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制度>养鸡场管理制度

养鸡场管理制度

时间:2024-10-30 22:09:05 赛赛 制度 我要投稿

养鸡场管理制度(精选13篇)

  现如今,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用。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养鸡场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养鸡场管理制度(精选13篇)

  养鸡场管理制度 1

  为了加强太湖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特指定本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畜禽防疫卫生条例。

  二、阻断病源的传入和传播

  1、鸡场出入口,设消毒池,池内保持有效消毒液(使用:2%烧碱)。保证进出人员及车辆消毒工作。

  2、外来人员未经负责人或兽医部门同意不得进入生产区。

  3、任何其它禽及其禽产品不得带入生产区。

  4、饲养员每天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不得在不同鸡群间串门。

  5、生产区一周消毒一次,工作区和周围环境两周彻底消毒一次。

  6、任何外来人员在得到批准后方可进入生产区,进入前必须更衣、消毒,紫外线下照射10分钟,穿全封闭一次行工作服在技术员的陪同下进入。

  7、场内兽医人员不得对外诊疗鸡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

  8、生产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生产区,在生产区穿工作服和胶靴,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2、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1、生活区的垃圾具备防护措施,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2、养殖用具每天清洗一次,保持干净。

  3、外来人员不得随时进入养殖区。

  4、发现局部发生疫病时,养殖用具食料槽,饮水槽专用,并进行消毒,做好发病食料槽,饮水槽的'有效隔离。

  5、病、死鸡当天烧毁或深埋,用过的药品外包装等统一放置并定期销毁。

  6、购进的鸡苗经过检疫,防止病原体传入。

  7、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和疾病防疫药品投放。

  3、药物管理制度

  1、建立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药品的品名、剂量、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日期。

  2、药品的质量验收:包括药品外观性质检查、药品内外包装及标识的检查,主要内容有:品名、规格、主要成分、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3、搬运、装卸药品时应轻拿轻放、严格按照药品外包装标志要求堆放和采取措施。

  4、药品仓库专仓专用、专人专管。在仓库内不得堆放其他杂物,特别是易燃易爆物品。药品按剂量或用途及储存要求分类存放,陈列药品的货柜或厨子应保持清洁和干燥。地面必须保持整洁,非相关人员不得进入。

  5、药品出库应开《药品领用记录》,详细填写品种、剂型、规格、数量、使用日期、使用人员、何处使用,需在技术员指导下使用,并做好记录,严格遵守停药期。

  6、不向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销售单位购买鸡用药物,用药标签和说明书符合农业部规定的要求,不购进禁用药、无批准文号、无成分的药品。

  7、用药施行处方管理制度,处方内容包括:用药名称、剂量、使用方法、使用频率、用药目的,处方需经过监督员签字审核,确保不使用禁用药和不明成分的药物,领药者凭用药处方领药使用。

  养鸡场管理制度 2

  1、有机饲料需来自无农药全生态的农家生产的玉米、水稻、黄豆等以及有机茶园里的'蚯蚓等天然虫子。

  2、有机饲料中不得添加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

  3、有机饲料进仓应由采购人员与仓库管理员当面交接,并填写入库单,仓管员还必须清点进仓有机饲料数量及质量。

  4、仓管员应保持有仓库的卫生。库内禁止放置任何药品和有害物质,有机饲料必须隔墙离地分品种存放。

  5、建立有有机饲料进出仓库记录,详细记录每天进出仓情况。

  6、有机饲料调配应由技术员根据实际情况配制和投量。

  7、调配间、搅拌机及用具应保持清洁,做到不定时的消毒,调配间禁止放置有害物品。

  养鸡场管理制度 3

  为保障养殖顺利进行,安全生产,特建立如下管理制度,希望全体养殖人员遵守执行。

  1、不准喝酒、不准打架斗殴、不准拉帮结派,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直至开除。

  2、吸烟应远离易燃物品,同时不影响工作,不影响环境卫生。

  3、服从领导指挥,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4、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对每位员工提出的好建议进行鼓励并奖励。

  5、保持养殖场环境卫生,不许将死鸡、生活垃圾乱扔,应采取措施,死鸡要深埋或焚毁,生活垃圾要选好地址统一堆放,定期销毁。

  6、保持水槽,鸡舍清洁,工具摆放有序。

  7、养殖场物品实行个人负责制,注意保管、保养,丢失按价赔偿。如因丢失影响生产,另行处罚。

  养鸡场管理制度 4

  一、防疫管理制度:

  1、坚持“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2、养殖场应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审批并验收合格,颁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3、规模养殖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认真组织做好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的落实工作。

  4、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

  5、规模养殖场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

  6、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畜(禽)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畜(禽)。畜(禽)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二、卫生消毒制度:

  1、养殖场内禁止外界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养殖场大门口设消毒池,每周更换消毒药物,饲料和排泄物运输车辆进出必须走消毒池;

