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老师应该怎样和爸爸沟通?技巧和秘诀全在这里!
1、不管型爸爸
不管型爸爸只注重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与经济基础,认为教养孩子是妈妈的事情。也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像家长开放日,很难见到爸爸的身影。这类爸爸基本淡出了孩子的早期教育。
沟通策略:
开展访谈活动,给爸爸们讲述父亲参与早教的意义,让爸爸意识到参与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即使在外出差应酬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亲密接触。其次,建议爸爸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温暖。
爸爸们工作很是繁忙,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提前向家长预约时间,开展家访活动。建议爸爸在生活中做孩子的榜样,如爸爸可以多分担一些体力活,让孩子当自己的小助手,培养其责任感;带头照顾好家人,第一个进门要开灯,最后一个出门要检查门窗,并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出门主动让座、排队等候、开车礼让行人等。
2、严管型爸爸
严管型爸爸对待孩子比较严厉,不太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年龄特点。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容易采取指责、恐吓甚至惩罚等负面教育手段,因此孩子比较敬畏这种类型的爸爸。
沟通策略:
针对这一类型的爸爸,我们可以组织交流座谈会,帮助爸爸改进其教育方法,让爸爸们正确认识孩子的犯错行为。可以让爸爸放下心中存在的长辈威严意识,能够直率的表达自己的爱意,注意和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玩游戏等,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爸爸对自己的爱意。
3、溺爱型爸爸
溺爱型爸爸性格温和,容易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不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容易迁就孩子。此类爸爸对孩子千依百顺,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就会满足,给予了孩子太多的保护,反而让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受到限制。
沟通策略:
针对这一特性,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活动让爸爸知道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处处迁就孩子,不然易养成孩子不珍惜物品、不体贴他人的不良习惯。
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让爸爸正视孩子的不足,在生活中不能偏袒孩子、放任孩子,不做孩子的“避难所”。
孩子年龄小,理应得到家长的照顾,但是孩子也理应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感恩于分享。如,做错事情要说对不起,好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别人惹自己不高兴了要学会原谅,乐意接受父母的管教。这些行为都有助于培养孩子平等、宽容、感恩的意识与平和的性情。
4、伙伴型爸爸
伙伴型爸爸属于新型好爸爸,他们对家庭责任感强,乐于承担父亲的责任。喜欢带领孩子玩耍嬉戏。而且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对孩子爱而不腻、娇而不纵。教育孩子有自己的底线与原则,同时注重管教的态度与方法,不伤害孩子,教育方式容易被孩子接受。
沟通策略:
可以说,伙伴型爸爸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好爸爸,我们要敏锐的发现这类家长,并组织相关的活动在全班幼儿的家长面前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可以主动与伙伴型爸爸沟通,把他们平常与孩子在一起的亲子活动拍成DVD,利用家长会播放给家长看,方便家长直接模仿学习具体的游戏方法。
【幼儿园老师应该怎样和爸爸沟通?技巧和秘诀全在这里!】相关文章:
准爸爸怎样和胎儿沟通05-31
和孩子沟通的9个秘诀10-18
和孩子沟通的技巧?06-14
和孩子沟通的技巧12-26
胎教应该和胎儿快乐的沟通06-28
和孩子沟通的9个秘诀(优秀)07-27
[必备]和孩子沟通的9个秘诀07-27
家长和孩子沟通的9个秘诀07-17
适合和孩子沟通的9个秘诀06-12