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制度>器材管理制度

器材管理制度

时间:2024-10-17 04:48:47 制度 我要投稿

器材管理制度通用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器材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器材管理制度通用15篇

器材管理制度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消防设施及器材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加强消防设施及器材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xx)》、《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GB50444-20xx)及有关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消防设施、器材是预防和扑救火灾的重要工具。公司对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实行由公司负责人负总责,逐级负责的管理职责制。综合办是公司消防工作的主管部门,对本公司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

  第三条:凡更新、新配消防设施、器材的,应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具备相应的资质,产品到达相关标准。

  第四条: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工程项目,应按照建筑工程消防技术标准规范及项目建设“三同时”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器材。消防设施、器材配备不足或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

  公司综合办负责新配备消防设施、器材的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五条:本制度所指消防设施、器材包括:灭火器、消火栓、消防标志、消防泵、喷淋灭火系统、气体保护系统、应急照明系统以及生产区、仓库及办公区等处的其它消防设施。

  第二章:日常管理

  第六条:工艺操作、检维修人员须经过消防设施及器材的操作培训,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做到四懂(懂性能、懂原理、懂基本结构、懂用途)、三会(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第七条: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台帐宜包括以下资料:所在部门、设施(器材)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配备时间、更换(维修)时间、使用情景等。

  第八条:各部门建立健全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台帐及“三定”管理制度,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完整、有效、好用。

  第九条:移动式灭火器材管理。

  (1)日常管理

  1.灭火器是扑救初期火灾的必备工具,其配置应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xx)》及我公司生产厂产品具体要求执行。

  灭火器箱不允许被遮挡、拴系或上锁以及其它影响取用灭火器的情景。

  2.移动式灭火器实行“三定”管理,即定人、定位、定期。

  移动式灭火器应由车间将其划分至各班组,由各班组落实具体的职责人进行日常管理、维护保养,确保其齐全、完好、干净整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器材或器材箱应粘贴管理标签,标明器材名称、所在部位、管理部门及职责人、出厂日期或维修(更换)时间等信息。

  移动式灭火器定点放置,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不得影响工艺操作或施工,不得随意移动,用后要及时复位。

  (2)设置管理

  1.手提式灭火器设置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

  2.手提式灭火器悬挂设置时必须稳固,地面设置时灭火器要设置在平坦场地,不能设置在台阶上,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灭火器不得自行滑动。推车式灭火器不能采用绳索、铁丝或锁链等进行捆扎、固定。

  3.在灭火器箱的箱体正面和灭火器设置点附近的墙面上应设置指示灭火器位置的标志,这些标志宜选用发光标志。

  4.灭火器设置时要求铭牌朝外,器头向上,便于人员识别和紧急情景下使用。

  5.灭火器材不宜设置在潮湿、高温等环境及强腐蚀性场所,必须设置时,宜采取设置灭火器箱等防护措施。在室外设置的灭火器,也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灭火器箱门的开启要方便,灵活,且箱门开启后不得阻挡人员的安全疏散。

  (3)检查和维修管理

  1.灭火器的配置、外观等应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检查。

  2.每次送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超过单元配置灭火器总数量的14。

  3.检查或维修后的灭火器均应按原设置点位置摆放。

  4.灭火器的维修有必须的期限要求,应严格按照下表进行维修。

  灭火器类型

  维修期限

  干粉灭火器

  手提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

  出厂期满5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2年

  推车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当灭火器存在机械损伤、明显锈蚀、灭火剂泄露、被开启使用过或贴合其他维修条件时应及时进行维修。

  (4)灭火器的报废管理:

  1.当灭火器有下列情景之一的灭火器应报废:

  a筒体严重锈蚀(锈蚀面积大于、等于筒体总面积的13),表面有凹坑;

  b筒体明显变形,机械损伤严重;

  c器头存在裂纹,无泄压机构;

  d筒体为平底等结构不合理;

  e没有间歇喷射机构的手提式;

  f没有生产厂名称和出厂年月,包括铭牌脱落,或虽有铭牌,但已看不清生产厂名称,或出厂年月钢印无法识别;

  g筒体有锡焊、铜焊或补缀等修补痕迹;

  h被火烧过。

  2.灭火器出厂时间到达或超过规定的.报废期限时应报废。

  灭火器类型

  报废期限(年)

  干粉灭火器

  手提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

  10

  推车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12

  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灭火器报废后,应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则进行更换。

  第十条:消火栓的管理。

  1.消防水为消防救援最有效的手段,因故如需停水须事先征得公司消防管理部门的同意。

  2.室内及室外消火栓不得埋压、阻塞、迁移、拆除或占用,如必需变动时,须经公司综合办批准后办理。消火栓应统一编号,非事故状态下,任何部门或个人未经消防管理部门允许,不得擅自使用室内消火栓内物品。

  3.消火栓位置必须明显,便于使用,室外消火栓大出水口应朝向道路,半径2米内不准种植树木,半径5米内不准停放其他车辆或堆放物品,周围通道不准堵塞。

  4.消火栓由消防主管部门每季度检查、试验一次,每半年润滑一次。入冬前,消火栓要排积水并进行保温处理,做好其防冻工作。

  5.室内消火栓参照灭火器的管理,进行“定人”管理,确保内部附件的齐全、完好。

  第十一条:消防管理部门负责对消防设施、器材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确保设施、器材的完好。

  第三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制度由综合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器材管理制度2

  1、消防器材要按规定排列整齐,做到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日晒不着,确保消防器材有效的使用;

  2、消防器材的'位置要符合灭火要求,做到便于取用;

  3、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总务处;

  4、消防器材做到登记造册,分工保管,责任到人、定岗定位,不准丢失,不准转借,不准挪用;

