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在现实社会中,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制度1
一、各种电器设备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漏电
(二)预防措施:
1.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性能、电线及插头,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将插头拔出后严禁放在有水的地方,要放在干燥稳妥处保存。
3.在使用插头前应检查插头是否沾湿,一旦入水不能使用,应通知电工处理。
4.应用电子仪器及无线遥控监护时,禁止使用无线电话。
5.所有电器应先关机,后断电源。
6.所有电器使用后应该用75%酒精和清水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监护仪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漏电、警报、机械故障
(二)预防措施:
1.专人负责,每周进行检查及试机并清洁机身。
2.应用时严格按规范操作。
3.使用中确保报警系统处于启动状态。
4.确保各导线连接正确妥当。
5.注意袖带、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的正确使用,避免导线扭曲或损坏。
实用文档
6.出现问题及时与维修人员联系。
三、心电图机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漏电、损坏、出现误差影响使用
(二)预防措施:
1.专人负责,每周检查及试机并清洁机身。
2.使用前测试各种功能键。
3.确保各导线连接正确。
4.心电图导联位置准确。
5.心电图纸安置正确,出纸正常。
6.使用后要将连线放置正确。
7.使用后要及时充电。
8.出现问题及时与维修人员联系。
四、除颤器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漏电、灼伤
(二)预防措施:
1.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与清洁,确保操作正常。
2.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
3.除颤前调好参数,正确使用导电糊,避免灼伤。
4.除颤时确保所有人员远离病床。
5.除颤放电时避免放空,防止损坏机器。
6.使用完毕,做好清洁消毒。
7.使用完毕及时充电,随时保持除颤器处于备用状态。
8.出现问题及时与维修人员联系。
五、输液泵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故障、损坏
(二)预防措施:
1.专人负责,用后及时清洁。
2.定期检查配件是否齐全,仪器是否完好。
3.出现问题及时与维修人员联系。
六、洗胃机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漏电、失误
(二)预防措施:
1.定期检查电线和插头的性能。
2.检查配件是否齐全。
3.使用前测试各项功能。
4.检查机身有无漏水。
5.检查管路接头是否牢固。
6.出现问题及时与维修人员联系。
七、降温毯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漏电、冻伤或烫伤
(二)预防措施:
1.专人保管,定期清洁并检查是否完好,并处于备用状态。
2.使用前设置好温度报警。
3.使用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及皮肤情况。
实用文档
4.使用中发现故障立即停用,并及时维修。
八、雾化器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漏电、流速过快或阻滞引起患者不适
(二)预防措施:
1.保持机身干净、干燥、经常进行清洁擦拭。
2.红灯亮起时要检查原因。
(1)水杯内的水不足,药杯穿破。
(2)安装水杯位置不正确。
(3)飘浮粘连。
(4)蒸馏水位应在合适的水位线之间。
九、电插销板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漏电
(二)预防措施:
1.放置的位置安全妥当,避免电源线扭曲、打折或牵拉。
2.严禁与水、液体接触。
3.根据用途,选择带独立开关的插销板。
4.定期检查维修。
十、微波炉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燃烧、爆炸
(二)预防措施:
1.定期检查电线插头及性能,确保运行正常、安全。
2.使用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若有疑问需致电器售后服务部门。
3.加热食品时禁用密闭式器皿,加热时间要适当,发防引起烧焦、爆炸。
4.禁止烹饪生蛋类食品。
5.禁止使用金属器具加热食品。
6.加强对患者及陪人安全教育,教会正确使用微波炉的方法。
十一、氧气系统
(一) 可能出现的问题:泄漏、助燃
(二) 预防措施:
1.泄漏:经常检查氧气阀有无漏气。发现漏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修理。
2.助燃:加强患者及陪人安全教育,严禁在有氧气地方抽烟及使用明火。需要用明火时应关闭氧气。
十二、酒精灯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燃烧、爆炸
(二)预防措施:
1.检查酒精灯内的酒精时是否充足,不可用其他原料代替。
2.使用酒精灯时,要避开易燃、易爆物,酒精灯燃烧时人员不得离开。
3.酒精量不超过2/3,禁止在使用中添加酒精。
4.酒精灯用后盖上灯罩灭火,切勿吹熄。
十三、热水瓶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放置不稳、烫伤
