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时间:2024-05-18 11:54:52 制度 我要投稿

传染病管理制度精华[15篇]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染病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染病管理制度精华[15篇]

传染病管理制度1

  一、积极承担我区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接受上级卫生、疾控部门的业务指导,分批分次组织医护人员接受传染病防治的培训,对新入院医生和实习生开展传染病知识培训并考核;

  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故、蝇等病媒昆虫以及其他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做好传染病的宣传及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防病于未然;

  三、认真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对公共场所、公用器械经常进行紫外线消毒或其他方法消毒,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四、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或密切接触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消毒处理和预防措施;

  五、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可疑患者立即要求去指定的传染病医院进行明确诊断或排除;

  六、建立传染病管理网络,落实责任到部门或个人,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相应危害追究其责任。

传染病管理制度2

  一、幼儿园应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成立幼儿园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和方案,落实校长负责制及各部门相应职责,规范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在校内实施。

  二、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1、规定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保证传染病发病信息获取渠道通畅、及时。

  2、幼儿园班主任老师承担疫情责任报告人,主要负责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3、幼儿园发生的各类传染病应及时填写报告,在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内上报靖安乡中心学校、甘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

  4、建立幼儿园传染病登记专册,做好传染病病例的'登记工作。

  5、禁止瞒报、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三、加强幼儿健康情况检查工作1、开展每日幼儿晨午检工作,掌握幼儿传染病发病信息,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建立晨午检工作登记专册,做好每日晨午检记录并执行相关工作制度。

  2、每周一次由班主任本班幼儿健康情况向全校师生进行通报,并做好记录。

  四、落实消毒隔离措施(1)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并严格掌握患病返校幼儿传染病的隔离期限,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和必要的干预措施,严格控制传染病在校内传播。

  (2)按照上级要求,健全和执行幼儿园消毒管理制度,实施预防性消毒和传染病终末消毒工作。

  五、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六、严格幼儿预防接种凭证入学制度,积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要求,配合卫生院保证幼儿完成各类疫苗预防接种,提高幼儿免疫水平。

传染病管理制度3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中心配备一台专用计算机,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传防科配备2名工作人员:

  邱经建医师负责网络直报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并负责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凌琍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及初审工作,防止错报、漏报。

  二、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三、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邱经建医师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传染病管理制度4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落实组织领导,强化单位及一把手责任制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

  2、建立“群防群控、盖边沉底”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二、落实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

  2、充分利用板报、校报、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信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控制无漏洞。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晨检应在校医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校医做进一步检查、确认。在传染病流行季节,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采取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

  2、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性强弱,必要时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进行相应隔离。

  3、早报告。校医、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投药,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室、宿舍、食堂要通风良好;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六、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七、落实督查、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1、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方面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其工作实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2、因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注:本制度一年一修订

传染病管理制度5

  一.疫情报告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二.具体措施:

  1.传染病法人代表为主管校长:付桂君 传染病疫情主要报告人:赵丽君,疫情报告员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报告。

  疫情报告员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主管单位:教委及卫生监控单位:加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上报。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24小时内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报告。

  2.校内发生传染病,每一位教师均为义务报告员,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告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由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与加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联系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出现须发和多发病例。

  3.班主任严密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安排专人到医疗部门就诊治疗,防止传染病发生。

  4.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学生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请示校领导,进一步到医疗单位诊治。

  5.加强传染病防治意识,对未上课同学要立即与家长联系,询问未上课原因,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6.加强学生的`晨检制度,发现可疑传染病时,要立即报告领导,逐级进行核实诊断。

  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情报告员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加区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发现传染病疑似病或诊断病人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投药和预防工作,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大或续发。

  8.学校传染病疫情即时进行直报,同时由疫情报告员汇总登记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上备查。

传染病管理制度6

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全国卫生防疫规范》、大庆市传染病工作计划的要求,现将我院二0一一年防治传染病工作计划如下:

  一、 目标

  1、建立疫情管理组织,完善制度建设;

  2、加强宣传,对全院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

  3、建立健全门诊工作日志;

  4、建立健全疾病监测档案;

  5、每月对传染病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工作;

  6、严格按照传染病管理和要求及时报卡并登记;

  7、对上级要求的各种电话零报告、周报告、月报告要及时;

  8、及时地进行月总结,年终进行全年工作总结。

  二、措施

  1、医务人员认真填写传染病卡并及时报到预防保健科,通过医务科传染病管理人员进行网上直报,同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卡。