  5、消防设施和器材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发现损坏及时维修和更换;

  6、消防器材的配置种类、数量、品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配置地点做到有明显标志,专人管理。

器材管理制度3

  一、室内各类体育器材应分类存放有序,登记注册,便于借取使用。

  二、凡使用本室内器材,应由各班体育委员及体育小组长借取、存放,体育教师有责任经常检查、整理。

  三、借用本室器材,凡有损坏的',管理者可根据损坏程度、性质作出赔偿决定。

  四、体育教师有责任经常检查室内器材完好情况,及时修补器材。剔除不能使用的器材须经管理人员同意。管理人员根据省器材标准提出添置器材的要求,及时补充器材。

  五、室内保持干燥,经常清扫,做到器材摆放有序,整齐、整洁。

  六、活动课教师或体育教师应按课表借用器材,不得擅自他用,所借用器材应清点登记后归还器材室,如有发现器材数量不齐,查明情况,酌情处理。

  七、不得擅自向外单位、个人出借体育器材,需以主管体卫领导同意。

  八、每次出借要登记,期初、期末体育组器材负责人要协同总务处清查器材。

器材管理制度4

  一、体育器材由专人保管,器材购入和报损报废需入账登记。

  二、体育器材都要做到分门别类,登记入帐,固定位置,排列整齐。体育活动场地做到每天清扫,保持整洁。每周检查一次体育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三、凡属保管员工作不负责任,造成器材短缺和霉烂变质,应追究保管员的责任,酌情赔偿。

  四、夜间使用健身房,必须经教务处、总务处同意,方可开灯。

  五、体育器材出借制度:

  1、教师上课所需器材,课前向保管员领取,下课后清点交回。

  2、学生课外活动所需的器材一律凭学生证借用,活动结束当天归还。

  3、贵重和易损器材一般要有教师在场方可使用。

  4、运动服装管理员保管,比赛前须体育教研组长同意,由各队指导教师向总务处借领。比赛结束后,由运动员洗净晒干,及时收齐归还。

  5、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由体育教研组、教务处统一管理使用,外单位向本校借用场地、设施、器材等要严格控制,由教务处审核。报校长批准,并收取租金。如有损坏,应给予修理或赔偿。

  6、发给班里使用的`体育器材由班级体育委员保管,以破调新,丢失赔偿。

  7、对无故损坏和遗失运动器材的学生,除批评教育外,要照价赔偿。

器材管理制度5

  一、音乐器材是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必要设备,应按教学设备管理规范要求登记上账入柜,做到账、卡、物相符。

  二、音乐教育器材存放要科学规范,注意防潮、防虫、防鼠、防尘,注意日常保养、维修,保持器材的`清洁。

  三、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器材设备,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凡丢失器材和非正常使用造成损坏,由当事人赔偿。

  四、教师因教学需要长期借用器材,应办理借用手续,借用时间不超过一学期,如因工作需要,需继续借用,必须重新办理借用手续,严禁私自占有器材设备。

  五、学生上课时禁止用手中的器材相互嬉闹,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六、音乐器材应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工作变更时必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器材管理制度6

  体育器材室管理制度

  一、器材室由专人负责管理,管理员要努力学习政治,学习业务,做到思想好。

  二、对所有器材都要登计造册,做到账目清楚,帐物相符。

  三、器材管理人员,根据体育教师上课所需器材清单,及时提供所需器材,保证体育课正常进行。

  四、学生体育活动所需器材,应当面与各班器材员交待清楚,填写器材使用单,活动结束时,如数收回,如有损坏、遗失,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五、保持器材室清洁,器材归类放置,做到整齐有序。

  六、报损器材要及时填写报损单,经教导处核准,主任签字,送总务处注销。

  七、坚持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管理员要昼自己动手修理和制作一些简易器材,搞好本职工作。

器材管理制度7

  一、总则

  为了加强对消防工作的安全管理,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制度。

  二、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

  1.1消防器材的配备:

  1.1.1按照GBJ140--9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配备消防器材;

  1.1.2依据设计标准按不同的介质配备不同种类的消防器材,并放置在指定的地点,任何人不允许随意动用。每次使用后,应集中保管,而后更换同样型号和数量的'有效器材;

  1.1.3消防器材的摆放要分布合理,摆放在通风良好、明显和便于取用之处,且不影响安全疏散;

  1.1.4消防器材不得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方,室外消防器材应有防晒、防雨、防冻的保护措施;

  1.1.5消防栓应有明显的标志,室外消火栓周围20米内不准堆放物资和停放车辆。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

  1.2固定消防设施的管理:

  1.2.1加强对固定消防设施的管理,按期进行试验;消防喷淋系统每半年试验一次;消防水炮每半年试验一次,与消防设施有关的阀门每月一次,并有记录;

  1.2.2加强装置内固定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经常检查并定期做防腐处理。对消防系统上的阀门、喷嘴等要经常检查、清理,损坏的要及时更换,确保零部件齐全、灵活、好用;

  1.2.3任何个人不得私自使用各种消防设施或器材,如确需使用,必须经公司生产部批准或安全主管领导批准,用后要立即恢复原状,并经生产部安全人员验收。如有损坏,按原价赔偿。

  1.2.4车间要建立消防设施和器材台帐,内容要明确具体,数量准确。

  1.2.5车间要作好消防设施和器材使用的培训工作,确保员工能熟练使用各种消防设施或器材。

  1.2.6各部门或车间负责各自管辖区域或所属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和年度检验、换药工作,每月必须对消防设施进行一次检查,灭火器每季度检查一次并及时填写卡片。