  2、养殖场消毒更衣室内安装紫外线灯或其它消毒设备,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紫外线灯等消毒15分钟以上,更换鞋和衣帽,方可进入生产区。

  3、搞好场区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生产垃圾,粪便、垫草等要堆放到指定地点堆积发酵。

  4、生产区每周应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特殊情况下增加消毒次数,选用烧碱、复合酚、氯制剂等药物进行喷雾消毒,每月更换一次消毒药物。

  5、医疗器械(注射器、针头、手术剪等)用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

  6、饲养人员和工作人员要勤换、勤洗工作服,胶鞋等。饲养用具要做到专栏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7、凡是患病死亡或不明原因死亡动物均不准销售和食用,必须深埋或焚烧处理。

  8、发生疫情时,按有关部门的技术要求做好无害化处理。

  三、免疫制度:

  1、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畜(禽)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2、使用的疫苗要分类保管,合理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3、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破损或物理性状改变的严禁使用。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4、防疫器械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更换针头,以免交叉感染,出现免疫反应时要及时救治。

  5、每次免疫要做好登记工作,注明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疫苗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

  养鸡场管理制度 5

  一、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动物无害化处理。

  二、病死或因死因不明的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三、无害化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土地和水源为原则。

  四、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一般为高温、深埋和销毁。

  五、采取深埋的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在感染的饲养场内或附近,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

  六、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污染物品,也应喷洒消毒剂后将尸体共同深埋。

  七、无法采取深埋方法处理时,采用焚烧处理,焚烧应符合环境要求。

  养鸡场管理制度 6

  一、养殖单位(个人)负责动物疫情报告的法定义务。

  二、当动物发生类似传染病时养殖负责人或兽医人员应立即向动物防疫站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站立即向县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站报告。

  三、报告内容:

  ⑴动物发病时间和地点;

  ⑵发病动物种类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⑶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⑷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四、报告方式: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

  五、采取的措施:

  ⑴将可疑传染病病畜禽隔离;

  ⑵对病畜进出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

  ⑶病死畜禽不得销售和食用。

  ⑷禁止畜禽进出养殖场。

  ⑸限制人员流动。

  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阻止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养鸡场管理制度 7

  一、发生传染性较强的动物疫病时,采取对染疫畜禽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办法。

  二、在发生疑似传染病时,立即进行全场消毒并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三、诊疗疾病时采取首轮常规药治疗避免产生抗药性。

  四、严把兽药采购关、验收关、建立完整的用药档案。

  五、严禁使用人用药、禁用药及其他对动物及人有害的`药物治疗畜禽疾病,严禁非常规使用兽药。

  六、严格遵守休药规定,并按疗症用药。

  养鸡场管理制度 8

  一、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二、周转区、周转畜禽舍、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畜禽后大消毒一次。

  三、生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池水、池药2次,保持有效浓度。

  四、车辆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消毒。

  五、更衣室工作服:更衣室每周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六、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两侧5米内范围每周至少消毒2次。

  七、各畜禽舍门口消毒池、盆;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2次,保持有效浓度。

  八、人员消毒:进入场区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养鸡场管理制度 9

  一、 技术要求:鸡场内要按N Y5043《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合理配置技术与生产管理人员,所有人员一律实行凭证(培训证)上岗制度。场方要定期对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无公害食品生产管理的继续教育,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二、 鸡舍清理和准备:鸡场采取“全进全出”制,当一栋蛋鸡转群淘汰后,应先将鸡舍内所有设备(包括粪便、病残鸡及所有用具)清理出去,然后将鸡舍和设备冲洗并消毒干净,空舍14天后,再将所有干净用具放到鸡舍中,按要求摆放好,将喂料设备和饮水设备安装妥当。对自动饮水系统(包括过滤器、水箱和水线等),采用碘圢,百毒杀、氯制剂等浸泡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待用。

  三、 接雏:鸡场在接雏前两天,要给育雏舍加温,是温度达到33-35°然后将饮水器灌满水,水中可加3%葡萄糖,雏鸡到来后,先供其饮水,两小时后开始供喂料。

  四、 温度控制:鸡舍内第一周温度要控制在33-35°,以后每周可下降2-3°,21天以后温度控制在20°左右,鸡舍确切温度要视鸡群活动情况而定,降温过程不要太快,以免雏鸡受凉刺激,日夜温差变化要控制在1℃以内

  五、 通风:要确保鸡场内经常通风换气,除去有害气体,冬季严禁用煤炉取暖,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通风要做到循序渐进,窗户在早晚凉时小敞,中午热时大敞;有风时小敞,无风时大敞。当进入鸡舍,感觉气味刺鼻时,要及时敞开通风,同时注意保证室内温度。饲养前期要做到以保温为主,兼顾通风,饲养后期要做到以通风为主,兼顾保温。

  六、 湿度:鸡场进雏后前7天要经常带鸡消毒或洒水,以提高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8天以后,要尽量保持鸡舍干燥,相对湿度保持在50%以下,冬季当空气过度干燥时,要通过喷雾消毒增加湿度。