  2、对甲乙丙类传染病要按照法定传染病报出方式、报告时限及报告程序进行报告。甲类传染病在城镇不超过6小时,乙类传染病除甲类管理外应是城镇在12小时内,丙类要求在24小时内传染病报卡。

传染病管理制度7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小学生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1、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

  2、建立“群防群控、盖边沉底”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3、学校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

  4、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5、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6、学校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7、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

  早发现。学校要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早报告。学校的卫生保健老师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认真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投药,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

传染病管理制度8

  为了切实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对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疫情报告制度:发现传染病疫情,特别是学生群体性发病等情况,学校应指派校医对疫情进行初步核实,确认后由专人按要求及时上报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落实“四早”( 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二、晨检制度: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检工作。对患传染病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并对已发生传染病班级的其它学生要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如板兰根、维生素C等。

  三、消毒制度:认真做好教室、专用教室消毒工作,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和宿舍要重点消毒,勤洗晒衣被并用紫外线消毒车和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消毒。

  四、病愈后复课要求: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隔离时间来决定隔离期限,隔离时间未到的必须要有医院传染病科证明,并由校医务室复检后学生才能进教室上课,反之仍作为病未愈不能来校上课。

  五、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这一内容的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勤洗手,及时做好学生的计划免疫,防止交叉感染。学生离校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六、对患传染病的学生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学生进行检疫,隔离、观察、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七、工作人员家中及学生家长发现传染病人应报告学校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传染病管理制度9

  一、宣传教育

  1、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

  2、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必需保质保量上足课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同时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班队活动,升降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

  3、健康教育课每周安排一节课并排入周课表,有专任授课老师并有备课笔记。

  二、传染病防控

  学校应健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全面抓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1、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xxx(校长、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xxx(传染病疫情报告员)成员:

  2、坚持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学校一旦发现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逐级负责、逐级报告,教师立即上报给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立即报告校长或分管校长,校长或分管校长报告给教育主管部门和县疾控中心。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3、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师生员工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三、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

  2、充分利用黑板报、班队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抽烟喝酒、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要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定时集中开展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四、落实学校卫生制度,健康教育宣传常抓不懈

  1、建立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每学年入学进行一次查验。

  2、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

  3、加强校园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4、建立教室、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五、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控制措施落实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对可疑者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认。

  2、早隔离。建立留观室,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

  3、早报告。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协助家长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并做好病因追踪报告。

  六、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1、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用房、宿舍、餐厅要通风良好;食堂建筑、设备及环境要求应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厕所应有冲洗和洗手设施。

  2、要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3、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七、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八、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责任追究

  1、每天开展校园清扫和定期消毒,并做好记载。

  2、加强学生用餐管理。

  3、专人每天查看学生教室、食堂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责任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其工作实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4、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的情况要予以通报,并责令整改。因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传染病管理制度10

  目的:为预防、控制传染病在医院的传播,保障职工和患者的.健康,特制定此制度

  Ⅱ 执行部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

  Ⅲ 检查部门:医务部

  Ⅳ 制度:

  1.传染病分类

  1.1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1.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1.3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 传染病报卡根据《疾病报卡管理制度》执行,医院获得性感染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 住院期间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按以下原则处理:

  3.1 疑似患者为传染病者,立即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并请感染性疾病科医师会诊;

  3.2 医师会诊后认为必须转科治疗的病例须报告医务部,由医务部联系转科事宜;

  3.3 未转科的传染病患者在确诊或转科前按医院感染相关制度执行。

  4. 不同类型的隔离患者须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不同的隔离标记。

  5. 对于某些特殊时期的特定传染病,根据国家和本地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执行。

  Ⅴ 参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传染病管理制度11

  一、加强晨间检查工作,如有异常加强观察并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或陪送到医用医疗单位检查诊断发现是传染病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疫点处理消毒同时协助消毒专职人员做到园(所)的终末消毒。

  二、做到传染病登记,并及时向地段医院防保组报告,加强医学观察,在观察期内如再发生新病例,应按患者离开日期延长医学观察期。

  三、在医学观察期内不开新班,不转出,发病班在观察期内不并班,不接纳新生发病和不发病班儿童如有密切接触者,每天须加强医学观察。

  四、发病班儿童所使用的食具、茶具毛巾、玩具、便器、清扫工具、粪尿排泄物等在医学观察期内要单独消毒处理。

  五、按计划免疫要求,配合地段医院,区卫生防疫站,按时、定量、全程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六、预防为主,认真贯彻市卫生局托幼机构隔离消毒工作常规,做到日常性消毒工作,保障儿童健康。