  1.2.7消防通道必须保持平坦通畅,严禁在消防通道上堆放阻碍消防车辆通行的物资。

  1.2.8消防器材的配备、更换和维护由安全人员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统一归口管理。

  三、附则

  3.1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相关规定不一致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3.2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3.3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器材管理制度8

  1、器材要分类、入帐,做到帐物相符,必须按规定要求登记造册,一式二份通用中心、 总务处各一份,并统一存放到通用中心。

  2、 器材应科学分类,合理存放,方便使用,取用应有详细记录。(按《固定资产登记册》上签名)重要器材由专人负责使用,其他人员不得随便使用,特殊情况确需使用的,须经主管领导和专管人员同意。

  3、因教学需要器材,必须办理借用手续,借用后应合理使用,妥善保管用毕及时归还,归还时必须结过检查,如有损坏,要明确责任,并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及时维修。

  4、 通用器材专供电化教学、通用研究和课外科技活动使用,不准非教学使用。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长期占用。外校借用,必须持盖有公章的借条,经通用中心主任同意、分管副校长批准,办好借用手续后方可借用,并应督促按期归还。

  5、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用通用媒体,就及时填写使用登记表。

  6、通用器材室应保持干燥通风,室内应有消防器材。通用器材室做到防潮、防霉、防尘、防火、防锈、防盗、防酸碱。定期对器材进行检查、清理、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7、全体老师要主动大胆使用通用器材,虚心学习有关知识,使之正确、熟练操作。

  8、及时填写通用媒体使用记录表,并检查整理器材,确保器材完好无损,及时归还软件。

  9、通用人员、教师工作调动应认真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时由通用中心、总务处派人审核,按帐点物,逐件移交,最后由三方签字认可。

  10、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各类设备的'报废、报损、报失制度。

  11、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及时申购仪器、设备及材料,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器材管理制度9

  1、各科室因教育、教学需要购买电教器材在每学年初要有计划预算,由电教组汇总后报总务处审批,经总务处同意后再交经办人去采购,再按有关制度领用。

  2、班级用的幻灯机、录音机等电教设备在每学期第一周由各班小电教员到电教组领取,同时器材保管人员做好器材出借的登记工作。

  3、各班电教员发现幻灯机、录音机等电教设备有损坏情况的要及时送交电教组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人为破坏的',班级要赔偿。

  4、教师个人向电教组借用电教器材的要及时归还,一般借期最长不超过一周。

  5、科室或教工个人因教育、教学需要借用学校电教器材并要求电教人员配合的(如拍录像等),要至少提前一天向电教组提出申请,以免器材使用冲突。

  6、对使用要求较为严格的设备(如多媒体教室),教师可要求保管人员协助或在保管人员的指导下使用,以免损坏设备。

  7、器材保管人员平时要做好器材的清洁、维护等工作,以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

  8、科室、教工、班级借用的电教器材在每个学期结束前必须及时归还电教组,特殊原因的可以办理续借手续,器材保管人员一般在期中,期末两次清查器材,做好器材的保养工作,同时检查器材的使用情况。

  9、需要校外人员维修的器材,经校总务处同意后,再聘请相关人员进行修理。

  10、电教器材的报废按学校《校产管理制度》执行。

  11、电教器材的保管人员如有岗位变更,应做好器材管理的交接手续。

器材管理制度10

  一、职责:

  1、内容:负责田径场(含足球场)、体育馆、篮球场、网球场及室外的各种体育器材、设施的管理、保养与维修工作,负责体育教学、训练比赛、课外体育活动所需器材的准备、借出和收回工作,定期填报易耗品的报废、报损单。

  2、工作安排:管理人员共3人,其中一人主要负责体育场(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的卫生,要求每2天至少打扫1次,保证场内无落叶和垃圾;其余二人负责场馆的管理、器材的收发、体育馆的卫生等。

  二、管理制度:

  1、对田径场的`跑道、沙坑、助跑道进行常规性的保养,对沙坑要经常翻挖、推平,为体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2、加强对室外篮球场的管理,管理员要制止各类车辆进入场内,对向球场抛掷硬性重物(如砖头、石块等)者罚款10-50元。

  3、保持体育器材室内环境整洁,器材摆放整齐有序。

  4、上班时间,保管员应在器材室内工作,开门办公,确因工作需要短暂离开,须在门上写明去处及时间。

  5、上课前应充分做好各项器材的准备工作,三大球应充好气待借,不得让借器材的学生自行充气。

  6、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内,保管员应坚守岗位,始终在器材室内工作,负责办理借还手续。

  7、凡在上课、训练、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内丢失的器材、设施,必须当场按价赔偿,若有特殊情况,最迟在下次课(或下次训练、下次课外体育活动)之前赔偿。

  8、学生借用的体育器材,必须在下课后(或训练结束后、课外活动结束后)立即归还,对过期不还的以每件1元/小时计罚,并由保管员负责及时追回。有。

  9、定期检查器材库门、窗的安全性能,以防盗窃。

  10、切实做到借还有据。凡由于保管员工作失职造成器材、设备损坏、丢失,均由保管员负责赔偿。

  11、每年寒暑假期间对体育器材、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维修与保养。

器材管理制度11

  一、音、体、美器材室的管理实行教导处领导下的管理员负责制,要确定专人负责保管,并明确保管责任制。

  二、器材室的所有器材必须登记建立明细帐,做到帐、物、卡相符。由教导处组织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和维修。

  三、器材室保管员要根据器材的性能、形状分类,摆放整齐。每天要做好清卫、防潮、防火、防盗等工作。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四、加强对师生进行爱护公共财务的教育,树立爱护公物为荣、破坏公物为耻的好风尚。

