确、比较一致的意见。重点突出修身的方法—内省。孔子十分强调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规范,那么怎样实现“仁”呢?孔子说“为仁由己”。也就是说要实现“仁”,还得靠自己。修身的本质就是不断进行内心反省的过程,孔子称之为“内自省”、“内自讼”、“躬自厚”、“求诸己”等。

  2.接着我要求学生用白话的形式将内省部分表述出来,从读到写,从写牵引,这样读写牵引法的运用,让学生对修身的方法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3.通过反复阅读挖掘修身的主要内容,这个层面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文,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时间,所以,一方面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有深刻的体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共同探讨重点句子,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既有利于解

  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五是品新内化,扩展延伸。

  既然是内化就要对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延伸到我们的课堂之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方面:

  1. 参照现代文中修身养性的描写,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加强个人修养的认识.

  2.结合实际谈谈,在当今这个时代,孔子有关人格修养的这些论述今天是否还有借鉴的意义?谈谈你会做些什么,怎么做,加深学生对《论语》修身思想的认识及其现代价值探讨,从而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语文,真正在生活中用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上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突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孔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修身为第一要。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而修身的先决条件是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要努力观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获取高深的知识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学问和智慧,就能心诚意实,言行一致,即使无人在时,也照常遵守道德准则,保持情绪平稳,平常心,没有忧患,很好地修身。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6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是_____教版___年级___册第__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以“______”为主题展开。《____》是一篇____(文章体裁),主要写了________(主要内容)表达了________(中心思想) “_______”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中提出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以及结合这篇文章自身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和技能

  2、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本课_____的特点,我将________设计为本课的教育重点。

  为了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这一属性,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__________。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一)教法

  这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所以我把朗读(朗读全文和朗读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句子)作为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

  “教必有法,而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是一篇看似浅显实则 耐人寻味的好文章。所以我把教师精巧设问、层层深入与学生的积极质疑、主动探究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本文的又一主要教学手段。

  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所以我尝试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反思,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操,我在最后一个教学环境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________。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1)通过朗读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

  (2)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能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句子,把握主人公的主要品质和本文主题;

  (3)通过质疑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本文的标题含义、详略安排,思考________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________鉴赏能力;

  (4)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特点。

  (二)学法

  在学法方面我采用了(“导—思—点拨——练”)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参加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了(领悟式指导法、迁移式指导法、点拨式指导法、反馈式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初读课文

  (三)研读赏析

  (四)拓展延伸

  (五)结束语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桥之美》,下面我将从以下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 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分析

  《桥之美》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是一篇具有随感式的说明文,以优美的语言,亲切的语气,向我们展示了桥的魅力。文章通过描写生活中各类桥,品味各类桥传递出的情味,启发我们只要用心欣赏,就一定能体会到桥的魅力多彩。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引导同学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在写作上,作者描写桥从常见的俗语写起,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文章结构新颖别致,作者不像惯常行文那样从外形到内部结构,而是别出心裁的与你拉家长,从而把我们带进了神气美妙的桥的世界。在语言技巧上,文章语言优美形象、富有诗意,打破了传统说明文语言乏味的现象,从而激活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2、 学情分析

  八年级同学们经过七学年的学习,对于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主旨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对于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方面却有一些欠缺,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3、 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标》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是: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的意义和作用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3、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应当说新课标更突出了对同学们心灵的品味和个性解读。综合以上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积累一些雅词妙局,了解课文脉络,品味文中优美活泼、形象诗意的语言。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学会审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4、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品味文中优美活泼、形象诗意的语言。体验生活,学会审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二、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必须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为同学们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促进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本课的教学方法可采用:

  1、 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优美形象富有诗意,很适合十几岁的同学们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们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 点拨引导法。在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要求下,教师组织同学们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只是点拨引导。这样能培养同学们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使他们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由从书本中学习向生活中学习。

  3、 美点寻综法。同学们是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进入文章情境中去欣赏文中的美点,和作者产生共鸣,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其独特的美。

  三、说学法

  同学们是课堂的主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同学们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适应这一原则,本课的学法可采用朗读、跳读、研读、精读等读书法,以及欣赏法、交流法等。

  四、 说教学程序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程序的设置上,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民主性,教师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注重课堂自然动态生成,因势利导,使同学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设计如下:

  〈一〉激情引趣

  我准备这样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各类名桥图片,让同学们欣赏并谈感受。这样设计能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从而拉近同学们与文本的距离。

  〈二〉听读课文,感受体验。

  教师配乐朗读,同学们用心倾听,感受课文的美。并出示阅读目标:文中描写了哪些桥?展示了哪几幅画面?谈谈听后的'感受。这样设计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 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从而感知文意。

  2、 要求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哪里。

  3、 同学们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悟。对同学们的发言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

  〈四〉研读课文,美点寻综

  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 同学们采用跳读、研读等方式研读课文,并说说文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 同学们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引导同学们品评文章的美。

  〈1〉 语言美。教师提问:文章哪些语言美,美在哪里?

  〈2〉 结构美。文章结尾生发拓展,点出桥的内涵美。

  〈3〉 意蕴美。文章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强调了桥之美在构图。

  3、 在以上基础上,教师归纳文章在写作的不凡之处,并形成板书。

  ——以美写桥

  ——以情写桥

  ——以形写桥

  ——以桥写桥

  〈五〉、用心欣赏,用心感受。

  1、多媒体展示各类桥,让同学们用心欣赏,并把感受形成文字写下来。这一设计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感受体验化。

  2、交流。先小组交流,再由小组代表向全班交流。这样能培养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六〉拓展延伸

  把本文与〈〈中国石拱桥〉〉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设计这一环节是使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欣赏事物。

  〈七〉课外学习自助餐

  1、课外观察自己身边的桥,把对桥的感悟写成文字。

  2、从古诗词或文学作品中搜集描写桥的佳句做一个专题积累。

  设计这两个问题,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使同学们的感受体验化。

  附板书: 桥之美

  ——以美写桥

  ——以情写桥

  ——以形写桥

  ——以桥写桥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8

  《美丽的小路》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小路从美丽、干净变脏,最后又恢复美丽的过程,告诉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文章图文并茂,人物语言活泼有趣,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课文。在听吴燕芳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几点做的非常好:

  首先,这节课思路清晰,从整体感知到重点感悟,有条有理。复习完词语后,吴老师用一句“还记得呀先生门前的那条销路吗?”打起了学生记忆的闸门,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然后引导学生从小动物们的对话里去感受“小路的美丽”,再让学生通过图片、对话感受“小路不见了!”,最后在“小动物怎么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个环节让学生懂得我们从小要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道理。一路执教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理。教学过程还抓住了如“兔姑娘’轻轻地’走”“鹿先生慢慢的’走”这些重点词语感悟读文,培养了理解和欣赏能力。

  其次,创设情景,调动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课上吴老师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形象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

  师:还记得鸭先生门前的那条小路吗?那是一条怎样的小路?

  生:一条美丽的小路。

  师:让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会很舒服!

  生:我感觉花儿香香的,美美的!

  师:让我们走上这条美丽的小路,谁愿意把心中感受到的这份美丽与大家分享?

  吴老师把学生带到了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充分感受小路的美丽,体会小路带给人们的惬意。走过小路,学生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闻到了花香,听到了清脆的鸟鸣,甚至就像真的踏在了小路上。他们尽情说着自己的'所见,这样的感受是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实现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从课上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很浓,在阅读时全身心投入。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

  再次,表演朗读,丰富情感。《美丽的小路》它通过童话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把“爱护环境”的道理蕴涵其中。针对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好表演的特点,以情感为纽带,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吴老师巧妙地组织分角色表演读,促进课文理解,使课堂充满童趣。学生在读故事中,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通过提示加上表情,配上动作,辅以象声词,使学生即使在读较长内容时,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并会乐此不疲。

  在整个阅读环节中,教师以合作者、促进者、调控者的身份出现,不断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主读、个别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中,用语感联结了学生的感觉、感官和情感,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了教师的范读。“皱起了眉头”、“捂住了鼻子”、“一拍脑袋”等贴切、生动自然的表演,把单调枯燥的言语配上动画,让学生配上动作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还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劲头。