传染病管理制度12

  一、严格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开展消毒工作。

  二、凡对性病患者进行处置所用的一次性物品均视为感染性垃圾. 三、用过的一次性帽子、口罩、床单、臀垫等感染性用品按医疗垃圾放入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由专人收集焚烧处理。

  四、用过的一次性器具用20xx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毁形后放入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按医疗垃圾由专人收集,统一处理。

  五、采血注射器、患者检查使用的载玻片应置入锐器盒内,由专人收集,统一处理。

  六、使用后的`棉签、棉拭子等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置黄色防渗漏的医疗垃圾袋内由专人收集,统一处理。

传染病管理制度13

  宝宝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就需要到幼儿园读书,因为幼儿园可以帮助宝宝认识新的朋友,认识新的事物,学到新的知识。但是很多家长也发现自从宝宝到幼儿园以后经常会感染一些传染病,比如流行性感冒等等。特别是一些季节传染病高发的时候,幼儿园经常出现大批小朋友生病,停课。那么,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幼儿园有没有做好预防工作呢?

  1、室内环境卫生

  净化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班级老师应每天定时开窗户适度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入室内。早晨来园后,先用有效浓度消毒液擦玩具柜及室内家具、门把锁等处。然后用清水擦试一遍。防止幼儿病从口入。

  2、做好晨检工作

  抓好入园幼儿的晨检工作。幼儿一入园,保健老师就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对发热、精神状况不佳的幼儿进行密切地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若发现有3名以上的幼儿出现相同症状时,园里会及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并根据病情及时上报。

  3、了解小朋友情况

  班级老师每天要对缺席幼儿及早查明原因。如因患传染病请假,则要上报园级,保健老师对园内幼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孩子在家庭里接触传染病人,家长要及时通知幼儿园。

  4、消毒工作要做到位

  消毒工作是疾病预防工作的关键,幼儿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消毒措施,对孩子的生活、活动空间采用开窗通风和每日紫外线灯消毒,用消毒水拖地,幼儿餐具、餐桌、毛巾、水杯等生活用具严格按要求进行定期消毒。定时把幼儿被褥清洗消毒。严把食物的'采购、储存、加工、烹调制作关,不购买三无食品和变质的食品,做到生熟分开、每餐有留样,要求各班用温开水给幼儿嗽口,防止幼儿喝生水等。

  5、进行健康教育

  利用教学、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幼儿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剪指甲、勤换衣服。要求班级开展卫生方面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简单的卫生生活常识。

  以上就是关于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幼儿园预防工作的相关介绍。幼儿园的传染病预防工作需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健全和执行幼儿园消毒管理制度,实施预防性消毒和传染病终末消毒工作,以确保小朋友的身体健康成长。

传染病管理制度14

  一、坚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行预防为主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宣传工作,组织全体师生搞好以灭四害为中心的环境卫生工作。

  三、搞好卫生预防接种工作。

  四、对全体师生的饮水进行监督把关。

  五、严格执行医务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扩散。

  六、对传染病人的污物,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七、建立红十字监督网,及时将传染病疫情上报卫生室。

  八、发现传染病人及时送医院隔离治疗,并将疫情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同时深入班级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和咨询宣传工作。

  九、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把好病从口入关,加强对食堂饮食卫生监督工作,严格控制餐具消毒。

  十、食品工作人员必须经常保持个人卫生,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销售食品是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传染病管理制度15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为了使我校和幼儿园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统一、有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学校成立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机构

  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以下简称学校疫情报告人)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1、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1、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报告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三)检查报告流程:

  班主任晨检(发现)报告校疫情报告人报告校长报告镇卫生院和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学校晨检、午检工作制度

  学校晨检、午检工作制度:学校坚持晨检、午检制度,每天早上学生到校后、中午上课前由班主任负责检查班内学生身体状况及教室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 1班主任及时了解缺勤学生和在校生病学生情况,发现各类。

【传染病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传染病管理制度04-28

传染病管理制度07-06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02-18

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10-20

门诊传染病管理制度12-11

传染病管理制度最新10-11

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本03-19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04-22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10-20

