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用餐管理制度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食堂用餐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食堂用餐管理制度1
一、到食堂就餐要自觉维持公共秩序,做到不大声喧哗,不插队、不捅挤。
二、自带碗筷,不共用餐具,避免疾病传播。
三、珍惜每一粒粮食,不乱倒饭菜。
四、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吃过期、腐烂、变质食品。
五、要做到用餐前先洗手,确保个人卫生,慎防病从口入。
六、合理调剂膳食,加强食品营养,确保健康成长。
食堂用餐管理制度2
为了全面发挥服务育人的目的,加强学校食堂饮食卫生的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使《食品安全法》和《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得到全面落实,切实搞好饮食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保证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1、食堂必须承担《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和标准的义务。食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2、食堂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接受身体健康检查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取得相应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卫生设施达标并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营业。
3、认真落实饮食卫生标准,搞好环境卫生、设施卫生、炊事人员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
4、按卫生“五四制度”和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严格进行食物检验,使生熟分开,荤素分开,防止交叉污染。食品烧熟煮透,做好炊具和餐具的消毒工作。
5、不采购、不存放、不加工、不销售、不供应腐败变质和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料和食物,自觉遵守各项卫生制度和法规,在食品中参杂使假,加工销售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行为,是违背食品行业的道德准则,将受到法律制裁和道德谴责。
6、炊事人员要做到“三白”(白工作服、白工作帽、白口罩)、“四勤”(勤洗澡、勤洗头、勤换衣、勤剪指甲)、“五不”(不随地吐痰、操作时不抽烟、不用手抓食品、不随地倒垃圾和脏水、不对着食品和就餐者咳嗽和打喷嚏)。
7、原料加工时要严格执行双墩、双刀制度,生熟分开,杜绝交叉污染,加工原料时必须要摘洗干净,坚持先洗后切的原则,减少营养成分的损耗,水池荤素分开。
8、不用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包装材料清洁卫生,掉在地上的食品不得直接出售,运输食品要有防蝇防尘设备。
9、制作间、出售间分开,达到“五专”:即专人、专食、专用具、专消毒、专冰箱;冰箱、冰柜、食品原料码放整齐,生熟分开且有标记,主副食原料分库,隔墙离地地存放。
10、厨房卫生,每日专人负责打扫。餐厅每日三次打扫,物放整齐,坚决做到工完场净,环境卫生无脏、无臭、无垃圾,污水要及时处理清运
11、食堂工作人员要虚心接受卫生防疫部门的检查,密切配合其工作,防检并重,以防为主;服从和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听从就餐人员对食堂卫生工作的要求意见,及时改正工作。
12、绝不允许向师生出售腐败、变质、过期、劣质及被污染的食物,否则,所造成的后果由当事人负全部责任。
13、三餐开饭的时间均按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执行,其余时间餐厅要关闭。
食堂用餐管理制度3
一、必须抓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四个关键环节
(一)食品原料(调味品)的采购和验收:与合法的供货商购买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前提。指定专人负责,执行定点采购,签订食品安全质量安全协议,做好索证索票和采购验收记录,并将对方证照复印件、质量协议书和票据分类装订,放入档案盒,建立档案。查看定型包装食品的十个要素:是否标有QS标志、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原料(配料)及其所含有的食品添加剂,贮存环境和使用方法。
(二)食品的贮存和保管:贮存环境符合卫生要求,分类分架摆放,三防设施齐全。设备齐全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保证。
1.食品及食品原辅料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存放,做到先进先出,以免贮存时间过长而生虫、发霉;
2.各类食品及食品原辅料要离地、隔墙(10CM以上)、分类存放,标示明显;
3.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及原辅料过期、变质、发霉、生虫;
4.食品及原辅料贮存库房要通风良好,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禁止存放在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的地方。
(三)食品的加工和销售
1.青菜采购回来验收后即浸泡漂洗三十分钟以上,煮(炒)前过烫水是预防农药中毒的有效方法,谁浸泡漂洗谁负责,并签名记录;
2.加工人员个人卫生符合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生熟料严格分开,加工制作完成到就餐销售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由厨师长签名负责;
3.成品(食物)存放实行“三隔离”,即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隔离。
(四)餐具的消毒和保洁
餐具消毒彻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所有的餐具必须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必须严格按以下程序进行清洗消毒:
1.采用手工方法清洗的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刮掉沾在餐用具表面上的大部分食物残渣、污垢。
(2)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餐用具表面。
(3)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
(4)洗碗机清洗按设备使用说明进行。
2.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
(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以上,保持10分钟以上;
(3)洗碗机消毒一般控制水温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化学消毒:主要为使用各种含氯消毒药物消毒。
(1)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g/L(又称250ppm)以上,餐用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5分钟以上;
(2)化学消毒后的餐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残留的消毒剂。
餐饮服务提供者在确保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其他消毒方法和参数。餐用具宜采用热力消毒,不推荐采用化学消毒。
3.餐具用具的保洁:
(1)消毒后的餐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抹布、餐巾擦干,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后的餐用具应及时放入密闭的餐用具保洁设施内;
(3)保洁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二、学校食堂必须建立并执行留样制度