  五、各科所用器材,需由任课教师开据“器材使用报告单”,并注明日期、节次、器材名称、数量。

  上课前统一由任课教师负责领取、发放、回收及归还。

  六、对教师管理失职及学生人为因素导致的损坏、损失者,除照价赔偿外,要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七、外单位来借器材,一律须经校长室批准后方可借出,未经批准不得借出。

器材管理制度12

  一、学校音美各项器材,分类摆放,造册登记,专人管理。

  二 教师上课所用器材需要办理登记手续,课后按数量归,放回原处。

  三、课余时间需用器材,应办理借出手续,并按时送还。如有遗失损坏,追查责任,按价赔偿。

  四、音美器材,每期全面查点一次。逐年购置和自制,保证按省规定的器材要求达标。

  五、搞好室内卫生,保持室内整洁。

  六、注意安全,做好防失、防盗的工作。

器材管理制度13

  1、电教器材由电教员负责管理,建立专用帐册,帐物相符。

  2、电教员要掌握设备性能,使用方法,能排除一般的故障,保证设备正常工作,要定期对电器通风驱潮、检查、保养。

  3、教师必须了解设备性能,掌握设备使用方法,严格操作规程。使用时若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电教员。

  4、学校应建立设备使用登记制度,每学年发放一次,学年结束归还。

  5、电教设备应保持清洁,做到“四防”:防火、防盗、防潮、防灰尘。

  6、每学期学校要定期检查清理器材设备,电教员工作变动时,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器材管理制度14

  l、健全体育器材的帐册。购进的器材要按规定登记,报废的'器材要经批准。

  2、体育活动课由班级体育委员凭上课老师借条借物,体育课运动队训练,由体育教师登记借物。借出物品,保管员均应登记,归还后立即注销。

  3、体育器材借出后一律在校内活动,不准携带出校。非体育活动的班级和个人不得借出器材,占用场地。

  4、外单位商借体育器材和场地时,一般器材及短时间使用场地由教研组批准,贵重器材及场地半年以上均由学校批准。

  5、本室器材凡属非正常损坏、遗失,一律要按原价赔偿。

  6、不准在跑道上进行投掷的教学和训练,阴雨天田径场地潮湿不准在场地上进行任何活动。

  7、操场上安装的一切球类、体操、田径设施,不得进行任何破坏性的攀、坐、摇晃。违者除给以一定的罚款赔偿外,还要视情节予以教育与处理。

  8、保管员要提前做好体育课、体育活动器材的准备工作。

器材管理制度15

  1、目的

  为了规范消防器材的管理、保证消防器材完好及正常使用。

  2、职责和权限

  2.1、各项目为日常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为消防器材的直接责任人。

  2.2、公司行政部、工程部为消防器材归口管理部门。

  3、管理规定

  3.1器材、设施管理

  (1)申领、变更消防器材需经各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报公司行政部。

  (2)公司行政部审核确认后报公司总经理批准购置。

  (3)各项目负责人领取消防器材,应办理有关手续并填写《消防器材领用登记表》。

  3.2日常管理

  (1)使用部门须建立消防器材台帐。

  (2)消防设备、器材和工具应放置在醒目、取用方便的地点。放置在室外的要采取防雨、防晒、防锈蚀、防霉烂、防结块和防冻措施。

  (3)消防设备、器材的周围不准堆放杂物和挂放其他物品,严禁埋压圈占消火拴和消防水池,消防水池内应当保持规定的.水量。

  (4)凡维修消防管道或者停止供水时,必须事先通知小区业主,做好应急措施。

  (5)对室外消防栓每年检修一次,其中放水排污为半年一次,对室内消防栓两年一次油漆维修。每月对全站各部位灭火器材及室内消防柜进行两次集中检查,及时更换失效器材。

  (6)每年凉晒消防水带一次,防止水带霉烂,保持干燥。

  (7)任何人不得堵塞消防通道,圈压消防设施,挪动消防标志。

  (8)消防器材、设施专物专用,不得将消防器材擅自挪作他用。

  (9)检查消防器材不能正常使用应及时上报工程部与公司行政部。并填写《消防器材、设施维修记录》报工程部进行维修。

  (10)使用部门负责人因工作变动应到公司行政部,做变更手续。

  (11)使用部门对消防设施每月检查2次,并做好详细记录。

  (12)灭火器原则上每年重装一次,但可根据实际情况,到维修期压力合格的可延期重装。

  4、损坏、丢失、报废处理

  4.1损坏

  (1)使用部门、岗位因违反正常使用规定或其他人为因素造成消防器材、设施损坏的,发生一切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2)修理费用由使用部门负责人反馈财务部和当事人,由财务部从工资中扣除。

  4.2、丢失

  (1)消防器材、设施丢失,当班工作人员应立刻报本项目负责人,由本项目负责人报公司行政部处理。

  (2)公司行政部核实界定责任,按财务管理有关规定赔偿并对直接负责人作出相应的建议处罚。

  (3)需要申领的应重新按照申领程序进行领取。

  4.3报废

  (1)报废年限:手提式干粉式灭火器(贮气瓶式)8年、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10年、手提式1211灭火器10年、推车式干粉灭火器(贮气瓶式)10年、推车贮压式干粉灭火器12年。

  (2)需报废的由公司行政部统一汇总,依据《公司实物资产管理制度》规定填写《低值资产报损单》报批。

  (3)公司行政部在档案中填写报废情况记录。并将报废申请报财务部。

  5、罚则

  5.1、对违反本规定有关内容部门、责任人,视情节给予扣分、经济处罚、通报批评。

  5.2、处罚标准参照公司《安全奖惩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

《器材管理制度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器材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器材管理制度02-13