传染病管理制度(优选)05-18

传染病管理制度精华[15篇]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染病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染病管理制度精华[15篇]

传染病管理制度1

  一、积极承担我区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接受上级卫生、疾控部门的业务指导,分批分次组织医护人员接受传染病防治的培训,对新入院医生和实习生开展传染病知识培训并考核;

  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故、蝇等病媒昆虫以及其他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做好传染病的宣传及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防病于未然;

  三、认真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对公共场所、公用器械经常进行紫外线消毒或其他方法消毒,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四、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或密切接触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消毒处理和预防措施;

  五、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可疑患者立即要求去指定的传染病医院进行明确诊断或排除;

  六、建立传染病管理网络,落实责任到部门或个人,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相应危害追究其责任。

传染病管理制度2

  一、幼儿园应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成立幼儿园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和方案,落实校长负责制及各部门相应职责,规范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在校内实施。

  二、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1、规定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保证传染病发病信息获取渠道通畅、及时。

  2、幼儿园班主任老师承担疫情责任报告人,主要负责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3、幼儿园发生的各类传染病应及时填写报告,在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内上报靖安乡中心学校、甘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

  4、建立幼儿园传染病登记专册,做好传染病病例的'登记工作。

  5、禁止瞒报、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三、加强幼儿健康情况检查工作1、开展每日幼儿晨午检工作,掌握幼儿传染病发病信息,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建立晨午检工作登记专册,做好每日晨午检记录并执行相关工作制度。

  2、每周一次由班主任本班幼儿健康情况向全校师生进行通报,并做好记录。

  四、落实消毒隔离措施(1)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并严格掌握患病返校幼儿传染病的隔离期限,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和必要的干预措施,严格控制传染病在校内传播。

  (2)按照上级要求,健全和执行幼儿园消毒管理制度,实施预防性消毒和传染病终末消毒工作。

  五、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六、严格幼儿预防接种凭证入学制度,积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要求,配合卫生院保证幼儿完成各类疫苗预防接种,提高幼儿免疫水平。

传染病管理制度3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中心配备一台专用计算机,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传防科配备2名工作人员:

  邱经建医师负责网络直报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并负责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凌琍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及初审工作,防止错报、漏报。

  二、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三、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邱经建医师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传染病管理制度4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落实组织领导,强化单位及一把手责任制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

  2、建立“群防群控、盖边沉底”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二、落实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

  2、充分利用板报、校报、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信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控制无漏洞。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晨检应在校医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校医做进一步检查、确认。在传染病流行季节,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采取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

  2、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性强弱,必要时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进行相应隔离。

  3、早报告。校医、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投药,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室、宿舍、食堂要通风良好;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六、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七、落实督查、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1、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方面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其工作实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2、因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注:本制度一年一修订

传染病管理制度5

  一.疫情报告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二.具体措施:

  1.传染病法人代表为主管校长:付桂君 传染病疫情主要报告人:赵丽君,疫情报告员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报告。

  疫情报告员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主管单位:教委及卫生监控单位:加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上报。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24小时内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报告。

  2.校内发生传染病,每一位教师均为义务报告员,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告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由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与加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联系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出现须发和多发病例。

  3.班主任严密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安排专人到医疗部门就诊治疗,防止传染病发生。

  4.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学生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请示校领导,进一步到医疗单位诊治。

  5.加强传染病防治意识,对未上课同学要立即与家长联系,询问未上课原因,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6.加强学生的`晨检制度,发现可疑传染病时,要立即报告领导,逐级进行核实诊断。

  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情报告员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加区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发现传染病疑似病或诊断病人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投药和预防工作,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大或续发。

  8.学校传染病疫情即时进行直报,同时由疫情报告员汇总登记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上备查。

传染病管理制度6

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全国卫生防疫规范》、大庆市传染病工作计划的要求,现将我院二0一一年防治传染病工作计划如下:

  一、 目标

  1、建立疫情管理组织,完善制度建设;

  2、加强宣传,对全院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

  3、建立健全门诊工作日志;

  4、建立健全疾病监测档案;

  5、每月对传染病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工作;

  6、严格按照传染病管理和要求及时报卡并登记;

  7、对上级要求的各种电话零报告、周报告、月报告要及时;

  8、及时地进行月总结,年终进行全年工作总结。

  二、措施

  1、医务人员认真填写传染病卡并及时报到预防保健科,通过医务科传染病管理人员进行网上直报,同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卡。