  最后,扩展文本,训练说话。“美丽的小路如何不见了?”课文用一句话交待:“可是过了不久,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来飞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吴老师让学生借助文本大胆展开想象,说出自己认为的此刻的小路怎么样。学生在想象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此时教师出示变脏的小路,只见垃圾遍地,苍蝇飞舞,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走在垃圾路上,再次让学生谈失去美的感受,饭菜的酸臭味,纸屑水果皮等让蝴蝶看不见花朵的美丽,蜜蜂闻不到花儿的香味,纷纷飞走了,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此时的课文朗读,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学生以惊奇、气愤、着急、失望的语气读出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整个教学过程中,吴老师侧重了课文的几句对话的教学,结合图画观察,个性化、多样化朗读,一步一步下来,非常扎实,让学生从文本的情感升华到自身的情感。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9

  一、说教材。

  《蚂蚁的救助》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二、说教法

  由于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对同学们来讲是既熟悉又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蚂蚁是大家常见的一种动物,而陌生适应为大家对蚂蚁能够在遇到危难时相互救助这件事很陌生。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默读感悟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默读能力,让同学们进行默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中自我管理、不干扰别人学习的自制力。这篇课文所体现的主题思想也需要同学们用心去感悟,而默读是非常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在读的训练上多采用默读。

  2.讲解法。由于学生对蚂蚁的救助行为会产生诸多的疑问,所以在教学中我对这一部分内容作了充分的准备,通过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搜集资料法。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蚂蚁,在课前我让学生对蚂蚁的知识进行搜集,尤其是蚂蚁在火中能抱成团,进行自救,让同学们对本课蚂蚁的救助行为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

  三、说学法

  1.圈点批注法。“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读书的时候我都要求学生进行圈点批注,如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画“?”,把蚂蚁之间进行救助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这样能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进行积极的思维,提高读书的效率。

  2.自主学习法。在课堂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把大量的时间都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读,去谈读后的收获,去说读后的感悟,把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3.竞争法。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和不服输的天性,把这种潜质合理的引导,就会在学习中发挥巨大的推动力。简单一点的可以个人竞争,难度较大的则小组竞争,把竞争、挑战引用到朗读上也能起到较大的作用。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按顺序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能够体验作者的情感,认识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

  2、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听写。

  2、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2、学习蚂蚁的救助的内容

  文稿出示:蚂蚁是怎样救助自己的同伴的?默读第三、第四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同桌交流。

  汇报交流: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 了解冒号和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归纳板书

  蚂蚁的救助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用力 互相关爱

  奋力 互相帮助

  继续 衔舍身相救

  3、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10

  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我是X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XXX》。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年级上册第 单元第 课。单元内容及单元知识教学重点:

  阐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前布置预习; 利用工具书,掌握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的音形义(农村中学学生的语言功底差,应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图书馆资料查找

  二、说教法学法:

  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拟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A教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颂读法。

  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有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诵读法:“课标”明确指出: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B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勾画圈点法。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注意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学反馈”等教学环节。其中,导入新课估计需要3—5分钟;整体感知需要10—13分钟;合作探究15—20分钟;拓展延伸3—5分钟。至于教学反馈这一环节是否安排在课堂上进行,要视学生对本课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情况而定。

  (一)、导入新课(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导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激起全班同学学习课文的兴趣,我设计如下导语来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本环节主要采用诵读法、勾画圈点等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三)、合作探究(本环节主要采用讨论法):

  (四)、拓展延伸(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这个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

  (五)、教学反馈: A、多媒体展示本课的生字词(三四组同学认度老师指定的字词,第一、二组转向背朝黑板,听写三四组同学读的字词)B、根据教学重点,设置练习。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

  (六)布置作业:(控制论)

  (七)板书设计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11

  达成学习目标:

  1.正确、流畅、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出文中的情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重点)

  3.学习课文中生动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体味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难点)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回顾课文内容。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进行快速默读。

  1.作者访问了哪些自然界朋友?(使用笔在文中做上记号)

  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2.虽然文章里写的是自然景物,但为何标题是“山中访友”?这个标题选用有什么好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这篇文章主题是“山中访友”,因为作者十分热爱大自然,对每一株草木都有深厚的情感,这个标题使得作者与这些自然界的朋友更加亲近,而我们也可以通过文章感受到这份亲切。

  二、讨论第二个问题(详见上文)