(二)预防措施:
1.放置平稳并远离床头。
2.定期检查水瓶有无漏水现象及底座、提手是否牢固,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
实用文档
十四、热水袋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烫伤
(二)预防措施:
1.水温适宜(45~50℃),将盖拧紧,检查是否漏水。
2.使用时用布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3.经常检查热水温度及患者皮肤,认真交接班。
4.昏迷、老年、婴幼儿、感觉障碍的患者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热水袋。
十五、冰袋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冻伤
(二)预防措施:
1.使用时用布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2.禁止将冰袋直接放在患者皮肤上。
3.及时更换冰袋浸湿的被服。
十六、体温计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折断、玻璃刺伤、汞中毒
(二)预防措施:
1.使用前检查有无裂痕,摆放要轻,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
2.避免玻璃刺伤:婴幼儿、老年体弱、躁动、昏迷、精神异常患者不宜测量口温,测腋温时护士应守在床旁,及时收回。
3.预防汞中毒:如患者需测口温,应向患者讲明注意事项,如不慎咬碎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病情允许者可多食用粗纤维丰富的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4.体温计一用一消毒,每月检测1次,并有检测记录。
十七、血压计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汞中毒
(二)预防措施:
1.使用血压计时放置平稳处,禁止碰撞,以免造成汞槽受损、水银泄露。
2.测血压前找开汞槽开关,用后将血压计盒盖右倾45°关闭汞槽开关。
3.使用时避免将汞柱打得过高。
4.如有汞泄漏,应按要求及时回收或请专业人员处理。
5.每年由专业人员对血压计进行检测,并有检测标识。
十八、呼叫器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失灵
(二)预防措施:
1.指导患者正确使用。
2.定期检查插口是否松动或脱出。
3.固定放置合适位置,呼叫器连线不能绕在床栏上。
4.定期检查,发现失灵及时维修。
十九、地面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滑倒
(二)预防措施:
1.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发现水渍、污渍及时处理。
2.地面湿滑时及时提醒患者,并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二十、病床
实用文档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漏电、坠床、翻倒
(二)预防措施:
1.漏电:发现电动床电源及插座出现故障要及时维修,移动病床要拔除电源。
2.坠床:妥善固定床栏,锁好床轮,将床降至低位。
3.翻倒:升、降床时要将床底硬物移开,避免床向一边倾斜而造成患者坠床或翻床。
二十一、床档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夹伤、松动
(二)预防措施:
1.夹伤:升降床档时,注意检查患者身体各部位,避免夹伤。
2.松动:定期检查床档,如有松动立即维修。
3.使用床档时应妥善固定,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坐卧姿势及正确使用床档方法。
二十二、床旁桌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滑动
(二)预防措施: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床旁桌,不要扶靠,以免轮子滑动引起摔倒。
二十三、轮椅、平车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撞伤、滑倒、坠车
(二)预防措施:
1.患者上下轮椅时,护士要将刹车固定好,防止滑倒。
2.推轮椅下坡时,应倒行,并嘱患者抓紧扶手,保证患者安全。
3.避免轮椅前倾,必要时为患者系安全带,防止摔倒。
4.患者上下平车或在平车上翻身时,护士要将平车固定稳妥,防止滑倒。
5.使用平车时应拉上两侧护栏,避免坠车摔伤。
6.推平车上下坡时,患者头号部位于高处,减轻患者不适。
7.推动轮椅或平车时应避开障碍物,注意安全。
8.告知患者和/家属使用轮椅或平车的注意事项。
9.轮椅和平车应放在指定的区域。
10.轮椅或平车出现使用故障时要及时送修。
二十四、病房计算机及打印机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丢失、损坏
(二)预防措施:
1.信息科为临床配备医嘱系统的所有硬件设备只能在病房内使用,有专人管理。
2.所有设备应按医院要求连接、摆放,不要随意拆卸或搬动,避免影响使用。
3.未经许可,不得修改、删除工作站计算机中的预装软件。不能自行安装其他软件。
4.所有与主机外接设施如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在开机状态下严禁插拔。
5.打印机应使用A4复印纸或医嘱专用打印纸,以免卡纸。
6.所有上机人员要爱护设备,勿野蛮操作。非本病房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能擅自使用。