  2、对甲乙丙类传染病要按照法定传染病报出方式、报告时限及报告程序进行报告。甲类传染病在城镇不超过6小时,乙类传染病除甲类管理外应是城镇在12小时内,丙类要求在24小时内传染病报卡。

传染病管理制度7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小学生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1、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

  2、建立“群防群控、盖边沉底”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3、学校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

  4、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5、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6、学校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7、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

  早发现。学校要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早报告。学校的卫生保健老师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认真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投药,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

传染病管理制度8

  为了切实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对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疫情报告制度:发现传染病疫情,特别是学生群体性发病等情况,学校应指派校医对疫情进行初步核实,确认后由专人按要求及时上报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落实“四早”( 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二、晨检制度: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检工作。对患传染病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并对已发生传染病班级的其它学生要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如板兰根、维生素C等。

  三、消毒制度:认真做好教室、专用教室消毒工作,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和宿舍要重点消毒,勤洗晒衣被并用紫外线消毒车和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消毒。

  四、病愈后复课要求: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隔离时间来决定隔离期限,隔离时间未到的必须要有医院传染病科证明,并由校医务室复检后学生才能进教室上课,反之仍作为病未愈不能来校上课。

  五、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这一内容的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勤洗手,及时做好学生的计划免疫,防止交叉感染。学生离校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六、对患传染病的学生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学生进行检疫,隔离、观察、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七、工作人员家中及学生家长发现传染病人应报告学校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传染病管理制度9

  一、宣传教育

  1、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

  2、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必需保质保量上足课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同时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班队活动,升降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

  3、健康教育课每周安排一节课并排入周课表,有专任授课老师并有备课笔记。

  二、传染病防控

  学校应健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全面抓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1、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xxx(校长、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xxx(传染病疫情报告员)成员:

  2、坚持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学校一旦发现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逐级负责、逐级报告,教师立即上报给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立即报告校长或分管校长,校长或分管校长报告给教育主管部门和县疾控中心。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3、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师生员工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三、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

  2、充分利用黑板报、班队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抽烟喝酒、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要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定时集中开展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四、落实学校卫生制度,健康教育宣传常抓不懈

  1、建立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每学年入学进行一次查验。

  2、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

  3、加强校园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4、建立教室、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五、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控制措施落实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对可疑者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认。

  2、早隔离。建立留观室,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

  3、早报告。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协助家长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并做好病因追踪报告。

  六、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1、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用房、宿舍、餐厅要通风良好;食堂建筑、设备及环境要求应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厕所应有冲洗和洗手设施。

  2、要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3、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七、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八、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责任追究

  1、每天开展校园清扫和定期消毒,并做好记载。

  2、加强学生用餐管理。

  3、专人每天查看学生教室、食堂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责任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其工作实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4、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的情况要予以通报,并责令整改。因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传染病管理制度10

  目的:为预防、控制传染病在医院的传播,保障职工和患者的.健康,特制定此制度

  Ⅱ 执行部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

  Ⅲ 检查部门:医务部

  Ⅳ 制度:

  1.传染病分类

  1.1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1.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1.3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 传染病报卡根据《疾病报卡管理制度》执行,医院获得性感染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 住院期间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按以下原则处理:

  3.1 疑似患者为传染病者,立即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并请感染性疾病科医师会诊;

  3.2 医师会诊后认为必须转科治疗的病例须报告医务部,由医务部联系转科事宜;

  3.3 未转科的传染病患者在确诊或转科前按医院感染相关制度执行。

  4. 不同类型的隔离患者须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不同的隔离标记。

  5. 对于某些特殊时期的特定传染病,根据国家和本地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执行。

  Ⅴ 参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传染病管理制度11

  一、加强晨间检查工作,如有异常加强观察并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或陪送到医用医疗单位检查诊断发现是传染病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疫点处理消毒同时协助消毒专职人员做到园(所)的终末消毒。

  二、做到传染病登记,并及时向地段医院防保组报告,加强医学观察,在观察期内如再发生新病例,应按患者离开日期延长医学观察期。

  三、在医学观察期内不开新班,不转出,发病班在观察期内不并班,不接纳新生发病和不发病班儿童如有密切接触者,每天须加强医学观察。

  四、发病班儿童所使用的食具、茶具毛巾、玩具、便器、清扫工具、粪尿排泄物等在医学观察期内要单独消毒处理。

  五、按计划免疫要求,配合地段医院,区卫生防疫站,按时、定量、全程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六、预防为主,认真贯彻市卫生局托幼机构隔离消毒工作常规,做到日常性消毒工作,保障儿童健康。