  七、 密度:在育雏前期,饲养密度可大些,随着鸡的生长,要经常扩群,确保鸡群能够活动。一般一日龄50只每平方,20日龄30只每平方,40日龄8只每平方米;120日龄集中上笼(三层全阶梯式标准蛋鸡笼)饲养。

  八、 饲喂:鸡场内使用的饲料要确保符合NY5042《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饲料中可拌入多重维生素类添加剂,但不允许额外添加药物或药物饲料添加剂。特殊情况下,添加药物或药物饲料添加剂必须符合NY5042《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在产蛋期内,严格执行停药期,不得饲喂含药物或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鸡群喂料应根据需要确定,确保饲料新鲜、卫生。饲养人员日常要随时清除散落在地下的饲料和喂料系统中的垫料,不得给鸡群饲喂发霉、变质、生虫的饲料等。

  九、 饮水:鸡场要全部采用循环式自由供饮水系统。前十天供饮温水,水温18-20°,饲养人员每日要刷洗、消毒饮水设备,所用消毒剂要选用百毒杀、漂白粉、卤素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的消毒药。消毒完后,用清水全面冲洗饮水设备,饮水中可以适当添加葡萄糖或电解质多维数类添加剂,不能添加药物或药物饲料添加剂。特殊情况下,添加药物或药物饲料添加剂必须符合NY5042《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

  十、 光照控制:鸡舍前三十天采用24小时光照,以后每天光照23小时.光照强度:前三十天光照强度为20勒克斯或5.4瓦/平方米,30天后可通过减少灯泡功率或数量,将光照强度减至2.5-5勒克斯或6-1.2瓦/平方米。要尽量选用多个低功率灯泡,保证光照均匀,还要定期进行光照强度检测。

  十一、 日常管理:饲养管理人员每天要例行“六查一处”:一查卫生,看鸡舍内外脏乱的情况;二查通风,看鸡场内通风状况,三查消毒,检查消毒池和消毒盆中的消毒液,以免过期失效,四查鸡群动态,看鸡的精神和采食是否正常,五查喂料,看饲料新鲜度,六查产蛋,检查蛋的大小,色泽等;一处,即及时对病死、淘汰鸡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二、 病死鸡处理:当鸡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要依据《动物防疫法》采取以下措施:及时报驻场官方兽医确诊,并按规定向所在地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如确诊发生高致病性疫病时,要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鸡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捕杀措施;发生新城疫、结核等疫病时,要对鸡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其病死鸡或淘汰鸡的尸体在官方兽医监督下,按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要求,作无害化处理,并对鸡舍、场地及有关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

  十三、 疾病治疗:鸡群发生疾病需要治疗时,应在兽医技术人员指导下,选用符合NY5042《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中所规定的治疗用药。特别在产蛋期,严禁随意或加大剂量滥用药物,造成药残超标,影响鸡蛋产品的质量安全。

  十四、 蛋鸡的淘汰:淘汰蛋鸡在出售前六小时停喂饲料,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办理产地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凭《产地检疫证》上市交易,不合格的,及时予以五公害化处理,防止疫情传出.

  养鸡场管理制度 10

  一、养殖场安全管理工作是生产经营,维护工作秩序的保证,同时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为此全员都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二、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形成一个领导重视安全,全员懂安全。

  三、领导直接参与安全的管理体系,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保证企业和个人财产安全。

  四、电工、汽车司机和高风险工种必须持国家认可的'有效证件上岗。

  五、电力设施安装,必须由电工亲自操作,任何人不得私拉乱接。

  六、圈舍彻底消毒时,要先关闭电源,防止漏电事故发生。

  七、圈舍消毒常出现漏电现象各舍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八、电工平时要对易出现故障的电器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九、污水处理池要有防护装置,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十、夜间巡逻应尽职尽责,不准玩忽失职,出现问题按厂规厂纪处理,全员注意防火、防盗,避免事故的发生。

  养鸡场管理制度 11

  一、种鸡场谢绝一切参观,领导、专家检查指导工作必须按规定严格消毒(紫外线照射5—10分钟)方可进场。

  二、在场人员进舍进,除严格消毒外,要更衣换鞋,且先进小令鸡舍,再进大令鸡舍,出入舍要脚踏消毒盆。

  三、场内员工休班回场,要严格消毒,场外所穿衣物要薰蒸和洗涤。

  四、育雏期(0—6周),产蛋高峰期(26—32周),免疫期及外界环境疾病威胁时,严禁出场和休班。

  五、场外车辆原则上禁止进场,必须进场的车辆如饲料车、蛋车、粪车等,由门卫车身、轮胎喷洗消毒后,方可入场,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司机未经消毒不能下车。

  六、建立严格的请休假制度,每位员工每月出场一次(2天)为宜,其他时间禁止外出。

  七、工作服、鞋编号管理、专人专用、不准乱穿。工作服严禁穿着出场。

  八、无特殊情况禁止串舍。饲养工具及设备必须固定、专舍专用,如确需在舍间使用的'工具,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入舍,特别是高龄鸡舍转入低龄鸡舍使用,尤其要消毒严格。