7.所有工作站机器不得处理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玩游戏、听音乐、看小说等。
8.因非正常使用而造成的一切事故,要追究科室及个人责任。
9.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与维修人员联系。
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制度2
一、护士必须遵医嘱实施配血与输血工作。
二、护士根据医生开具的血型检测/输血申请单,打印患者信息标签,分别贴在采血试管及血型检测/输血申请单右上角,要求双人核对信息准确后签名。
三、护士采集受血者全血标本时,须到患者床边严格查对,首先核对医嘱本与输血申请单上床号、姓名,再用输血申请单分别与床号牌、采血试管标签,患者腕豆类核对科别、床号、姓名、ID号(住院号)、项目名称,三处信息完全相符后再次询问患者姓名。采血后,向试管内注入血液时再次核对试管信息,并询问患者姓名,查对患者腕带,请患者或家属确认。如遇危重、意识障碍的患者,请家属确认。有2人以上患者需同时配血时,应做到“一人一次一单一管”。
四、由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
五、护士按输血医嘱填写提血单并打印患者基本信息条形码,护士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查对提血单与配发血单、血液制品袋上的科别、姓名、年龄、ID号(住院号)、输血量、血袋编号、失效日期、血量、成分名称、血型及交叉配合试验结果并检查血液质量,核对信息完全相符合后签名,使用输血科专用提血箱运送。取多人份血液制品时分袋放置,拿取平稳,避免碰撞、剧烈震动,以免溶血。
六、血液一旦从输血科发出后不得退回输血科。
七、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或接收: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呈乳糜状或灰暗色;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八、输血前在治疗室双人核对配发血单与血制品袋标签上所有项目,确保无误。到患者床边双人共同核对配发血单与床号牌上受血者的科别、姓名、ID号、年龄、核对配发血单与血制品袋标签上、血袋编号、血型、成分名称、血量、交叉配合试验结果及血液质量,特别要询问患者姓名及血型、查对腕带并确保无误。手术室输血时,须与医生同时按上述要求核对输血单、血制品袋标签及病历。
九、从输血科领回科室的血30分钟内输注,不得自行贮血,一袋血要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血液中不能随意加入其它药物。
十、护士执行输血医嘱时,先2人正确执行输血的“三查十一对”制度,核对相关信息无误后,再2人同时携医嘱本、输血单和血到患者床边核对姓名、床号、住院号及血型、输血时做到一次一人一份。操作后操作者与核对者均应在医嘱本签全名。
1、三查:查血液有效期;
查输血装置是否符合标准、完整,在有效期之内;
查血液质量。
2、十一对: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急诊卡号、科室、血袋编号、血液剂量、血液成分、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3、血制品如:全血、血浆、血球、血小板均要执行输血三查十一对。
十一、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每袋输血前应2人到床边核对。
十二、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生,在臭味相投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刻录;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4、输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血液的输注,剩余血制品及输血用具均需交输血科进一步检验。
5、积极配合医生或输血科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的各项检测。
十三、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的患者,应在治疗室黑板、护理记录单、床头卡、病历夹上明确标识,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十四、从急诊科或手术室转往病室及转科的输血患者,护士必须仔细交接配发血单与血制品标签上的各类项目、剩余血量、取血时间及贮血条件。
十五、在治疗定医疗废物存放处,设置标明“血袋”的专用容器存放血袋。血袋上注明丢弃时间,并在血袋处理记录单上填写相关内容。24小时后如无输血反应,血袋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买卖合同风险防范11-10
风险管理制度04-25
(经典)风险管理制度07-25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05-07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03-17
风险辨识管理制度03-30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经典]12-11
[精选]风险辨识管理制度01-23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03-15
安全防范管理制度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