设备器材管理制度06-01

学校器材管理制度01-23

器材管理制度【精】11-10

【精】器材管理制度10-26

小学器材管理制度12-31

美术器材管理制度03-05

电教器材管理制度04-02

设备器材管理制度02-18

教学器材管理制度08-13

器材管理制度通用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器材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器材管理制度通用15篇

器材管理制度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消防设施及器材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加强消防设施及器材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xx)》、《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GB50444-20xx)及有关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消防设施、器材是预防和扑救火灾的重要工具。公司对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实行由公司负责人负总责,逐级负责的管理职责制。综合办是公司消防工作的主管部门,对本公司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

  第三条:凡更新、新配消防设施、器材的,应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具备相应的资质,产品到达相关标准。

  第四条: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工程项目,应按照建筑工程消防技术标准规范及项目建设“三同时”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器材。消防设施、器材配备不足或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

  公司综合办负责新配备消防设施、器材的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五条:本制度所指消防设施、器材包括:灭火器、消火栓、消防标志、消防泵、喷淋灭火系统、气体保护系统、应急照明系统以及生产区、仓库及办公区等处的其它消防设施。

  第二章:日常管理

  第六条:工艺操作、检维修人员须经过消防设施及器材的操作培训,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做到四懂(懂性能、懂原理、懂基本结构、懂用途)、三会(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第七条: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台帐宜包括以下资料:所在部门、设施(器材)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配备时间、更换(维修)时间、使用情景等。

  第八条:各部门建立健全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台帐及“三定”管理制度,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完整、有效、好用。

  第九条:移动式灭火器材管理。

  (1)日常管理

  1.灭火器是扑救初期火灾的必备工具,其配置应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xx)》及我公司生产厂产品具体要求执行。

  灭火器箱不允许被遮挡、拴系或上锁以及其它影响取用灭火器的情景。

  2.移动式灭火器实行“三定”管理,即定人、定位、定期。

  移动式灭火器应由车间将其划分至各班组,由各班组落实具体的职责人进行日常管理、维护保养,确保其齐全、完好、干净整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器材或器材箱应粘贴管理标签,标明器材名称、所在部位、管理部门及职责人、出厂日期或维修(更换)时间等信息。

  移动式灭火器定点放置,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不得影响工艺操作或施工,不得随意移动,用后要及时复位。

  (2)设置管理

  1.手提式灭火器设置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

  2.手提式灭火器悬挂设置时必须稳固,地面设置时灭火器要设置在平坦场地,不能设置在台阶上,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灭火器不得自行滑动。推车式灭火器不能采用绳索、铁丝或锁链等进行捆扎、固定。

  3.在灭火器箱的箱体正面和灭火器设置点附近的墙面上应设置指示灭火器位置的标志,这些标志宜选用发光标志。

  4.灭火器设置时要求铭牌朝外,器头向上,便于人员识别和紧急情景下使用。

  5.灭火器材不宜设置在潮湿、高温等环境及强腐蚀性场所,必须设置时,宜采取设置灭火器箱等防护措施。在室外设置的灭火器,也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灭火器箱门的开启要方便,灵活,且箱门开启后不得阻挡人员的安全疏散。

  (3)检查和维修管理

  1.灭火器的配置、外观等应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检查。

  2.每次送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超过单元配置灭火器总数量的14。

  3.检查或维修后的灭火器均应按原设置点位置摆放。

  4.灭火器的维修有必须的期限要求,应严格按照下表进行维修。

  灭火器类型

  维修期限

  干粉灭火器

  手提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

  出厂期满5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2年

  推车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当灭火器存在机械损伤、明显锈蚀、灭火剂泄露、被开启使用过或贴合其他维修条件时应及时进行维修。

  (4)灭火器的报废管理:

  1.当灭火器有下列情景之一的灭火器应报废:

  a筒体严重锈蚀(锈蚀面积大于、等于筒体总面积的13),表面有凹坑;

  b筒体明显变形,机械损伤严重;

  c器头存在裂纹,无泄压机构;

  d筒体为平底等结构不合理;

  e没有间歇喷射机构的手提式;

  f没有生产厂名称和出厂年月,包括铭牌脱落,或虽有铭牌,但已看不清生产厂名称,或出厂年月钢印无法识别;

  g筒体有锡焊、铜焊或补缀等修补痕迹;

  h被火烧过。

  2.灭火器出厂时间到达或超过规定的.报废期限时应报废。

  灭火器类型

  报废期限(年)

  干粉灭火器

  手提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

  10

  推车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12

  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灭火器报废后,应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则进行更换。

  第十条:消火栓的管理。

  1.消防水为消防救援最有效的手段,因故如需停水须事先征得公司消防管理部门的同意。

  2.室内及室外消火栓不得埋压、阻塞、迁移、拆除或占用,如必需变动时,须经公司综合办批准后办理。消火栓应统一编号,非事故状态下,任何部门或个人未经消防管理部门允许,不得擅自使用室内消火栓内物品。

  3.消火栓位置必须明显,便于使用,室外消火栓大出水口应朝向道路,半径2米内不准种植树木,半径5米内不准停放其他车辆或堆放物品,周围通道不准堵塞。

  4.消火栓由消防主管部门每季度检查、试验一次,每半年润滑一次。入冬前,消火栓要排积水并进行保温处理,做好其防冻工作。

  5.室内消火栓参照灭火器的管理,进行“定人”管理,确保内部附件的齐全、完好。

  第十一条:消防管理部门负责对消防设施、器材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确保设施、器材的完好。

  第三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制度由综合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器材管理制度2

  1、消防器材要按规定排列整齐,做到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日晒不着,确保消防器材有效的使用;

  2、消防器材的'位置要符合灭火要求,做到便于取用;