  九、鸡场大门口的消毒池、消毒房、鸡舍门前的消毒盆等内的消毒液,必须按要求配制、定期更换,保持药液的有效浓度和深度。鸡舍门前消毒液每两天更换一次,汽车消毒池每周更换1—2次。特别情况,根据污染程度可随时更换。

  十、坚持带鸡消毒,每周两次,夏天高温时可加大消毒用水量,同时能起到降温减尘作用。每隔一周对舍外环境及道路用2%烧碱喷洒消毒。

  十一、禁止带禽产品入场,更不准带活禽入场。平时鸡舍大门必须关好,避免鸟兽进入,一旦进入必须设法捕杀。

  养鸡场管理制度 12

  1、生活区的垃圾具备防护措施,及时清理,

  2、养鸡场用具每天清洗一次,保持干净。

  3、外来人员不得随时进入养鸡场。

  4、发现局部发生疫病时,养鸡场用具食料槽,饮水槽专用,并进行消毒,做好发病食料槽,饮水槽的有效隔离。

  5、病、死鸡当天烧毁或清理,用过的药品外包装等统一放置并定期销毁。

  6、购进的`鸡苗经过检疫,防止病原体进入。

  7、定期多养鸡场进行消毒和疾病防疫药品投放。

  养鸡场管理制度 13

  近年来,鸡病控制一直是养鸡户深感头疼的问题。鸡病频频发生,降低了养鸡效益,挫伤了饲养户的养鸡积极性。要实现安全、高效养鸡,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

  一、管理

  加强和完善鸡的饲养管理及鸡场其他方面的管理,增强鸡的抗病能力,才能有效抵御外来病原的侵袭和不良因素的干扰。

  1、环境控制

  ⑴温度:一般进雏第1周舍温控制在33~35℃,以后每周降低2℃,但最低温度,肉子鸡一般不低于20℃,蛋鸡不低于15℃。

  ⑵湿度:雏鸡舍内湿度一般适当大一些(70%左右),中鸡以上则湿度宁低勿高,以防病原体滋生、繁殖及粪便、残料发酵产生有害气体。

  ⑶密度:根据鸡的品种、日龄大小、饲养方式及生产用途等不同,合理安排,使每只鸡都有充足的饮水、采食及休息的位置。

  ⑷通风:及时通风换气,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

  ⑸其他方面:鸡场内进行封闭饲养,谢绝参观,饲养人员要固定,禁止相互串舍;饲料、饮水要符合卫生要求;饮食器具及其他用具各舍专用;实行全进全出制,出鸡后大消毒;场内禁止养其他畜禽。

  二、消毒

  ⑴车辆消毒:场门口及鸡舍门口设消毒池,对必须进场的车辆进行彻底消毒。

  ⑵人员控制:工作人员进场前要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及鞋、帽。饲养员入舍前要经过门口消毒池。

  ⑶定期消毒:每周次对整个鸡场环境特别是鸡舍周围进行清扫并消毒1~2。每周对鸡舍(带鸡消毒)和用具消毒2~3次,有疫情发生时,每天消毒1次。

  ⑷出鸡后及进雏前消毒:每出一批鸡后及进雏前,对鸡场环境进行清扫、消毒,对饮食器具、用具进行洗涮、浸泡消毒。鸡舍先用甲醛熏蒸消毒。

  ⑸粪便处理及灭蚊蝇:粪场要远离鸡舍,并对粪便进行消毒或发酵。同时,要灭鼠及灭蚊、蝇,消灭传病媒介。

  三、免疫

  根据当地鸡病流行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免疫程序,对多发的.、危害大、有疫苗可用的疫病进行接种免疫。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接种免疫注意事项:接种免疫前应进行抗体监测;接种免疫过程中要掌握疫苗的使用方法、疫苗用量及其他注意事项;接种免疫后要细心观察,并注意外界疾病流行情况及鸡的抗体水平,必要时追加免疫1次。防病理念根据外界环境变化情况及本场鸡病发生规律,对不能进行接种免疫的疾病进行药物预防,发现病情应该及早诊断、治疗。

  雏鸡入舍后,在其饮水中加入50×10-6的恩诺沙星,连饮2天,预防支原体病、白痢病;2周龄以内的雏鸡,在饲料或饮水中交替使用土霉素、氟哌酸等药物,主要防治鸡白痢病、大肠杆菌病等;2周龄起,在饲料中交替加入马杜拉霉素、盐霉素等抗球虫药,防止球虫病的发生;2月龄以后,根据鸡的健康状况、外界环境变化情况及鸡的发病规律,每月用药1~2次,每次2~3天,进行针对性预防。

《养鸡场管理制度(精选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养鸡场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养鸡场管理制度 养鸡场安全管理制度08-20