传染病管理制度12

  一、严格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开展消毒工作。

  二、凡对性病患者进行处置所用的一次性物品均视为感染性垃圾. 三、用过的一次性帽子、口罩、床单、臀垫等感染性用品按医疗垃圾放入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由专人收集焚烧处理。

  四、用过的一次性器具用20xx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毁形后放入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按医疗垃圾由专人收集,统一处理。

  五、采血注射器、患者检查使用的载玻片应置入锐器盒内,由专人收集,统一处理。

  六、使用后的`棉签、棉拭子等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置黄色防渗漏的医疗垃圾袋内由专人收集,统一处理。

传染病管理制度13

  宝宝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就需要到幼儿园读书,因为幼儿园可以帮助宝宝认识新的朋友,认识新的事物,学到新的知识。但是很多家长也发现自从宝宝到幼儿园以后经常会感染一些传染病,比如流行性感冒等等。特别是一些季节传染病高发的时候,幼儿园经常出现大批小朋友生病,停课。那么,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幼儿园有没有做好预防工作呢?

  1、室内环境卫生

  净化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班级老师应每天定时开窗户适度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入室内。早晨来园后,先用有效浓度消毒液擦玩具柜及室内家具、门把锁等处。然后用清水擦试一遍。防止幼儿病从口入。

  2、做好晨检工作

  抓好入园幼儿的晨检工作。幼儿一入园,保健老师就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对发热、精神状况不佳的幼儿进行密切地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若发现有3名以上的幼儿出现相同症状时,园里会及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并根据病情及时上报。

  3、了解小朋友情况

  班级老师每天要对缺席幼儿及早查明原因。如因患传染病请假,则要上报园级,保健老师对园内幼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孩子在家庭里接触传染病人,家长要及时通知幼儿园。

  4、消毒工作要做到位

  消毒工作是疾病预防工作的关键,幼儿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消毒措施,对孩子的生活、活动空间采用开窗通风和每日紫外线灯消毒,用消毒水拖地,幼儿餐具、餐桌、毛巾、水杯等生活用具严格按要求进行定期消毒。定时把幼儿被褥清洗消毒。严把食物的'采购、储存、加工、烹调制作关,不购买三无食品和变质的食品,做到生熟分开、每餐有留样,要求各班用温开水给幼儿嗽口,防止幼儿喝生水等。

  5、进行健康教育

  利用教学、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幼儿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剪指甲、勤换衣服。要求班级开展卫生方面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简单的卫生生活常识。

  以上就是关于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幼儿园预防工作的相关介绍。幼儿园的传染病预防工作需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健全和执行幼儿园消毒管理制度,实施预防性消毒和传染病终末消毒工作,以确保小朋友的身体健康成长。

传染病管理制度14

  一、坚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行预防为主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宣传工作,组织全体师生搞好以灭四害为中心的环境卫生工作。

  三、搞好卫生预防接种工作。

  四、对全体师生的饮水进行监督把关。

  五、严格执行医务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扩散。

  六、对传染病人的污物,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七、建立红十字监督网,及时将传染病疫情上报卫生室。

  八、发现传染病人及时送医院隔离治疗,并将疫情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同时深入班级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和咨询宣传工作。

  九、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把好病从口入关,加强对食堂饮食卫生监督工作,严格控制餐具消毒。

  十、食品工作人员必须经常保持个人卫生,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销售食品是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传染病管理制度15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为了使我校和幼儿园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统一、有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学校成立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机构

  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以下简称学校疫情报告人)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1、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1、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报告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三)检查报告流程:

  班主任晨检(发现)报告校疫情报告人报告校长报告镇卫生院和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学校晨检、午检工作制度

  学校晨检、午检工作制度:学校坚持晨检、午检制度,每天早上学生到校后、中午上课前由班主任负责检查班内学生身体状况及教室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 1班主任及时了解缺勤学生和在校生病学生情况,发现各类。

【传染病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传染病管理制度04-28

传染病管理制度07-06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02-18

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10-20

门诊传染病管理制度12-11

传染病管理制度最新10-11

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本03-19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04-22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10-20

传染病管理制度(优选)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