  3、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总务处;

  4、消防器材做到登记造册,分工保管,责任到人、定岗定位,不准丢失,不准转借,不准挪用;

  5、消防设施和器材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发现损坏及时维修和更换;

  6、消防器材的配置种类、数量、品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配置地点做到有明显标志,专人管理。

器材管理制度3

  一、室内各类体育器材应分类存放有序,登记注册,便于借取使用。

  二、凡使用本室内器材,应由各班体育委员及体育小组长借取、存放,体育教师有责任经常检查、整理。

  三、借用本室器材,凡有损坏的',管理者可根据损坏程度、性质作出赔偿决定。

  四、体育教师有责任经常检查室内器材完好情况,及时修补器材。剔除不能使用的器材须经管理人员同意。管理人员根据省器材标准提出添置器材的要求,及时补充器材。

  五、室内保持干燥,经常清扫,做到器材摆放有序,整齐、整洁。

  六、活动课教师或体育教师应按课表借用器材,不得擅自他用,所借用器材应清点登记后归还器材室,如有发现器材数量不齐,查明情况,酌情处理。

  七、不得擅自向外单位、个人出借体育器材,需以主管体卫领导同意。

  八、每次出借要登记,期初、期末体育组器材负责人要协同总务处清查器材。

器材管理制度4

  一、体育器材由专人保管,器材购入和报损报废需入账登记。

  二、体育器材都要做到分门别类,登记入帐,固定位置,排列整齐。体育活动场地做到每天清扫,保持整洁。每周检查一次体育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三、凡属保管员工作不负责任,造成器材短缺和霉烂变质,应追究保管员的责任,酌情赔偿。

  四、夜间使用健身房,必须经教务处、总务处同意,方可开灯。

  五、体育器材出借制度:

  1、教师上课所需器材,课前向保管员领取,下课后清点交回。

  2、学生课外活动所需的器材一律凭学生证借用,活动结束当天归还。

  3、贵重和易损器材一般要有教师在场方可使用。

  4、运动服装管理员保管,比赛前须体育教研组长同意,由各队指导教师向总务处借领。比赛结束后,由运动员洗净晒干,及时收齐归还。

  5、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由体育教研组、教务处统一管理使用,外单位向本校借用场地、设施、器材等要严格控制,由教务处审核。报校长批准,并收取租金。如有损坏,应给予修理或赔偿。

  6、发给班里使用的`体育器材由班级体育委员保管,以破调新,丢失赔偿。

  7、对无故损坏和遗失运动器材的学生,除批评教育外,要照价赔偿。

器材管理制度5

  一、音乐器材是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必要设备,应按教学设备管理规范要求登记上账入柜,做到账、卡、物相符。

  二、音乐教育器材存放要科学规范,注意防潮、防虫、防鼠、防尘,注意日常保养、维修,保持器材的`清洁。

  三、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器材设备,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凡丢失器材和非正常使用造成损坏,由当事人赔偿。

  四、教师因教学需要长期借用器材,应办理借用手续,借用时间不超过一学期,如因工作需要,需继续借用,必须重新办理借用手续,严禁私自占有器材设备。

  五、学生上课时禁止用手中的器材相互嬉闹,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六、音乐器材应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工作变更时必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器材管理制度6

  体育器材室管理制度

  一、器材室由专人负责管理,管理员要努力学习政治,学习业务,做到思想好。

  二、对所有器材都要登计造册,做到账目清楚,帐物相符。

  三、器材管理人员,根据体育教师上课所需器材清单,及时提供所需器材,保证体育课正常进行。

  四、学生体育活动所需器材,应当面与各班器材员交待清楚,填写器材使用单,活动结束时,如数收回,如有损坏、遗失,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五、保持器材室清洁,器材归类放置,做到整齐有序。

  六、报损器材要及时填写报损单,经教导处核准,主任签字,送总务处注销。

  七、坚持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管理员要昼自己动手修理和制作一些简易器材,搞好本职工作。

器材管理制度7

  一、总则

  为了加强对消防工作的安全管理,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制度。

  二、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

  1.1消防器材的配备:

  1.1.1按照GBJ140--9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配备消防器材;

  1.1.2依据设计标准按不同的介质配备不同种类的消防器材,并放置在指定的地点,任何人不允许随意动用。每次使用后,应集中保管,而后更换同样型号和数量的'有效器材;

  1.1.3消防器材的摆放要分布合理,摆放在通风良好、明显和便于取用之处,且不影响安全疏散;

  1.1.4消防器材不得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方,室外消防器材应有防晒、防雨、防冻的保护措施;

  1.1.5消防栓应有明显的标志,室外消火栓周围20米内不准堆放物资和停放车辆。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

  1.2固定消防设施的管理:

  1.2.1加强对固定消防设施的管理,按期进行试验;消防喷淋系统每半年试验一次;消防水炮每半年试验一次,与消防设施有关的阀门每月一次,并有记录;

  1.2.2加强装置内固定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经常检查并定期做防腐处理。对消防系统上的阀门、喷嘴等要经常检查、清理,损坏的要及时更换,确保零部件齐全、灵活、好用;

  1.2.3任何个人不得私自使用各种消防设施或器材,如确需使用,必须经公司生产部批准或安全主管领导批准,用后要立即恢复原状,并经生产部安全人员验收。如有损坏,按原价赔偿。

  1.2.4车间要建立消防设施和器材台帐,内容要明确具体,数量准确。

  1.2.5车间要作好消防设施和器材使用的培训工作,确保员工能熟练使用各种消防设施或器材。

  1.2.6各部门或车间负责各自管辖区域或所属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和年度检验、换药工作,每月必须对消防设施进行一次检查,灭火器每季度检查一次并及时填写卡片。