养鸡场管理制度10-20

养鸡场最新管理制度(通用5篇)02-16

养鸡场人员管理制度(通用7篇)02-16

养鸡场推销鸡蛋的广告词12-30

租养鸡场合同02-27

养鸡场安全生产制度(精选15篇)08-09

养鸡场防疫工作总结(精选5篇)03-03

租养鸡场合同范本(通用5篇)01-10

养鸡场管理制度(精选13篇)

  现如今,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用。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养鸡场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养鸡场管理制度(精选13篇)

  养鸡场管理制度 1

  为了加强太湖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特指定本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畜禽防疫卫生条例。

  二、阻断病源的传入和传播

  1、鸡场出入口,设消毒池,池内保持有效消毒液(使用:2%烧碱)。保证进出人员及车辆消毒工作。

  2、外来人员未经负责人或兽医部门同意不得进入生产区。

  3、任何其它禽及其禽产品不得带入生产区。

  4、饲养员每天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不得在不同鸡群间串门。

  5、生产区一周消毒一次,工作区和周围环境两周彻底消毒一次。

  6、任何外来人员在得到批准后方可进入生产区,进入前必须更衣、消毒,紫外线下照射10分钟,穿全封闭一次行工作服在技术员的陪同下进入。

  7、场内兽医人员不得对外诊疗鸡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

  8、生产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生产区,在生产区穿工作服和胶靴,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2、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1、生活区的垃圾具备防护措施,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2、养殖用具每天清洗一次,保持干净。

  3、外来人员不得随时进入养殖区。

  4、发现局部发生疫病时,养殖用具食料槽,饮水槽专用,并进行消毒,做好发病食料槽,饮水槽的'有效隔离。

  5、病、死鸡当天烧毁或深埋,用过的药品外包装等统一放置并定期销毁。

  6、购进的鸡苗经过检疫,防止病原体传入。

  7、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和疾病防疫药品投放。

  3、药物管理制度

  1、建立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药品的品名、剂量、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日期。

  2、药品的质量验收:包括药品外观性质检查、药品内外包装及标识的检查,主要内容有:品名、规格、主要成分、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3、搬运、装卸药品时应轻拿轻放、严格按照药品外包装标志要求堆放和采取措施。

  4、药品仓库专仓专用、专人专管。在仓库内不得堆放其他杂物,特别是易燃易爆物品。药品按剂量或用途及储存要求分类存放,陈列药品的货柜或厨子应保持清洁和干燥。地面必须保持整洁,非相关人员不得进入。

  5、药品出库应开《药品领用记录》,详细填写品种、剂型、规格、数量、使用日期、使用人员、何处使用,需在技术员指导下使用,并做好记录,严格遵守停药期。

  6、不向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销售单位购买鸡用药物,用药标签和说明书符合农业部规定的要求,不购进禁用药、无批准文号、无成分的药品。

  7、用药施行处方管理制度,处方内容包括:用药名称、剂量、使用方法、使用频率、用药目的,处方需经过监督员签字审核,确保不使用禁用药和不明成分的药物,领药者凭用药处方领药使用。

  养鸡场管理制度 2

  1、有机饲料需来自无农药全生态的农家生产的玉米、水稻、黄豆等以及有机茶园里的'蚯蚓等天然虫子。

  2、有机饲料中不得添加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

  3、有机饲料进仓应由采购人员与仓库管理员当面交接,并填写入库单,仓管员还必须清点进仓有机饲料数量及质量。

  4、仓管员应保持有仓库的卫生。库内禁止放置任何药品和有害物质,有机饲料必须隔墙离地分品种存放。

  5、建立有有机饲料进出仓库记录,详细记录每天进出仓情况。

  6、有机饲料调配应由技术员根据实际情况配制和投量。

  7、调配间、搅拌机及用具应保持清洁,做到不定时的消毒,调配间禁止放置有害物品。

  养鸡场管理制度 3

  为保障养殖顺利进行,安全生产,特建立如下管理制度,希望全体养殖人员遵守执行。

  1、不准喝酒、不准打架斗殴、不准拉帮结派,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直至开除。

  2、吸烟应远离易燃物品,同时不影响工作,不影响环境卫生。

  3、服从领导指挥,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4、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对每位员工提出的好建议进行鼓励并奖励。

  5、保持养殖场环境卫生,不许将死鸡、生活垃圾乱扔,应采取措施,死鸡要深埋或焚毁,生活垃圾要选好地址统一堆放,定期销毁。

  6、保持水槽,鸡舍清洁,工具摆放有序。

  7、养殖场物品实行个人负责制,注意保管、保养,丢失按价赔偿。如因丢失影响生产,另行处罚。

  养鸡场管理制度 4

  一、防疫管理制度:

  1、坚持“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2、养殖场应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审批并验收合格,颁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3、规模养殖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认真组织做好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的落实工作。

  4、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

  5、规模养殖场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

  6、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畜(禽)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畜(禽)。畜(禽)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二、卫生消毒制度:

  1、养殖场内禁止外界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养殖场大门口设消毒池,每周更换消毒药物,饲料和排泄物运输车辆进出必须走消毒池;

  2、养殖场消毒更衣室内安装紫外线灯或其它消毒设备,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紫外线灯等消毒15分钟以上,更换鞋和衣帽,方可进入生产区。

  3、搞好场区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生产垃圾,粪便、垫草等要堆放到指定地点堆积发酵。

  4、生产区每周应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特殊情况下增加消毒次数,选用烧碱、复合酚、氯制剂等药物进行喷雾消毒,每月更换一次消毒药物。

  5、医疗器械(注射器、针头、手术剪等)用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

  6、饲养人员和工作人员要勤换、勤洗工作服,胶鞋等。饲养用具要做到专栏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7、凡是患病死亡或不明原因死亡动物均不准销售和食用,必须深埋或焚烧处理。

  8、发生疫情时,按有关部门的技术要求做好无害化处理。

  三、免疫制度:

  1、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畜(禽)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2、使用的疫苗要分类保管,合理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3、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破损或物理性状改变的严禁使用。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4、防疫器械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更换针头,以免交叉感染,出现免疫反应时要及时救治。

  5、每次免疫要做好登记工作,注明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疫苗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

  养鸡场管理制度 5

  一、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动物无害化处理。

  二、病死或因死因不明的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三、无害化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土地和水源为原则。

  四、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一般为高温、深埋和销毁。

  五、采取深埋的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在感染的饲养场内或附近,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

  六、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污染物品,也应喷洒消毒剂后将尸体共同深埋。

  七、无法采取深埋方法处理时,采用焚烧处理,焚烧应符合环境要求。

  养鸡场管理制度 6

  一、养殖单位(个人)负责动物疫情报告的法定义务。

  二、当动物发生类似传染病时养殖负责人或兽医人员应立即向动物防疫站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站立即向县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站报告。

  三、报告内容:

  ⑴动物发病时间和地点;

  ⑵发病动物种类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⑶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⑷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四、报告方式: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

  五、采取的措施:

  ⑴将可疑传染病病畜禽隔离;

  ⑵对病畜进出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

  ⑶病死畜禽不得销售和食用。

  ⑷禁止畜禽进出养殖场。

  ⑸限制人员流动。

  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阻止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养鸡场管理制度 7

  一、发生传染性较强的动物疫病时,采取对染疫畜禽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办法。

  二、在发生疑似传染病时,立即进行全场消毒并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三、诊疗疾病时采取首轮常规药治疗避免产生抗药性。

  四、严把兽药采购关、验收关、建立完整的用药档案。

  五、严禁使用人用药、禁用药及其他对动物及人有害的`药物治疗畜禽疾病,严禁非常规使用兽药。

  六、严格遵守休药规定,并按疗症用药。

  养鸡场管理制度 8

  一、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二、周转区、周转畜禽舍、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畜禽后大消毒一次。

  三、生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池水、池药2次,保持有效浓度。

  四、车辆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消毒。

  五、更衣室工作服:更衣室每周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六、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两侧5米内范围每周至少消毒2次。

  七、各畜禽舍门口消毒池、盆;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2次,保持有效浓度。

  八、人员消毒:进入场区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养鸡场管理制度 9

  一、 技术要求:鸡场内要按N Y5043《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合理配置技术与生产管理人员,所有人员一律实行凭证(培训证)上岗制度。场方要定期对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无公害食品生产管理的继续教育,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二、 鸡舍清理和准备:鸡场采取“全进全出”制,当一栋蛋鸡转群淘汰后,应先将鸡舍内所有设备(包括粪便、病残鸡及所有用具)清理出去,然后将鸡舍和设备冲洗并消毒干净,空舍14天后,再将所有干净用具放到鸡舍中,按要求摆放好,将喂料设备和饮水设备安装妥当。对自动饮水系统(包括过滤器、水箱和水线等),采用碘圢,百毒杀、氯制剂等浸泡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待用。

  三、 接雏:鸡场在接雏前两天,要给育雏舍加温,是温度达到33-35°然后将饮水器灌满水,水中可加3%葡萄糖,雏鸡到来后,先供其饮水,两小时后开始供喂料。

  四、 温度控制:鸡舍内第一周温度要控制在33-35°,以后每周可下降2-3°,21天以后温度控制在20°左右,鸡舍确切温度要视鸡群活动情况而定,降温过程不要太快,以免雏鸡受凉刺激,日夜温差变化要控制在1℃以内

  五、 通风:要确保鸡场内经常通风换气,除去有害气体,冬季严禁用煤炉取暖,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通风要做到循序渐进,窗户在早晚凉时小敞,中午热时大敞;有风时小敞,无风时大敞。当进入鸡舍,感觉气味刺鼻时,要及时敞开通风,同时注意保证室内温度。饲养前期要做到以保温为主,兼顾通风,饲养后期要做到以通风为主,兼顾保温。