  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使他们想知道到底是谁,是什么样的朋友。

  2.通过描写,让读者能够进入画面中,感受作者心境,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只是作者的,也是我们读者的,这样读者更容易与文章产生共鸣。(这也是第一个问题中第二个小题的答案)

  3.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强烈热爱之情。

  三、提出疑问,启发学生思考。

  1.作者是怎么挑选朋友的?他们都被怎样亲切地称呼?从这些称呼中,可以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作者选择这些朋友是因为他们与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不同,更容易产生亲切感和感情共鸣。从称呼中可以看出,作者把自然界的朋友都看作是自己的家庭成员,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大自然深刻的热爱和珍视之情。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12


  《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灿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语文说课稿模板 篇13

  一、 说教材

  《日月水火》是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单元共安排了6课,体现了3种不同的识字方法,本课为看图识字,配有4幅插图,右下角分别写出了古代的象形字,这就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素材,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识字方法。本课教学任务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据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会读“日、月、水、火”4个生字,认识“横折钩”1个新笔画。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会用这个字组词或说句子。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因为这是一群刚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本课使他们第二次接触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把横写平,竖写直都很困难,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

  二、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面临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字枯燥的。无趣的,而天性好动的性情又使他们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很难持久,基于此,我会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课堂始终,用自然的提示语,表扬话,手势动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终保持。

  三、说教法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组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图画,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

  3、赏识教学法。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四、说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的确,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1. 图画导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故而上课伊始,我将贴出笑眯眯,暖融融,孩子非常喜欢的太阳公公,来认识太阳这个词,这个词并不是本科教学之内,但这是孩子每天都见到的一定非常想认识。所以信手拈来,既不费力气,又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 听故事,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六七岁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讲解这个字第一笔什么,第二笔什么,你应该怎样怎样写,无疑使孩子感到学汉字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如果让刚学汉字的六七岁孩子在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图画中学习汉字,无疑是激发学习汉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为例,安排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描画太阳,讲一讲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个字的,为孩子架起与古人对话的桥梁,让孩子亲身体会古人造字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使汉字不仅仅是方块字,而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生动。也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于是我安排了为形声字配图,再与现代字相对应的找朋友游戏,让他们自己学习汉字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找,叫名字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记忆。

  3. 了解字义,积累词语

  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大量的组词,说句子,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词,说得最多的是句子。而现在的小孩,接触面广,家庭教育好,组词说句子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我只是将从前他们从生活中积累来的重新雾化出来,与小伙伴交流,并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字义,更明白生活中留心学习,积累你会学到许多字。

  我就不一一举例,重点说说“水”的处理:我将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你都见过那些水?估计学生能够说出来:汽水、河水、江水 湖水 溪水 泉水 露水

  海水 自来水 白开水

  (课件出示词语-----词语中的“水”用红色显示)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不难发现这些词的谁都在后面,我将给与肯定:

  同学们真会观察,这些词“水”字都在后面,你能不能组个词,让“水”字在词语的前面呢?我估计他们也许说不出来:这时我可以给与提示:我们喝水用……,苹果、香蕉梨都叫……如水杯、水库、水泥、水果、水牛、水草、水壶等等。意在让学生明白用这个字组词不仅仅可以在后面,还可以在前面甚至中间:如:洒水车。以此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新课标中对低年级段做出这样的规定: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里我就通过安排让学生组词,让“生字开花”,完成识字量。

  4. 学写生字,但求端正

  这里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

  1、看:“日”字和“月”字的笔顺跟随,认识新笔画“横折钩”,说一说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

  2、观察:田字格里的日和月,写的时候哪一笔最关键?(“日:字中间的一横要落在横中线上)“月”字的第一笔撇要写的长一些。

  3.、示范:教师在田字格里写范字,学生观察。

  4.、练习:学生描两个,写一个。

  这一环节中,我将在行间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对于写不好的学生手把手的教,对于写得好的给小红花予以奖励。而我的奖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从而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地观察字形、练习写字;

  5. 拓展延伸,留有余地

  最后将学生课前的两首古诗:锄禾与静夜思。出示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原来有我们学过的汉字。意在让学生明白优秀的诗文,好听的故事就是有汉字组成的,等您们积累多了,也能自己读书看报,写文章了。点起学生心中想要多学汉字的火把,更希望这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