  1.2.7消防通道必须保持平坦通畅,严禁在消防通道上堆放阻碍消防车辆通行的物资。

  1.2.8消防器材的配备、更换和维护由安全人员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统一归口管理。

  三、附则

  3.1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相关规定不一致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3.2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3.3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器材管理制度8

  1、器材要分类、入帐,做到帐物相符,必须按规定要求登记造册,一式二份通用中心、 总务处各一份,并统一存放到通用中心。

  2、 器材应科学分类,合理存放,方便使用,取用应有详细记录。(按《固定资产登记册》上签名)重要器材由专人负责使用,其他人员不得随便使用,特殊情况确需使用的,须经主管领导和专管人员同意。

  3、因教学需要器材,必须办理借用手续,借用后应合理使用,妥善保管用毕及时归还,归还时必须结过检查,如有损坏,要明确责任,并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及时维修。

  4、 通用器材专供电化教学、通用研究和课外科技活动使用,不准非教学使用。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长期占用。外校借用,必须持盖有公章的借条,经通用中心主任同意、分管副校长批准,办好借用手续后方可借用,并应督促按期归还。

  5、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用通用媒体,就及时填写使用登记表。

  6、通用器材室应保持干燥通风,室内应有消防器材。通用器材室做到防潮、防霉、防尘、防火、防锈、防盗、防酸碱。定期对器材进行检查、清理、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7、全体老师要主动大胆使用通用器材,虚心学习有关知识,使之正确、熟练操作。

  8、及时填写通用媒体使用记录表,并检查整理器材,确保器材完好无损,及时归还软件。

  9、通用人员、教师工作调动应认真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时由通用中心、总务处派人审核,按帐点物,逐件移交,最后由三方签字认可。

  10、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各类设备的'报废、报损、报失制度。

  11、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及时申购仪器、设备及材料,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器材管理制度9

  1、各科室因教育、教学需要购买电教器材在每学年初要有计划预算,由电教组汇总后报总务处审批,经总务处同意后再交经办人去采购,再按有关制度领用。

  2、班级用的幻灯机、录音机等电教设备在每学期第一周由各班小电教员到电教组领取,同时器材保管人员做好器材出借的登记工作。

  3、各班电教员发现幻灯机、录音机等电教设备有损坏情况的要及时送交电教组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人为破坏的',班级要赔偿。

  4、教师个人向电教组借用电教器材的要及时归还,一般借期最长不超过一周。

  5、科室或教工个人因教育、教学需要借用学校电教器材并要求电教人员配合的(如拍录像等),要至少提前一天向电教组提出申请,以免器材使用冲突。

  6、对使用要求较为严格的设备(如多媒体教室),教师可要求保管人员协助或在保管人员的指导下使用,以免损坏设备。

  7、器材保管人员平时要做好器材的清洁、维护等工作,以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

  8、科室、教工、班级借用的电教器材在每个学期结束前必须及时归还电教组,特殊原因的可以办理续借手续,器材保管人员一般在期中,期末两次清查器材,做好器材的保养工作,同时检查器材的使用情况。

  9、需要校外人员维修的器材,经校总务处同意后,再聘请相关人员进行修理。

  10、电教器材的报废按学校《校产管理制度》执行。

  11、电教器材的保管人员如有岗位变更,应做好器材管理的交接手续。

器材管理制度10

  一、职责:

  1、内容:负责田径场(含足球场)、体育馆、篮球场、网球场及室外的各种体育器材、设施的管理、保养与维修工作,负责体育教学、训练比赛、课外体育活动所需器材的准备、借出和收回工作,定期填报易耗品的报废、报损单。

  2、工作安排:管理人员共3人,其中一人主要负责体育场(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的卫生,要求每2天至少打扫1次,保证场内无落叶和垃圾;其余二人负责场馆的管理、器材的收发、体育馆的卫生等。

  二、管理制度:

  1、对田径场的`跑道、沙坑、助跑道进行常规性的保养,对沙坑要经常翻挖、推平,为体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2、加强对室外篮球场的管理,管理员要制止各类车辆进入场内,对向球场抛掷硬性重物(如砖头、石块等)者罚款10-50元。

  3、保持体育器材室内环境整洁,器材摆放整齐有序。

  4、上班时间,保管员应在器材室内工作,开门办公,确因工作需要短暂离开,须在门上写明去处及时间。

  5、上课前应充分做好各项器材的准备工作,三大球应充好气待借,不得让借器材的学生自行充气。

  6、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内,保管员应坚守岗位,始终在器材室内工作,负责办理借还手续。

  7、凡在上课、训练、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内丢失的器材、设施,必须当场按价赔偿,若有特殊情况,最迟在下次课(或下次训练、下次课外体育活动)之前赔偿。

  8、学生借用的体育器材,必须在下课后(或训练结束后、课外活动结束后)立即归还,对过期不还的以每件1元/小时计罚,并由保管员负责及时追回。有。

  9、定期检查器材库门、窗的安全性能,以防盗窃。

  10、切实做到借还有据。凡由于保管员工作失职造成器材、设备损坏、丢失,均由保管员负责赔偿。

  11、每年寒暑假期间对体育器材、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维修与保养。

器材管理制度11

  一、音、体、美器材室的管理实行教导处领导下的管理员负责制,要确定专人负责保管,并明确保管责任制。

  二、器材室的所有器材必须登记建立明细帐,做到帐、物、卡相符。由教导处组织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和维修。

  三、器材室保管员要根据器材的性能、形状分类,摆放整齐。每天要做好清卫、防潮、防火、防盗等工作。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四、加强对师生进行爱护公共财务的教育,树立爱护公物为荣、破坏公物为耻的好风尚。