  六、 湿度:鸡场进雏后前7天要经常带鸡消毒或洒水,以提高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8天以后,要尽量保持鸡舍干燥,相对湿度保持在50%以下,冬季当空气过度干燥时,要通过喷雾消毒增加湿度。

  七、 密度:在育雏前期,饲养密度可大些,随着鸡的生长,要经常扩群,确保鸡群能够活动。一般一日龄50只每平方,20日龄30只每平方,40日龄8只每平方米;120日龄集中上笼(三层全阶梯式标准蛋鸡笼)饲养。

  八、 饲喂:鸡场内使用的饲料要确保符合NY5042《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饲料中可拌入多重维生素类添加剂,但不允许额外添加药物或药物饲料添加剂。特殊情况下,添加药物或药物饲料添加剂必须符合NY5042《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在产蛋期内,严格执行停药期,不得饲喂含药物或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鸡群喂料应根据需要确定,确保饲料新鲜、卫生。饲养人员日常要随时清除散落在地下的饲料和喂料系统中的垫料,不得给鸡群饲喂发霉、变质、生虫的饲料等。

  九、 饮水:鸡场要全部采用循环式自由供饮水系统。前十天供饮温水,水温18-20°,饲养人员每日要刷洗、消毒饮水设备,所用消毒剂要选用百毒杀、漂白粉、卤素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的消毒药。消毒完后,用清水全面冲洗饮水设备,饮水中可以适当添加葡萄糖或电解质多维数类添加剂,不能添加药物或药物饲料添加剂。特殊情况下,添加药物或药物饲料添加剂必须符合NY5042《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

  十、 光照控制:鸡舍前三十天采用24小时光照,以后每天光照23小时.光照强度:前三十天光照强度为20勒克斯或5.4瓦/平方米,30天后可通过减少灯泡功率或数量,将光照强度减至2.5-5勒克斯或6-1.2瓦/平方米。要尽量选用多个低功率灯泡,保证光照均匀,还要定期进行光照强度检测。

  十一、 日常管理:饲养管理人员每天要例行“六查一处”:一查卫生,看鸡舍内外脏乱的情况;二查通风,看鸡场内通风状况,三查消毒,检查消毒池和消毒盆中的消毒液,以免过期失效,四查鸡群动态,看鸡的精神和采食是否正常,五查喂料,看饲料新鲜度,六查产蛋,检查蛋的大小,色泽等;一处,即及时对病死、淘汰鸡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二、 病死鸡处理:当鸡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要依据《动物防疫法》采取以下措施:及时报驻场官方兽医确诊,并按规定向所在地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如确诊发生高致病性疫病时,要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鸡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捕杀措施;发生新城疫、结核等疫病时,要对鸡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其病死鸡或淘汰鸡的尸体在官方兽医监督下,按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要求,作无害化处理,并对鸡舍、场地及有关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

  十三、 疾病治疗:鸡群发生疾病需要治疗时,应在兽医技术人员指导下,选用符合NY5042《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中所规定的治疗用药。特别在产蛋期,严禁随意或加大剂量滥用药物,造成药残超标,影响鸡蛋产品的质量安全。

  十四、 蛋鸡的淘汰:淘汰蛋鸡在出售前六小时停喂饲料,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办理产地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凭《产地检疫证》上市交易,不合格的,及时予以五公害化处理,防止疫情传出.

  养鸡场管理制度 10

  一、养殖场安全管理工作是生产经营,维护工作秩序的保证,同时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为此全员都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二、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形成一个领导重视安全,全员懂安全。

  三、领导直接参与安全的管理体系,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保证企业和个人财产安全。

  四、电工、汽车司机和高风险工种必须持国家认可的'有效证件上岗。

  五、电力设施安装,必须由电工亲自操作,任何人不得私拉乱接。

  六、圈舍彻底消毒时,要先关闭电源,防止漏电事故发生。

  七、圈舍消毒常出现漏电现象各舍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八、电工平时要对易出现故障的电器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九、污水处理池要有防护装置,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十、夜间巡逻应尽职尽责,不准玩忽失职,出现问题按厂规厂纪处理,全员注意防火、防盗,避免事故的发生。

  养鸡场管理制度 11

  一、种鸡场谢绝一切参观,领导、专家检查指导工作必须按规定严格消毒(紫外线照射5—10分钟)方可进场。

  二、在场人员进舍进,除严格消毒外,要更衣换鞋,且先进小令鸡舍,再进大令鸡舍,出入舍要脚踏消毒盆。

  三、场内员工休班回场,要严格消毒,场外所穿衣物要薰蒸和洗涤。

  四、育雏期(0—6周),产蛋高峰期(26—32周),免疫期及外界环境疾病威胁时,严禁出场和休班。

  五、场外车辆原则上禁止进场,必须进场的车辆如饲料车、蛋车、粪车等,由门卫车身、轮胎喷洗消毒后,方可入场,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司机未经消毒不能下车。