留样品种必须是全部的各种熟食品(包括饭,粥、汤水),留样量不能少于100克以上,置于带盖的盛具内,并且贴有标签,标签标识合格(标有某年某月某日和早餐、中餐或晚餐)
(一)留样时间不能少于48个小时;
(二)每餐所有进食的.各种熟食品都必须分别留样;
(三)留样食品必须保存在留样冰柜里,保藏温度在-6到0摄氏度;
(四)留样食品绝不能和生料放在一起;
(五)指定专人负责留样;
(六)建立留样记录并由专人负责签名。
三、学校食堂的三个严禁
(一)严禁加工制作冷荤凉菜;
(二)严禁违规加工制作豆角;
(三)严禁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
四、食堂如何防投毒
(一)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关,防止动机不纯的人在食品原料上投毒;
(二)食品仓库和各个功能间都要有专人负责,闲杂人员不允许随便进入,谁进入都要做好登记记录;
(三)食堂工作期间,灶间和加工间要建立禁止外人进入制度,显眼标示:食堂重地,闲人免进;
(四)每天就餐时间,盛装汤水的容器必须有人负责查看;
(五)每天工作后,各个功能间的物品、食品要有人负责管理;清点,不允许将食品放在外面,更不允许其他非食堂用品放在食堂仓库和各个功能间里;
(六)食堂仓库、各个功能间的窗户、房门必须牢固并且关好锁好。
五、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2.食品贮存不当。如熟制高风险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3.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饪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食用前有毒农药或兽药残留剂量较多。
2.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
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4.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如毒蕈、发芽马铃薯、河豚鱼。
(三)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
1.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病原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员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病原菌或防止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量当餐食用;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受到污染的主要措施。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食品安全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2.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饪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烧煮生豆浆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饪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4)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
六、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必备的档案
(一)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包括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在学校内举行的食品安全培训),培训有记录并建立培训档案;
(二)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每年体检一次),并建立健康档案(把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放入档案);
(三)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收集材料(供货方证照复印件、食品安全协议书、检验合格报告书、对方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等)并建立供货方档案;
(四)购进验收记录档案;
(五)购货清单档案;
(六)青菜浸泡记录和收集归档案;
(七)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并有检查记录和建档案;
(八)炒菜出锅记录档案;
(九)定期维护(清洗,校验)食品加工、贮存、陈列等设施设备,有维护记录并建立维护档案;
(十)按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和消毒,有记录并建立消毒记录建档案;
(十一)留样记录档案;
(十二)剩菜剩饭潲水流向记录档案;
(十三)食品添加剂(包括含食品添加剂的调味品)使用记录档案;
(十四)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防投毒措施和制度)档案。
食堂用餐管理制度4
(一)食堂管理实行由食堂主管对食堂饭菜质量、卫生状况、就餐环境等全面负责,并对发生的.问题承担相应责任。
(二)食堂采购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适宜、合理地安排好每天的用餐量,不造成菜肴变质、浪费或者份量不够。
(三)食堂用膳一天三餐,式样品种要变化多样,每天蔬菜、鱼肉、瓜果必须新鲜、无污染、无变质、无发霉,过夜变质食物严禁使用。
(四)厨房操作间内的设备、设施与用具等实行“定置管理”,做到摆放整齐有序,无油腻、无灰尘、无蜘蛛网,地面做到无污水、无杂物; (五)餐厅要清洁、卫生、通风,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定期开展消灭蚊子、苍蝇工作,做到无苍蝇、无蟑螂、无飞虫叮咬。
(六)操作台表面无油渍、摆放整齐、经常清洗;地面每天清扫,保持清洁,玻璃门窗干净,地面干净、无烟蒂。
(七)厨具使用后要清洗干净,不能有洗涤用品残留。
(八)办公室组织食堂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定期身体检查,出现不适合食堂工作的情况,解除聘用。
(九)食堂认真接受安环部门组织不定期的检查、整改和处罚,造成严重后果承担相应责任,出现重大违反法律法规事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食堂用餐管理制度5
每一个员工食堂对于规定时间内的员工用餐时间,也要规定一些相关的员工管理制度才能使食堂更加干净,卫生,更有秩序。以下提供的一些员工食堂用餐制度的资料,可供参考。
一、员工食堂每日供应午餐,时间为12:00-13:00,请所有员工按时就餐。如因工作需要推迟就餐时间,应由部门负责人提前通知办公室,以便食堂做好相应准备。
二、员工进入食堂后,必须遵守秩序,打饭、菜时要自觉排队,服从食堂人员管理和劝告,不得争先恐后,不推敲盆喧哗。
三、就餐人员必须按需盛饭打汤,不许故意造成浪费。
四、员工用餐后的'餐具放到食堂指定地点。
五、食堂内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大声起哄、吵闹,做到文明用餐。
六、就餐人员一律服从食堂管理和监督,爱护公物、餐具,讲究道德。
七、讲文明、讲礼貌,尊重食堂人员,对食堂管理服务有意见,可向办公室提出,不能与食堂人员争吵。
八、就餐人员不许把餐具拿出食堂或带回办公室占为已有,要爱护食堂的公物和设施,不得随意挪动或损坏,若有损坏,照价赔偿。
九、对食堂的饭菜质量和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有意见者,可向办公室协商解决和完善,不得因此和食堂工作人员发生矛盾而争吵、打架。如有违反以上规定者,办公室有权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者、屡教不改者,给予行政处分或除名。
【食堂用餐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食堂用餐制度管理制度02-03
职工食堂用餐管理制度(精选5篇)10-27
食堂用餐错峰制度02-20
食堂错峰用餐制度12-17
学生在食堂用餐管理制度(通用8篇)10-27
公司食堂用餐错峰制度12-18
用餐管理制度08-27
职工食堂用餐规章制度02-21
公司食堂用餐错峰制度10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