  五、各科所用器材,需由任课教师开据“器材使用报告单”,并注明日期、节次、器材名称、数量。

  上课前统一由任课教师负责领取、发放、回收及归还。

  六、对教师管理失职及学生人为因素导致的损坏、损失者,除照价赔偿外,要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七、外单位来借器材,一律须经校长室批准后方可借出,未经批准不得借出。

器材管理制度12

  一、学校音美各项器材,分类摆放,造册登记,专人管理。

  二 教师上课所用器材需要办理登记手续,课后按数量归,放回原处。

  三、课余时间需用器材,应办理借出手续,并按时送还。如有遗失损坏,追查责任,按价赔偿。

  四、音美器材,每期全面查点一次。逐年购置和自制,保证按省规定的器材要求达标。

  五、搞好室内卫生,保持室内整洁。

  六、注意安全,做好防失、防盗的工作。

器材管理制度13

  1、电教器材由电教员负责管理,建立专用帐册,帐物相符。

  2、电教员要掌握设备性能,使用方法,能排除一般的故障,保证设备正常工作,要定期对电器通风驱潮、检查、保养。

  3、教师必须了解设备性能,掌握设备使用方法,严格操作规程。使用时若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电教员。

  4、学校应建立设备使用登记制度,每学年发放一次,学年结束归还。

  5、电教设备应保持清洁,做到“四防”:防火、防盗、防潮、防灰尘。

  6、每学期学校要定期检查清理器材设备,电教员工作变动时,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器材管理制度14

  l、健全体育器材的帐册。购进的器材要按规定登记,报废的'器材要经批准。

  2、体育活动课由班级体育委员凭上课老师借条借物,体育课运动队训练,由体育教师登记借物。借出物品,保管员均应登记,归还后立即注销。

  3、体育器材借出后一律在校内活动,不准携带出校。非体育活动的班级和个人不得借出器材,占用场地。

  4、外单位商借体育器材和场地时,一般器材及短时间使用场地由教研组批准,贵重器材及场地半年以上均由学校批准。

  5、本室器材凡属非正常损坏、遗失,一律要按原价赔偿。

  6、不准在跑道上进行投掷的教学和训练,阴雨天田径场地潮湿不准在场地上进行任何活动。

  7、操场上安装的一切球类、体操、田径设施,不得进行任何破坏性的攀、坐、摇晃。违者除给以一定的罚款赔偿外,还要视情节予以教育与处理。

  8、保管员要提前做好体育课、体育活动器材的准备工作。

器材管理制度15

  1、目的

  为了规范消防器材的管理、保证消防器材完好及正常使用。

  2、职责和权限

  2.1、各项目为日常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为消防器材的直接责任人。

  2.2、公司行政部、工程部为消防器材归口管理部门。

  3、管理规定

  3.1器材、设施管理

  (1)申领、变更消防器材需经各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报公司行政部。

  (2)公司行政部审核确认后报公司总经理批准购置。

  (3)各项目负责人领取消防器材,应办理有关手续并填写《消防器材领用登记表》。

  3.2日常管理

  (1)使用部门须建立消防器材台帐。

  (2)消防设备、器材和工具应放置在醒目、取用方便的地点。放置在室外的要采取防雨、防晒、防锈蚀、防霉烂、防结块和防冻措施。

  (3)消防设备、器材的周围不准堆放杂物和挂放其他物品,严禁埋压圈占消火拴和消防水池,消防水池内应当保持规定的.水量。

  (4)凡维修消防管道或者停止供水时,必须事先通知小区业主,做好应急措施。

  (5)对室外消防栓每年检修一次,其中放水排污为半年一次,对室内消防栓两年一次油漆维修。每月对全站各部位灭火器材及室内消防柜进行两次集中检查,及时更换失效器材。

  (6)每年凉晒消防水带一次,防止水带霉烂,保持干燥。

  (7)任何人不得堵塞消防通道,圈压消防设施,挪动消防标志。

  (8)消防器材、设施专物专用,不得将消防器材擅自挪作他用。

  (9)检查消防器材不能正常使用应及时上报工程部与公司行政部。并填写《消防器材、设施维修记录》报工程部进行维修。

  (10)使用部门负责人因工作变动应到公司行政部,做变更手续。

  (11)使用部门对消防设施每月检查2次,并做好详细记录。

  (12)灭火器原则上每年重装一次,但可根据实际情况,到维修期压力合格的可延期重装。

  4、损坏、丢失、报废处理

  4.1损坏

  (1)使用部门、岗位因违反正常使用规定或其他人为因素造成消防器材、设施损坏的,发生一切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2)修理费用由使用部门负责人反馈财务部和当事人,由财务部从工资中扣除。

  4.2、丢失

  (1)消防器材、设施丢失,当班工作人员应立刻报本项目负责人,由本项目负责人报公司行政部处理。

  (2)公司行政部核实界定责任,按财务管理有关规定赔偿并对直接负责人作出相应的建议处罚。

  (3)需要申领的应重新按照申领程序进行领取。

  4.3报废

  (1)报废年限:手提式干粉式灭火器(贮气瓶式)8年、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10年、手提式1211灭火器10年、推车式干粉灭火器(贮气瓶式)10年、推车贮压式干粉灭火器12年。

  (2)需报废的由公司行政部统一汇总,依据《公司实物资产管理制度》规定填写《低值资产报损单》报批。

  (3)公司行政部在档案中填写报废情况记录。并将报废申请报财务部。

  5、罚则

  5.1、对违反本规定有关内容部门、责任人,视情节给予扣分、经济处罚、通报批评。

  5.2、处罚标准参照公司《安全奖惩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