  六、建立严格的请休假制度,每位员工每月出场一次(2天)为宜,其他时间禁止外出。

  七、工作服、鞋编号管理、专人专用、不准乱穿。工作服严禁穿着出场。

  八、无特殊情况禁止串舍。饲养工具及设备必须固定、专舍专用,如确需在舍间使用的'工具,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入舍,特别是高龄鸡舍转入低龄鸡舍使用,尤其要消毒严格。

  九、鸡场大门口的消毒池、消毒房、鸡舍门前的消毒盆等内的消毒液,必须按要求配制、定期更换,保持药液的有效浓度和深度。鸡舍门前消毒液每两天更换一次,汽车消毒池每周更换1—2次。特别情况,根据污染程度可随时更换。

  十、坚持带鸡消毒,每周两次,夏天高温时可加大消毒用水量,同时能起到降温减尘作用。每隔一周对舍外环境及道路用2%烧碱喷洒消毒。

  十一、禁止带禽产品入场,更不准带活禽入场。平时鸡舍大门必须关好,避免鸟兽进入,一旦进入必须设法捕杀。

  养鸡场管理制度 12

  1、生活区的垃圾具备防护措施,及时清理,

  2、养鸡场用具每天清洗一次,保持干净。

  3、外来人员不得随时进入养鸡场。

  4、发现局部发生疫病时,养鸡场用具食料槽,饮水槽专用,并进行消毒,做好发病食料槽,饮水槽的有效隔离。

  5、病、死鸡当天烧毁或清理,用过的药品外包装等统一放置并定期销毁。

  6、购进的`鸡苗经过检疫,防止病原体进入。

  7、定期多养鸡场进行消毒和疾病防疫药品投放。

  养鸡场管理制度 13

  近年来,鸡病控制一直是养鸡户深感头疼的问题。鸡病频频发生,降低了养鸡效益,挫伤了饲养户的养鸡积极性。要实现安全、高效养鸡,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

  一、管理

  加强和完善鸡的饲养管理及鸡场其他方面的管理,增强鸡的抗病能力,才能有效抵御外来病原的侵袭和不良因素的干扰。

  1、环境控制

  ⑴温度:一般进雏第1周舍温控制在33~35℃,以后每周降低2℃,但最低温度,肉子鸡一般不低于20℃,蛋鸡不低于15℃。

  ⑵湿度:雏鸡舍内湿度一般适当大一些(70%左右),中鸡以上则湿度宁低勿高,以防病原体滋生、繁殖及粪便、残料发酵产生有害气体。

  ⑶密度:根据鸡的品种、日龄大小、饲养方式及生产用途等不同,合理安排,使每只鸡都有充足的饮水、采食及休息的位置。

  ⑷通风:及时通风换气,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

  ⑸其他方面:鸡场内进行封闭饲养,谢绝参观,饲养人员要固定,禁止相互串舍;饲料、饮水要符合卫生要求;饮食器具及其他用具各舍专用;实行全进全出制,出鸡后大消毒;场内禁止养其他畜禽。

  二、消毒

  ⑴车辆消毒:场门口及鸡舍门口设消毒池,对必须进场的车辆进行彻底消毒。

  ⑵人员控制:工作人员进场前要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及鞋、帽。饲养员入舍前要经过门口消毒池。

  ⑶定期消毒:每周次对整个鸡场环境特别是鸡舍周围进行清扫并消毒1~2。每周对鸡舍(带鸡消毒)和用具消毒2~3次,有疫情发生时,每天消毒1次。

  ⑷出鸡后及进雏前消毒:每出一批鸡后及进雏前,对鸡场环境进行清扫、消毒,对饮食器具、用具进行洗涮、浸泡消毒。鸡舍先用甲醛熏蒸消毒。

  ⑸粪便处理及灭蚊蝇:粪场要远离鸡舍,并对粪便进行消毒或发酵。同时,要灭鼠及灭蚊、蝇,消灭传病媒介。

  三、免疫

  根据当地鸡病流行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免疫程序,对多发的.、危害大、有疫苗可用的疫病进行接种免疫。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接种免疫注意事项:接种免疫前应进行抗体监测;接种免疫过程中要掌握疫苗的使用方法、疫苗用量及其他注意事项;接种免疫后要细心观察,并注意外界疾病流行情况及鸡的抗体水平,必要时追加免疫1次。防病理念根据外界环境变化情况及本场鸡病发生规律,对不能进行接种免疫的疾病进行药物预防,发现病情应该及早诊断、治疗。

  雏鸡入舍后,在其饮水中加入50×10-6的恩诺沙星,连饮2天,预防支原体病、白痢病;2周龄以内的雏鸡,在饲料或饮水中交替使用土霉素、氟哌酸等药物,主要防治鸡白痢病、大肠杆菌病等;2周龄起,在饲料中交替加入马杜拉霉素、盐霉素等抗球虫药,防止球虫病的发生;2月龄以后,根据鸡的健康状况、外界环境变化情况及鸡的发病规律,每月用药1~2次,每次2~3天,进行针对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